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五首》教學設計

詞五首》教學設計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外國語學校 蔣興超《望江南》【教學目標】1、結合作者的生活經歷及作品的寫作背景理解這首詞的內容。2、把握作者的感情。3、品味詩歌語言。4、培養想像力,感受詩歌的畫面美。【教學設想】在理解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熟讀成誦。品味詞的語言,感知詞作的意境。【教學方法】品讀法。【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語設計詞發展到宋代,面對被唐人推到頂峰的詩歌創作,宋人獨闢蹊徑,把詞這種文學樣式演繹得更加完美,宋詞成為我國文化寶庫中又—顆璀璨的明珠。今天,讓我們在詞的海洋里盡情遨遊,做一次藝術的巡禮吧。二、朗讀,注意幾個字的讀音倚(yǐ) 脈脈(mò) 蘋(pín)二、文學常識關於溫庭筠和花間詞派:溫庭筠(公元812~870?)本名歧,字飛卿,太原祁縣人。他精通音樂,文思敏捷,傳說他作詩,八叉手而成八韻,故有「溫八叉」之稱。他年輕時行無檢束,生活放蕩,長期出人歌樓妓館。不為統治者所喜。他屢試不第,卻常替人代作文。溫庭筠是唐代詩人中第一個大量寫詞的人。他以自己的創作實踐奠定了詞這種文學樣式在文壇上的地位。他的詞「多寫閨情」,較少政治內容,極盡「艷麗」之能事,花間詞派尊他為「花間鼻祖」。花間詞派:五代西蜀的一個詞派。以後蜀趙承祚(zuò)所編《花間集》而得名。詞在晚唐,受社會風氣的感染,漸漸背離了題材廣泛、風格多樣的特色,走上了剪翠裁紅、調脂弄粉的歧途,專在女人的容貌、服飾和姿態上下功夫。晚唐詞人溫庭筠的作品代表著這種創作傾向。在溫庭筠死後半個世紀,五代西蜀的趙承祚收集溫庭筠、皇甫松、韋莊、薛昭蘊等十八家詞五百首,編成《花間集》。此派尊溫庭筠為鼻祖,以韋莊成就最高,寫閨情,寫離別相思,風格綺麗,在當時頗有影響。三、理解大意(學生概述,教師補充指正。)詞作大意:一位思念愛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畢後,在樓上憑欄眺望,她看到許許多多帆船從樓前駛過,但卻沒有自己要等的那隻船。夕陽西下,愛人沒有回來,只空見江水東流,思念讓她肝腸寸斷。這是一首閨怨詞,描寫一個女子盼望愛人歸來的一片痴情。四、進一步體會詞句含義1、「梳洗罷」這三個字能揭示出這位女子的什麼心態?「女為悅己者容」倚樓眺望之前用心梳洗修飾的經過和急切盼望重逢的心情。她精心梳洗說明她相信愛人一定會回來,心中充滿希望。2、「獨倚望江樓」中哪個字最能說明女子怎樣的生活狀態?「獨」這個字寫盡了她的孤獨和期盼。3、「過盡千帆皆不是」這句話中你能不能體會出她的心理變化?「過盡千帆皆不是」從「希望是」到發現「不是」,寫出了女子一次次從希望到失望的過程,讓人為之心碎。4、「斜暉脈脈水悠悠」這句寫景有什麼意味?夕陽餘暉斜拂江面,綠水悠悠而去,人不見,景依舊。5、從這首詞中你認為她等了多長時間?從「斜暉」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從全文,我們卻能讀出,以前她可能在這裡等過,而以後,她也將繼續她的等候,直到愛人歸來。6、你認為白蘋洲會是一個什麼地方?白蘋洲又可能是她和愛人分手的地方。五、發揮想像,再現詩詞畫畫,體會詞作的內涵,感受詞的畫面美1、教師引導學生合理想像,將詞作內容轉化為幾幅畫面,分成幾組鏡頭,製作成電影腳本。2、學生自由發言,師生一中國評。示例:鏡頭一:江樓上,江為背景,樓為主體,焦點是獨倚的人。一位著意修飾的女子斜倚欄杆焦灼地眺望煙波蒙蒙的江面,熱切的眼神、渴盼的表情悄悄道出她心中的秘密。遠鏡頭:高高的江樓,小小的身影,創設孤寂的氛圍。鏡頭二:船帆。水波浩淼,船隻如梭,來來往往,交織前行,不曾有一隻留駐停泊。鏡頭三:夕陽、江水。水天相接,江水悠悠遠去,殘陽斜鋪水中。鏡頭四:白蘋洲。芳草萋萋,蘋花搖曳,幻化出情侶依依惜別的畫面。遠鏡頭:江樓女子入畫,失神無語,愁眉緊鎖。六、品味詩歌的美1、語言美:美在精練、全詞僅僅27字,卻寫得情韻兼勝。首句三字,言簡意豐,給讀者留下了許多想像的空間,這不是一般人晨起梳妝,而是思婦在準備迎接久別的愛人歸來時一種喜悅和激動的情緒反映。離別的痛苦、相思的寂寞似乎都已成為過去,等待她的將是如意郎君的歸來。這三個字,生動地表現了這個女子深藏內心的感情變化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梳洗罷」到斜暉欲下,隨時間的推移,獨倚江樓的女子眼裡、心中,除卻陌生的江帆外,再無旁註,其情之痴,其情之深,被表現得淋漓盡致。2、構思美:美在情感的婉轉起伏,頓挫有致。思婦的情感是變化的:初登樓時的興奮喜悅、久等不至的焦急、對往日相依相守的幸福時光的深沉追懷、久盼不歸的痛斷肝腸……人物的內心世界極其豐富,一幅美人憑欄遠眺圖卻是「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的「離情正苦」。