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數控2015報涉虛假陳述
06-23
格力否認從華中數控購買機器人 華中數控2015年報涉虛假陳述 華中數控(全稱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300161)早前披露的2015年年報正面臨信息披露真實性的拷問。 華中數控2015年年度報告於今年2月23日發布。被質疑的表述位於年報第14頁「報告期業務發展情況」的第2部分即「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業務」里,年報原話是:「目前,華中數控已為格力電器集團珠海工廠及武漢工廠等提供了數百台桁架式機器人,裝備於家電生產線,使用效果良好,大大節省人工。」 對於華中數控年報中的說法,面對經濟觀察報的問詢,5月6日,格力集團回復稱,格力在2014年曾採購過一批華中數控的控制器等零部件,這些零部件僅占整機成本的30%左右。2015年沒有購買過任何此類產品。經濟觀察報記者向華中數控公司相關負責人的求證,亦明確了這一點:格力集團從未向華中數控採購過桁架式機器人,其採購的僅為桁架式機器人的部件。而且2015年全年,格力並未買過華中數控的任何此類設備。這顯然與華中數控的年報中表述的內容相去甚遠。「桁架式機器人與組成桁架式機器人的一部分,完全是兩個概念。」一位不願具名人士對經濟觀察報直言。賣給格力的是什麼?自1994年從華中科技大學中孕育誕生的華中數控,是一家長期研發應用數控系統技術的「創新性企業」,2011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多年技術積澱讓其在數控系統產業里成為龍頭企業之一,2013年底,公司涉足機器人領域,走上「一核兩體」的發展道路,即「以數控系統技術為核心,以機床數控系統和工業機器人為兩個主體」。近期發布的2015年年度財報,其中一句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業務方面的表述,讓華中數控身陷年報信息虛假陳述的漩渦。疑問是,到底華中數控為格力集團提供的是桁架式機器人還只是機器人的一部分,到底發生是兩三年前的一場採購還是發生在2015年,或者一直就有的合作延續到了2015年?所謂的桁架式機器人也叫做直角坐標機器人和龍門式機器人。工業應用中,它能夠搬運物體、操作工具,以完成各種作業。華中數控機器人事業部總經理黃彤軍告訴經濟觀察報,格力大約600台或800台左右的桁架式機器人,其控制系統、伺服驅動、伺服電機等成套產品全是由華中數控提供的。華中數控下屬子公司華數機器人的管理層也有大概一致的表述,只是其稱數量是600台左右。換句話說,格力的很多桁架式機器人的軟體,以及伺服電機由華中數控提供。但是,除此之外,桁架式機器人的本體結構是機體結構和機械傳動系統,也是機器人的支承基礎和執行機構。這些作為桁架式機器人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華中數控提供的嗎?「機器人本體是格力自己生產的。」黃彤軍和華中數控子公司華數機器人的管理層都對經濟觀察報稱。黃彤軍告訴經濟觀察報,機器人本體估計是桁架、導軌等由格力生產的,但整個電控部分全部是華中數控提供的,包括控制器、伺服驅動器和電機等。記者從格力集團相關人士求證得知,格力桁架式機器人前期是用的華中數控的控制系統和伺服電機,但並非採購的機器人,而且2015年並未從華中數控採購任何的桁架式機器人等設備。關於那句「華中數控為格力提供數百台桁架式機器人」的說法,記者通過多方溝通,以及從格力集團,得到的都是否定的回答。可以肯定的是,華中數控為格力提供的不是「數百台桁架式機器人」,而是「數百套部件」。事情的真相水落石出。新的疑問是,為格力提供機器人設備的陳述和披露,放在2015年年度報告里,「報告期業務發展情況」一章節中。對於一份關於2015年度的年報,此「報告期」,顯然是指2015年度。書寫在這個章節的原文為:「目前,華中數控已為格力電器集團珠海工廠及武漢工廠等提供了數百台桁架式機器人,裝備於家電生產線,使用效果良好,大大節省人工。」不過,黃彤軍對經濟觀察報稱,公司為格力提供上述產品的時間,在兩三年前格力剛開始做此自動化生產線時,而記者對格力方面的求證也印證了上述那樁生意並非2015年發生。而是在更早以前,「這是好久以前的事情了,2015年格力並未從華中數控購買過任何關於桁架式機器人以及部件。」另外一位格力內部人士說。疑問一個個解開的同時,新的疑問卻不斷誕生:緣何在華中數控給廣大投資者的一份原本應該最權威的「成績單」,在2015年年度報告里的表述,出現上述與事實不符的情況?對於年報中的表述存在失實的情況,到底是筆誤還是有意為之,華中數控以及華數機器人的幾位高管選擇了沉默,黃彤軍表示「不清楚」。陳述失實背後黃彤軍稱,其為格力提供的控制系統、伺服驅動、伺服電機等成套產品占整個桁架機器人成本的60-70%。但這仍無法與提供整個機器人設備劃等號。按照格力方面的說法,這部分成本比重並沒有這麼高,實際是占整個桁架機器人30%的成本。工業機器人主要由機械本體、精密減速器、控制器、伺服驅動器和電機五大核心部件組成。從整個機器人行業的普遍情況來看,工業機器人是集機械、電子、控制、計算機、感測器、人工智慧等多學科技術於一體的自動化裝備,產業鏈則是核心零部件及配件、本體、系統集成、應用等四個環節,在四個環節里的每個環節都有著大批企業分羹,目前中國機器人企業很少有形成產業鏈一體化的企業,多都是專攻一個環節。統計數據顯示,在工業機器人成本中,佔比最高的是減速器,佔比33%-38%,伺服系統佔比20%-25%,控制器佔比10%-15%。