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林居士:印光大師十念法(兩次彙集版)
印光大師十念法--胡小林居士
(2010,2011年兩次講記彙集版)
我給大家彙報的的題目是我自己學習印光法師十念法的一些體會,和我按照印光法師十念法念佛的一些感受。我覺得這個問題是一個很急切的問題,我們學凈土法門,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是我們的本命元辰,按照印光老和尚說,說俗話就是我們的命根子,就是我們最後一根稻草,能夠脫離六道,能夠往生西方,了生死、出三界,印光老和尚管它叫本命元辰我學佛法已經大概快五年的時間,看到很多的同學、朋友、同修很精進,念佛花了很多時間、很努力,但是大家覺得好像願意聽經、願意參加法會、願意做三時繫念,但是真正落實到拿出整塊的時間來念佛,有兩個現象:一個是不願意拿出太多的時間來念佛;第二,念佛不得法。而我們凈土宗,從我們的凈空老和尚、從印光老和尚都說:念佛是正修,聽經、聞法,還有做其他的善事,是助修,而正修,是以它為主,要絕對把我們大部分的時間、精力用在念佛上面,而不是跑道場、參加法會等等這些活動當中。昨天晚上,我跟老和尚在交流印光法師十念法的時候,老和尚在結束的時候非常語重心長地跟我說,關鍵的關鍵就是要誠、要敬,要誠、要敬。
現在好像包括我在內這個至誠心老是出不來,「至誠懇切」這四個字做不到,那「欲攝莫由」,你想攝住這個妄心是不可能的,那不就完了嗎?!現在是,我怎麼能拿到至誠?怎麼能拿出至誠的這個態度?這種精神?所以我哪,我的體會是,這只是對我個人啊,因為可能大家有至誠心,有懇切的態度,對我來講,我就先採用了一種方法,我是沒有至誠的態度,我也沒有懇切的心情,但是我先從技術上做到三個清楚,字字句句,那字字句句這四個字含義就大了,這六字洪名的每個字、每一句,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記得清清楚楚,這三個清清楚楚。我當時想師父老跟我說,誠敬,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昨天師父跟我講,一千分誠敬得一千分利益,我自己通過這幾個月按照印光老和尚十念法以後,我發現其實它是不矛盾的。你說我先有誠敬心,那我一定把佛能念好,我能攝住妄心;你說我現在沒有誠敬心,我先在事上,我們叫做技術上,我先把心給攝住,人家說你有誠敬心才能攝住心,你能攝住心你就有誠敬心,你就能有誠敬,為什麼?事在理裡邊,理在哪?理在事當中。事是什麼?事是理的反映,理事是交融的,我們《華嚴經》說,理和事是無礙的,所以,我原來一直糾結在我先要有至誠心,然後我才能念佛,因為我沒有至誠心,我就攝心攝不住,我就肯定念佛不得力,那我到哪去找至誠心?至誠懇切的心我到哪去找?聞法,那是一個方法;落實三個根,是一個方法,無一例外,你聽經聞法也好,回家孝養父母也好,包括我們說的這個十念法也好,都是讓你把至誠的、懇切的誠敬心要給它透出來,我現在通過這一段落實印光法師的十念法之後,我覺得這個方法真是太好了,非常非常妙,你先不要想我至誠心,你不要落在分別、執著和妄想裡邊,不要著這個急,這就是《了凡四訓》上的說「一毫將迎,一毫覬覦,皆當斬絕之矣」,你先不要琢磨它,咱們先老老實實地按照這三個清清楚楚,你念一段時間看看,印光老和尚說短則半個月,長則一個月,你就能夠感覺到不一樣。
因為我覺得凈空老和尚在講經當中反覆強調:「老實、聽話、真干」,那咱們就老實唄,印光大師沒說唱佛,我這人死性,我說那咱就別唱了,原來是唱佛,那就不唱了,咱就念吧;他說不能掐珠子,那咱就不掐珠子了;他沒有說腳步要配合這個念法,那咱腳步就不配合這念法,可快可慢,想快就快,想慢就慢;他說「攝耳諦聽」,那耳朵就聽清楚,聽不清楚這個字重來,當時念得特別慢,一分鐘念不了七八句,「南--無--阿--彌」,我非得給它聽真灼了不行!不行啊!這一個字都跑,前邊那個「阿」,前半部那個「阿」,還在想別的,哎喲哎呦又幹嘛呢?趕快回來再把這「阿」念完,「--阿--」,提醒自己又跑了,「——彌——」,用聲調的變化,三節奏的變化,用間歇的變化,一定要把這個妄念攝住,我就不信我聽不清楚這個字,剛開始一身一身的汗,真累呀,這種念佛方法,因為長期以來,沒有這麼練過,但是確確實實,印光老和尚真是不誆人,真是不說瞎話,確確實實照他老人家說的這方法,我是鈍根,我沒有半個月就有感覺,我是一個月以後,哎,覺得話也少了,人也穩重了,待人也謙和了,這個習氣出來的時候,這個力量強了,不是沒有,能控制住了,而且確確實實覺得時間和空間,就是念了四個月以後到現在,確確實實覺得時間和空間是假的,你說為什麼是假的?我也說不出來,我就覺得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我就覺得印光老和尚說,如果你能保證這個十念法,西方世界許你有分,允許你有分、你是分中人。呦,真的假的?我就這麼好好念,西方極樂世界許我有分?真的嗎?那我正在感覺真的,離我不遠,我現在愈來愈有把握,而且愈來愈願意!而且說厭離娑婆、心向西方,這個東西確確實實在句句佛號當中,這個東西騙不了人的,你自己騙不了自己,你說你厭離不厭離這個世界,你想不想去西方,這個不要到別人嘴裡討說法,印光老和尚說,你自然就知道,你說我還要去問別人,應該怎麼念?念佛是一種什麼感覺?念佛看到佛光是怎麼回事?別人看到佛光了,別人覺得有加持,別人覺得身上熱,你不用問別人,不用到別人嘴裡討說法,你好好念佛,這些所謂殊勝,實際上你本來就應該這樣,你就是這樣一個生活質量,你是個念佛的人,你就應該得到這種享受,你就會很喜悅。