3、意境美:船盡江空,希望落空,這時映入思婦眼帘的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落日本無意,流水本無情,但此刻卻頓生情意;斜陽欲落未落,對思婦含情脈脈,不忍離去,悄悄收著餘暉,不盡江水似乎也懂她的心情,悄然無語,悠悠逝去。白蘋洲依舊,而離人不歸,怎不叫人柔腸寸斷?這兩句融情於景,含意雋永,引人沉思遐想。教師總結:這首詞,像一幅清麗的山水小軸,畫面上的江水沒有奔騰不息的波濤,發出的只是一種無可奈何的嘆息,連落日的餘暉也籠罩著無名的愁悶和難以排遣的怨恨,還有那臨江的樓欄、點點的帆船、遠遠的小洲,都惹人遐思,耐人玩味。既清新自然又含蓄凝練,別具一格,堪稱精品。七、延伸拓展,對照閱讀錯誤鄭愁予我打江南走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跫(qióng)音不響,三月的春惟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第一節,寫過客匆匆,像蓮花—樣純潔柔美的江南女子等待著愛人歸來;第二節,連用寂寞的小城、向晚的青石街道和小小的緊掩的窗扉三個比喻,細緻地表現思婦盼望「歸人」的孤寂心境;第三節點明詩題,「達達的馬蹄聲」點燃了思婦重逢的希望,因而「美麗」,但這馬蹄聲僅僅是從前面路過,不為她的期盼而停駐,因此是個」錯誤」。學生比較《望江南》與《錯誤》。明確:兩首詩都寫了思婦之苦,愁思之濃。《望江南》正面直寫,《錯誤》借我的誠摯表白寫思婦的相思之痛。八、學生嘗試背誦《望江南》九、作業1、背誦這首詞。2、改寫成散文小詩。《武陵春》一、朗讀這首詞舴艋(zé měng) 蚱蜢(zhà měng)二、文學常識1、婉約派:我國古代詞人,大致可分為「婉約詞派」「豪放詞派」兩大派。因明人張娫(yán)有「少游多婉約,子瞻多豪放」之說而得名。婉約派以秦觀、李清照為代表,繼承南唐詞的風韻,發揚柳永詞鋪敘、描寫的特色,又吸取東坡詞個性鮮明的長處,融為一體,形成「詞人之詞」之正宗。在內容上堅持「詞庄詞媚」的主張,多以艷情為題材;在形式上則以蘊藉雅正見長,嚴守音律,講究含蓄,語言精麗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風格委婉、綺麗。此派對詞壇影響很大,在詞的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2、李清照:李清照(1084~約1151),號易安居士。濟南(今屬山東)人,宋代著名女詞人。婉約詞派的代表作家。她出生在一個文學氣氛濃厚的家庭里。從小便有詩名,後嫁給趙明誠、夫婦共同校勘古書,唱和詩詞,生活優裕和諧。靖康之難起,她和丈夫避兵江南,趙明誠中途病死,她流落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境遇孤苦,卒年不詳。她的詞以南渡為界分前後兩個時期,前期詞以歌頌誠摯的愛情為主要內容。如《醉花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極委婉含蓄地表達了閨中的寂寞和離情,還有如《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等詞,描寫自然景物,輕快活潑,富有生趣。後期詞主要表達她個人的不幸遭遇,寫得深沉哀痛。《永遇樂》(落日鎔金)流露了對現實的不滿和關切。《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表達了對故鄉故國的思念之情。這些作品反映了南渡時期背鄉離井者的共同感受,有一定現實意義。李清照的詩歌留存很少,但從「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夏日絕句》)等詩句中,可以看出這位女作家的愛國思想在詩歌創作中表現得更加鮮明激烈,對於南宋朝廷苟安半壁的可恥行徑,詩人是十分憤慨的。她的《金石錄後序》是一篇出色的自傳體散文,為我們了解和進一步研究作者的生平事迹,提供了可靠的資料。她還另有《詞論》一篇,對北宋詞家多有批評、強凋音律,崇尚典雅,嚴格區分詩詞界限,反對以詩為詞,指出「詞別是一家」的獨特見解。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輯有《漱玉詞》,今人輯有《李清照集》。3、背景:北宋敗亡後,李清照於建炎元年(1127)來到南方,故鄉青州陷人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書籍文物被焚毀。建炎三年(1129)丈夫趙明減病故之後,金人揮兵南侵,李清照為避兵亂而隻身各處流亡。紹興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華時寫了這首《武陵春》詞。