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大漢中醫疑難病案精選---(三)散發性腦炎

(三)散發性腦炎 大連市甘井子區椒房街道的張女士60歲,體形偏胖,膝下有一兒一女,其中兒子是她四十歲時才生的,故而格外溺愛寵護。五月的一天,已20歲的小兒子因為偷拿家裡的錢打電游被其老伴打了一巴掌。張女士見狀與老伴大吵一頓,責怪他不該打兒子。正說話間她突然就氣昏了過去,不醒人事。家人急忙送其到大連市三院神經內科救治。誰知病人持續昏迷,醫院經過全面檢查後未發現明顯病因,最終下了個診斷:散發性腦炎? 醫院僅僅給予葡萄糖液靜點維持生命,住院觀察,但病情未見絲毫好轉。張大娘連續昏迷十餘日急壞了家人,醫院又拿不出有效的治療方法。隨著時間的推移,患者的生命體徵逐漸惡化,醫院給家屬下達了病危通知。無奈之下,張女士的女兒通過熟人找到我求診。 望診見患者面色油亮潮紅,深度昏迷狀態。我考慮患者一向身體結實,且體態肥胖。肥人多痰,而氣惱過度引起的急性發病,當為痰火攻心,蒙蔽神明之實熱證,遂問家屬患者的排便情況。果然不出所料,患者連續十天未大便,又見其舌苔黃膩厚黑,口氣烘臭,脈象洪滑有力,遂診斷為氣厥,因氣鬱化火,痰火蒙蔽神明,所以昏迷不醒。處方:礞石滾痰丸三袋,分五次,開水化開,一小時一次,經鼻飼管送服,待大便通下後,余葯次日分二次再進。當日服藥三次後,病人腹中鳴響,排出許多臭穢粘膩糞便,隨即意識漸漸清醒。第二日即能識人,進食稀粥。 我考慮患者已昏迷近二周,胃氣已虛,礞石滾痰丸為峻下之劑,恐傷脾胃,氣陰兩虛,又予張錫純資生湯6劑,服後患者自覺身體強壯勝昔。廣闊天空

散發性腦炎  概述  散發性腦炎又名散發性病毒腦炎、非特異性腦炎及非典型性腦炎等。它是神經系統常見的綜合征之一,主要包括散發的、病原一時不明的病毒性腦炎和感染後變態反應性脫髓鞘性腦病等兩類疾病,但臨床上難以區分。要確診應該:查腦脊液和血及病毒分離。這個病案很精彩!!-------腦炎肯定不是。但也不 必管,好就行了。:)大漢中醫 西醫有一習慣,凡是病因不清,一籌莫展的疾病,往往給予一模糊診斷,如神經性腹瀉,過敏性咳嗽,包括此散發性腦炎,,由於病因不明,治療便無的放矢,即便取效,也是以掩蓋癥狀為目的,卻無法阻斷疾病的發展,常常犯閉門流寇,助紂為虐之弊病,或者貽誤戰機,殊為可嘆!

wonghaishui症舌脈合看,量是很大,能不能多來些例子。相同的也好,證明有可重複行。讓大家學習學習。

關於如何閱讀中醫醫案,中醫的病案是否有可重複性,我認為首先要明了中醫西醫的顯著區別——西醫治病,中醫治人。 中醫的病案,雖然寫的是個例,但其反映的問題,揭示的病因病機,辨證處方用藥,卻是具有廣泛的適用性,代表性,可重複性。以我所寫的下肢動脈血栓病案為例,患者腿痛,中醫所謂不通則痛,查舌質青紫,舌底靜脈暗黑,唇色紫黯,均為瘀血體征,故選擇血府逐瘀湯;患者65歲,面色晦暗,從生理上腎氣自然虧虛,又腰膝酸軟,行走吃力,根據腎主下肢,黑為腎之色,此為腎虛元陽不足無疑,故選參附四逆湯加腎四味。這種辨證處方的治法,可以應用於任何一位病人身上,只要他具有相似的、相同的癥狀和體征,屬於同一個證!wonghaishui散發性腦炎小陷胸湯和白虎湯加丹參。神經性腸炎、腹瀉六年氣陰鬱虛夾痰,瘀,克脾胃。主要是郁克脾胃。北方赤腳醫生佩服,神奇之個體醫。中醫的生命力在於個體中醫////你那個腦炎的,就是痰厥。中醫早就有了,但是現在懂中醫的少了一概就進入了西醫院,那西醫無知,即使知道但用中醫病名也缺乏法律的保障,只求穩平衡,用個模糊診斷糊弄自己也對付家屬。西化如此,大家都仿照洋人露肚臍眼,叫床也跟著叫「嘔-耶」,國人自鄙,連名字都要該洋名字,哪來的中醫連話語權??大漢中醫

