七類頸椎骨質增生及其臨床表現

頸椎骨質增生是頸椎的病理基礎,如果頸椎的骨質增生累及了頸部的神經、血管,出現了臨床癥狀,則稱其為頸椎病。根據骨質增生的部位和神經、血管損傷的程度,頸椎病主要分為6種類型,其臨床表現也不盡相同。第一類:頸型頸椎骨質增生:此型最為常見,刺激後縱韌帶和椎體神經末梢引起。表現為頸部、肩部、背部的疼痛、不適及及頸椎不穩定的表現,部分患者感到腦後部有疼痛及麻木感。頸型頸椎病患者檢查時常無明顯的體征。 頸椎骨質增生是頸椎的病理基礎,如果頸椎的骨質增生累及了頸部的神經、血管,出現了臨床癥狀,則稱其為頸椎病。根據骨質增生的部位和神經、血管損傷的程度,頸椎病主要分為6種類型,其臨床表現也不盡相同。 第一類:頸型頸椎骨質增生:此型最為常見,刺激後縱韌帶和椎體神經末梢引起。表現為頸部、肩部、背部的疼痛、不適及及頸椎不穩定的表現,部分患者感到腦後部有疼痛及麻木感。頸型頸椎病患者檢查時常無明顯的體征。 第二類:神經根型頸椎骨質增生:由於增生的骨質壓迫了頸神經根導致了相應的表現。發病率占頸椎病的60%。診斷要點:①年齡多在40~60歲之間,男性多於女性。②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癥狀:如頸、肩、臂部疼痛、麻木及腕部、手指放射痛,且其範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③頸部活動動能障礙,尤其是後伸及旋轉功能受限。④患椎棘突壓痛、椎間孔壓迫試驗及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⑤頸椎X線片顯示椎體後緣及鉤椎關節部骨質增生。 第三類:脊髓型頸椎骨質增生:多為增生的骨質及頸部椎間盤退行性變突入椎管內壓迫脊髓而引起,約佔10%~50%。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患者,有四肢麻木、酸脹、燒灼、疼痛、行走時有「踩棉花感覺」,身體重心不穩定,易摔倒。②肢體肌張力增高,肌力減弱,腱反射亢進,膝反射減弱,出現病理反射。③頸椎X線片顯示椎體後緣骨質增生,頸椎椎管狹窄,造影檢查有梗阻現象。 第四類:椎動脈型頸椎骨質增生:增生的骨質壓迫或刺激椎動脈引起椎基底動脈痙攣和供血不足。發病率約佔頸椎病的10%~15%。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患者常由於頭頸部位改變而出現眩暈、偏頭痛、視力障礙、發音障礙、噁心、嘔吐、耳鳴、耳聾和猝倒者。②發病時病人頸部活動常受限,旋頸誘發試驗陽性。③頸椎正側位及斜位X線片顯示鉤椎關節骨質增生及患椎病理性移位。增生的骨質壓迫了椎動脈,造成腦組織血液供應障礙,腦部一過性缺,有顱內缺血、缺氧癥狀血、缺氧。在患者適當調整頭部位置,解除椎動脈的壓迫後,腦部缺血、缺氧狀況即可改善,癥狀明顯減輕。 第五類:交感神經型頸椎骨質增生:本型少見,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的原因是增生的骨質壓迫或刺激了頸椎兩旁的交感神經,引起交感神經損傷的一系列臨床表現。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年齡。②眼裂一側大一側小,瞳孔不等大,有時視物不清。半邊顏面部乾燥,出汗少。還可有心動過速等表現。③X線片顯示頸椎骨質增生樣改變。 第六類:食管壓迫型頸椎骨質增生:本型頸椎病比較少見,由於頸椎前緣增生的骨質壓迫了食管後壁所致。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年齡。②病人有咽喉不適、異物感、吞咽困難等症。③X線片顯示有椎體前緣骨質增生。 第七類:混合型頸椎骨質增生:上述類型頸椎病的臨床癥狀可以單獨表現出來,也可以混合存在,特別是椎動脈型頸椎病和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經常與其他類型的頸椎病合併存在,使患者的臨床表現多樣化和複雜化,要引起注意。
推薦閱讀:

失明?癱瘓?頸椎病15個危害不可不知
十種人別做頸椎按摩 頸椎嚴重骨質增生
頸椎腰椎圖
頸椎健康鍛煉手冊
頸椎病,會導致猝死嗎?

TAG:頸椎 | 表現 | 骨質增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