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視的無聊感,孩子走向負面狀態的「預警器」

「甜膩」的母女

曾經有一位家長告訴我,若干年前她曾經去一個閨蜜家裡,她發現閨蜜喊媽媽的感覺很親昵,她媽媽的應答也很溫暖,哪怕是最普通的生活小事,娘倆也是有說有笑,她們的生活中充滿了歡聲笑語。然而,她的觀感卻是很不舒服。仔細體會一下,她覺得閨蜜都是成年人了,這樣的母女互動太過「甜膩」。

過了很久以後,當她被孩子的問題所困擾的時候,她開始閱讀一些教育心理學的書籍,也開始反思自己與父母的關係。這時候她才明白,她對閨蜜和她媽媽之間關係的「甜膩」評價,是以自己的童年體驗為標準。她推測,也許在閨蜜的眼裡,她和父母的關係冷漠得簡直讓人無法忍受。

她生活在一個非常嚴苛的家庭裡面,父母都不苟言笑,她很努力地做好份內的事情,盡最大可能避開批評與責罰,卻很少得到肯定。親情中的溫暖,對她的閨蜜而言是日用品,對她而言卻是奢侈品,她甚至從來沒有過撒嬌的經歷。當她和自己的孩子待在一起的時候,她漸漸體會到一種感覺的缺失——她自己的狀態很緊,容易焦慮,做什麼都很用力,因此,她特別羨慕閨蜜身上那種愉悅、寬心、俏皮、舉重若輕的氣質。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她感覺自己特別不擅長玩鬧,也不知道玩鬧到底會帶給孩子怎樣的體驗。於是,她也被動地變成了不苟言笑的人,童年那種並不美好的體驗又再次返場,橫亘在她和孩子之間。

這個細節我常常想起,彷彿是一個電影的片段,兩幅不同的畫面,讓人快速地體會到兩種不同的人生滋味。我想,這兩幅畫面,對於我們每個人而言,都至少接近於其中的一幅,也可能都經歷過,至少都見過。

童年的家庭氛圍,特別容易把一個人固定到某種狀態裡面,而這種狀態,若不是經歷漫長的自我成長,很難掙脫出來。

這位家長並不是特例,我見過很多這樣的人,被自己的狀態所束縛,獨自面對諸多煩惱。

無聊的假期

最近再次想起這對母女的故事,是因為有位媽媽說,孩子的寒假生活非常無聊,每天不緊不慢地寫完作業,再玩一會兒遊戲,其餘的時間就不知道該做什麼了,一會兒趴在床上玩一玩,一會兒又躺在沙發上,就這麼百無聊賴地度過了整個寒假。她說,自己小時候的感覺和孩子非常類似,每到假期都感到特別無聊,上學盼著放假,放假又盼著上學。

看到孩子晃來晃去,這位媽媽特別希望孩子能看會兒書。

我反問:「在這種狀態下,就算孩子選擇讀書,難道他就不無聊了?」很顯然,同樣是捧起書本,享受閱讀和消磨時間完全是兩回事。

幾乎在每個假期結束,都有家長跟我討論怎麼讓孩子的生活變得不那麼無聊。其實仔細想想,孩子並非到了假期才無聊,只是因為假期時間多了,這個狀態變得尤其明顯,平日里,孩子的無聊都被作業和課外班填充滿了,他們沒有機會把無聊狀態完整地呈現出來。

這幾年的諮詢,我在不斷地追問:孩子身上那些五花八門的問題,有沒有一個共同的源頭?如果有,這個源頭到底在哪裡?

如果從感覺層面來給出答案,這個源頭就是無聊感。

當然,這裡必須說明的是,偶爾的無聊,每個孩子都會有,這是正常現象。然而,如果孩子的無聊鋪天蓋地,是絕對不容忽視的信號。這種大面積的無聊,是一個分界線,我把它看作孩子狀態的「零下一度」,是孩子向負面轉化的起點。也就是說,這種狀態為所有問題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舉例來說,假設孩子錯了三道題目,父母要求訂正,如果孩子狀態好,她會表現出非常合作的態度,並且很快就改正過來,這樣,父母的心中對孩子會很自然地產生欣賞、信任的情感,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然而,如果孩子處於無聊狀態,他內在的感受已經不太舒適,隨便一個不招人喜歡的任務,就會觸發他的負面反應,他極有可能在訂正作業的時候表現出不情願、不積極、磨蹭、抱怨,而這樣的態度,會進一步觸動父母的焦慮情緒,父母就會本能地控制、改變孩子,而孩子會進一步地抗拒,於是,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這種無聊的感覺,很像滾雪球最初的那一團雪,就那麼一點點,然而,再大的雪球都從這一團雪開始。

熱情+自律

關於消除無聊感這件事,前面的那個故事也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參照。我們只需要問一個問題:那個閨蜜的媽媽做了什麼?

