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上自己的當     林一鳴(讀書筆記)

?別再上自己的當 林一鳴 在傳統的財務學中,一向假設投資者是理性的,但從近年的研究證實,其實大部分投資者都不太理性,容易受到心理偏差的影響,做出非理性的行為,無法為自己帶來最大的利益。很多人在進入股場之前,都會有一套完整的戰略,但真正進入股場以後,卻變得雜亂無章。 本書以2002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展望理論」為基礎,再加上十個投資者常犯的心理錯誤,讓大家了解投資心理學的基本理論。第一章 什麼是投資心理學?1.你是一個理性的投資者嗎?其實在所有投資者當中,或許有99%的人,都會偶爾有過不理性的投資決定。每個人都會有不理性的時候 人始終是人,總會有情緒上的缺點。投資者常受到心理偏差的影響,出現判斷誤差,甚至會變得不太理性,不能為自己帶來最大的利益。雖然投資者可能擁有足夠的知識,但到了實戰的環境中,卻過分依賴直覺,結果便產生各種行為上的錯誤。 所以投資最有趣的地方,就是沒有一套既定的遊戲規則,因為這個規則是會隨著眾人的決定而改變的。只要大部分投資者,都做出違反理論的抉擇,就會使那些最理性的投資者,反而在這個非理性的遊戲中失敗。投資心理學:研究投資心理的學問 投資心理學的出現,就是嘗試從一個較人性的角度,去分析投資者各種非理性的行為。一項複雜的金融交易是否成功,往往取決於投資者的心理狀況。 從投資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股票價格的表現,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眾人的反應。由於投資者有時是會不理性的,諸如追高殺低、太過樂觀自信以及過度反應等,都可能造成股價與理論價值不符的現象;只要我們了解一般投資者的行為模式,並仔細分析大眾不理性的行為,就可以避免陷入類似的錯誤,甚至能夠定出適當的投資策略,賺取可觀的報酬。2.投資的情緒資本 一些學術上的研究指出,平均有80%的投資者,決策時會受到本身情緒的影響,特別是在高風險的情況下,由於情緒的不穩定,容易考慮不周或作出錯誤的決策。只有餘下20%的人,在高風險下仍能繼續安心投資。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情緒,這些情緒會在投資時影響我們的決定。若能充分了解自己的特質,掌握好個人的投資心理,便能夠將因為情緒問題而作出非理性決定的錯誤率降低。3.投資者的心理賬戶 由於心理賬戶的關係,使我們在心裡對同一張紙幣的感覺也不盡相同。例如辛苦工作賺回來的錢,與賭博賺回來的錢,都會放在不同的心理賬戶,這種現象被稱為賭場盈利效應對工作賺回來的錢會較為珍惜,但相對贏回來的錢卻會花得大手大腳。正出於這個原因,很多贏了巨額彩票的人,到最後還是變回窮光蛋一名。 所以心理賬戶會阻止投資者賣出虧本的股票,因為當賣掉股票的時候,就會關閉相應的心理賬戶,為投資者帶來情緒上的痛苦。但要做一個成功的投資者,究竟是情緒的痛苦重要,還是真金白銀的損失更為重要?所以我們不應該受到心理賬戶的影響,要讓錢在不同的賬戶間流動,特別是對於虧本的投資,更不要被心理賬戶的問題間接地控制了買賣的決定。4.知覺和認知心理學 要學習投資心理學,大家必須對知覺和認知心理學有基本的認識。 我們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應該對周圍的環境有必要的認知,並可以作出及時的反應,否則就不能與外界溝通,甚至對生命也會帶來威脅。在每種動物的身上,都有很多不同的感覺器官,例如眼、耳、口、鼻等,用來直接獲取環境的信息,然後對這些信息整理、分析及解釋,再作出相應的反應。這個心理上的歷程,一般我們稱之為知覺。第二章 展望理論與價值函數1.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榮譽 投資心理學雖然已有二十年的歷史,但正式進入殿堂級別,並為大多數主流經濟學家所接受,則始於丹尼爾·卡尼曼和阿莫斯.特維斯基(Amos Tversky)提出的展望理論。他們成功地把心理學分析法與經濟學研究結合在一起,創立了一個新的經濟學研究領域。通過大量的實驗,他們發現人類在判斷和決策過程中,包含了很多不理性的行為,經常做出與傳統的經濟理論大相徑庭的結果。他們證實大多數的投資者,其實並非總是從金融上的收益出發,他們的行為不總是理性的,也不總是迴避風險的。 他們把這些行為整理分析,演變成「展望理論」,成為投資心理學中最重要的奠基石。在展望理論中,投資者對收益的效用函數是凹函數,而對損失的效用函數是凸函數,所以在投資賬面值損失時,會較為厭惡風險,而在投資賬面值盈利時,其滿足程度會隨著收益速度而減緩。瑞典皇家科學院於2002年,把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他,以表彰其在心理經濟學研究方面所做的開創性工作。 該研究的用途十分廣泛,除了解釋人類投資的行為外,還可以對很多日常生活的消費行為進行說明,例如人們為何寧願節省幾元,開車跑到老遠的地方買便宜貨,而不願就近在附近商店購買較貴的商品。除此之外,他們的研究也探索了企業的風險決策、國家公共政策的制定,甚至公共物品的估價等。2.展望理論期望值理論 期望值( expected value)的概念。期望值是一個基本的數學工具,當某件事情可能出現多種結果時,期望值就會等於每種結果帶來的價值,乘以有關結果發生的概率。期望值計算的公式如下: E=∑Xi×Pi E=期望值 Xi=結果i所帶來的價值 展望理論指出,人類在很多時候的決策行為,是取決於心中的設想,而不是實質結果的本身;雖然這些設想很可能沒有事實根據,但卻會左右人類的決定,從而作出「不合理」的決策。 展望理論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因為它可以解釋一些傳統理論不能解釋的現象。對於每一個人來說,他們都會根據個人的規範、習慣、對問題的認知等,產生不同的決策框架,而當他們一旦有了決策的時候,就會在這個框架內作出選擇。由於受到心理因素的影響,大部分投資者所選擇的方案,可能只是帶來心理上的喜悅而非實際的效益。人類不是完全理性的 展望理論的出現,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很多經濟及財務學上 的專家還沒有變成富翁的原因吧!在傳統經濟學中,基本的假設是:人是完全理性和自利的,即人會從所擁有的信息中,估計將來不同結果的可能性,然後找尋最大收益的選擇。可是現實的經驗告訴我們,人根本就不是完全理性的,亦不一定會根據理性的法則,作出正確的決策。 由展望理論帶出的行為還有很多,例如我們在做不同的事情的時候,心裡都會有個參考標準,而作出決策的時候,就會比較結果與這個參考標準的差別。例如某人的月薪漲了500元,這隻可能為他帶來少許的喜悅,但當他被減薪500元時,就會感覺到很不舒服,並且要向僱主問個明白,甚至辭職不幹。雖然同樣為500元,但感覺卻完全不同,這都是傳統經濟理論沒法解釋的行為。3.價值函數在損失的時候,人們會喜愛接受風險;但有收益的時候,卻會偏向趨避風險。價值函數: 展望理論中最重要的武器 價值函數(value function]。價值函數是用來解釋人類對於獲利與損失的心理效用的,其函數的形狀為S型,即我們在面對利益(gains]時是凹函數(con-cave],面對損失(Iosses]時是凸函數(convex]。換句話說,當我們在獲利時,投資者每增加一單位的利益,其增加的效用將低於前一單位所帶來的效用,所以投資者會表現出風險趨避的特性;若在遇到損失時,就會隨著每增加一單位的損失,其損失的效用也低於前一單位所損失的效用,所以投資者會表現出對風險偏好的特性。而在S型的價值函數中,損失的斜率會比利益的斜率較陡,即投資者在相對應的利益與損失下,其邊際損失比邊際利益敏感。 