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剎海之一年又一年
前海冬春之際。
什剎海風景區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北部,由什剎海(又名前海)、後海和西海(積水潭)三個相連的湖泊組成。
前海中的湖心島。俗話說「先有什剎海,後有北京城」。
前海西望銀錠橋,銀錠橋橫跨湖上,架於前海和後海的交接處。
銀錠橋。
春江水暖,野鴨先知。前海冬春之際,攝於2009年2月28日。
西海(積水潭)。
湖北側小山頂上是西海北沿匯通祠內的郭守敬紀念館,山後是德勝門東大街(北二環),曾經的明城牆。西海冬春之際,攝於2009年3月7日。
積水潭。
明清時,什剎海不再作為碼頭,這裡逐漸建起了寺廟和王公貴族的王府宅院別墅。因這裡有過藥王廟、關帝廟、火神廟、慈恩寺、龍華寺、什剎寺、法華庵等九寺一庵的「十剎」,故稱「十剎海」,又因什剎寺的名稱,傳為「什剎海」。
野鴨島,位於後海南側。攝於2009年11月1日下午,冬天裡的第一場雪後。
望海樓
後海東望銀錠橋
銀錠橋,架於前海和後海的交接處。
冬雪覆蓋鐘鼓樓。
始建於1272年的北京鐘鼓樓,七百餘年一直矗立在北京城中軸線上。兩樓一高一矮、一橫一豎相映成趣。鐘鼓樓曾是元、明、清三代報時的中心,起著所謂「以時出治,聲與政通」的作用,看到它彷彿聽到了那縈繞在京城上空的厚重鐘聲,讓人震撼!
雪後的煙袋斜街。
什剎海地區有大量典型的衚衕、四合院,如金絲套地區的大小金絲衚衕,南、北官方衚衕和鴉兒衚衕、白米斜街、煙袋斜街等。
冬雪覆蓋煙袋斜街牌樓
冬去春又來。攝於2010年3月18日。
什剎海秋色,前海金錠橋。 攝於2012年9月30日。
前海西望銀錠橋
站立銀錠橋橋頭北望後海,可見水天一色,亦可飽覽西山勝景,故有燕京小八景「銀錠觀山」之美稱。
後海東望銀錠橋。什剎海被保存最完好的衚衕群落環繞,沿岸成為著名的後海酒吧街。
後海,望海樓秋色
什剎海上的野鴨島已經成為都市裡獨特的景觀
現在野鴨島上的鴨舍是二層複式結構,每層有6個單間,兩側外牆上還分別有兩個小平台,方便野鴨進出。二層可能更溫暖,陽光也好,所以鴨子都選擇了二層。在野鴨島上立起二層鴨舍,是因為隨著野鴨數量的不斷增多,已經擴大了不少的野鴨島上,還需要更多的鴨舍來為母鴨提供孵化的空間。
野鴨島建成6年,現在野鴨有一百多隻,建二層鴨舍就是合理利用野鴨島空間,可以讓更多野鴨住進來,孵化條件也更好。
積水潭小山西側水景。
源自玉泉山的水經過頤和園一帶,流到高梁橋附近,進入護城河(現在只留有北護城河)。沿著北城牆(城牆已拆除,建成公路)外側向東流,在德勝門外以西約半里處(即豁口東側)通過水關(名鐵欞閘)進城。流入積水潭,然後就從這裡進入一水相通的什剎海三海。
城外的水進城以後,首先流到積水潭的西北角,那裡有一個小土山擋住了水流,山下有一個石刻的分水獸(也叫螭)。水就從分水獸的額下分流東西,然後水抱山根,儼然成一小島,這個小土山是先前挖掘積水潭的泥土堆成的,它的作用是叫進城來的濁流減緩其水勢,沙土就可以沉澱的快些。以保證海(湖)水的清徹。
位於西海匯通祠南坡下臨水處的郭守敬像。郭守敬塑像為青銅質,高3.2米,重2.5噸,為郭守敬62歲設計北京水系時的形象。銅像坐北朝南,放置於距岸邊5米遠的正方形混凝土基座上。它四面環水,臨於西海水面最寬闊處,人物形象神采奕奕,左手握圖紙,右手指向前方,展示了郭守敬親臨現場指揮民工興修水利的風采。
郭守敬(1231-1316),中國元朝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專家和儀器製造專家。字若思,漢族,順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郭守敬曾擔任都水監,負責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運河。他主持大都(今北京)治水數十載,興建京城「六海」水系和通惠河通航等工程,全線貫通京杭大運河,奠定了北京城市水利基礎,當時形成的供水格局惠及當今。
步入匯通祠半山腰,可以看見露天陳設著青銅的簡儀和渾天儀。郭守敬曾制定《授時歷》,精確推斷以365.3425天為一年,並主持製造過簡儀、仰儀、高表等十多種天文儀器。這些成果都比歐洲早300年。
郭守敬紀念館在北京市西城區德勝門西大街甲60號、什剎海西海北岸的匯通祠內,為社科類專題人物紀念館,1988年10月建成開館。匯通祠始建於元代,最初名鎮水觀音庵,郭守敬曾長期在此主持全國水系的水利建設設計。乾隆年間重修,改名匯通祠。1986年復建。郭守敬一生中大部分時間從事水利建設,足跡遍及半個中國,完成大小百餘處河渠泊堰的治理,對元大都水利的建設貢獻最為突出,曾主持開發當時為大都水源的白浮堰,開通惠河,促進了元大都的經濟發展。
問個問題:現在北京城裡,誰的塑像最多?