這時她已經53歲了。經歷了國家敗亡、家鄉淪陷、文物喪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處境凄慘,內心極其悲痛,這首詞中所反映的匯是她真實的生活片斷和思想情感。三、理解大意學生概述,教師指正。詞作大意:暮春時節,鮮花經過春風的搖動已經零落殆盡,只有土地上還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無心梳洗。春天裡花開花落年年如此,而人與以前卻不一樣了,我對一切都喪失了興趣,即使有心訴說,也是言未出而淚先流。聽人說雙溪春色還不錯,我也想去那裡泛舟,怕的是雙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載不動自己的哀愁。1、惱人的風雨停歇了。枝頭的花朵落盡了。只有沾花的塵土猶白散發行微微的香氣,春天終究還是棄我而去了。抬頭看看,日已高,仍無心梳洗打扮。春去夏來,花開花謝,亘古如斯,唯有傷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腸百結,一想到這些,我就會淚如雨下。聽人說雙溪的春色還不錯。那我就去那裡劃划船,姑且散散心吧。哎,我真擔心呀,雙溪那蚱蜢般的小船,怕是載不動找內心沉重的哀愁啊!2、紅日高懸,東風駘(dài)盪,園林內的花枝上已謝殘紅,一片片綠葉正綴滿樹梢。—所古色古香的兼作書齋的閨房裡,案頭上堆著書史。妝台上放著鏡奩(lián)。旁邊有一隻寶鴨香爐,正裊裊不絕地吐著沉香的氤氳(yīn yùn)。一位衣著淡雅,才到中年的孀婦走出來望了望窗外。然後踱進妝台想對鏡梳妝,但又慵怠無力。她喃喃自語,眉頭稍舒繼而又愁眉緊鎖。四、進一步理解詞中句子的含義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罷」,而文中作者卻「日晚倦梳頭」,從中,你能體會到作者什麼心態?梳洗罷,是一種信心,一種希望,而「倦梳頭」是一种放棄,一種對生活毫無興趣的悲涼。從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滿懷愁緒。兩篇文章都用同一個典型細節來反映主人公的心態,應該學習這種寫法。2、「聞說」「也擬」「只恐」這三個詞說明了什麼?「聞說」「也擬」「只恐」這三個動詞寫出了作者試圖排遣愁緒的做法,前兩個詞給人一種希望,好像可以為作者鬆一口氣,而「只恐」又讓人跌落到作者的萬丈愁緒中,三個詞寫出了作者的沉重、無奈。又緊緊抓住了作者的心。3、本文是如何抒發作者感情的?作者通過景色、典型細節來抒情,即間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使文章的風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五、鑒賞這首詞美在哪裡1、這是一首寫閨情的詞。我國古代寫閨情的詩詞很多。但絕大多數是男性詩人代言比如溫庭筠寫《望江南》,而此詞卻是女詞人寫自己。感情更深切,描寫更細膩,文辭更清新,有較強的感染力。2、這首詞構思新穎獨特。生動真切地再現了暮春寡居的凄婉情思,起伏跌宕,曲折多變。上闋寫難以控制的滿腹憂愁,下闋一連用了「聞說」「也擬」「只恐」三組虛字。—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聞說雙溪春尚好」承上闋陡然一揚,詞人剛剛還在流淚,可是一聽說金華郊外的雙溪正是春光明媚、遊人如織的時刻,她遂起出遊之興。「比擬泛輕舟」措辭輕鬆,節奏明快,恰到好處地表現了詞人一剎那間的喜悅心情。「輕舟」一詞為下文的濃重愁緒作了鋪墊和烘托。「只恐」又一轉,頗有「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之狀,滿腹的愁緒又──次瀰漫心頭。反覆詠唱,一轉一深,從而將細膩的心理活動惟妙惟肖地勾畫出來。3、這首詞抒情方式獨特。「風住塵香花已盡」,風吹花落,塵土因花落而香,說明落紅滿地,春愁滿懷,情景交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直抒胸臆,一改含蓄為直露,這是情懷使然,洶湧澎湃的情潮已漫出心堤。無法遏制,只好任其自由宣洩。4、這首詞寫愁方法獨特。通過描摹人物的外部動作和神態來寫愁:「日晚倦梳頭」,日上三竿仍無心梳洗打扮,反映了詞人灰暗的心境和闌珊的意緒;「欲語淚先流」,欲說無語,欲訴無人,唯有借兩行熱淚傾瀉心中的無限哀愁。那奪眶而出的淚,是內心萬重憂愁的外在表露,運用新奇的比喻寫愁,「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哀愁本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詞人卻把它比作可承載可觸摸的實體,說自己的愁重得連船都載不動。一葉輕舟難載山重之愁,化虛為實。化抽象為具體,是描摹愁思的絕妙好辭。