S型的價值函數 喜悅 | . | . | . | . |.損失---------------利益 .| . | . | . | . | 傷感收益的喜悅 假設你是一位身無分文的窮光蛋,若有人送給你錢。現在你面臨兩個選擇: 選擇一:肯定得到20萬元 選擇二:1/2機會得到40萬元從展望理論的角度看,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第一個方案,即面對得益的時候,人們會喜愛趨避風險。輸錢的傷感 同樣道理,假設你現在要輸掉錢。你同樣面臨下面的兩個選擇中: 選擇一:肯定輸掉20萬元 選擇二:1/2機會輸掉40萬元 人們會選擇第二個方案,即在面對損失的時候,會較喜愛接受風險。賺錢與虧損的感覺 總結以上的理論,就會明白投資人作出決策的背後推動力。可能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在股市大跌的時候,手持股票但卻不願止蝕離場,甚至再加碼落注,希望博得反彈回升;相反,當股市剛開始回升之際,卻剛賺了少許甜頭便沽出,結果「汰弱留強」變成「汰強留弱」,把獲利的強勢股票賣出,而弱勢虧本的股票卻一直持有。 其實這就是價值函數的表現。當投資有損失時,人們會更加喜好風險,甚至買入更多的股票用作溝淡;而在賺錢的時候,卻會變得對風險趨避,接受風險的程度變小,甚至立刻把股票沽出,最後變成汰強留弱的情況。如何改變「汰強留弱」的壞習慣? 要改變上述「汰強留弱」的壞習慣,必須從根本的心理問題著手,特別是解決避免後悔的心理因素。對大部分人來說,今天賣掉賺錢的股票,會覺得是一件愉快的事情,相反如果賣掉的是虧本的股票,心理上就等於承認了當初決策的錯誤,會感受到一份後悔的痛苦。 於是投資者為了「避免後悔」,提早賣出尚在賺錢的股票,但對賠錢的股票卻一直持有。再加上大多數人對自己的投資決定過度自信,所以會較遲沽出虧本的股票,直至跌到「慘不忍睹」的價位時,才忍心作出「壯士斷臂』』的決定。 雖然當股票的前景欠佳時,壯士是應該斷臂的,但在可能的情況下,斷一隻手指會較斷整隻手臂來得容易。所以我們在作出投資決定的時候,注重的應該是相對的損失,而不是絕對的損失;既然已經輸虧本了,就應該儘快停止損失(cut losses),立刻讓自己輸掉情緒資本,把虧本的股票儘快賣出,避免為了害怕後悔和追求自尊,而損失自己的真金白銀。價值函數的其他應用 除應用在投資的場合外,價值函數對於我們日常生活也有不少的用途。 假設你是某公司的主管,有數個好消息要告知員工,到底是一次宣布完,還是分開宣布比較好呢? 根據價值函數的理論,如果你有幾個好消息要發布,應該把它們分開發布。比如某位員工將會得到10,000元的獎勵,而且更獲擢升為主管,那麼你應該把這兩個好消息,分開兩次告訴你的員工,讓他得到兩次的快樂。因為根據價值函數的理論,分別經歷兩次好消息的高興程度,比一次同時獲得兩個好消息的高興程度要多。 同樣道理,當你有數個壞消息要告知員工時,就請一次全部宣布完畢,讓他們心理上的整體傷害較少。因為根據價值函數理論,兩個壞消息結合所帶來的痛苦,會小於分別經歷這兩次壞消息帶來的痛苦之和。 4.患得,患失?個案一 假設你患了一種病,這個病可能有萬分之二的機會令你死亡。現在有醫生研製了一種特效藥,當你服了這種葯以後,這個病令你死亡的機會就減至萬分之一。你會願意付出多少錢來買這種葯呢?個案二 假設你患了一種病,這個病令你死亡的機會為萬分之一。現在某人願意付給你一筆金錢,希望你可以服用一種葯,但用了這葯以後,死亡的機會就會倍增至萬分之二。你要收取多少錢,才會願意吃這種葯呢? 你的答案是什麼?是否故事二中所需要的金錢,遠較故事一中願意付出的多呢?損失逃避理論 價值函數除解釋人類對於獲利與損失的心理效用外,更指出大部分人都是逃避損失的,即失去一件東西的痛苦,要較得到這件東西的快樂多。正如故事中的例子,兩個問題的數字本是一樣的,即第一個問題是你願意花多少錢,來降低萬分之一的死亡率,而第二個問題則是願意接受多少錢,來增加萬分之一的死亡率。兩者死亡率的改變都是一樣,但當要增加死亡率的時候,人們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就大得多,因為: 增加萬分之一死亡率的痛苦>減少萬分之一死亡率的喜悅賦予效應 賦予效應是逃避損失的一種行為表現,當我們要失去一項曾經擁有的東西時,索取價格的要求常會較高。例如我們買了一隻股票,假若要賣出的話,心理上就要從「擁有」的狀態變成「失去」的狀態,由於賦予效應的關係,索價就會相應提高。假若要虧本賣出這隻股票,心裡會變得更加難受,不願意接受虧本的事實。這個道理可以用來解釋很多有趣的投資現象。下面便是一個例子:個案一 假設你現在有10,000元,可以購買以下兩種股票: (1)股票A,有機會升至15,000元 (2)股票B,有機會升至1 6,000元 你會如何選擇?個案二 假設你在上個星期,利用15,000元購入股票A,現在已跌至10,000元。你可以有以下兩種策略: (1)按兵不動,因為股票A有機會升回15,000元 (2)賣掉股票A,再購入股票B,希望股票B有機會升至16,000元 面對這種情況,你又會作何選擇? 對於第一個問題,相信大家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股票B,因為16,000元比15,000元要多嘛!但對於第二個問題,很多人在實戰的場合中,都會選擇按兵不動的策略,不願損失5,000元來換取6,000元,因為: 損失5,000元的痛苦>賺取6,000元的喜悅 但從理性的角度看,當然是賣掉股票A後,再購入股票B的策略較好。所以要做一個成功的投資者,就應該理性地分析問題,以免產生逃避損失的效應。 5.你是一個正常的人嗎? 在一般的情況下,大家當然都希望做一個正常的人;但在投資的環境中, 「正常人」就未必合適,因為「正常人」所作出的投資決策,很多都是非理性的選擇。在股場上賺大錢的,哪一次是大多數正常人,看來要在投資上取得成功,我們可能必須要做一個「非正常」的人,也許只有這樣才能夠作出最理性的抉擇。 有興趣可以試一試,看看你的心理行為,是否和大部分「正常人」的答案一樣: (1)你打算從某電器行購買一部台式電腦,售價5,000元,若要送貨的話,另加100元的搬運費。這部電腦重約10磅,你是有能力把它搬回家的,只不過會很辛苦。你會自己把電腦搬回家,還是付出100元的搬運費呢? (2)你打算從某電器行購買一部台式電腦,售價5,1 00元,會免費送貨上門,但若你自己提取貨品的話,電器行會退回100元給你。這部電腦與上題的重量一樣為10磅,你是希望送貨上門,還是自己提取電腦以節省100元呢?正常人的答案 雖然兩道問題完全一樣,但正常人的答案卻有不同。在第一種情況中,大部分人會覺得沒必要再支付100元,寧可自己辛苦點搬回家;但在第二種情況中,大部分人都會選擇送貨上門,因為那100元根本就是貨品價格的一部分,就算得不到這100元,也不算是自己的損失,最多不過是該賺的沒賺回罷了。 所以就算是同樣的1 00元,當語言的描述有所分別時,也會使人們作出截然不同的決策。假若這1 00元是描述成「要額外付出』』的話,人們就會產生很大的抗拒心,不願意付出這100元的搬運費;但當說成是「已付出之物」時,人們就不會覺得是真正的付出。 (3)你將會購買一部電視機,並會從牌子A與牌子B中作出選擇。一個著名的市場調查公司,曾經訪問過1000名買過這兩個牌子電視機的人,結果80%的人覺得牌子A的性能較好,發生的毛病也比牌子B較少。剛好你的哥哥在上星期也買了牌子A的電視機,但他覺得這部電視機的性能差強人意,非常後悔為何當初不選擇牌子B。 你最後會買牌子A的電視機,還是牌子B的電視機呢?正常人的答案 大部分正常人都會聽取哥哥的意見,選擇牌子B的電視機。雖然從統計學的角度看,有800人覺得牌子A較好,201人(200人再加上自己的哥哥)覺得牌子B較好,牌子A當然是更佳的選擇,但我們作出判斷的時候,往往較容易受到個別案例的影響,而忽略整體更可靠的數據。