我覺得印光法師這十念法,就是這個四攝法的落實,你不信你念個試試,我有很多朋友,我在北京這幾個月,吃飯的時候,跟這些學佛的朋友,有時候在一起坐的時候,我就弄了個塑料片,我把印光法師的十念法,我就給它弄成正反兩面,我吃飯的時候就給他們講,你回去念念這個佛,會念佛嗎?他,說那您說怎麼念?我說,這不是我說怎麼念,是印光法師說怎麼念。我說念完了,咱們兩個禮拜以後再聯繫,你真正落實這十念法,你兩個禮拜以後咱們體會體會,給我打電話,哭啊!,感謝胡老師,太好了,你一定得講,多少人都不這麼念,全是有嘴無心啊!而且有些朋友在一邊順時針繞佛的時候,念這十念法的時候,走六個小時,他就不願意停下來,他覺得是打攪他,一會兒哭、一會兒笑、一會兒跪下來嗑,我說那您都什麼體會?這十念法,就這麼簡單,我怎麼就沒好好念,一會兒跟我說,就這六個字,最後就得到這麼大的便宜,凈空法師在講經的時候說,這六字洪名給你換來的利益太大、太大了,印光老和尚說,那是拿一顆寶珠換一顆糖,如果你念佛為了這個世界的福報。這顆寶珠,怎麼就寶?凈空老法師說怎麼西方極樂世界,你就佔便宜佔大了?體會不出來,等你真正按照老和尚的這個十念法念完之後,你那種感激阿!為什麼感激?你舒服,你心真清凈,同樣一件煩惱,過去那就是怎麼壓都壓不住、揮之不去,那個能壓住了,我是凈空法師的弟子,我是學佛的人,我不能發這個脾氣,但是意地,你的思想,你的深處,還纏綿,還是揮舍不去!嗯,就這麼著吧!事我能忍了,理我還是不認同,都說吃虧是福,都說逆來順受,就這麼說說吧,我到全國各地講、給人彙報,我現在再發脾氣,還合適嗎?是不是啊,我現在還有這種佔便宜的心,還行嗎?現在我覺得我媽媽不好,想說兩句,能這樣做嗎?意地纏綿!印光大師說,你用這十念法,你最後能得到什麼利益?許你西方有分,這不用說了,西方極樂世界你就能去了,這是最大的利益,現前呢?現前老和尚說了,八個字:「業消智朗,障盡福崇」,「業消」消掉了,你為什麼沒有至誠心?你為什麼念佛不懇切?你有業障!什麼叫業障?你過去妄念時間太長了,知見太多了,所知障、煩惱障,這兩大障礙障著你,再好的東西你不知道它好,「業消」,誰不想消業?那我就問問大家,還有什麼比這十念法更消業方便的嗎?而且這是印光老和尚說的,你不信胡小林沒有關係,我是不算什麼,我這是說的是,印光大師的這八個字,「業消」,大家想不想業消?「智朗」,朗,查字典,明朗,智慧明朗、智慧透出來,智慧透出來,凈空老和尚這個《大經解》,你是不是才能聽懂?聽懂了,你才能有得破吧?看得破,你才願意放得下吧?放得下,你才願意去西方吧?第三件事,「障盡」,因為你老造這個業,你就形成習慣,就是障礙,做一件事情,完了以後形成業,業最後的結果,是形成障礙,我們統稱為業障,實際上它是兩件事,業是結果,你老抽煙,這個結果就成癮了,這個業,抽煙的結果是個業,這個業最後就形成障礙,你有癮,你不抽就不行了,「障盡」,盡就是沒了,「福崇」,崇高的「崇」,崇在字典上可以查,是增長的意思,你福氣增長了,咱們大家還要什麼?除了這四件事之外?「業消智朗,障盡福崇」,你有福氣,說胡小林真有福,你看老住院,有這麼說的嗎?沒有這麼說的,師父在講經當中說了,能學凈土法門,能聽《大經解》的人,那是有福的人,你不要以為,你坐在那聽你就有福,你得聽明白、你得聽懂,你才叫有福,那不叫瞎耽誤功夫嗎?四個小時、四個小時,你坐那打瞌睡,好多學佛的朋友,手裡老還掐著珠子,你又想聽經,又想念佛,這不是貪心嗎?你有福氣嗎?沒福氣,你不要認為,你坐在這屋裡聽老和尚講經,就是福氣的表現,不是,你要聽明白了,你才有福氣,那我怎麼(才能有福),我想要這福氣,我確確實實我願意花時間,那對不起,你把這十念法念好了,老和尚講的這個,你有福氣了,「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你得到福氣了,善根就是智朗,福德就是福崇,因緣不用說了,你沒有障礙,你因緣就具足。業障,就障你這因緣。
所以,這東西是一九四零年以前印光老和尚寫的,印光大師什麼人物?本地難測!咱們說保守了,他是什麼人很難測出來,以我們博地凡夫的這種心識來測量他,保守地說,本地難測,實際上是乘願再來,凈土宗第十三代印祖,臨走一著,八十歲,怎麼走的?佛接走的,最後這幾個字,「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就走了,做這個示現,他老人家給我們做證明,他是這麼念成的,我們今天信不信?這是他說,這叫言教,十念法,身教呢?他老人家做出來了,那你說印光大師會騙人嗎?會騙人的人他能去西方嗎?那你說胡小林騙人,因為我還沒去西方,我要騙人,我肯定去不了西方,人家印光大師是活著的時候推出這十念法,他老人家照這個方法去念,走的時候是這麼走的,離佛不遠,一九四O年到今天才七十年的時間,我們就不聽話了,就不照這個方法念了,那你說,你有福氣嗎?所以,我們今天在這裡,作為我個人來講,呼籲大家,一定要聽印光老和尚這句話。