第一,應該還屬毛澤東,不過他的塑像多在軍隊的大院和大學校園裡,建於文革時期或之前。正是在他老人家的領導下,把北京古城拆了個支離破碎,古城牆拆了,城樓拆了,牌樓拆了,人心,拆了... ... 。第二,當屬郭守敬,元代北京城市水利建設的總設計師,他的塑像更親民,都在公園裡,和人民群眾在一起,應當都是近二十年建的。我們不妨數數,在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朝陽區段,有一個「大都鼎盛」群雕景區,有一座郭守敬象,陪同皇帝元世祖忽必烈;積水潭,臨水一座郭守敬象,小山頂郭守敬紀念館裡有座郭守敬象;明清皇家糧倉遺址南新倉,北京古觀象台,各有一座郭守敬象;通惠河高碑店漕運碼頭遺址上豎立著一尊郭守敬的巨大雕像... ...說到元代北京城市建設,還應提到元大都城的城市規劃總設計師,劉秉忠(1216—1274),元代政治家、作家。初名侃,字仲晦,號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台市)人,他主持設計的元大都城市格局明朗,主題突出,具有高度藝術水平,為中國城市建設史上的里程碑。今日北京的城市格局還是來自元大都城。劉秉忠象,在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海淀區段,「大都建典」群雕景區,也陪同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劉秉忠與郭守敬都是河北省邢台人,同為忽必烈時期朝官,一位是「城市建設部部長」,一位是「水利部部長」。兩個邢台老鄉的雕像也很象,因為是同一個師傅刻的?還是後代畫師把他們畫的象?還是古人長像都很象?
元代積水潭。照片攝自郭守敬紀念館。元代,積水潭是南北大運河北段的起點,水域寬闊,景色優美。大運河上的船隻,可以經過通惠河直達積水潭碼頭,船運業繁盛的景象盛況空前。當年,元世祖忽必烈從上都歸來,「過積水潭,見舳艫蔽水,大悅」,於是命名這條運河為通惠河。南北大運河船運業的繁盛,帶動了鼓樓大街一帶成為繁華的商業區。
什剎海(前海)春色,湖心小島。攝於2013年4月30日。
煙袋斜街上的大清郵局。金秋又臨什剎海。以下照片攝於2013年9月14日。
煙袋斜街。
清朝,由於什剎海附近王府眾多,附近又有許多旗人居住、及清朝官兵駐紮,這些人的吃喝嗜好花銷影響了周圍的商業設施。
旗人好吸旱煙,因此在煙袋斜街有許多煙袋鋪;因旗人信佛每日焚香拜佛,鼓樓大街附近就有許多香鋪;旗人好吃喝玩樂,沿什剎海沿岸飯館、酒肆、古玩店、商鋪比肩接踵。如現存開設在銀錠橋畔的中華老字號飯館「烤肉季」便是從什剎海岸邊擺攤子而發展起來的。
「京杭運河積水潭港」,前海東岸。元朝時的積水潭包括今天的前海、後海、西海三湖,總水域比三個湖還要大不少。當時盛況空前的積水潭充分顯示了京杭大運河的活力和影響力。元末明初,積水潭水源上游的村莊、人口增加,大量開墾,導致河道淤塞,積水潭的來水漸漸減少;另一方面,明代建的皇城將流經元代皇城東牆外的運河圈入,以保證皇家用水,水路被切斷。從此,通惠河與積水潭的聯繫被切斷,作為京杭大運河的北端點的積水潭也與京杭大運河失去了關係。不通航後,積水潭到大通橋的水系漸漸乾涸,到民國時修馬路就填上了。此後,大運河運輸來的物資,一般都到通州便棄舟,改用馬車運進朝陽門。從明清開始,積水潭慢慢轉化成了貴族、文人游賞的地方,失去了漕運的功能。但由於鐘鼓樓就在附近,積水潭附近仍是人口密集區,保持著前朝的繁華。
本集部分介紹文字摘自網路。
推薦閱讀:
※逆風飛翔。
※北京設定2300萬人口上限 通州「副中心」兩年內見成效
※《養生堂》2011(北京衛視)共300集【141-180】
※在北京租房需要注意什麼?
※炎炎夏日,喝上一碗老北京冰鎮酸梅湯,透心涼,更酸爽
TAG: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