散發性腦炎醫案的辨證過程中,我當時腦海中第一反應的就是內經里所說「六腑以通為用」。 問診證明大便十日未通,第一要事就是通腑,腑通則神明! 治療神智昏迷如此,治療精神障礙疾病亦如此。 還記得大連市第七人民醫院(精神心理醫院)的老院長在我面前曾以權威的口吻斷言:中醫治療精神病純粹胡扯!任何中藥都不能夠通過血腦屏障,藥理學根本就不支持! 其實這是典型的不學習,不進取,吃老本,貽笑大方而不自知的表現。暫不提中醫所說的心主神明,肝主情志,即便是現代生理學新的研究成果亦證明,在人體的腸道細胞中,含有許多與大腦神經元細胞相似的神經元細胞,具有類似腦細胞的一些功能,這也為中醫生理學的科學性提供了佐證。 我們的祖先通過大量的人體生理現象和醫療臨床的觀察與治療反饋,早已發現了腸道的通暢與精神意識正常的緊密關係,並且上升為理論直接有效地指導著臨床治療。現代中醫藥治療急性腦中風,各種意識障礙,精神分裂症等等,通腑瀉下都是至關重要的治療法則之一。所以我希望各位醫友在中醫臨床的道路上,兼收並蓄,不斷學習體會中醫生理學、病理學知識,並且做到融會貫通,則臨床處方與療效必然會有大幅提高。

痰厥:病名,為厥證之一。是指痰盛氣閉引致之肢體厥冷、甚則昏厥的病證。見《丹溪心法·厥》。 《醫林繩墨·厥》:「有痰厥者,痰氣妄行於上,咳嗽連續不已,氣急喘盛,坐不得卧,以致上盛下虛而作厥也,名之曰痰厥。宜以二陳湯加厚朴、白朮、黃芩、山楂,降下痰氣,使復歸於脾之脈絡,則足可溫,不致厥也。」 龔廷賢謂痰厥「卒然不省人事,喉中有水雞聲者是也。用牙皂、白礬等分研末,吹鼻;即以香油一盞,入薑汁少許灌之,立醒。或燒竹瀝、薑汁灌之亦可」(《壽世保元·厥》)。 如屬寒痰迷悶,四肢厥冷者,宜用姜附湯;肢冷,吐涎沫,喉中痰聲,一時昏憒不知,胸悶氣喘,語言不利,可用稀涎散。參見厥證、痰證等條。氣厥:厥證之一。中氣衰竭,或氣機怫鬱上逆所致厥證。見《景岳全書·雜症謨》。氣虛氣實,皆能致厥。氣虛卒倒者,必形氣索然,色清白,身微冷,脈微弱,為氣脫之證,宜參、芪、歸、術、地黃、枸杞、大補元煎之屬,甚者治以回陽飲、獨參湯。氣實而厥者,形氣憤然勃然,脈沉弦而滑,胸膈喘滿,為氣逆之證,治宜排氣飲,或四磨飲,或八味順氣散、蘇合香丸之類,先順其氣,然後隨其虛實而調理之。

推薦閱讀:

【90-110cm]阿芳[原創·沐夏]姐妹裝妹妹背心
瑞士庫爾【原創】
[原創]古瓷:水太深(散文)
原創:山水星盤斷陽宅篇(推薦收藏)
振波浪清原創律詩,詞——匯總版 (1......50)

TAG:中醫 | 原創 | 漢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