寫愁名句集萃:「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江春水向東流。」(李 煜《虞美人》)「離恨恰如春,更行更遠還生。」(李 煜《清平樂》)「飛紅萬點愁如海。」(秦 觀《千秋歲》)「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秦 觀《江城子》)「試問閑愁都幾許?—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 鑄《青玉案》)「只載—船離恨向西洲。」(蘇 軾《虞美人》)「休問離愁輕重,向個馬兒上駝也駝不動。」(董解元《西廂記》)「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 白)「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人言柳葉似愁眉,更有愁腸似柳絲。」(白居易)「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李 白)六、總結這兩首有什麼相同之處?(學生可各抒己見,教師總結。)1、風格相近,都比較婉約;《望江南》清新明快,《武陵春》直率凄婉。2、寫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3、兩首詞情景文融,有獨特的意境美。夕陽有情,流水有意,是心靈的撫慰;風停花謝塵留香,是傷春,更是傷己。人景情水乳交融。4、抒發的感情相近,抒發主人公或作者的離愁別緒,凄慘心境。兩首詞都寫閨情,都寫女子對丈夫的思念。《武陵春》除此之外,還包括家國之恨、故國之思、情感較為深廣。兩首詞都細膩生動地再現了女主人公的內心情感,宛轉起伏,富於變化。《望江南》反映了思婦喜悅、急切、興奮、失望、傷心、哀怨的心理變化。《武陵春》從愁思滿懷寫起。經歷片刻的輕鬆,終於憂愁難遣。七、布置作業1、背誦這兩首詞,熟讀並背誦其他三首。2、拓展延伸:你還知道哪些寫愁的詩句,請列舉並說明其特點。3、課外閱讀李清照的《—剪梅·紅藕香殘玉簟(diàn)秋》,品味寫愁的技巧。提示:「此情無汁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句須重點品味。按常理來說,愁鎖眉間與愁聚於心是完全一致的,唯其在心。發而為形,才有愁鎖眉間之態。但作者將本屈屬一致的東西說成此長彼消的東西,形象地描繪了希冀排遣萬千愁緒而又無計消除的無奈,顯現愁情之深。《江城子·密州出獵》一、導語設計婉約詞比起豪放詞來,則如小橋流水之於大江東去,如楊柳依依之於青鬆勁直,如曲徑通幽之於通天大道,如和風細雨之於暴風驟雨,如薔薇之於猛虎。今天我們一起來感受豪放詞風。二、知識要點1、豪放派:是與「婉約派」對舉之宋詞流派。由北宋詞人蘇軾所開創,經南宋詞人辛棄疾發展而推向高峰。重要作家還有張元干、張孝祥、陳亮等。此派詞人,多有強烈的政治熱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胸懷坦蕩,抱負遠大,故能突破「詞為艷科」的藩(fān)籬。凡抒情、狀物、記事、說理、懷古、感舊、無事無意不可人間,開拓了詞的題材領域。又敢於突破格律束縛。「不喜裁剪以就聲律」。暢所欲言,直抒胸臆。意境雄奇闊大,風格豪邁奔放,語言流利暢達,把詞引向健康、廣闊的道路。豪放派詞人南宋居多,人才濟濟,因辛棄疾成就突出,故又稱「辛派」。2、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我們學過《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本文寫於他密州作太守時。政治上不得意。蘇軾是北宋詞壇的革新大家。他作詞時,正當柳詞風靡一時之際。他有志於改變「花間」以來柔媚的詞風。宋神宗熙寧八年,東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早去常山祈雨,歸途中與同官梅戶曹會獵於鐵溝,寫下這首獵詞。他因自己的詞有別於「柳七郎風味」而頗為得意。曾致書鮮於子駿表達自己的歡喜:「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數日前獵於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三、朗讀,抑揚頓挫,蕩氣迴腸四、幾個句子的理解1、太守:蘇東坡,作者自稱。2、親射虎,看孫郎:孫郎即孫權,《三國志》記載孫權在一次出行中,坐騎為虎所傷,他鎮定地在馬前擊斃了老虎。詞人的意思是他要像當年的孫權那樣挽弓馬前射虎,這突出展現了作者雖然年紀已經不小,但是仍有著少年狂氣。3、遣馮唐:據《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記載:漢文帝時,魏尚為雲中太守,抵禦匈奴有功,只因報功時多報了六個首級而獲罪削職。後來,文帝採納了馮唐的勸諫,派馮唐持符節到雲中去赦免魏尚。