說觀想念佛,念佛的時候,腦子想佛菩薩的形像,印光大師在《文鈔》當中有敘述,那不是咱們這個根器,那不是一般的根器,一會兒咱們講這十念法,就知道了,「舍此十念,欲生莫由」,你想去西方,你根本就別想去,萬難萬難!所以說我們一定不要在別人嘴裡討說法了,我們老老實實,我們是鈍根人,印光大師說,印光是鈍根,所以才識此十念法之妙,願與天下鈍根人共之,我剛才跟胡妮妮大居士,我們討論了,印光老和尚把自己定成鈍根,他是鈍根。鈍根,咱就說吧,他是六十分的學生,那我們是多少分?你不按這個方法,那你的意思是說,你比印光老和尚的根還利?你比他還能?他是這麼念成的,你不這麼念?他說,我,光,鈍根,我願意把這個十念法拿出來,與天下鈍根人共之。
天下就分兩種人,一個是鈍根,一個是利根,印光老和尚在《文鈔》當中說,我們要時時刻刻地警策我們自己,提醒我們自己,我們是什麼根?什麼根用什麼方法!那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他是鈍根,那我們是鈍中鈍,凈土法門是徑中徑又徑,我們是鈍中鈍又鈍,沒別的說的,那你就老老實實跟著印光大師這十念法,「舍此十念,生西莫由」,你生到西方根本就不可能,「此乃鐵案」,這是鐵案,翻不了啊!你說,不對,印光大師說得不全面,那你什麼意思?你不聽話是吧?你打折扣是吧?那就算了唄,印光大師說了,與天下鈍根人共之,鈍根人,咱說白了就是老實人,你別看人家鈍,愚夫愚婦,最後在西方極樂世界看著咱們。所以,自己通過這幾個月,認認真真地、一絲不苟地,從早晨八點半一直到十一點半,這三個小時,堅持不懈,完全按照印光老和尚一百零八拜,拜完了咱就念,念完了以後再拜,拜完了,洗洗手,吃午飯,午休。然後下午看《華嚴經》、看《大經解》,利益天殊,殊就是不同,天就是大,太不一樣了,所以,我今天敢在這咬起三寸不爛之舌,跟大家拍著胸脯說,我真是法喜充滿,我不說,對不起大家,願與天下鈍根人、鈍中鈍,共勉。
印光老和尚說,念佛是正修,聽經聞法、讀經是助修,正和助的關係,咱說白了,三七開吧!起碼也得對半吧?你這二十四小時,十十二小時你是吃喝拉撒睡,還有十二個小時,你再用六個小時打妄念,六個小時睡覺,你說你還有幾個小時?再搞點自私自利、再搞點貪瞋痴慢、再弄點五欲六塵,你就沒有什麼念佛的時間了,所以,我們這個本命元辰,意思是什麼?沒有比這個十念法,老老實實念佛,更重要的事情了,這個東西,大家,我就不說多了,不言而喻了,不要悠悠然、泛泛然,真得把它當成命根子啊!印光大師和咱們凈空老和尚說了,投胎當人比去西方還難,從須彌山扔一根繩子掉到針眼裡,得人身難就難到這種程度!我的天哪!別說從須彌山,從這桌子扔根線,能掉到針眼裡嗎?你還不提起警覺!所以要說的話很多,我們還是回到這個十念法,先把這個最主要的部分,我們講一講。
印光法師十念法,「至於念佛,心難歸一」,這每個人都有這體會;「當攝心切念」,攝,收斂。收住這個心。切,懇切、誠懇、真誠。使勁的念,切念。技術上要把攝住,態度上要誠懇;「自能歸一」,自然就能歸一了。這是什麼人?上來就能夠攝心切念,那是利根人,不是鈍根人。老和尚特別慈悲,一層層展開,「攝心之法」,怎麼攝心?他回答,「莫先於至誠懇切」,沒有比至誠懇切更攝心更重要,更靠前的了。莫,沒有。至,極端了、極了,北京至南京,到頭了。這至誠懇切又是概念,什麼叫至誠懇切?「心不至誠,欲攝莫由」,如果你心不誠,你想攝心不可能。我不知道什麼叫至誠懇切?你改過就是最誠懇的,你能發現自己的問題,就是誠懇心的表現,依教奉行。你說我雖然不知道至誠懇切什麼意思?你真改過就是至誠懇切,而不是說燒香磕頭。「既至誠已」,在心上沒問題了,我也想改過,我也是真正的聽佛菩薩的話,聽凈空老和尚的話,已經至誠了。
「猶未純一」,還是不行,雜念紛飛。「當攝耳諦聽」,這點很重要。攝耳諦聽,收住你的耳朵放在佛號上。當,應當。攝耳,收斂這個耳朵,控制、拉住這個耳朵。諦聽,認認真真地聽,一絲不苟地聽,不泛泛然地聽。我們第一個出現的是聽,先說要聽得清清楚楚,每個字講的是什麼,念到哪個字聽哪個字。「南無阿彌陀佛」前面五個字都過去了,到「佛」字聽明白了,醒過來了,不行!諦聽的標準,每個字,每句都聽的清清楚楚,別自己騙自己,提高念佛的質量。我們大家都知道這麼一個說法,心聲,香港人民的心聲回歸大陸(我當然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你們的心聲),香港人民的心聲,你看我們描寫這個心是有聲音的,其實我們在讀報紙、看電視都是聲音,只是你沒意識到而已。比如說你讀這篇文章,《印光法師十念法》,你雖然沒出聲,但是你心裡是有聲音的,沒有聲音你讀不懂它,這就是心聲。攝耳諦聽。