雖然800人會比你哥哥個人的意見可靠得多,但是你在決策之時,卻會被哥哥一人的意見完全影響。 這種現象我們稱為「小數定律」,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可找到一些相關例子。例如有一位女士,不幸被心愛的男朋友欺騙了感情,於是其心中就下了一個定律,從此相信「男人沒有一個是好東西」。從統計學的角度來看,以這麼小的樣本比例,是不足以證明所有的男人均是壞人的,但在現實的情況下,她卻會根據自己已知的少數例子作出推測,並對以後決策起著很大的作用。 這種現象同樣發生於金融市場,例如歷史上曾經數次在十月份出現股災,很多人因此深信,十月都是股災的日子,但在實際的數據中,90%以上的十月是沒有股災的;又例如著名的「一月效應」,很多地方的數據可證明,一月份和整年股市表現的關聯,都只是一半左右,但當我們試過數次準確的預測,卻會對此深信不疑。 (4)你花去1,000元購買了一場演唱會的門票。當你離家出門的時候,由於交通嚴重阻塞,你只好花200元乘坐的士去觀看演唱會。你仍會去嗎? (5)你的某位朋友因為工作繁忙關係,不能去欣賞演唱會,於是把購買的1,000元門票,以100元的價錢轉讓給你。當你離家出門的時候,由於交通嚴重阻塞,你只好花200元乘坐的士去觀看演唱會。你仍會去嗎?正常人的答案 對於大部分的正常人,第一種情況會較第二種情況有更大機會去觀看演唱會。從一個理性的經濟角度看,無論你是付出了1 00元或1,000元購買門票,都是已付出的金錢,是已經沉沒的成本,理論上不應該影響你是否乘坐的士去觀看演唱會的決定。 但在實際的情況中,人們會把這些沉沒成本放進心理賬戶里,所以對於心理賬戶內較高沉沒成本的項目,會放在較重要的地位。針對第一種情況,由於已放了1000元的沉沒成本在心理賬戶中,所以去觀看演唱會的機會,就會較第二種情況高。 (6)假設今天是四月一日。而有人要你做一件非常討厭的工作,你希望在六月一日花費五小時做這件工作,還是選擇在六月二十日做這件工作六小時? (7)同樣的問題,但今天是六月一日。你希望在今天做這件不喜歡的工作五小時,還是六月二十日工作六小時?正常人的答案 對於第六個問題,大部分的正常人會選擇六月一日,因為五小時較六小時為短;但在第七個問題的情況下,大部分的正常人卻會選擇六月二十日,就算工作的時間較長,但可以拖延到較後的時間,所以仍會在所不惜。 (8)在以下的兩種情況中,不知道你會喜歡選擇哪一種? 1.今天給你100,000元; 2.一年後給你120,000元。正常人的答案 對於以上的問題,相信很多正常人都會選擇第一種情況,即立刻拿走100,000元,會比一年後才拿走120,000元更為高興。但事實上,第二種情況才是較佳的選擇;試問年回報率達20%的投資,怎會不是吸引人的項目? 很多投資者都會犯同一個錯誤,就是沒有等待的耐性,今天購買股票,就希望明天可以立刻賺錢。抱著這種心態的人,一般都會在短期內頻繁進出股市,甚至早上買入股票,下午賺兩三個價位就立刻沽出,但通常以這種方式投資的人,結果往往是賠多賺少,甚至出現「賺粒糖,輸間廠」的情況,即十次中有一次輸掉的錢,可能已超過其餘九次所賺的了。 世上最成功的投資者,大多數都是肯作長線投資,而並非每天短線炒賣的人。所以大家必須養成長線投資的習慣,訓練自己的耐性,避免情緒受到短期波幅的影響。 (9)有一家商店正在清倉大甩賣,你看到一套餐具,內有8個碟子、8個碗和8個小碟,共24件,每件都是完好無損的,那麼你願意支付多少錢,去購買這套餐具呢? (10)同樣是這家商店的清倉大甩賣,你看到另外一套共有40件的餐具,其中24件和問題9提到的完全相同,全部都是完好無損,另外這套餐具中還有8個杯子和8個杯托,其中2個杯子和7個杯托都已經破損了。你又願意為這套餐具付出多少錢呢?正常人的答案 芝加哥大學商學院的終身教授、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行為科學中心主任奚愷元教授,曾經做過這個實驗,利用這兩套餐具徵詢不同的人,結果人們願意為第一套餐具支付33美元,第二套卻只願意付24美元。雖然第二套餐具,比第一套多出了6個好的杯子和1個好的杯托,但人們願意支付的錢反而少了。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們往往依據容易比較的線索進行判斷,例如上面的例子,24件和31件到底是多還是少,在互不比較的情況下,是很難判斷的,但是「完整性」的概念,即整套餐具到底是完好無缺還是已經破損,卻是很容易判斷的事情。就算第二套的餐具較多,但由於部分出現破損,因此人們會把整套餐具也當作是次品,只願意付出較低的價錢購買。 (11)你買了去菲律賓的旅遊套票,當你到達菲律賓的時候,航空公司突然送你一張額外機票,可讓你前往一個漂亮的小島遊玩。正當你高興之際,有位當地的朋友告訴你,這條航線的飛機其實是頗危險的,平均每一萬次的飛行中,就有一次發生意外。你還會搭乘這班飛機嗎? (12)與問題11的情況相同,但這張飛往小島的機票,是你花了兩千多元買的,不搭乘也不能退回金錢。你還會搭乘這班飛機嗎?正常人的答案 大部分人會在第二種情況下,更希望搭乘飛機,因為自己已付出兩千多元的代價,要放棄就有點可惜。這表示人們在付出代價的情況下,願意承受更高的風險。 其實要選擇是否接受一項風險,理論上應與已付出的「沉沒成本」無關,可惜人們在決策的時候,如果曾經付出的代價愈高,就愈可能作出更具風險的投資決策。例如當買了一隻股票虧本後,很多人反而會願意冒更大的風險,購入更多的股票溝淡。 (13)現在有一個賭博遊戲,有10%的機會可贏95元,90%的機會會輸掉5元,你願意參加嗎? (14)現在有一張彩票,有10%的機會可贏取100元,你願意付出5元去買這張彩票嗎?正常人的答案 其實這兩個問題是完全相同的。在問題14中,假若能夠贏取彩票的話,得到的將會等於100元-5元=95元,否則就會輸掉5元,與問題13的沒有分別。 但由於字眼上的不同,很多人都只願購買問題14的彩票,而不會參與問題13的賭博遊戲。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問題14中的5元是彩票的成本,是參與賭博的入場費,但問題13中的5元卻是「輸掉的」,當人們一聽到「輸」這個字眼,而且是90%會輸錢時,參與的興趣就大為減少了。 (15)以下兩種情況,哪一種會使你較為開心? 1.某天你到一個大型百貨公司購物。當正在付款的時候,突然有位公司的職員恭喜你,說你有幸成為該公司的第1 ,000,000位顧客,可得到1,000元的現金禮券。 2.類似的情況,當你到百貨公司購物付款時,突然有位該公司的職員恭喜你和前面的顧客,說你們是公司的第1,000,000和1,000,001位顧客,他可以得到1,000,000元的現金禮券,而你可以得到2,000元。正常人的答案 雖然後者的2,000元獎金較為豐富,但大部分人都會認為處在第一種情況較為開心。在前者的情況下,開心的就是得到1,000元的喜悅,而沒有其他;但後者的情況,除了得到2,000元的喜悅外,心中更會產生一種感覺,覺得自己失去了1,000,000元的現金禮券,這種失落感會超越得到2,000元的喜悅,結果把兩者加起來,你就會變得不開心了。 投資時也經常出現同樣的問題。假設你購買了一隻股票,當這隻股票升值的時候,你當然會覺得開心,但假如身邊其他的朋友購買的股票升幅都比你高的話,你可能就不會這麼開心了,甚至後悔為什麼不買他們的股票。其實賺錢與賠本都只是自己的,何必要和他人比較呢? 第三章 投資者常犯的十大心理錯誤 投資者在作出抉擇的時候,常會以一些經驗法則或是直覺作為依據,從而作出不理性的行為。 1.追至最後一個價位 投資時應該在最低點買入,最高點賣出,盡量賺取買入與賣出之間的差價。但最重要的是我們是否真的有這種厲害的本領,能夠賺盡最後一個價位? 每個人都希望可以多賺一點,但在現實的情況之下,就算是世上最棒的投資大師,也不能每項投資均能摸頂或撈底。 2.因小利而失大利交易效用在購買一件物品的時候,當參考價格與實際支付價格出現差額時,就會產生交易效用的感覺,使人覺得買這件物品是不錯的選擇,如果這差價是憑「努力」得回來的(例如講價,或選擇最便宜的店子),更可使人產生成就感。 