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後掠-米格23鞭撻者
本文由 風雪社 虎小王 著
說到米格23鞭撻者,相信大家熟知的應該是那次無人飛行跨越5國事件,但是米格23的具體性能可能大家就不怎麼清楚了,就讓我來具體又詳細的闡述米格23的前世今生。順便與米格23同時代的各國後掠翼飛機對比一下
先讓我們從後掠翼講起,說到後掠翼,這可以追溯到二戰時期德國的「緊急戰鬥機計劃」在這個計劃中梅塞施密特—P.1101型飛機開始的變後掠翼技術。沒錯 不用想,這又是元首的一個黑科技。變後掠翼經過20年的發展到了60年代已經日趨成熟,這才有了米格23等一眾變後掠翼飛機的出現。
但是變後掠翼技術究竟有什麼優點值得美蘇等國愛不釋手呢,空氣動力學表明:平直翼(除超薄平直翼外)有利於低速飛行,但當飛機的飛行速度接近音速時,會產生激波使阻力劇增;後掠翼(包括三角翼)不但可以延遲激波產生,而且超音速時產生的激波強度比平直翼小得多,但是大後掠翼飛機的低速性能很差,需很長的滑跑距離才能起降,經濟性和安全性都不好。
變後掠翼技術主要是解決了高速和低速兼容的問題。一般的變後掠翼由固定的內翼和活動的外翼兩部分組成,內翼外側裝有貫穿機翼厚度的轉軸,外翼通過轉軸與內翼相連接且可在機械力的驅動下圍繞轉軸前後掠動。可變後掠翼變化範圍通常在20度到75度之間,在此範圍內,由飛行員操縱調節後掠角,也可由計算機進行自動調節。
變後掠翼解決了高低速飛行之間的矛盾。高速飛行時用大後掠角,飛機的阻力小,加速性好;低速飛行時使用小後掠角,機翼展弦比大,續航時間長,飛機的經濟好且起降安全。但變後掠翼的缺點是使得飛機結構變得複雜,重量增加,可靠性下降其實在60年代中期,和蘇霍伊,雅科夫列夫設計局一樣,米格設計局也想用在機身上加升力發動機的方式來改善起降性能,並設計了一種原型機來驗證這個想法。該機機體側面看上去和MiG-23一樣但是卻採用了用三角翼,機身中部有向下的小發動機,進氣道入口處用半圓調節錐,該機編號MiG-23-01,1967年3月首次試飛失敗,西方給該機的別名叫「非教徒」失敗的關鍵是那台小發動機只在起降時有用,在飛行時沒用,它不但佔據了機體內用來放燃油的空間也使得機身下不能放掛架。最後此型被放棄了,蘇霍伊設計局也停止了類似的Su-15改型的發展,只有雅科夫列夫繼續研製後來研發出了Yak-38艦載機。
在停止了三角翼+升力發動機的原型機後,設計師們發展採用變後掠翼的MiG-23-11原型機。當時從MiG-21所用的發動機改進而來的R-27發動機已經做好,1967年4月10日變後掠翼原型機首飛成功(機翼設定在16度後掠角)。在兩天以後的第二次試飛中,試飛員成功地飛了所有的三種後掠角。設計師根據在試飛中發現的問題,重新設計了機翼(增大了機翼面積),改良後的原型機成功試飛了97次。1968年11月6日米高揚簽發了試飛總結報告,該機迅速通過國家鑒定,被批准大批量生產。
米格23的氣動布局打破了以往米格戰鬥機的傳統圓錐形機頭,背鰭較高,後視野有限,改型的機頭形狀與米格27戰鬥轟炸機(也是米格23的一種改型)類似
米格23為懸臂式上單翼,採用變後掠設計,下反角4°,機翼由固定段和活動段兩部分組成。固定段的前部三角翼前緣後掠角70°。活動段翼形較薄,後掠角只有3個,18°40′、47°40′、74°40′(機翼前緣),活動翼前緣可下偏,翼尖平直。米格23沒有副翼。全動式水平尾翼,前緣後掠角57°,切角形單垂尾,前緣長度大,起點位於機翼翼根位置。
3.單發,矩形進氣口在機身兩側,機身一側進氣口整流板面積較大,尾噴口收斂 / 擴散段明顯。
結構特點
米格-23採用變後掠上單翼布局,有三種推薦機翼後掠角,使用兩側進氣設計航電系統具有典型的蘇式風格,在製造中使用了大量的電子管和晶體管,導致雷達體積龐大重量超標耗電量大而功能與精度不足,但是有較好抗干擾能力。
