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事安全報告:東突成中國心腹大患 越境打擊或成選項
文 / 木春山
中國新一屆領導集體成立以來,中國對西部安全的重視更加突出。然而就在這一背景下,以東突為標誌的恐怖主義勢力對中國的襲擊也呈增加的態勢。包括西部在內的中國安全形勢出現了新的變局,中國內部也傳出討論加強國際合作「防威脅於境外」的策略。
有多種跡象顯示,中國高層對安全環境越來越重視,對安全政策的調研和調整也可能在進行當中。
筆者接觸過的一些北京外交人士對此關注頗多,他們不約而同地談到了習近平在4月底對新疆的視察,認為無論是陪同人員的規格還是此行的明確目的性,以及隨之產生的遐想空間,都能說明,中國對反恐的重視前所未有。
不到一個月後,上海召開了「亞信峰會」,在這個主要是中國西部國家參與的亞洲安全會議上,習近平首次提出了對恐怖主義零容忍的概念。外媒普遍認為,此舉宣示意味頗濃。
再加上習近平視察武警部隊特種警察學院,為獵鷹突擊隊授旗;國安委成立後多面各方聽取外交和反恐建議,搜集材料和信息等調研內容,均能體現習近平等中國高層對國家安全的重視與維護。
從中國當前面臨的恐怖主義現實來看,毫無疑問,中國的恐怖襲擊案已經明顯帶有中東化的色彩。中東恐怖襲擊的「經驗」,實際上已經給東突分子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中東恐怖襲擊的一個特點是:在重要的節慶日發動襲擊、針對高層人物發動襲擊、對重要的標誌性建築物發動襲擊,以此顯示對政權示威的意味頗濃。過去數月,東突分子針對中國內地的襲擊,普遍帶有類似的色彩。
比如去年10月28日北京發生了衝撞天安門金水橋的恐怖襲擊事件。這起針對中國政治心臟的政權標誌建築物的恐怖襲擊震驚了全世界。今年3月1日雲南昆明發生了恐怖襲擊案,作案動機明顯與3月5日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有很大關係。此外,4月30日新疆首府烏魯木齊火車站發生爆炸,與習近平視察新疆的時間重合,明顯帶有向現政權示威的意味。
這一系列恐怖襲擊事件的頻繁發生,毫無疑問地說明東突恐怖分子取經於中東。
其實不只是中國已經逐步意識到了這一嚴重問題,中東反恐大國以色列也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並對中國提出了警示。
耶路撒冷公共事務中心中東問題分析人士雅克·內里亞一個月前對訪問以色列的中國高層代表團說,約有1000名中國「聖戰」分子正在巴基斯坦境內一個基地接受軍事訓練,而且已經有中國人在敘利亞境內戰鬥,具體人數不確定。
以色列方面的情報或許能夠從側面證明中國的恐怖威脅確實日益國際化,這就需要中國的應對需要多元,對類似的恐怖襲擊,進行未雨綢繆式的防範,並且需要加大國際合作力度,甚至要學會如何在預防中反恐。
從現實而言,中國反恐的取向主要是兩個方向,一個是巴基斯坦阿富汗交界地帶,這裡有一些東突分子的「恐怖據點」;另外就是中東地區,這裡是東突恐怖分子的「訓練基地」。
中國面臨的恐怖組織和威脅傳播主要來自境外對境內的滲透,這就要求邊境控制極端重要。作為西部重要鄰國,巴基斯坦對中國邊境安全舉足輕重。大公網記者不久前採訪巴基斯坦駐華大使的時候,大使坦言,「兩國交情深厚,保護邊疆的領土安全,在兩國的交往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同時也是我國反恐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已不是秘密。」
目前沒有官方證實的消息稱,中國類似美國一樣,派部隊進入巴基斯坦打擊東突據點,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中國以自己的方式「介入」巴基斯坦,在一條暗線上在維護著中國的西部安全。
按照巴基斯坦駐華大使對大公網記者的說法,「巴基斯坦需要加強國防安全,而中國則幫助巴基斯坦,提供防衛所需的設施,這個層面的合作對雙方來說都至關重要。」他還特彆強調,兩國在防衛方面的合作,絕對不會涉及其他國家,不會和任何國家形成對抗,以此暗示中美在巴基斯坦的「存在」並無衝突。
在中東地區而言,反恐大國以色列的經驗值得中國借鑒,比如「高強度靜態監控、超敏感動態跟蹤」的反恐策略,其重點在於情報。反恐戰其實就是情報戰。只有主動出擊把恐怖襲擊扼殺在發生前,才能算作戰役的成功;恐怖襲擊發生後的應對再好,也只能是亡羊補牢式的被動。因而未來中國靖邊的一個重要取向,或者就是真正參與到涉及中國安全的反恐戰當中,策略性地實現國家利益。(作者系大公網評論員)
推薦閱讀:
※從軍20載副營幹7年,全能軍官老劉在軍改大潮中轉業了
※防空導彈武器系統的機制是什麼?
※怎麼看待《今日關注》關於國產航母獲突破,殲20將實戰部署的報道?
※現在就單兵裝備來說,解放軍的真實水平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