「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無論是出聲的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還是你心裡頭默念,皆須念從心起。什麼叫念從心起?比如說爸爸、爸爸、爸爸(念的比較快,有口無心),十句。爸爸,爸爸,爸爸,(念的較慢,念一聲稍頓下)感覺一樣嗎?後邊這個念從心起,真在念的時候,有一個爸爸在後邊。爸爸,爸爸,爸爸,你白念。第一個跟大家交流,皆須念從心起。你看老和尚念經,念佛號,在那機器裡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他念的時候,心裡真有阿彌陀佛,念從心起。你在幹嘛呢?嗯,這就是念從心起,我在念佛呢。你沒想別的?沒想別的。我怎麼覺得你嘴裡念佛,在琢磨點別的?一會兒皺眉頭,一會兒笑,一會兒緊張,那就念不從心起了,你心裡沒有念佛。嘴上在念,手上在掐珠子,心裡沒佛。時時刻刻都不能忘了我現在在幹嘛呢?我在念佛呢!「聲從口出」,聲音出來了;或者聲不從口出,聲從心出也一樣。「音從耳入」,什麼意思?我的體會,這裡邊還沒數數,這是念佛功夫比較好的人,無記無數。就是你在念佛的時候,你不把「阿」聽真確了,你不能走到下一個字。「阿」你什麼時候真的把你耳朵拉回到這個「阿」字上,聽明白了,你再說「彌─陀─佛」。別有嘴無心,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哪個字都沒聽,囫圇吞棗就過去了。所以,「阿─彌─陀─佛」,聽明白。這四個字都有母音,英文的母音,所有的母音都要給得豐富和飽滿。念佛要都攝六根,你的心根就都攝了,對不對?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心裡想著它,嘴上還念得特清楚,把母音都要念明白,嘴根都攝了;耳朵還得攝過來聽,就三根了。六根當中就三根被攝住了。
「念從心起」攝意根,「聲從口出」攝舌根,「音從耳入」攝耳根。印光老和尚在《文鈔》當中說,當你攝耳諦聽的時候,你鼻子聞不到味。說我攝耳諦聽了,你鼻子還能聞到味,樓底下炒菜你還聞得到,對不起,您沒攝耳諦聽。攝耳諦聽,樓底下那醬牛肉味你就聞不到;嘴裡也沒味道,舌根跟鼻根全都都攝了,身體在什麼位置上也不知道,這叫攝耳諦聽;身根也失去知覺了,鼻根也沒有作用了,舌根也沒有。都攝三根,耳根,心根(就是意根),還有嘴根(舌根)。
「默念雖不動口」,雖然我們默念是不動口的,「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不能掐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他後邊講不能掐珠。我把腦子要集中在哪?集中在嘴的動。集中在嘴,雖然嘴不動,你還要覺得它在動。默念,拉長聲,一直聽真確了,別著急走到下一個字,除非把這個字聽明白再走到下一字。不在多少,聲聲佛號跟它有感應,我是這麼念的。大家能有這種體會嗎?我現在正在念:「阿─彌─陀─佛─」,聽得很真確,走到下一句。閉上嘴了,你在衛生間,你不能出聲音,出聲音不恭敬,那你就默著念,默著念耳朵還要聽心聲,聽清楚再走下一個字。聽的時候,要感覺到嘴在動。仍有口念之相,就是雖然你不出聲,但是你的腦子還要放在你的嘴上,我在念,還感覺嘴在動,六個字有六個不同的嘴形。這樣念多累,是啊,你打妄念不累,你習慣了。剛開始念的時候,非常非常累,殺出這條血路是真不容易。說說容易,但念起來難,但是沒辦法,舍此之法,你去不了西方。
「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這個念有心念和口念,都要清清楚楚,這已經是兩個念了,口裡出物理的聲南無阿彌陀佛,心裡你得想我在念佛,我在呼喚他,我在跟他發生聯繫,我在跟他感應道交,我聲聲佛號在跟他取得聯繫。如同給人打電話,後來忘記人家是誰,這就心裡沒有此人。如果這樣攝住心,「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妄念自己就息掉了,這就是中根吧,上面只要至誠心就能歸一,這叫利根、上根。「如或猶涌妄波」,如果還是妄想像波濤一樣在洶湧,在往外冒,「即用十念記數」。這是我們這個世界上的人必須採用的方法,除此之外沒別的方法,就要用十念記數。這就給我們標準了,你衡量衡量吧。「則全心力量,施於一聲佛號」。施,作用。於,在。全心的力量放在這一佛號上。二念,阿彌陀佛是一念,數數是二念,攝住心了。就這個猴子,「阿彌陀佛」這一條繩拴不住它,再把數數這條繩再拴到猴子身上,得力了,這猴子走不了。左手是阿彌陀佛,右手是數,這個猴子、這個心就攝住了。「雖欲起妄」,還想起妄念,家裡煤氣沒關,孩子的便當,該給誰打電話,雖欲起妄,「力不暇及」,暇,空閑、時間。你顧不上了,你沒有時間給妄念了。你這等於什麼呢?嘴上念得清楚,心裡念得清楚,耳朵聽得清楚,而且你還加上一個記數。你想想這四個東西弄在一起,你還想打妄念嗎?這就在技術上,不給它時間,不給它產生妄念的機會和可能。「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這種好是最好的、最究竟、最極致的妙法。妙,不可言,不可喻,說不出來。只有念佛的人才能體會到這個妙法。「在昔宏凈土者」,在過去弘揚凈土的那些大德們,「尚未談及」,沒有談過。為什麼?「以人根尚利」,以,因為。因為那個時候人的根器好,不用數數,攝耳諦聽就夠了。今天咱們根器不行了,老和尚接著說,「不須如此」,不需要這樣,「便能歸一故耳」,就能夠歸一,是這個原因。
