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刮痧 :一板在手刮出「離經之血」

隨著拔罐在本屆奧運會的火爆,更多來自中國的傳統療法受到熱捧。與拔罐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一種民間療法——刮痧。刮痧是中國傳統的自然療法之一,用器具在皮膚相關部位刮拭,使經絡穴位處充血,可活血化淤,改善新陳代謝,激發機體自身潛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機能。刮痧起源於民間,也流傳於民間,似乎不登大雅之堂,卻一代代沿用至今。

記者採訪滬上多位中醫師,讓他們揭秘刮痧療法。在他們看來,「一板在手」的刮痧療法並不神秘,尤其是非治病的保健刮痧,操作簡便,可以作為家庭保健方法。「急則治其標」源自砭石治病刮痧是中國傳統的自然療法之一,它是以中醫皮部理論為基礎,根據中醫十二經脈及奇經八脈、遵循「急則治其標」的原則,用器具(砭石、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膚相關部位刮拭,通過良性刺激,使經絡穴位處充血,皮膚表面會出現紅色、紫紅色或暗青色的類似「沙」樣的斑點,改善局部微循環,可疏通經絡,活血化淤,消腫止痛,增強機體自身潛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機能。刮痧療法歷史悠久,最早起源於舊石器時代,人們患病時,出於本能地用手或者石片撫摩、捶擊身體表面的某一部位,有時竟然能使疾病得到緩解。通過長期的實踐與積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這也是「刮痧」療法的雛形。唐代文獻始有用苧麻刮治痧症的記載,至清代時,刮痧療法已大為盛行,刮痧專著琳琅滿目,比較典型的如郭志邃《痧脹玉衡》一書,完整地記錄了各類痧症百餘種。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全球回歸自然療法的熱潮中,刮痧由經驗刮痧發展為以中醫針灸經絡理論為指導,循經走穴,內病外治的辨證刮痧。在機制研究上,從活血化淤、免疫調節、改善新陳代謝等方面解釋了刮痧的治病機制。現代的刮痧工具,使用較多的是以水牛角或玉石為原材料製成的各種刮痧板,甚至還出現了納米材料的刮痧板。治療病種也拓展到內、外、婦、兒等科的400餘種疾病,並涉及消除疲勞、減肥去脂、美容養顏等養生保健領域。百病皆可出痧「離經之血」是毒素刮痧能讓皮膚出現充血現象,毛細血管張開,破裂,皮膚很快會出現痧痕和細沙粒(出血點),以出痧的形式將體內毒素排出體外。「百病皆可出痧」,有經驗的醫生可以通過出痧來判斷體質和疾病。民間刮痧師李湘授認為,針灸、推拿的適應證都適應於刮痧,但只有刮痧會在身上留下痧痕。痧是滲出血管之外,存在於皮下組織之間的「離經之血」,是人體代謝的產物,一般認為是毒素。一般來說,紅斑顏色的深淺通常是病症輕重的反映,痧的顏色越深表示疾病越重,由於風、寒、濕越重,經絡阻滯不通,因此「痧」就出得多,顏色深。如果病情較輕,「痧」出得少,顏色也較淺,沒有疾病的一般不出痧。皮膚上的「瘀血」會在3-5天內逐漸消退,1周左右恢復正常。痧退的過程稱「自家溶血」現象,這一過程不會損害皮膚,還可活血化淤,加強局部的血液循環,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刮痧適用的具體病症,對頸椎病、肩周炎、腰腿痛、關節炎、腰扭傷等疼痛性疾病有效,對高血壓、糖尿病、哮喘、中風偏癱等慢性病有輔助治療作用。從背部開始全身皆可刮痧在針灸、拔罐、刮痧等傳統療法中,「一板在手」的刮痧療法最為簡便,可以作為家庭保健方法。中醫特色診療技術研究所所長朱抗美教授認為,家庭保健刮痧比較適合寒證、痛證、血液循環不暢、脾胃欠暢等症,尤其對風寒型感冒效果顯著。刮拭頸項部位的風池、風府、大椎等穴位後,通過摩擦生熱,加速血液循環,使體表的毛孔張開,熱邪、寒邪就被逼出體外。一般熱性感冒不主張刮痧。關於刮痧部位,全身均可,但以背部為多。人體的背為陽,腹為陰,人最重要的是保護陽氣,因此要注重保護背部。一般寒氣都是從背部侵入,所以在刮痧時也要從背部開始。 背部脊椎正中有一條督脈,旁開1.5寸處是兩條足太陽膀胱經,刮拭這兩條經脈可以振奮陽氣,驅逐寒氣。一些痧性體質的人,隔一段時間就要刮痧,腰背痛可在腿部委中穴位刮痧,高血壓等陰陽失調的癥狀可在手臂曲池穴位刮痧。一些人面部有紅血絲或者痤瘡、色斑,都是血液循環不暢,也可以通過刮痧使血液通暢。
推薦閱讀:

孩子中暑,背上被揪得青一塊紫一塊,是迷信嗎
被誤解了N年的刮痧
乳腺增生按摩及刮痧治療
刮痧必知:刮痧不是出痧越多越好
轉如何刮痧

TAG:刮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