這裡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達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馮唐赦魏尚那樣重用自己。4、射到狼:天狼星,據《晉書·天文志》說是「主侵掠」的,這裡用以代指從西北來進擾的西夏軍隊,蘇軾藉此表達自己要報效國家,抵禦入侵者,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五、整體感知詞的意思這是一首記射獵的詞,詞的上闋描寫了打獵時的壯闊場景。開頭說老夫本不該狂,而自己卻要姑且發發少年人的豪情狂態。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架著蒼鷹,戴上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領眾多的隨從,縱馬狂奔,飛快地越過小山岡。為了回報人們傾城而出來觀看太守狩獵的盛情,他要像當年的孫權那樣親自挽弓馬前射虎。下闋寫自己為國殺敵立功的雄心壯志。詞人酒酣之後胸寬膽壯,兩鬢出現了一點白髮又有什麼關係呢!什麼時候朝廷能像派馮唐赦魏尚那樣重用自己呢?到那時候—定會把弓拉得滿滿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過去。六、深層探究,形象分析教師提問:蘇軾在作品中塑造了一個怎樣的形象?詞人是如何塑造這個形象的?《江城子》塑造了一個雄心勃勃、英武豪邁、挽弓勁射、保家衛國、征戰沙場的英雄形象。上闋,好一幅威武雄壯的出獵圖,勾畫出一個狂飈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獵而報知人民跟隨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須「傾城」,其狂二也;獵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孫郎,其狂四也。下闋,好一個豪放不羈的英雄;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壯志:「鬃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節雲中」,此豪二也;「會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七、鑒賞豪放詞風以本詞為例,概括說明豪放詞風。本詞場面熱烈,豪情壯志,把詞作中歷來香艷柔媚的兒女情換成了報國立功、剛強壯武的英雄氣。八、作業1、背誦。2、從內容、感情、形象、語言等幾個方面比較《江城子》和《望江南》兩首詞。從題材上看,《江城子》是一首射獵詞、畫面壯闊;《望江南》是一首閨怨詞,畫畫凄美。藝術形象上看,《江城子》刻畫了一位英姿勃發的英雄形象,有少年狂態,「牽」「擎」「卷」三個動詞刻畫出虎虎生威的情態;《望江南》刻畫了一位思婦形象,「獨倚」刻畫出孤寂、悵惘的情態。從抒發的思想感情來看,《江城子》抒發了為國殺敵的豪情壯志,《望江南》流露了盼歸不歸的深思幽情。《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一、背景1、辛棄疾: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南宋著名愛國詞人。他出生在金人佔領下的北方。從少年時起,就受其祖父愛國思想的影響。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辛棄疾組織了一支兩千多人的隊伍,加入農民領袖耿京的抗金起義隊伍參戰。回到南宋後,力主恢復中原。歷任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浙東等地安撫史。由於投降派當權,辛棄疾兩次遭到彈劾,從四十二歲起將近有二十多年退居江西上饒的帶湖。六十四歲時又出任浙東安撫史、鎮江知府等職,但他恢復中原的願望依舊未能實現,不久就懷著未酬的壯志離開人世。辛棄疾創作的主要成就是詞,他的《稼軒詞》存詞六百多首。詞中充溢著要求統一祖國的愛國主義感情,抨擊了媚敵苟安的投降派,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壯志未酬的憤懣。《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和《永遇樂?京門北固亭懷古》二詞就是這種憤懣之情的寫照。辛棄疾繼承了蘇軾豪放的詞風,意境雄奇闊大,氣勢飛舞。辛詞善用比興,並且運用典故,托古喻今;在語言方面,辛棄疾不僅運用古近體詩的句法,還吸收了散文、駢文、民間口語人詞,故有「以文為詞」的評價。這首詞作於作者閑居江西上饒帶湖之時。從題目上看,是寄給好友陳亮,抒發抗金壯志的。1188年,陳亮到帶湖訪辛棄疾,一對志同道合的戰友促膝交談,共同商討戰勝敵人的方略大計。準備殺敵機會的到來。