「(印光)以心難制伏」,他是自稱自己,因為印光老人家的心很難制服,人家大勢至菩薩,人家心難歸一,那個表法的,他都心難歸一,更何況我們凡夫,他是這個意思。印光以心難制伏,「方識此法之妙」,才意識到這個方法的妙處,不能不重視。他後邊的結論很堅決,「舍此不能成就」,除非你不想成就。「蓋屢試屢驗」,百試不爽,怎麼試怎麼靈。驗就是得到積極的結果、有效;「非率爾臆說」,臆,主觀的想像和揣測。率樂,輕率的樣子。這絕對不是隨心所欲的瞎說。「願與天下後世」,願,希望。與,和。前世就是過去的時候,後世就是現在,今天,我們是後世。「鈍根者共之」,之,指此十念法。你說我不是鈍根,恭喜你,你要是鈍根,你就回來。大家不承認自己是鈍根的舉手,沒有,是吧?都是鈍根,是吧?OK,你得救了。願與天下後世鈍根者共之,我希望跟你們共同的採用這種方法來念佛。「令萬修萬人去耳」,令,使得。使得一萬個人修,一萬個人去,別看不起人。耳,語氣助詞,在這表示肯定。這是瞎話嗎?如果按照這種方法去念,「令萬修萬人去耳」,印光老和尚就這麼念佛,人家火化了以後,舍利子,咱們火化完了以後是什麼東西?肯定心裡清楚。那看到這個方法得磕一個頭吧!這才幾十個字到這兒,一百個字不到呀!就萬修萬人去了!不含糊,沒折扣,這個事情,萬修萬人去,沒有說萬修九千人去!耳,這個字表示肯定、斬釘截鐵!我們受到極大的鼓舞,就這就去了?Yes(是的),就這就去了。
「所謂十念記數者」,你聽他講這方法,「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這句話不得了,十句。從一句至十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得清楚。這裡邊可沒有說喘氣,跟呼吸沒關係。「仍須記得分明」,須,必須、應該。你別吞音。該給人念飽滿,就給人念飽滿,你別快。你的體會,一定要把速度放下來,「南—無—阿—彌—陀—佛」,我們鈍根嘛。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累生累世,就是吃虧在這快上,著什麼急呀?印光大師沒有說念得多、念得快就能去西方,是念得清楚才能去西方,要聽話呀!別比多少聲佛號,這不是比的地方,比誰念得分明,念清楚,還須記清楚,我是念到第幾句佛號了。不是「南無阿彌陀佛一」,「南無阿彌陀佛二」,心裡要記住我這是第二聲、第三聲佛號,了不得這個。「至十句已」,已,完成。念到十句之後,「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再回過頭來,一句至十句念。別在我已經念了一個十個了,我現在念第二個十個,沒這意思。重新來,計算機置零,重來,一到十;「不可二十三十」這麼記。「隨念隨記,不可掐珠」,一邊念,一邊記。「不可掐珠」,老實嗎?聽話嗎?多少人念佛現在掐珠?不掐珠的幾乎沒有。老和尚掐珠,老和尚掐珠表法的,提醒你。他掐那個佛珠,告訴你要念佛。我問過他,這個佛珠一拿在手上,讓別人一看見,老和尚的意思是示轉。不是有三種轉嗎?作證轉,勸轉,示轉。老和尚拿佛珠是示轉,提醒你看到的人,人家老和尚還用那麼念嗎?那是給你做表法的,你看到這個佛珠,老和尚在念佛,我在幹嘛?不可掐珠,一定要記住,掐珠你心的力量就弱,這種念佛方法是心理的體操,鍛煉你心的力量,就和做俯卧撐似的,鍛煉肌肉。你一掐珠,心的力量就弱了。就和有人幫著你俯卧撐一樣,你心的力量、鍛煉就差。「唯憑心記」,唯,只、只有。只能憑心記。鍛煉你心的力量。那我念到第五聲就不行了,沒關係,慢慢來,再從頭來。「不可掐珠,唯憑心記」我們現在有多少人不掐珠的?有多少人是在用心記數?幾乎沒有。為什麼老和尚說一萬個念佛的人去不到一、二?「攝心莫由」,你的心沒有攝住。
「若十句直記為難」,直是副詞,這裡是一直念下去,徑直念。什麼意思?就是說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這麼念,你難。一竿子杵到底這麼記我難。那就是說你可以兩個五,也可以三三四,都行。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我的理解,在這不是說兩口氣,是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不是分兩口氣各念五聲佛號,我的體會它跟呼吸沒有關係,就是在意地當中分成兩個五。這有個問題,我自己的體會,有時候我念多了,我就不知道我這個五是第一個五還是第二個五,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記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這樣你就不會錯。