有時這種交易效用,會使人們做出不划算的行為,如某店鋪舉行清貨大減價,你貪圖便宜買了一大堆沒用的物品回家。所以我們必須認真考慮商品帶來的真正利益,不要被交易效用的心理感覺騙倒。 交易效用可以影響我們購物,同樣也會影響我們投資。不知道你在投資的時候,是否曾經為貪圖一點蠅頭小利,而輸掉巨額的金錢? 理論上,是否要購買一隻股票,應決定於這隻股票未來的升值潛力、行業前景,甚至管理層的素質等,但有些人購買股票。 例如一隻長期處於1 00元的股票,有天突然跌至90元,由於交易效用的關係,使人覺得十分划算,於是不問價格下跌的因由,就此入貨。這與購買減價物品的心態相似,由於股票原來的價格是1 00元,現在用較便宜的價格購入,心理上便會得到愉快的感覺,而忘記了股價的下跌,可能是由於一些基本因素的轉變,將來有機會可跌至更低的。 同樣道理,有些人貪圖股息,購買時都選擇股息較高的股票,每年可得數厘的回報。獲取股息當然不是錯誤的策略,但在選擇高息股之時,更應同時考慮股票的質量。3.為面子,輸銀子認輸 才會贏 有很多投資者都會敗在「不認輸」的心理上,雖然表面上已證明判斷錯誤,現實的結果與分析背道而馳,但他卻努力為自己尋找解釋的借口。不能從失敗經驗中吸取教訓,甚至沿著老路一錯再錯,所以結果只有愈套愈深,把投入的資金都輸掉了。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看,這種行為稱之為執拗,使人頑固地偏執做一些沒有目的的行為。對於一個理智的人,當一條路徑行不通的時候,便會嘗試利用別的路徑行走;但是對於一個執拗的人,就算明知路不通行,亦要一股蠻氣地向前亂沖,而不肯相信自己的錯誤。 當股票下跌時,投資者總是拚命地想出各種理由,說服自己只是暫時的調整,很快就能止跌回升;而股票價格持續下跌時, 華爾街有一句名言,就是「cut your losses short&let profitrun」,即「賺大賠小」,在獲利時賺上大錢、虧損時只會賠上小錢。要成為一個成功的投資者,就必須要接受「認輸才會贏』』的投資哲學,犯錯後就要立刻壯士斷臂,冷靜反省自己錯誤的地方,不要找尋無謂的借口。 4.羊群心理 從一些研究實驗中,發現當一群人走在一起的時候,感情和思想會轉到同一個方向,形成了一種集體心理。這種情況稱為「羊群心理」或「窩蜂心理」 [ herding],因為自己單獨作出的決定,所承受的壓力總會較大,一旦判斷錯誤的話,就全都是自己的責任,但如果很多人都作出同樣的決定,即使結果是錯的話,也有這麼多的人陪伴,心理上便會舒服一點。 有時人類雖然可以作出正確的判斷,但容易傾向於與群眾作出一樣的反應,特別是對自己的判斷力沒有信心,或是為了受到別人的接納時,會出現羊群心理的行為。 為什麼會形成羊群心理?從心理學的定義上說,任何人都同時具有兩種不同的個性成分,即理性的個性與非理性的個性。 理性部分是人類創造性的泉源,很難被其他人統一,相反非理性的部分卻較容易達到相互統一,而且當個性被統一之後,心理群體所形成的力量,將遠遠大於理性個人力量之和。由於這部分是屬於不理性的,所以這種群眾力量會造成很多匪夷所思的結果,甚至帶出破壞性的傷害,例如一些邪教組織等,都是利用這種群眾心理,藉由某種情緒而支配一個心理群體,使信徒喪失了理性個體,而剩下非理性的個體,做出不能理解的行為。 在以下的數種情況,人們一般會較容易產生羊群效應: (1)處於危機的時候,例如股市於短時間內大瀉,由於沒有充足的時間讓人停下來思考,故較易模仿別人的做法; (2)專家或權威人士的意見; (3)自己沒法確定正確的意見; (4)大部分團體的人都作出相同的建議; (5)你十分重視這個團體。團隊迷思 當一群聰明的人組成團隊時,有時他們可能會作出糟糕的決定,使團隊表現出的智能水準,遠低於獨自作出決策時的智能,從而導致更高的差錯率。這種「人多更混亂」的現象,心理學上稱為「團隊迷思」。 在很多研究的實驗中指出,團隊並不一定會作出最理智的決定,特別是當團隊的凝聚力很高,而且當一些強勢的意見被提出時,個人就算心中帶有疑慮,亦會無形中說服自己,不向眾人提出這些問題,以免受到其他人的排斥。這是人類喜歡受到認同的一種心理,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同,不自覺地把眾人的觀點放在自己身上。 股票市場是一個龐大的信息和傳輸網路,很容易把廣大投資者聯繫在一起,形成心理群體。當市場形成主流共識的時候,如果你的看法與大家不一樣,就會形成很大的壓力,對個人的判斷產生懷疑,並且不停地問自己,究竟是其他人的想法有誤,還是自己的判斷不對。對於大部分的人,把決定建立在群眾的共識之上,總是會較為舒服和安心的,但其實當眾人的想法一樣時,就表示沒有一個人認真思考過。所以投資者必須擁有正確的觀念與理性的分析,才不會成為羊群的一分子。相反理論:當每個人都覺得股票上升時,就應該是你離場的時候 道理雖然看似簡單,但執行時卻非常困難,因為要產生逆向思考,與多數的人群作出相反的決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特別是經驗與分析能力不足的投資者,很容易對自己缺乏自信,盲目地聽取別人的意見,以為從眾跟風就可坐享其利,結果只會帶來虧損。 當每一個人都是對的時候,也就是沒有人對的時候,而當每一個人都是錯的時候,也就是沒有人錯的時候。 「眾人皆醉我獨醒」,當群眾形成窩蜂現象的時候,錯誤的機會也會增高,所以愈多人認同你的投資決定,錯誤的可能性就會愈大。在投資市場上能得到成功的,每每總是一小撮眼光獨到的人,而並非大部分人。 買進的最佳時機,往往就是大多數人都不敢買的時候。 5.不肯接受虧本的事實為自己定下無形的參考點。對大部分人來說,這個參考點會決定心理上的感覺,究竟是獲得利潤的快樂,或是承受虧本的痛苦。 產生處分效應,令人感到沮喪和情緒不安。因為投資者普遍都不願意接受失敗,所以當賣價低於購入價時,都不會沽貨離場,直至當價位跌至更低的水平,與購入價有一段明顯距離的時候,參考點的影響才會逐步減少,令投資者忍心沽出。 參考點是你個人設定的,試問股票的價格,怎會隨你的參考點移動?所以當我們作出投資決定的時候,應盡量不要受到參考點的影響,以賺取最大的利潤,或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要避免形成投資參考點的問題,就必須明白沉沒成本的道理。在經濟學的課題上,一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被稱為沉沒成本。例如你用錢買了一張演唱會的門票,就立刻變成沉沒成本,就算你不去看這場演出,也不能收回已經付出的金錢。 傳統的經濟學指出,沉沒成本是已經過去的東西,不應該影響我們的決策行為。例如一個等了三十分鐘公共汽車的人,與一個等了五分鐘的人比較,到底誰應該繼續再等下去,是不應該以已經等了多久來考慮的。但話雖如此,人的行為卻剛好相反,會把沉沒成本放在不同的心理賬戶中,影響著我們日常的決定。例如自己付錢買的演唱會門票,與免費獲贈的演唱會門券,雖然兩者在經濟定義上是一樣的,但在心理上卻有不同,對於自己付錢買的門票,想看的程度會比免費獲贈的高。 投資的情況也是一樣,當投資產生虧本時,已輸去的錢就已變成沉沒成本,理論上不應該用來影響我們的決定,但在實際的情況下,當股票的現有價格低於購入價時,我們就會害怕輸掉沉沒成本,不願意低於參考點沽出股票。所以要做一個成功的投資者,就應忘記沉沒成本,只應考慮將來是否有更好的前景,而並非究竟已輸了多少錢在這隻股票上。 6.過度自信 你是否過度自信的人? 曾經有一個研究,對一群熱衷於股票市場的投資者,問了以下兩個問題: (1)你覺得自己的投資知識,是否高於平均水準? (2)你覺得自己在所有的投資者中,是不是最棒的1%? 答案竟然有超過75%的人,認為自己高於平均水平,而更有25%的人,覺得自己是最棒的1%。 當然在這25%的人中,肯定有24%或以上的人錯了,但由此可以證明,很多人對自己的投資技巧,都會產生過度自信的感覺。