動力系統
米格-23飛機是前蘇聯第一種重型戰鬥機,其外形脫離了米格戰鬥機機頭進氣的傳統樣式,改為兩側進氣,得以在機頭裝大直徑天線的火控雷達,實現了超視距攻擊。採用變後掠翼技術,改善了起降性能和增大了航程.4個機身油箱,兩個機翼油箱,最大機內載油量為5750升,機下可掛3個800升副油箱。進氣道及噴口可調節,在起落架後的機身兩側有接頭,同時,也可裝助推火箭以縮短起飛距離。米格23的航程較遠,作戰半徑大。其作戰半徑可達1160千米。
氣動性能
米格-23突出的性能是平飛速度大,高空時達2.35倍音速,低空錶速達1350公里/小時,且水平加速性好,利於低空突防、高速攔截和攻擊後脫離。但該機的高空性能不突出,中低空機動性較差,如在5000米高度、0.9倍音速的最小盤旋半徑為2200米,而它的對地攻擊型由於武器掛載量較大,航程較遠,低空突防速度大、裝甲防護較好,倒不失為一種對地攻擊能力較強的戰鬥機。
另外變後掠翼技術不夠成熟,操縱複雜。在最終設計里,米格-23戰鬥機的主翼後掠角可以在16/45/72度之間切換,來滿足不同條件下對飛機氣動布局的要求,但是卻不像西方的可變後掠翼飛機,可以無級後掠角調節能力。
武器系統
各型米格-23戰鬥機機身內部均固定安裝1門23mm的ГШ-23雙管炮,備彈量200發。
機載武器多,空戰能力較強。米格-23有5個武器掛架:即左右機翼下各有1個,左右進氣道下各有1個,機身下中央有1個。掛架可攜帶不同引導模式的空空導彈、火箭與其它武器最大載彈量2000公斤,主要的外掛武器有K-13(AA-2「環礁」)、Р-60(AA-8「蚜蟲」)紅外型近距空對空導彈、P-23P(雷達型)/T(紅外型)(AA-7「尖頂」)中距空對空導彈、YB-32-57型火箭彈發射器(每個裝32枚57mm火箭彈)、ГП-9炮艙(內裝ГШ-23Л雙管炮其彈藥)和炸彈等。導彈既可以單枚發射,也可以隔1秒發射1枚或4枚。
在武器系統方面的缺點是操作設計使用過於複雜,使得發射操作太過繁瑣,容易錯失戰機,這對於節奏緊張急促的空戰來說尤為重要。此外在西方戰鬥機武器技術,特別是下視下射技術出現之後,米格-23的武器系統迅速跌入了過於落後的狀態。
航電系統
米格23裝備一台「高空雲雀」J波段雷達,搜索距離85公里,跟蹤距離54公里。雷達罩下有儀錶著陸系統天線。機頭上部座艙風擋之前有偏航感測器,右側有攻角感測器。另外還有裝在機頭下的激光測距儀、「警笛」3雷達告警系統。
部分實戰紀錄:1973年十月戰爭結束後,以空軍開始裝備F-15、F-16第三代殲擊機以及「鷹眼」預警機。敘利亞則裝備了米格-25高空截擊機和米格-23殲擊機(有米格-23MF殲擊機、米格-23BN殲轟機兩種類型),蘇-22戰機的攻擊實力也得到了增強。1982年6月,中東戰爭再次爆發,以色列和敘利亞軍隊在黎巴嫩展開激戰,在至關重要的制空權戰鬥中,米格-23與F-15的龍爭虎鬥格外引人注目。
相比之下,米格-23推重力小、機翼載荷大,在任何面上的轉彎速度都低於F-15,在雷達制導導彈射程方面也沒有優勢,明顯處於下風。米格-23MF的主要用途是低空截擊,主要戰術是編隊配合下的低空迎向攻擊。為此,敘利亞空軍精心制訂了特種戰術,利用F-15隻能跟蹤並攻擊一個目標、使用機載照明雷達引導導彈攻擊的特點,動用四機編隊低空設伏、重點獵殺。第一架米格-23首先發現敵機後,主動引誘F-15,故意使敵機跟蹤、鎖定自己,同時嚴格保持間距,不讓敵機進入導彈發射攻擊區域,同時把敵機的目標指示數據傳輸給負責攻擊的米格-23。後者埋伏在低空,伺機發動致命攻擊。由於火力相對較弱,還需要第三架(備用)米格-23的攻擊支援,根據空中局勢適時加入戰團。第4架戰機基本上沒有什麼戰鬥任務,待命機動,傳統掩護任務由近距離機動戰中的僚機完成。當然,F-15同樣也有後備戰機,但通常只在縱深後方待命,根據「鷹眼」預警機的指令投入戰鬥。