我並不認識這位媽媽,然而,僅僅從旁觀者眼裡的一個片段,我們就可以推測出來,她一定是個有熱情的人,也一定是非常自律的人。

這位媽媽做的事情,看上去很簡單,然而,要堅持一輩子,極難。

熱情是什麼,在我看來,是保持感覺開放的一種狀態,對人對事,不斷地釋放出熱烈、積極、友好的信號,同時,對所有微小的細節,都保持敏銳的感知,並做出正向的回應。

在這幾年的諮詢中,面對磨蹭、畏難、厭學的孩子,我探索出一個看上去有點跑題的辦法:在處理具體問題的基礎上,重點建設溫暖、歡樂的親子關係,說得通俗一點,就是讓生活變得好玩兒。

比如,在諮詢中遇到超級磨蹭的孩子,我會讓家長分出一部分精力做兩件事情:第一件事,在日常的互動中錦上添花。比如孩子不想做作業,趴在桌子上說:「我好睏啊。」以前媽媽就會說:「那還不趕緊寫!」現在媽媽會用幽默的方式回應:「你現在渾身上下都是瞌睡蟲吧?來,我給你捉幾條,看你還困不?」媽媽邊說邊咯吱孩子,雙方嘻嘻哈哈玩鬧一下,氣氛立刻活躍起來。第二件事,我們會根據孩子的愛好,另起爐灶,增加親子互動的紐帶,比如,陪孩子去探索城市有特色的角落,共同追一個節目,聽孩子講一本小說,等等,這個過程必然產生很多好玩兒的互動。

這些看上去不務正業的玩鬧,快速地融化了孩子心中那種無聊、無助又無力的感覺,有時候,孩子轉變的速度遠遠超乎我們的預料。就說最近諮詢的一個孩子吧,不但磨蹭,成績也很糟糕。

諮詢開始後,我建議媽媽停掉了原來她給孩子額外布置的作業,減少催促,控制情緒,同時增加有意思的互動,給孩子講笑話,陪孩子玩一些小遊戲。過了一段時間,孩子竟然開始主動寫作業,期末考試後,班主任特激動地給媽媽打電話,說孩子的語文數學外語成績進入了前五名,老師覺得非常不可思議。我也很吃驚,跟媽媽確認了兩遍,還忍不住開玩笑說:「咦,我們還沒發力,他怎麼就好了呢?」

這個方法,對孩子而言,算得上潤物細無聲,對家長而言,是很有難度的任務。比如,家長有的時候不知道該怎樣錦上添花,讓生活有意思,這本身就特別考驗家長的創造力;另外,堅持一兩天並不覺得難,但長期堅持,就能清晰地感覺到熱情在消退,不少家長都感嘆:跟孩子這樣互動好累啊。

我通常會說:你覺得「好累」,這個感覺就對了,如果你覺得特別輕鬆,那其實是懈怠,親子之間的情感聯結不知不覺就斷了。這時候,無聊感悄無聲息地瀰漫開來,不管是對於孩子的狀態,還是對於親子關係,這種無聊感都是隱形殺手。

之所以說那位閨蜜的媽媽是個非常自律的人,是因為她把對孩子的熱情回應,持之以恆地堅持下來,我相信,她可以堅持一輩子,從這一點來說,我很佩服她。

我們都希望孩子有積極表現,有趣的是,如果我們一味向孩子索取並不會如願,但是,如果我們營造歡樂的氛圍,給出好的感覺,它自然會來。

其實,對任何一位父母來說,把自己熱情的刻度在現有基礎上稍微調高一點,並不會太難。如果我們能給每天的生活增加一份歡聲笑語,無聊感必將無所遁形。

持之以恆地給孩子熱情回應,對狀態好的孩子,是錦上添花;對身處困境的孩子,是雪中送炭。


推薦閱讀:

你會把哪個學校當母校?
我與立達 | 今生今世的證據
憶母校四醫大:紅樓鴛夢一朝醒,拔草兄弟大辯論!
新鮮出爐!中國最美大學排行榜,你的母校上榜了嗎?
2018「中國最好大學排名」,快來看看你的母校排多少?

TAG:孩子 | 狀態 | 母校 | 負面 | 預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