本來充滿自信是一件好事,但在投資市場上,過分的自信,可能會令自己承受過多的風險,並且傾向製造大量的交易。特別是一些剛踏足投資界的新手,嘗到少許的甜頭之後,就投入大量的款項,甚至不惜動用私人貸款及信用卡透支,最後弄得一敗塗地,負債纍纍。過度自信所帶來的投資失誤 過度自信的原因很多,大部分人產生過度自信的原因,都是因為高估了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特別是當某項工作的重要性愈高,就愈相信自己控制這件事情的能力。在民間流傳中,有一種叫做「天仙局』』的騙術伎倆,開始時首先讓你嘗點甜頭,甚至讓你連贏數局,等你對自己充滿自信以後,就利用最關鍵性的一局,騙掉你所有的金錢。此種騙局能成功騙人的原因,就是利用某些人存在過度自信的問題。 對於過度自信的投資者,很容易出現過度反應的行為,只要心中認定升勢,就會認為股價可升至無限高,完全不考慮實際的情況。例如當股市開始上漲時,這些投資者就會以為,這次上升是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即使目前股價已處於高位,仍會勇於買進股票;但是當股市持續下跌時,投資者則認為熊市已經來臨,未來的股市一定只有下挫空間,所以急於出脫手中持股。由於他們的過度反應,使其很多時候都會在最高的價格購入、最低的位置沽出股票,結果帶來很大的損失。 對於過度自信的人來說,他們在投資的時候,一般會犯以下的錯誤: (1)高估自己投資的知識和能力,認為自己的預測都比別人準確; (2)對自己的信息分析能力充滿信心,甚至產生「知識幻覺」,雖然實際上沒有做過詳細的分析,但相信自己已經掌握了所有資料; (3)產生過度交易的情況,交易的次數會比其他人頻繁; (4)只要偶爾幸運地成功一次,就會把自己當成是投資專家; (5)不會承認投資的錯誤,亦不會執行止蝕盤。當投資出現虧損時,最明智的做法當然是及時止蝕,但自信的投資者,卻往往會過分相信自己的眼光,除不肯止蝕外,甚至會投入更多的資金溝淡,令損失更為慘重。 事實上,很多非專業的投資者,會比專業的投資高手更容易產生過度自信的情況。所以投資者應該密切注意,本身是否有過度自信的傾向,而且當投資的結果與預測相反時,更要當機立斷地執行止蝕,以避免泥足深陷,帶來更大的投資損失。 過度自信會帶來很多破壞性的後果,使人誇大自己的能力,低估事件可能發生的風險。賺錢會讓人情緒激昂,當賺得愈多的時候,自我感覺就愈好,也就容易受到自大情緒的控制。當購入股票以後,很多投資者就會覺得自己買入的股票是必贏的,但事實上他們當然沒有這種控制的能力。解決過度自信的問題 假如你發覺自己有過度自信的傾向,亦不用覺得十分苦惱,因為大部分投資者都擁有類似的特徵,你並不是孤單的一個人。只要參考以下提出的建議,便可以解決過度自信的問題: (1)時常檢討自己是否發生過度自信的情形。 (2)當察覺本身的自信心開始愈來愈強時,要立刻果斷地告誡自己,其實是有可能看錯市而輸錢的。 (3)回想投資決策錯誤而失敗的經歷。 (4)詢問是否有足夠的理由,相信自己知道的消息比其他人多。 (5)不要過分相信自己的眼光,把大量資金一次性地投入市場。 (6)暫時遠離市場,讓自己變得冷靜,不要被過分的自信沖昏頭腦。 (7)作出投資決策之前,詳細列出會影響交易結果的隨機因素,並想想可能發生的機率為多少。 7.盲目的樂觀 對於以下的數個問題,不知各位會如何抉擇? (1) 當今天出門的時候,天氣預報說會有十分之一的機率下雨,你會選擇帶雨傘嗎? (2)今天早上的天氣很熱,但晚上有可能轉涼,你會多帶一件外套嗎? (3) 當你正在吃著美味的生蚝時,突然有一個醫生告訴你,如果你吃了這隻生蚝,今晚就會有5%的機率肚子痛。你還會繼續吃嗎? 對於上面的問題,相信有些朋友總會覺得,不幸的事應不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吧!例如現在的天氣尚算晴朗,今天應該不會下雨;就算晚上有機會轉涼,但我不帶外套,也應該不會生病的;既然生蚝這麼美味,就吃了它算了。對於這些樂觀的人,通常會低估不好事情發生的機率,或者過分相信自己的能力,以為可以針對突發的事件處理得頭頭是道,從而作出輕率的決定,蒙受重大的損失。 從投資心理學的角度去看,投資者對信息判斷產生偏差,都是由「過度樂觀」所造成。「過度樂觀」是投資上一個普遍的毛病,對於經驗略淺的投資者,特別是年紀較輕的朋友,凡事都會偏於樂觀的方向,認為重大的投資損失,是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在投資市場中,他們就像一頭蒙上眼睛的牛,認為自己是不會被鬥牛勇士打倒的。 擁有過度樂觀心態的投資者,他們會高估自己的知識,甚至誇大對事情的控制力,從而低估風險的程度,作出錯誤的投資決定。由於他們經驗不足(特別是失敗的經驗],容易產生過度自信和過度樂觀的想法,高估自己的知識和控制事情的能力,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對於過度樂觀的人,通常會低估不好事情發生的機率。曾經有專家作出研究,詢問投資者在作出投資決定時,產生重大損失的可能性,答案是大部分的投資者,均不相信損失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他們低估了損失的機率,所以在開始做投資時過分輕率,結果蒙受重大的損失。人類心中的信念,是會隨著所作的決策而改變,當我們尚未購入股票的時候,心中可能還是七上八下,但當買了股票以後,就會變得頗為樂觀,從而相信自己的投資決定。如何避免過度樂觀? 樂觀當然不是一件壞事,但投資時的過度樂觀,會令自己錯誤地估計實際情況,然後作出輕率的投資決定。要避免投資時過度樂觀,大家可考慮以下的八大建議: (1)、當作出投資決定之前,請先用紙寫上各種最壞的情況,然後分析各種情況出現的機率。 (2)、經常定下投資的止蝕盤,以避免承受過大的損失。 (3)、為自己分析可以承受風險的能力。 (4)、常告誡自己,很多事情都可能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5)、利用較貼近實際的成功機率,不要單靠自己的直覺。 (6)、除了只想股票如何賺錢之外,更要經常告誡自己,買股票是有機會虧本的。 (7)、了解自己在投資時心理上的傾向,經常作出自我檢討,看看自己有沒有過度樂觀的問題。 (8)、假若過度樂觀的情況太過嚴重,請為自己列出一張失敗的清單,提醒本身也有犯錯的時候。 8.恐慌性的心理壓力 貪婪是過分的自信,恐懼是過分的不自信。過度反應 過度反應是投資心理學中一個重要的課題。著名投資學家Gilovich、Vallone及Tversky在1985年的研究報告中指出,當股市持續上漲或持續下跌的時候,投資者就會產生一種認知的趨勢,從而帶來過度的反應,在不合理的價位購入或沽出股票。「展望理論」[ prospect theory)中曾經提過,投資者在損失的時候,會較喜愛接受風險,但在收益的時候卻會偏向趨避風險。但是展望理論其實只適用於一般的情況,當遇到某些極端的環境下,例如股票在一瞬間急速下挫,投資者就會變得「不理性地抗拒一切風險」,甚至產生心理上的恐慌,在沒有想清楚下就沽出股票。 例如在1998年的金融風暴時,由於股價在當時突然間急劇下挫,給投資者帶來極大的恐慌,心理上作出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在不理性的情況下沽出股票。現在回頭看來,假如這些投資者沒有在當時沽出股票的話,今天就可以獲得可觀的回報。恐慌性的殺盤 恐慌性殺盤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來自心理上的壓力。當人類受到壓力的時候,就會引起情緒上的反應,身體也在神經的指揮下,作出生理上的變化。在一般情況下,身體對壓力的反應分為三個階段: (1)警覺階段:當開始遇到壓力的時候,身體就會產生警覺性的戒備訊號,例如心跳加速、激素分泌、情緒緊張及注意力提高等,使身體進入警覺的狀態,以對抗壓力所帶來的影響。 (2)抗拒階段:如果經過警覺階段,壓力仍沒有減少的話,身體就會產生更多的激素,以對任何受損的部分加以維護。 (3)疲竭階段:當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如果外來的壓力仍然沒有消除,由於進入前兩個階段的時間太久,故身體內的精力均已耗盡,各功能會突然緩慢下來,引起一些反常的現象如胃痛、高血壓、瘋狂及喪失理智等,最後甚至支持不住而倒下。 在股市下跌的時候,很多人也同樣會遇到上述的三個階段。當股市開始下跌的時候,投資者會提高警覺,對市場的注意力提高,更加留意每天股價的變化;心理上亦會產生抗拒狀態。但當看見股市持續下跌,心理上就會進入疲竭階段,對市場作出消極的反應,甚至不理性地沽出股票。有時一次致命的大虧損,除了會輸掉金錢外,更可能徹底地淘汰一位投資者,特別是那種很聰明、在其他行業出類拔萃的精英,心理上所受的傷害更大。以下的一個小故事,可啟發我們不必產生無謂的害怕。 如何應付股場上的心理壓力? 要解決投資者應付股場上心理壓力的問題,各位可試試以下幾個建議: *努力研究和學習,增加自己對投資的知識; *不要作出過分的投資,量力而為; *每次都定下止蝕位,輸了就要認命離場; *作出投資決策之前,先詳細列出可能會出現的結果,預先想到最壞的情況,就算交易結果差強人意,至少已有充足的心理準備; *經常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太過計較成敗與得失; *投資失誤後應離場一段時間,讓自己的頭腦保持清醒。 9.過分相信直覺投資的直覺 在投資的時候,在沒有真實數據及分析的支持下,單憑個人的直覺,就作出投資的決定,去購買一隻感覺上有升值潛力的股票。同樣道理,由於這些直覺是沒有事實根據的,所以往往會變成錯覺,對投資決策產生錯誤的引導。 10.賭博心態 一些常見的賭徒心態: *過分相信運氣,認為所有贏輸的結果,都是運氣的安排; *注意力只集中在可獲得的利潤上,而忘記得到這些利潤的可能性 *偶然的成功,會更加增添對自己的信心,甚至投資的注碼; *每次投資,都會找一些風險高、利潤好的項目; *非常健忘,總是不會記起曾經輸錢的經歷; *通過借錢或私人貸款,以增加進行交易的資金。 由於受到以上心態影響的關係,具有賭徒性格的投資者,一般都是「贏粒糖、輸間廠」的人,甚至在對金融衍生工具等高風險產品缺乏認識的情況下,貿貿然把資金投入這些領域,造成重大的損失。愈賭愈大的賽馬日 曾經有人作過研究,在賽馬日一天之中,當愈接近最後一場的時候,投注的金額就會愈大。因在剛開始賭馬的時候,大家都不願意冒太多風險,但在經過一段時間以後,他們就會受到賭資效應和損益平手效應的影響。 (1)賭資效應 對於開始時贏錢的賭徒來說,當他們從馬場獲利之後,由於錢是贏回來的,感覺就好像用別人的錢下注一樣,願意承受更大的風險。他們會把「自己帶來的錢」與「贏回來的錢」分別存放在兩個不同的心理賬戶中,「自己帶來的錢」會較為珍惜,但「贏回來的錢」卻較願意冒險,結果在接近尾聲時會利用「贏回來的錢」加倍下注。 (2)損益平手效應 對於開始時輸錢的賭徒來說,由於他們為了贏回輸去的金錢,有些人會採取孤注一擲的策略,希望利用最後的時間,把整天的損益變成平手,令自己不用接受損失的痛苦。故此到了尾聲的時候,他們也會加倍下注,以爭取最後的機會。賭博心態對投資的影響 當我們把賭博心態放在投資場合時,就會帶來不良的影響。例如我們抱著賭資效應的心態,當賣掉獲利的股票後,就會錯誤地買進高風險的股票,產生過量交易的問題,最後不但可能輸去賺回來的錢,更會連原來的本金也全部輸掉。 至於損益平手效應的心態就更為危險,當我們投資失利的時候,就會投資於更高風險的工具,例如期指及期權等,甚至利用信用借貸籌措資金,希望可把輸去的錢賺回,但結果卻只有愈輸愈多,甚至跌入泥足深陷的地步。第四章 正確的投資心理 1.成功投資者的心理特徵 要成為一個成功的投資者,應該具備的六項要點: (1)決策時保持冷靜的思考頭腦,多一分的冷靜,就會有多一分的勝算。若因為某些原因而不能夠保持冷靜時,不妨用紙筆幫助自己組織思路,或甚至暫時離場,不要勉強進行買賣。 (2)投資者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所以要成為一個成功的投資者,就必須盡量認識自己,充分了解自己的優點與缺點。 (3)不要因股價的漲跌而讓情緒受到干擾,從而作出錯誤的決定。 (4)賺了錢不要過於沾沾自喜,賠錢也不要過於垂頭喪氣,凡事要盡量保持平靜。 (5)勇於與眾不同,排除眾議,不苟同眾人的說法,對自己所走的路充滿信心。 (6)擁有積極樂觀的性格,能享受投資帶來的樂趣。 2.從失敗中學習 從心理學上的角度來看,投資損失所產生的風險厭惡效應,是屬於挫折帶來的後果。當我們追求一個目標,例如是投資上的回報,因中途受到阻礙而使目標不能達到時,就會成為一種挫折。不同的人對挫折的容忍度也有不同,有些人在遇到挫折的時候,會用憤怒及逃避的方法離開問題,例如情緒上會變得波動,遇到同樣的問題會變得退縮等。 有些人在犯過投資上的錯誤之後,都會盡量避開可能犯錯的行為,例如曾經買過地產股虧本,就可能以後都不會再買地產股。其實,投資虧本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使投資者可以自我檢討,想想在過程中犯錯的地方,那麼在下次投資時,便可以避開相同的錯誤,增加成功的機會了。 3.止賺盤的設定 放過手中的小利,來換取將來一些未知之數,有時未必是一件划算的事情。 要解答「一鳥在手,是否會好過兩鳥在林」的問題,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如果將來得到兩鳥的機會不大,倒不如今天緊握手中的鳥更好。投資的情況也是一樣,當我們買股票的時候,就應該想想止賺盤的位置,這定位當然要得到一定的利潤,但也不可定得太高,否則便會變成不切實際,虛有一個「有等於無」的止賺盤。 相對於止蝕盤來說,要定出止賺盤的位置更為困難,因為假如定得太低的話,就可能會錯過一些很好的賺錢機會。投資者必須要進行足夠的分析,再加上豐富的實戰經驗,才能夠定出最理想的止賺盤。 4.止蝕盤的設定 5.放棄雜訊,緊握重點 雖然「專註地思考」聽來好像是非常簡單的法則,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卻是少數,因為我們身邊的信息實在太多了,要單純地接收專一的信息,踢走其他無關的信息,確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6.相反理論之謎 相反理論的邏輯關係。從心理學的角度上看,相反理論是建於以下邏輯關係之上的: (1)每個人的個性,都包括理性和非理性的部分; (2)理性的部分較為獨立,不會受到其他人的影響; (3)非理性的部分較易受到其他人的感染,令人做出不合理的行為; (4 )當個人單獨思考之時,由於理性的部分影響較大,故較易作出正確的決策; (5)而當眾人的方向開始一致時,人便會產生從眾的衝動,使非理性的部分蓋過理性的部分; (6)結果當全部人的想法統一時,群體就會喪失了理性思維的能力,而只接受情緒的控制,從而作出錯誤的決定。 從以上的邏輯關係可得出,相反理論所持之理由,就是個體是用大腦思考,而群體則用「情緒』』思考,兩者比較之下,當然是用大腦思考的結果較為準確。所以運用相反理論之前,必先想想以下兩個條件是否成立: (1)眾人的想法達成一致; (2)眾人的思想主要受到情緒的控制,而並非理性的思維。 這兩個條件非常重要,缺一不可!所以假如你只抱著「眾人向東走,我就向西行」的方法,如果眾人的決定是經過理性分析而得出來的,就有機會走向錯誤之路。事實上,相反理論並不是一種預測市況的方法,它主要是對大眾普遍預期的一種矯正,不可作為預測的主要手段。