南渡近三十年,他夢寐以求的是渴望能指揮百萬雄師,馳騁沙場,建功立業。然而他的美好夙願,直到兩鬢斑白,也沒能實現,這首詞表達了作者這種複雜的感情。二、朗讀體會豪壯中蘊涵的深沉與悲涼。三、詞的大意作者夜裡酒醉後挑亮燈光觀看寶劍,早晨醒來聽到眾多軍營里傳來的號角聲,想起在軍營里與部下分食牛肉,聽樂器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戰場上檢閱軍隊,準備戰鬥。戰場上騎著飛快的的盧馬,猛力拉響霹靂做響的雕弓。他要為朝廷完成統一大業,贏得生前的功勛,身後的美名。可是自己已經年近半百,還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理想嗎?四、探究詩意,體味詩情,感受豪放詞風1、這首詞中,作者用大部分筆墨追憶當年火熱的軍營生活,請結合詩句,合理展開想像,描述一下當年的生活場面。軍營生活情景的描述宜選擇看劍、聞角、分炙、奏樂、點兵等場面,烘托出豪邁熱烈的氣氛,展現出一位豪氣滿懷,臨敵出征的將軍形象。2、在這首詞中,哪兩句集中吐露了作者的心聲?表達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與曹操「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相比,有何異同?詞中集中吐露了作者心聲的詩句是「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前一句抒寫詞人一生中的事業和抱負,後一句抒發無盡的感嘆。表達了渴望殺敵報國的雄心壯志和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悲憤之情。與曹操「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相比,同寫久經軍旅的老者,英雄之心尚在,不同的是,辛棄疾哀傷較重。3、作者有意作「壯詞」,「壯」正是這首詞的風格特色,請體味這首詞的「壯」是怎樣體現的。(提示:可從題材、思想感情、語言風格等角度進行分析。)這首詞是一首「壯詞」。⑴ 「壯」在場面,「壯」在軍營生活活的雄豪、壯美:分食牛肉,奏悲涼蒼勁之曲,秋點兵的壯大場景。⑵ 壯」在人物超常的本領:騎飛快賓士的「的盧」馬,拉滿霹靂作響的雕弓,風馳電掣。勇猛雄健。⑶ 「「壯」在志向:率師北伐,統一南北,為國立功,成就英名。⑷ 「壯」在心跡的表露:「可憐白髮生」,不是一味的嗟嘆,而是對現實的抗議,充滿了壯志難遂的抑鬱、憤慨。;⑸ 「壯」在語言:文辭壯麗而不「纖巧」,洒脫而不拘謹。五、學生自由質疑問難,師生互動,答疑解惑1、詞題「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說明這首問中寫的是陳亮,因此有人認為這首詞是辛棄疾鼓勵新中狀元陳亮的賀問,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仔細體味這首詞。豪壯中蘊涵著深沉與蒼涼,題作壯詞,但壯中含悲,是一支失意英雄的慷慨悲歌。這首詞寫辛棄疾與陳亮鵝湖之會略後。辛、陳鵝湖之會是淳熙十五年(1188)的事,上距「隆興和議」已二十四年,朝廷上下文恬武嬉,抗戰氣氛十分暗淡,辛、陳對此極為不滿。鵝湖相聚,他們慷慨激昂,評論世事,既表現了積極濟世的雄心壯志,又表達了對現狀的不滿、憤慨之情。此時作者雖被迫閑居,但壯心不已。記掛恢復之事。「為……賦」只說明此詞是寫給誰的,並不說明詞中寫的一定是淮。之所以認作是賀詞,恐怕是因為只看到詞壯的一面,而沒有體味出悲涼的意味。2、詞的結構相對來說有規律可依。即上闋寫景或敘事。下闋抒情或言志。這首詞好像是個例外,這首詞的結構有什麼特點?縱觀全詞。上闋寫夢中情景,下闋緊承文描繪戰事。「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峻急明快,預示戰事的勝利。「了卻君乇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自抒胸臆,意氣衝天,充滿意氣昂揚的欣慰之情。「可憐白髮生」一聲浩嘆凝聚著作古萬千感慨,深沉悲壯。前九句一氣貫注,酣暢淋漓,直至末句轉筆換意,痛苦的現實與理想的夢境相互映照。而從結構上看,這就打破了詞必須上下分闋的一般定格,突破了上闋寫景下闋抒情的常規,這是《破陣子》在形式上的創新。3、詞上闋所寫的內容是對過去生活的回憶,還是對理想境界的展望?本詞中的境界是以夢的形式展現的一種理想境界,這裡有作者的生活體驗,但更是一種美好願望的表現,刻畫一個立功疆場的將軍形象,正是現實中被迫閑置、報國無門的曲折反映。六、作業背誦。【課文補遺】破陣子的故事這首詞是辛棄疾為回憶自己當年金戈鐵馬的戰鬥生活和當年抗金復國的壯志豪情而作,當然、最後仍是壯志難酬,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慨嘆了。今天咱們單說詞里的三個故事。