以軍行動時,預警機首先進入黎巴嫩海岸中立水域上空,保障力量梯隊必須要有波音707電子干擾機;F-15雙機或分隊全程護航,部署在中空,提供空中直接掩護。之後,向貝魯特的正切方向派出移動阻截隊,通常是兩個F-15和F-16殲擊機分隊,值勤空域接近海岸線,但在安全距離內遠離敵方防空火力邊界。最後,主要由F-4分隊組成的突擊梯隊接近地面目標上空,前面是突破敵空防系統的戰機編隊,後面是攜載高精製導武器的戰機編隊,最後為裝配非制導彈藥的轟炸機編隊。以軍飛機沿海岸線上空約2000米高度飛行,這樣F-15A殲擊機在飛到3000米高空之前,可以有效利用山區地形掩護,不被敘利亞雷達發現。
事實上,在以軍預警機進入戰鬥區域後,敘利亞雷達通常會立即發出預警信號,米格-23截擊機立即升空,努力突破防線,接近以軍轟炸機,阻止其轟炸黎境內的敘軍。儘管突破方案設計得非常好,但敘軍仍無法保障「隱蔽性」這一至關重要的戰術環節。米格-23起飛後尚未升到100米,就會被「鷹眼」預警機發現。此時,為了避免把實際戰機數量暴露給敵人,米格-23三機或雙機編隊會立即緊縮隊形,這樣在敵方雷達屏幕上看起來就像一個點,飛到預定邊界時才突然散開。負責攻擊的戰機幾乎垂直下降,避免被敵方雷達發現,隨後編隊開始執行另外一個作戰預案,每架飛機都各自進行機動、互相掩護。計劃中的接敵方式是埋伏在低空的攻擊機實施迎嚮導彈攻擊,如果失敗,編隊應立即返航。
米格-23MF殲擊機編隊7次是雙機編隊,進行了7場空戰,擊落以軍6架飛機,已方損失6架,2名飛行員喪生,4人成功跳傘。空戰中的無線電電子對抗強度不是特別高,7次空戰中有3次沒有實施干擾,3次實施機載雷達強幹擾,1次實施無線電指揮信道強幹擾。在被擊落的6架米格-23中,3架是在空中值勤掩護黎境內目標時被擊落的。部署在貝卡谷地的敘軍防空導彈系統受群山環繞的影響,雷達搜索區域有限,存在較大盲區,易被以軍殲擊機利用,埋伏在低空突然發動導彈攻擊,敘軍飛行員根本沒時間緊急實施防禦機動。另外3架米格-23在近距離機動戰中完成首次迎向攻擊後,沒有及時脫離戰鬥,延誤時機,被以軍預警機調動具有絕對數量優勢的空中預備隊擊毀。 應當指出的是,以軍空戰從不墨守成規。「鷹眼」預警機發現敘軍米格-23升空後,首先派出攔截的不是擅長遠戰的F-15,而是攜載短程武器的F-16輕型殲擊機。F-16分隊分散,形成兩個雙機編隊,列成縱隊,降到低空後第一支編隊散開,從兩邊側翼包圍一架米格-23,形成後半球攻擊威脅。此時,陷入困境的米格-23無論是立即脫離戰鬥返航,還是與具有機動性能優勢的敵機展開近戰,都極為不利,如果側翼再遭到攜載中距空空導彈F-15殲擊機的攻擊,自然是凶多吉少。
不過,米格-23在與F-15的鬥爭中條件非常複雜,裝備性能也落後許多,情報保障極度短缺。這種困難在此前的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和十月戰爭中從未出現過。實踐證明,與越戰不同,黎巴嫩戰爭中決定空戰結果的主要因素是戰機的質量而不是數量。米格-23投入空戰時非常謹慎,只在對空情進行認真評估捕捉到有利時機後才會與敵接戰。事實上,裝備和武器因素還是次要的,最致命的是情報信息保障不足,沒有空中指揮所,戰鬥指揮系統老化落後,無法及時掌握敵方的動向,也不能充分發揮戰機的實戰性能
推薦閱讀:
※ 【童裝系列】甜美的粉紅色鉤花小公主背心裙
※綠豆的營養價值和功效,哪些人不適合喝綠豆湯,為什麼綠豆湯是紅色的
※2015新春紅色模板
※電影【紅色黑手黨- 美國驚悚片】
※歐款時尚毛線紅色帽子編織教程 兩根棒針能織圓繩
TAG:紅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