運用相反理論的例子 相反理論的道理看似簡單,但運用起來卻非常困難,特別是要判斷眾人的思想,是否受到情緒的控制,根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下的數個例子,希望對大家運用相反理論時能帶來一點啟發:故事一 某上市公司由於管理者經營不善,在數個大規模的投資項目中虧損,加上過度借貸的關係,使數家銀行入稟法院,向這家公司申請破產令。當此消息傳出以後,眾多股民爭相沽出股票,各證券行的報告亦調低這家公司的評級,傳媒廣泛地對公司作出負面的報道。現在差不多所有人都沽出股票,若根據相反理論的話,是否應在這時候低位入貨?故事二 某建築公司成功地接獲一個大型合約,使公司在未來十年內的盈利,將會數以倍計地增長。當傳出合約將會正式落實之時,市場上無論是國際性的投資基金,還是各證券公司的散戶,均爭相購入這家建築公司的股票。現在差不多所有人都對這隻股票的前景看好,是否應在這時候沽貨?故事三 香港在2003年的時候,由於受到非典型肺炎的影響,使每個人都抱著悲觀的情緒,股市價格每況愈下,樓市亦創下歷史新低。雖然肺炎在五、六月間已受到控制,但大家的心情仍然非常沉重,不願把資金放進股市及樓市。在多數人都看淡的情況下,你會買股票和買樓嗎? 相信不用筆者解釋,大家都知道以上三個故事的答案應該如何:第一和第二個故事,是不適宜使用相反理論的。 對於相反理論的兩個條件,所有故事均符合第一個條件,即大部分人的想法達成一致;但對於第二個條件,在上市公司和建築商的故事中,人們都是經過真憑實據的事實,來作出買入和沽出的決定,相反在最後一個故事中,情緒影響的成分則較大。 由於相反理論的第二個條件,在前兩個故事未能符合,故此我們便不可以把相反理論,胡亂加於這種情況之中,否則吃虧的只會是自己。一般來說,若應用相反理論判斷市場趨勢時,在趨勢發展過程中大眾通常是正確的,但是在趨勢的轉折處,大眾受到最高情緒的影響,出錯的機會也會較大。 曾經有一句俗語是這樣的: 「股市通常在絕望中重獲新生,在大家猶豫中穩步上漲,最後在一片歡樂聲中暴跌死亡。」所以,能否察覺到眾人情緒的變化,才是運用相反理論最關鍵的地方。第五章 讓自己站在情緒之上 1.你是哪一類的投資者? 要成功地站在投資心理之上,必須要明白自己是屬於何種類型的投資者,才能準確地對症下藥。以下是一個簡單的小測驗,可讓大家嘗試分析,清楚地了解自己: (1)在以往的投資經歷中,最主要令你獲利的原因是什麼? (a)幸運之神的幫助 (b)自己的分析 (C)報章財經版的介紹 (d)朋友的推介 (2)假如你購買的一隻股票,在今早一開市便瘋狂下跌,你將會怎樣做? (a)打電話給最好的朋友,看他們怎樣做 (b)不用害怕,因購買時已定下了止蝕盤 (c)完全驚惶失措,不知如何是好 (d)大好時機,加碼追貨溝淡 (3)你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響嗎? (a)只看重自己的分析,完全不理會別人的意見 (b)總是跟著別人的意見而行 (c)偶然會跟隨別人的意見,但大部分的情況都依照自己的方式 (d)愛聽別人的意見,然後加入自己的分析之中 (4)喜歡參與賭博的活動嗎? (a)偶然會參與,但次數有限,每次金額亦不多 (b)平均每月也有數次以上的賭博活動 (C)從不參與賭博的活動 (d)賭博是生命中的重要部分,沒有它就不能生存 (5)你善於處理與金錢有關的事務嗎? (a)可以處理與金錢有關的事務,但不是專長 (b)對數字有強烈的恐懼感,十分害怕處理與金錢有關的事務 (C)不太善於處理,結果經常差強人意 (d)處理有關金錢的事務,簡直是我最強的項目 (6)當你每次購入一隻股票的時候,是否會經常擔心著股價的波動,因而承受到很大的壓力? (a)會,差不多連晚上也不能入睡 (b)輕鬆面對,不會產生任何的壓力 (C)存在著一定的壓力,但心理上尚可應付 (d)經常擔心著股價走勢的變動,害怕股價下跌而輸錢 (7)以下哪一種的描述,最適合形容你的生活方式? (a)偶然也會出現亂子,但整體上總算安排恰當 (b)生活節奏頗為混亂,每天都為各種事情繁忙,甚至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卻說不出自己在忙些什麼 (C)做事井井有條,工作與私人時間都能分配得很好 (d)走一步是一步,從不為自己編排時間和計劃將來 (8)你喜歡投資嗎? (a)投資很多時都會給我興奮的感覺 (b)我喜歡投資,因為它是我最大的興趣 (C)事實上,我是一個非常討厭投資的人 (d)我只會把投資當作是一項工作,所以談不上喜歡或不喜歡 (9)當你看錯市的時候,你通常會怎樣? (a)立刻止蝕離場,並從中檢討自己的過失,作為下一次投資的經驗 (b)責備自己,罵自己為什麼要看錯市 (C)再多等一段時間,看看是否真的做了錯誤的投資 (d)我是從來不會看錯市的,錯的就只有市場 (10)你對自己投資的信心如何? (a)我所有的投資決定都是錯的,根本毫無自信心可言 (b)自信心爆棚,對自己所有的決策均深信不疑 (C)只有一般的自信心,有時也會對自己的決定產生猶豫 (d)對自己擁有一定的信心,但不會過度自信 當完成測驗以後,請利用以下的計分表,看看自己是屬於哪一類的投資者: a b c d1 0 10 7 42 5 10 0 03 4 0 8 104 10 5 10 05 8 0 5 106 0 10 7 47 5 0 10 08 8 10 0 59 10 5 5 010 0 5 8 10專家分析76分或以上 恭喜你!從以上的心理測驗可看出,你是一個理性型的投資者,良好地掌握自己的心理狀況,不會受到外來的因素及其他人的影響,已穩穩地站在自己的投資心理之上。成功之期,指日可待!51分至75分 你是一個頗為理性的投資者,但偶然亦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作出非理性的投資行為。建議投資時應盡量作出客觀的分析,避免被心理因素影響你的投資決定。26分至50分 你是一個頗為情緒化的投資者,很多時候都會未經詳細的分析,便作出非理性的投資決定。建議你應該定期檢討自己的心理狀態,找尋本身心理上的缺點,然後避免犯相關的錯誤。25分或以下 你是一個非常情緒化的投資者,很多時候都只是憑著直覺進行投資,極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響,而作出錯誤的投資決定。假如你要成為一個成功的投資者,必須儘快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質,避免作出非理性的投資決定。 2.投資心理的周期 與股票的周期性一樣,每個人的投資情緒,都會有一定的周期性,若我們能對大眾的心理周期多一點了解,就可以更好地掌握最高和最低風險的位置,找出最適當的入市和出市時機。 對於一般的投資者來說,心理周期可分為以下六個階段: (1)樂觀期:開始從投資中得到初步的成功,略帶一點興奮和激動的心情,雖然尚抱著一些猶豫的態度,但整體的心情仍是樂觀的。 (2)瘋狂期:由於眾人持續在股場中取得成功,心情到達興奮的最高點,大部分人都對未來的前景抱著極度樂觀的看法,認為股市還有機會可以屢創新高,挑戰一個又一個的歷史高位。 (3)焦慮期:市況見頂後開始回落,大市未能衝破高位,部分人開始擔心未來的走勢,害怕可能進入熊市的周期。 (4)恐懼期:股市開始每況愈下,投資者步入驚慌和恐懼之中,每天的壞消息不斷地打擊眾人的信心。部分勇敢的投資者,仍有膽量在低位入市,但由於市況陷於「低處未見底」,所以他們多數仍是輸錢離場。 (5)絕望期:由於市況不斷屢創新低,使最後一批勇敢的投資者,最終也要輸錢離場,大家均對未來的前景感到絕望,甚至覺得牛市永遠不會再來。 (6)希望期:正當大家感到絕望之際,市況開始慢慢從谷底回升。由於經過長期熊市的影響,大家對眼前的升勢都只是半信半疑,但隨著日子過去,愈來愈多的人對未來的前景,開始重新感到希望。 以上便是一個完整周期的六個階段。對於一般民眾來說,往往都喜於大市最樂觀和瘋狂的時候入市,但其實這是牛市最後及最危險的階段,誰要在這個時候入市,誰便會接上最後的火棒,所以假如要選擇入市時機的話,應選擇在大家心情最壞的絕望期入市,迎接新一輪升市的來臨。 