有的時候念著念著,真的,這是第幾個五?是前面那個五、還是後面那個五?這是我自己的體會。特別是在環境比較複雜,或者自己比較累的時候。(在2011.12.3《學習印光大師十念法》中,胡老師提到過,要注意這裡是從一到五,六到十,不是一至五,一至五這樣記,三三四也是,不是一至三,一至三,一至四,而是一至三,四至六,七至十這樣來記。要不記得力量分散了,弱化了。胡老師請教過老法師,初學三三四這樣記也難,老在佛號和數字之間干擾,不是記得數字,佛號這三個清楚就模糊了,要不佛號清楚了,數字忘了,這樣建議初學,注意是初學,不過我們好像都是初學,從「一,阿彌陀佛,二,阿彌陀佛...」這樣來念,這是「低年級」的水平,也是基礎,因為我們根基太差了。這樣念,丁嘉麗老師這樣念了二十多天,得力了感覺數字是干擾了,就把數字放下,念得清楚,心裡知道是第幾聲佛號,但不用念出來。胡小林老師也講在佛堂念可以,不加數字,但在外面如機場、工作場所等干擾多的,還是把數字加上,這樣我們有個目標,有個動力,大家千萬不要不記數,除非我們比印光大師根還利。)
你先別想著兩氣,兩個五,您先別琢磨這個,你先一句一句聽清楚,你先一個字一個字聽清楚,拿下一句是一句,拿下一句,這就是凈念相繼這六個字,字和字之間沒有夾雜,先做到這一點,別想著我是三三四,還是兩個五,您還沒到那份兒上,您半個月以後再說。晝夜防六賊,六時守城,就像戰士守護在純一佛號這個城,妄念要進來了,兵就得出去把這妄念給剿了。給它圍剿起來,讓它投降,讓它順從我們。那聲聲佛號提起警覺,比如念「南無」,哎喲不行,家裡的煤氣沒換,重來,「南無阿彌陀佛」,再念,不行,車鑰匙又落在辦公室了,再來,不苟且,得把這十句話給念清楚不行,差一點都不鐃自己,許我西方有分。你不這麼念,你去不了西方,這不是鬧著玩。本命無辰命根子,你都這麼泛泛然,你都這麼不尊重它,你都不拿它當真,你拿什麼當真?你能說你是念佛的?最後你去不了西方你能賴誰?《弟子規》上說「勿自暴,勿自棄」,去不了西方,沒有別人的問題。自己自暴自棄,你不能苟且!
「若又費力」,不行,李炳老就後邊這方法。若又費力,這兩個五我覺得也夠嗆,「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三三四,「作三氣念」,三三四地念,據說李炳南老居士就是按照三三四這個方法,那這個好,因為三和四不一樣,四念完,又到三,不存在兩個五重複的問題,到底是前五還是後五的問題。但是大家可以想,這個念頭比那兩個五的可多了,字有三、有三、有四,是吧?兩個五隻有兩念,三三四,三個念。那你沒辦法,你受不了嘛,你不清楚嘛。我的體會是分成三段,不是三口氣。當然了,三三四你可以一口氣念,他沒有說不行,但是他沒有說呼吸跟念佛之間數字的關係。我們老老實實聽印光老和尚說的,就是給他念清楚、聽清楚、記清楚,就行了!具體呢,你說你願意把呼吸培養在,跟這三段念,連在一起,我覺得這又是夾雜,別再夾雜了,已經夠亂的了,別再把呼吸摻進來了!念得清楚,你看這三個清楚,這十二個字,是本命元辰,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你試試做到三個清楚,晚上根本不用吃安眠藥了,睡得特香!你根本晚上就不用吃飯,你根本就不餓!心情特別好!跟去西方沒關係,就覺得心裡透亮、舒服,妄念真是害人,而且吧,你念到最後,你做到三個清楚以後,你就怕妄念進來,那種緊張,有些時候:哎喲,我千萬別妄念,我這已經十分種沒妄念了,你看,這個妄念又來了。
但是我的體會呢,這是我拿出我的體會(來說說),就是我覺得念慢,一個一個地數,從一至十,直念是難,但是念慢了就容易!不清楚不走到下一個!我一定是打起了精神,喘好了氣,我這步邁穩了,我「南--無--阿--彌--陀--佛」,我就這麼念下去,然後我再說第二步。我絕不在佛號當中荀且、馬馬虎虎!「南無阿彌陀佛」一拐彎,這句阿彌陀佛就算了,不行!重來!拐彎了,這想拐彎就分心了,這辦公室窗戶外邊來輛車,一嘀嘀,「南無阿彌陀佛」,這句就過去了,不行!重來!辦公室外邊電話鈴響了,「南無阿彌陀佛」,不行!重來!媽媽推辦公室進門,「兒子,給你帶點包子」,不行!重來!也別生氣,是吧,有的是時間。媽媽送包子,怎麼辦?更得好好念佛了,去了西方不用吃包子,誰打擾我們呀。提起更高的警覺唄,隨緣吧,有這個媽媽,她又愛你,給你送點包子。妙用,什麼叫妙用,嗯,「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哎喲,是得好好念佛,念個佛,人都得送包子,你說若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哪有這種事情?水、鳥皆流法音,你看印光老和尚說,「水鳥樹林,皆演法音」,你說那個殊勝啊!咱們能不好好念佛嗎?把媽媽送包子干擾這件事情,變成好好念佛的動力、不搞對立。原來我不行啊,你看看老太太,你討厭勁兒,我正念得帶勁的時候,你怎麼一推門就進來了,你說好了嗎?你來?!你不約、你就來呀?你看,許你西方無分唄!你肯定西方沒分!