「劍」的故事話說南宋某年,在沂蒙山區,有一座山寨,寨里是一支民眾自發組成的抗金義軍,為首的、姓耿名京。(曾愛看梁羽生小說的弟兄們肯定對他和辛棄疾的關係和事迹熟悉得很。)此人一介草莽,卻統帥著數萬大軍。這一天,耿京正在休息,有人來報,說一著藍衫騎白馬的青年持帖闖山拜會要求入伙。(不用說,就是辛棄疾了。)耿京忙請來一看。呵,竟是一個白面書生!心中很是猶豫。但礙於這介紹人台硬面子大(古代也興這個)。只好留他作個書記官。可辛棄疾豈是池中之物,沒多久就提了很多建議,又說服耿京整編了軍隊,並開始演練陣法(嘿嘿,看得耿京一愣一愣的)。於是漸漸成了耿京的左膀右臂。軍隊強大了,兩人就想著和金兵較量較量,但是遇到一個難題,在他們和金兵之間,還隔著一個清風口。這清風口也有一個山寨,領頭的是個胖大和尚,名叫義端。此人是個自立門戶的山大王,不降金也不降宋。不管你是誰,甭想過他的地盤兒。兩人商量不出辦法,辛棄疾可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把心一橫,獨闖清風口。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出渾身解數,最後竟把義端的隊伍給收編了!真令耿京大跌眼鏡,佩服得無體投地。這下義軍是老虎發了威,攻城略地,一直打到海州。一面原地休整,一面派人通知朝廷出兵,以期兩軍夾擊,于海州會師。不料朝廷此時正在議和,不肯出兵。義軍撐不下去了,只好回師根據地,不料探子來報,說清風口義端見勢不好,投靠了金兵。這下義軍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真是進退兩難。耿京一氣之下,競要斬了辛棄疾,(理由是誰叫他收編了這個野和尚!看來耿京不大講理。)辛棄疾無奈,只好又來了個獨闖清風口,經過一番惡戰,取了義端首級。個人英雄主義的作風挽救了義軍的失敗,義軍成功退守沂蒙山。辛棄疾想想義軍前途渺茫,只有想辦法打入朝廷內部,壓倒主和派(攘外必先安內嘛),從而取得朝廷的支持才是義軍的出路。而這個任務當然非自己不能完成了。不過此去風險重重,且關係重大,身上還帶有義軍重要的秘密文件。臨行前,耿京解下佩劍,說:「紅粉贈佳人,寶劍送英雄。此劍削鐵如泥,乃是神兵寶器。願你持此劍為義軍殺出一條生路,為北方百姓殺出一條生路!」(真有點兒像囑託後事。不過後來果然辛棄疾再回山東時,耿京已為叛徒所害。這是後話。)這便是詞中「劍」的來歷。「醉」的故事辛棄疾別了耿京,歷盡千辛萬苦,來到朝廷,想辦法在皇上駕臨較場時一展身手,遂得以面聖。從此在朝中得志,還先後出任了各地知府等官職,並曾潛回到山東,卻驚聞耿京已死,義軍也煙消雲散。他想辦法為耿京復了仇。但朝中終是主和派的天下,他越來越不得志。最後不得不在淳熙八年退隱鵝湖山。從此鬱鬱寡歡,與酒為伍。直到有一天,他看著耿京送他的寶劍、意識到自己不能就這樣消沉下去。酒只會消磨他的鬥志,他不甘心就如此置北方那些在金兵鐵蹄下的百姓於不顧。於是作《沁國春》一首以志戒酒。詞寫得詼諧生動。可是有一天,陳亮來訪。陳亮何許人也?陳亮陳同父,也是文武全才,賦性慷慨,任俠使氣,一時稱為豪傑。辛棄疾隱居時並不識此人。一日、辛棄疾於樓上望遠,只見居處山旁小溪對岸,有一人騎馬而來。過橋時,馬停不前。那人將馬三躍,馬三次退卻,那人大怒。拔出佩劍,一劍揮去馬首,馬倒地上,那人卻面不改色,徐步而行。辛棄疾大奇,覺此人真是吾輩中人。此人正是來訪辛棄疾的陳亮。兩人遂為友,辛棄疾於此憂國而不得志之時,逢此良友,真乃一大快事,怎可不飲?可是畢竟剛剛戒了酒。於是辛棄疾揮毫又作一首《沁園春》,兩人遂飲至大醉。此是「醉」的由來。「鵝湖之會」的故事這個故事得接著前面的說。陳亮來訪稼軒,兩人痛飲。談起了時局形勢。陳亮氣憤異常。朝廷權貴只知歌舞昇平,苟且偷安。中原淪陷已歷經六十餘年,再不北伐討虜,收復失地,中原百姓就難見復國的一天了。提起中原百姓,辛棄疾不禁想起了當年在山東沂蒙山的戰鬥生活,想起了豪爽的耿京。便取出寶劍,遞與陳亮看,並給他講述耿京的事情。陳亮不禁贊道:「想不到草莽之中竟有如此豪傑!」大有恨不相識之感。酒至酣處,陳亮舞起寶劍,辛棄疾引吭高歌。唱的便是文前《破陣子》。陳亮在辛棄疾家中一住十天,兩人泛舟鵝湖,登山遠眺,並有詩作唱和。陳亮告別後第二天,辛棄疾覺意猶未盡,又親自追趕陳亮,想挽留他再多住幾天。追到鷺鷥林,遇到一場大風雪,舉步維艱。只得悵然而返。歸途投宿泉湖四望樓,夜聞笛聲,凄涼之極,遂作《賀新郎》一首給陳亮:把酒長亭說。看淵明、風流酷似,卧龍諸葛。何處飛來林間鵲、蹙踏松枝微雪。要破帽,多添華髮。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兩三雁,也蕭瑟。佳人重約還輕別。悵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斷車輪生四角。此地行人銷骨。問誰使君未愁絕?鑄就而今相思錯,料當初,費盡人間鐵。長夜笛,莫吹裂。而陳亮似遙感辛棄疾詞舉,五日後徑來書索要此詞。得之,依韻和一首云:老去憑誰說。