3.為什麼你要投資? 投資行為受到我們的心理因素支配,而心理因素則受到動機的影響,所以要成功地控制自己的投資情緒,必須先明白本身的投資動機,然後對症下藥。例如當各位在投資的時候,有沒有曾經想過,為什麼要作出一個投資的決定?為什麼當見到別人賺錢的時候,就有購買股票的衝動?背後的心理動機到底是什麼?當這些問題得到答案之後,要管理自己的投資情緒就更容易了。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看,動機是產生人類和很多動物行為的主要來源,我們做某些事情的原因,都是因為有了動機才產生出來的。動機是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自20世紀初開始,很多心理學家都曾探討過動機這一問題,例如弗洛伊德的本能論和心理分析,行為主義學家侯爾的驅力學說,馬斯洛的層構說及茂惠的認知說等,都分別對動機作出不同的詮釋。 在所有動機的理論中,侯爾的驅力學說一般受到較多心理學 家的認同。驅力學說是指當我們某些需要未被滿足的時候,會產生一種驅力而使行為出現: 需要—驅動力—行為—減低需要 例如當我們飢餓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驅力,使我們作出覓食的行為,而當我們吃飽以後,對食物的需要就會減低,從而達到均衡作用的平衡效果。曾經有兩位科學家Hetherington和Ranson,於1940年進行了一項實驗,結果證明老鼠腦內有兩個控制進食的中心,一個是位於下視丘兩側的「飢餓中心」,另一個是下視丘的副中央區的「飽食中心」。當老鼠感到飢餓的時候,就會觸發飢餓中心而使食慾大增,一旦吃飽之後,飽食中心接到信號,老鼠就會自動停止進食。 這兩位科學家嘗試破壞這兩個中心,發現當飢餓中心遭到破壞以後,老鼠就像得了暴食症一樣,會不停吃喝直至飽死為止;而在飽食中心受到破壞後,老鼠就像患上厭食症,喪失食慾以致餓死。 由於這兩個中心互相影響,使身體內產生一種均衡作用,來維持兩方面的平衡。例如當進食一段時間以後,就會產生「失衡」的情況,向大腦發出肚餓的信號,促使我們做出進食的行為,當進食完畢後,則到了另一個「飽肚」的失衡狀態,使我們對食物的興趣大減。 一般來說,心理學上的動機分為生理性動機和心理性動機兩大類別。生理性動機為與生俱來、並非經過學習的本能,例如飢餓時覓食、口渴時喝水、疲倦時想睡覺等,這些不用學習的本領,都稱為生理性動機。 生理性動機是促進人類生存活動的內在力量,當我們面對外在環境變遷時,這些與生俱來的本領,就會作出相對的反應。生理性動機主要來自於我們身體內的自動調節系統,例如當我們飢餓的時候,身體內的器官如胃、小腸、肝臟等,就會向大腦提供信息,例如胃壁的收縮、血糖量的降低,或是體內激素的變化等,使我們產生肚餓的感覺,從而引發覓食的動機。 至於心理性的動機,是較高級動物追求一些與生理無關的慾望,例如追求事業成功、受人尊敬,甚至擁有權力和財富等,這些我們都稱為心理性的動機。在許多情況下,心理性動機對我們行為的影響,遠遠超過生理性的動機。心理性動機的範圍十分廣泛,主要包括成就動機、權力動機和親盟動機。成就動機促使個人努力追求成功的結果,把每項事情做得盡善盡美,就算在困難的情況下,也敢於冒險以獲得最大的成功;權力動機是一種希望支配別人的力量,例如有些人喜歡將權力集於一身,成為企業內或國家的領導者,希望其他人都聽自己的命令;而親盟動機則主要促使個人與其他人產生親近的行為,避免孤獨而產生恐懼。 動機對投資的影響 每個人在作出投資決定的時候,背後其實由一連串的心理動機所推動,並影響著個人的投資行為。很多時我們投資失敗而帶來虧損,就是因為這些動機觸發的錯誤行為。 以下是各種心理性的動機帶給投資者的影響: (1)成就動機 成就動機過重的投資者,會過分看重得失的結果,甚至投資於過高風險的項目,希望以冒險的方法獲得成功。擁有成就動機的人,亦同時擁有貪心的性格,希望在短時間內可以賺大錢。 (2)權力動機 擁有權力動機的投資者,會非常看重別人的看法,特別是當別人認同自己是投資專家的時候,心中就會產生飄飄然的感覺。不過這類人有一個缺點,就是不太喜歡認輸,故有時在投資虧本的時候,也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執行止蝕盤的動作。 (3)親盟動機 投資學上著名的羊群心理,就是親盟動機的結果。親盟動機會使人跟隨其他人的行為,所以當大部分人都買一隻股票時,擁有親盟動機的人也會跟著買了。4.做一個快樂的投資者令自己愛上投資的方法 如果你開始發覺,經常不自覺地對自己作出負面評價,說著一些喪氣的話,或投資意願降低等,那麼你已經是一個不快樂的投資者。如想繼續投資下去的話,請儘快採取行動,矯正自己負面的心態,就好像頂級的運動員一樣,當參加一些重要賽事的時候,必須保持最佳的心理素質,就算偶然間失敗一次,亦不可被得失的結果影響情緒,那麼競爭起來才能得心應手,得到最佳的成績。 要保持正面的心態,使用的技巧可以有很多種類。以下是筆者的一些小建議: (1)經常告訴自己,投資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2)假若當天沒有心情,就不要強迫自己進入市場; (3)設定一些遠大的目標,例如「希望在五十歲前賺到100萬的退休金」。當自己遇到失敗的時候,就請想想這個目標;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接觸擁有積極樂觀心態的朋友; (5)當投資失意時,可暫時離開市場,做一些令自己開心的事情,讓情緒儘快回復正常。 要執行以上的行動並不困難,最難的倒是承認自己的情緒出現問題,因為每個人都擁有防衛的機制,不願意看到本身真實的情況。若可能的話,可以拜託身邊的家人和朋友互相提醒,一起成為快樂的投資者。 5.釋放壓力,換取健康 要做一個成功的投資者,必須要把自己的情緒控制得最好,把人性心理因素的影響降到最低,才可避免因為衝動或焦慮,作出錯誤的投資決策。不過投資時面對極大的壓力,要從中輕鬆地控制情緒,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壓力除帶來很多生理上的問題外,更會導致許多不恰當的市場行為。當人們在高度壓力的環境下,雖然大腦可作出更快速的反應,但決策的素質卻會降低,例如作出過度的反應、錯誤的決策及不守紀律等,使我們在市場中進行非理性的買賣,從而帶來投資的虧損。這些壓力都是會不斷累積和循環的,當遇到壓力而導致虧損時,這些虧損又會增加我們的壓力,結果使情況更進一步地惡化。 對付壓力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壓力的發生。很多時候壓力的出現,就是因為長期處於戰鬥的狀態,最後終於令自己精神崩潰。 所以要避免壓力的出現,就必須給自己換氣的機會,定期遠離市場一段時間。有些人天天都在交易,長時間都處於緊張狀態之中,為了幫助消除壓力,應該要撥出時間遠離市場,找一個看不到股價的地方,給自己休養生息的機會。況且並不是天天都在交易,就代表天天都可以賺錢,對嗎? 除了定期遠離市場之外,平時也有很多讓自己換氣的方法。在心理方面,大家可試試「自我溝通』』的方法,當每天晚上收市以後,找一個寧靜的空間,坐下來對自己說說今天的交易狀況,可以是對著一部錄音機,或是寫在一張白紙上,內容包括任何的東西,例如自己購買了什麼股票、購買這隻股票的原因,或是最擔心的事情等,讓自己的想法釋放出來,藉此減低心中的壓力。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哈佛的6堂獨立思考課》?
CSAPP讀書筆記(20180214)
【讀書筆記】窮查理寶典
《綠山牆的安妮》植物圖記(一)——山林野生植物
帝國覆滅的先兆

TAG:筆記 | 自己 | 讀書筆記 | 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