「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做到三個清楚。念得清楚,就是每個字都不能含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字聽清楚,「彌陀」呢?錯,吞了,吞了這個音。英文necessary(必要的),老師跟我們講英文的時候,老師說母音要給足時間,母音千萬別吞,吞母音那個英文就不好聽,ne-ce-ssa-ry,四個音節。四個音節,每個音節的母音都要念得准,我們中國人講話,叫別洋腔洋調,ne-ce-ssa-ry。四個音節,你只要把母音念清楚了,這個英文字母念得就好聽。necessary,這就不好聽,不到位。所以,「阿彌陀佛」也是這樣,念得要清清楚楚,「阿─彌─陀─佛」。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著,附著、加,加於什麼什麼之上。妄念就下不來了。你瞧,剛說別妄念別妄念了,又想這十分鐘的事了!你明白嗎?就怕這妄念進來,後來就討厭妄念了。你被妄念干擾以後,你覺得,哎喲,真是的,再來再來再來,是吧:有妄念,你不舒服,你覺得亂,你覺得腦子熱,你覺得懵。「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一心跟三昧什麼關係呀?印光老和尚說,淺則一心,深則三昧。你心就亂不了,時間一長,就像劉素雲老師說的,就好像她跟老和尚見面的時候,聽經的時候,她好像心裡也是這樣,真的是這樣。你走路的時候,比如我從這回到酒店,就自然而然就起來了,特舒服,而且是你閑著也是閑著,你就想阿彌陀佛,你不想阿彌陀佛就想自私自利,這是肯定的。正念現前。各位同修,一心不亂,時間長了,你自已就得到。耳又是語氣詞,又表示肯定。這不含糊啊!那要是說,一心不亂也許就能得到,那咱們就再說吧,您這三個清楚,有什麼必要遵從?他說,「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你自己就會得到,要一心不亂,各位同修,那西方就有分了,沒什麼說的了,咱們再往下說。
「須知此之十念」,要知道這種十念法;「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這個晨朝十念是慈雲懺主法師,在宋朝為王公貴臣、王公大臣,因為他們政務太忙,沒有時間念佛,他發明了、他創造了這十念法。說早晨起來有十念,他們攝妄心的效果是一樣的。「用功大異」,可是用的功夫可差多了。「晨朝十念」,早晨起來,「盡一口氣為一念」,大家注意啊,這一口氣是一念,就是你早晨起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直念阿彌陀佛,這叫一念,只能念十念。「不論佛數多少」,不管這口氣念多少聲佛,你反正一直念到你沒氣為止,你別想著我這是第十八個佛號了,還是第十九個佛號了?你別想它,念完了氣,咱們再從頭來,第二口氣念,不論佛數多少。(很多朋友,我給了他這個十念法之後,他就說,胡老師,我這十句,有時候來不及,這一口氣不夠用的,這個晨朝十念花的功夫大,我們這個十念花的功夫小。晨朝十念,盡一口氣為一念。大家注意!這一口氣算一念,你看,你念錯了!不用跟呼吸配合,一句佛號一次呼吸,甚至一句佛號你三號呼吸也行,它跟呼吸沒關係。)「此以一句佛為一念」,此,指十念法,是「以一句佛為一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念,跟呼吸沒關係。「彼唯晨朝十念則可」,彼,那個。唯,只。那個方法只在早晨念十念還行。則可,便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若這麼念,時間長了,二十、三十,這麼念多了,「傷氣成病」,你就落下病了。所以,這個十念法很重要,不能這十口氣念十句,你這沒完沒了那麼念,你就受不了了。我覺得,這都不用翻譯了,印光老和尚多慈悲,大勢至的話,你不聽行嗎?「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我們這種方法,是念一句佛號我們心裡知道一句,不是一口氣。晨朝十念是一口氣為一念,你早晨起來念十口氣,甭管多少,念完為止。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你看,是活在當下,我現在念第六句佛號,就知道這是第六句,五句已經過去了,七句還沒來,「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我這個心就停留在第六句佛號上。「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就是一天你念幾萬聲佛號,你都十句十句的記,這都要這樣記,特方便。念了十句,我知道十句。然後計算機回零。縱,即便,即使。「不但去妄,最能養神」,不但能把妄念壓住,而且養神。上火了,是吧,大便乾燥,你念念試試,養神;心煩,舌頭長瘡了,養神。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養神,神安則體安。我就是從養神這兒,得到真實利益,真舒服啊,喜悅啊。所以,咱們凈空師父上人經常說,念佛,念阿彌陀佛,是上上禪、妙禪啊。有這體會!養神啊!有時中午吃完飯,困了想睡覺,你就念佛,哎喲,這比睡覺可管用!公司商號有點問題、有點麻煩,你甭琢磨別的,你就好好念佛,哎喲,神清氣爽,心裡特別舒服,透亮!就和蒸了桑拿浴一樣,出了汗、運動完了一樣,一口氣能呼吸到底。最能養神,「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這個時候,我要停在這了,你那種至誠懇切就出來了,舒服啊!哎喲,這才哪到哪呀,這才念半個月,每天三個鐘頭,就這麼舒服,這要到西方得多舒服啊?!