看幾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長安今余幾,後死無仇可雪。猶未燥,當時生髮。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間,哪有平分月。胡婦弄,漢宮瑟。樹猶如此堪重別。只使君,從來與我,話頭多合。行矣置之無足問,誰換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絕。九轉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尋常鐵。龍共虎,應聲裂。陳亮雪夜訪辛棄疾,挑燈看劍,醉論時事,互相唱和,這次拜訪就是文壇上傳為千古佳話的「鵝湖之會」。辛棄疾對「鵝湖之會」的有自述:陳同甫自東陽來過余,留十日。與之同游鵝湖,且會朱晦庵於紫溪,不至,飄然而歸。既別之明日,余意中殊戀戀,復欲追路,至鷺鷥林,則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獨飲方村,悵然久之,頗恨挽留之不遂也。夜半投宿吳氏泉湖四望樓,聞鄰笛悲音,為賦《賀新鄧》以見意。又五日,同父書來索詞,心所同然者如此,可發千里一笑。《漁家傲·秋思》一、資料助讀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蘇州吳縣人。范仲淹散文、詩、詞均有名篇傳世,其詞存世不多,僅三首比較完整,但意境宏闊,氣象雄奇,以反映邊塞風光和征戰勞苦見長。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我們學過《岳陽樓記》,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二、朗讀三、這首詞的大意上片描寫塞下景色,邊塞秋天景色與中原不同,大雁過早向衡陽飛去,毫不留戀,風吼、馬嘶,同號角聲連在一起,構成塞下特有的聲音。夕陽西下時,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緊緊關閉了城門。下片抒情他們離家萬里,但燕然未勒,功業未成,沒有辦法回去,夜色已濃,羌笛悠悠,將軍和征夫們難以入睡,留下思鄉之淚。四、把握三首詞的感情1、詞的慣例是上片寫景或敘事,下片抒情言志。這三首詞上片分別寫了什麼景或事?各有什麼特點?2、下片分別抒發了什麼感情?有何異同?3、這三首詞總體上有什麼異同?學生討論,教師答疑。答案提示:1、《漁家傲》:塞下景色:寒冷、荒涼、戒備森嚴。《江城子》:打獵:雄壯、開闊。《破陣子》:回憶軍旅生活:豪放、激烈,具有英雄氣概。2、《漁家傲》:思鄉,愛國,渴望建功立業。《江城子》:渴望被重用,為國效力,愛國。《破陣子》:渴望建功立業,壯志未酬的抑鬱、憤慨。相同:愛國,渴望建功立業,為國效力。不同:《漁家傲》與思鄉緊緊聯繫。《江城子》中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破陣子》更多的是表達自己壯志未酬的抑鬱、憤慨。4、總體分析:相同:感情上來講,都與愛國緊密聯繫。風格上豪放、開闊、雄壯。不同:感情的側重點略有不同。五、課外拓展閱讀這首詞,回答問題聲聲慢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1、下列關於本詞藝術特點說法不妥的一項是( )A、從結構上看,打破了上、下闋界限,全詞一氣貫注。開頭點明心境,中間層層鋪墊,抓住秋天景物渲染慘淡意境,結尾收束全詞,既嚴謹完美又含蓄。B、從內容看,這首詞作法獨特,以豪放縱恣之筆寫激動悲愴之懷,始終緊扣悲秋之意,寫盡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是一首個性獨具的抒情名作。C、從音節看,短促幽咽,巧妙運用疊詞,纏綿哀怨。用淺俗之話,發清新之思,詞意兼二,閨詞絕調。D、從情景看,儘管開端三句就用一連串疊字寫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但從全詞看,是以寫景為主、情景交融。2、下列對詞作內容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 )A、詞一開頭連下十四個疊字。層層鋪敘,表現了寂寞、空虛、複雜、細緻的生活感受和心理狀態。B、詞的中間部分通過淡酒、雁、黃花、梧桐、細雨等形象,構成動人的意境,使人更覺凄苦哀婉。可以說全詞以境界寫愁。C、詞作最後用感嘆兼反問表達愛國思想、民族意識、國破家亡之恨。D、詞作抒寫孤寂抑鬱的愁苦和自身漂泊的哀痛,情調流於低沉,談不上什麼藝術成就和社會意義。3、這首詞的作者李清照是   著名女詞人,號     。參考答案:1、D2、D3、南宋 易安居士
推薦閱讀:

推薦15款實用的PPT輔助神器
萬年曆設計
設計網站推薦
交互設計師MAC裝機必備有哪些?

TAG:設計 | 教學 | 教學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