不願具名人士對記者強調,真實情況下的「數百套桁架式機器人軟體以及部件」,與年報中所說的「數百台桁架式機器人」相比,顯然是「兩個概念」。值得探究的是,財報里在這句失實陳述的上一個段落披露稱:公司不僅實現了工業機器人產業基地的全國性布局,而且研發出系列產品投入銷售,形成了千台多關節機器人的規模生產,成為公司一個新的產業主體。「形成了千台多關節機器人的規模生產」。這是年產能還是年產量,如果是年產量,而年銷量又占其中多大比例,那麼這些銷量又去向了哪裡?中國機器人網CEO趙勇對本報算了一筆賬:2015年中國機器人銷售量只有7萬台,一台按20萬元算,產值才140多億元,除去外資產品佔比的85%,國內產品僅21億元的銷售額。工信部最新摸底得出的機器人企業數量為800家,每家年銷售額平均不足300萬元。然而機器人產業與光伏、風電不同的是,先拿訂單後生產的模式,這樣即使有很大規模的產能卻也不會出現積壓滿滿的庫存,但量上不去,造成了中國機器人企業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現在除去政府補貼,中國機器人企業幾乎都在虧損的泥沼掙扎。」一位機器人企業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說。上述機器人負責人表示,對於一個初創機器人企業來說,口碑尤其重要,其生產的機器人在一個大型知名企業生產線的應用良好的案例,甚至會成為其以後的「生命線」,做好了,後續就會打開銷路,做差了,甚至會讓其倒閉關門。從多年的機床數控系統技術提供商跨界到機器人領域,成為一家機器人新銳企業,華中數控仍然需要機器人領域的應用成功的案例。這家公司年報的顯示,作為應用的代表案例之一,華中數控把為格力提供的數百台桁架式機器人的案例放在了首要位置。「機器人」布局早先於1999年,華中數控就開發出華中I型機器人的控制系統和教育機器人,但一直並未將產品推嚮應用市場,多年財報顯示主營業務並未有機器人產品。直到2013年9月份,公司披露全資子公司深圳華中數控有限公司的名稱將變更為深圳華數機器人有限公司的消息。同年12月31日公司註冊成立了重慶華數機器人有限公司,該公司是華中數控與重慶當地兩家國資企業合資設立的,華中數控持股51%。打出「華數機器人」品牌,短短兩三年時間裡,華中數控的機器人子公司就遍布全國各地了。2015年財報顯示,公司將自主知識產權的數控系統、伺服電機等核心共性技術,延伸擴展到工業機器人領域,以武漢為總部,迅速在重慶、深圳、泉州、鄂州、東莞、佛山等地進行了工業機器人產業基地的全國性布局。公司在廣東相鄰交錯的深圳、東莞、佛山三地均設有子公司,在江蘇蘇州設立子公司的同時,於去年開始啟動併購江蘇江陰的一家公司並進行定向增發。財報顯示,自2011年上市後五年來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之和不到2千萬元,而其獲得的各項政府補助之和超過2.4億元。凈利潤不如政府補貼的一個零頭。將目光聚焦到公司機器人業務的業績:2015年,機器人的營業收入約為 3390萬元,占整個營收的6.16%。這樣看來,機器人業務的收入佔比仍然很小。不過,2015年財報顯示,主要子公司及對公司凈利潤影響達10%以上的參股公司的前兩位都是機器人公司,包括重慶華數和深圳華數機器人公司,前者貢獻凈利潤約433萬元,後者貢獻約375萬元。頗為反差的是,兩者的營業利潤均為負,重慶華數約為-872萬元,深圳華數約為-595萬元。營業利潤為負,凈利潤為正。兩個成立不到兩年的公司得以盈利的主要原因就是營業外收入。公告顯示,華中數控在2014年和2015年獲得的以「重慶市工業機器人共性技術平台及人才隊伍建設」等多種名目的機器人項目補助資金累計約7000多萬元,如果重慶市科委未追繳上去其兩項重慶151重大專項資金共計2700餘萬元,則兩年來其獲得機器人補貼多達近億元。兩年來補貼里,貢獻最大的便是控股子公司重慶華數機器人有限公司,該公司2014年在重慶151重大專項中有兩個項目獲得政府補助,包括「重慶市工業機器人共性技術平台及人才隊伍建設」項目和「高響應高精度高速系列伺服電機的研製與產業化」項目重大專項補助資金分別3000萬元,共計6000萬元。值得玩味的是,2015年公司公告稱,重慶市科委對兩項目進行審計並決定終止項目實施並將兩項目共計2700餘萬元經費收繳。貢獻次之的則是,子公司深圳華數機器人公司於2015年底收到東莞勁勝精密組件股份有限公司轉撥的「移動終端金屬加工智能製造新模式」項目國家智能製造專項項目經費600萬元。值得關注的是,公司多年來頻頻在財報中的風險提醒的話頗為類似,那就是公司因技術和人員實力,「收到並計入營業外收入的政府補貼較多。若未來公司繼續保持研發投入力度,但政府相關扶持政策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則會影響公司取得政府補助的金額,進而對公司的經營成果造成一定影響。」一位機器人業內人士稱,如今各地地方政府為了引進機器人、智能製造龍頭企業,不惜通過各種補貼和扶持政策讓企業到當地設廠,而實際上中國機器人產業起步較晚,通過跨界、註冊新公司、資本併購等方式進入的機器人企業,本身在技術、人才以及產品的採購營銷體系上的資源並不多,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新聞哥吐槽:好一個酒後吐真言,痛快! 2015.12.07
※中央美術學院2015屆中國工筆花鳥畫高研班作品展
※Bailey Nortje- 幻想曲內衣2015年(50張)
※吉尼斯世界紀錄之2015精華版
※來自大教堂的暢響 HUBLOT 宇舶表2015製表課堂 超乎尋常的聽覺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