欣欣向榮,講的是植物對太陽呀欣欣向榮啊。欣欣向榮,覺得印光老和尚,說這個字太偉大了,真是這種感覺呀!要好好念!現在越念佛越好,越念佛越舒服啊!誠懇、聽話,再回過頭看師父的《大經解》,明白了!
啊!真願意了!真高興了!西方真好啊!這娑婆厭離嗎?厭離了!你說出去吃飯應酬,應酬什麼呀?!不如好好念念佛。唉呀,是吧,一到禮拜天沒什麼事,特高興,哎呀,下午這半天念念佛吧,晚上睡覺家裡人都睡著了,念念佛吧。
哎喲,就那種你沉浸在這佛號當中,一團和氣,佛光歸注著你,是吧,你腳踩著蓮花,然後這個你心專一,全都是阿彌陀佛,一點妄念沒有,那大家說會耽誤事嗎?不會!真的不耽誤,真的!妄念只會給你誤事,不會耽誤事這念佛,耽誤的是你的妄念給你耽誤,所以最能養神。
「隨快隨慢,了無滯礙」,滯礙,就是妨礙,沒有防礙。你快慢都行,不妨礙。精神好了,情緒好了,現在剛吃完中午飯,困了,慢點兒念;到晚上餓了,快點兒念;走路的時候跟著步伐念,都行。你看我體會就是,今天我睡好了、吃好了,精神飽滿,就容易產生妄念,精力充沛呀,睡好啦,不容易打哈欠,這個時候就稍微慢一點,因為你精精充沛呀,掉舉呀(令心高舉,不安靜之煩惱也)。這個時候,你就要慢,「南-無-阿-彌-陀-佛」,就勒住它,它興奮你不能跟著興奮,慢。快呢?困、累、公司事兒多、出現了麻煩,不順心的事、不順心的人出現了,念快點,步子邁大一點,「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你就不讓它進來。四十分鐘以後,我的體會,就淡然了,這事沒什麼,真過去了。
「從朝至暮,無不相宜」,這個宜字,就是合適、適宜,你早晨念也行,晚上念也行,沒有不合適的時候。沒有說一定要早上念、一定要晚上念、一定要坐著念、一定要躺床上念、一定什麼時候念,不用,你說這多好,這個方法!你說我忙一天了,今天是不錯,出了差了,從香港回北京了,咱們念念吧,飛機上念念吧,坐計程車上念念吧,沒問題。「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給你帶來的利益,「殊」就是不同,「天」就是大的意思,天大、地大,天殊。你看,這是印光老和尚說的,「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你還掐珠嗎?你還記數嗎?你不是自敗家門嗎?你不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嗎?「彼」,就是那個,代詞,彼就是那個掐珠記數的方法。「彼則身勞而神動」,掐珠念佛,身勞而神動,身體勞而神動。你看又得記數,又得念佛,又得掐珠,夠忙活的,身勞而神動;「此則身逸而心安」,逸,安閑、安逸。身體安閑、安逸。心安,這個安字,講心很安靜、很安定、安逸,此則身逸而心安,很安逸。逸指身體,安指心,身心都得到安逸。「但作事時」,但,不過。只是在做事的時候,「或難記數」,比如說我在家切菜,或者在看電視,或者是洗衣服,可能真的兩個五、兩個五,三三四,夠困難。怎麼辦?「則懇切直念」,就別記數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切菜,就不記數了,因為條件不具備,干擾太多,懇切直念。你比如說切菜、切茄子、包餃子、坐計程車,這都是做事時,「或難記數」,這個「或」講的是什麼意思?也許,也許的意思,或難記數」,也許記數太難了,他考慮到這個情況了,「則懇切直念」,你就別記數了,你就一直念下去,懇切、認真,就這意思,當真地念。
印光老和尚說,大小便都得念,上廁所都得念,大便小便都得念,我覺得上廁所念特別好,你上廁所還琢磨什麼呀?你上廁所還耽誤什麼事?咱們從七點醒,到晚上十點鐘睡覺,這一天這十五個鐘頭,一小時去一次?一次一分鐘?不得了呀,這功夫!你真能把衛生間的時間,用來這麼念佛,了不得了,真了不得了。
老和尚曾經講過九念法,早上三遍、中午三遍、晚上三遍。你要真是把衛生間的時間利用起來,那可真不得了。印光大師修學之猛,念佛之利,人家干這個,大小便利皆不放過!我們要做呀!要學呀!你說你上廁所你還忙什麼呀?別忙活了,就忙忙佛號唄!但是不能念出聲,還用這十念法。刷個牙,現在大夫講口腔衛生,我前一段時間,拔個牙,人家說你刷牙,得五分鐘,我說,謝謝您,五分鐘有事干,他說,很多人特煩,說刷牙,又得用牙刷掏牙縫,還得轉著圈刷,把牙齦都得刷出來,最少要五分鐘,西方極樂世界不用刷牙,水鳥樹林皆流法音,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我們牙科醫生跟我們說了,要好好刷牙,聽完這句話後,皆悉念佛念法念僧,怎麼念?刷牙這五分鐘念!我每次刷牙都過,一直刷疼了,哎喲,該停下來了。他們說,很多人堅持不了,為什麼?妄念太多嘛,又想著刷牙,又想著洗臉,又刮鬍子,馬上上班了,咱不,不是五分鐘嗎?挺好!「阿彌陀佛……」,三個,「阿彌陀佛……」,這是三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十個,上邊右半部刷完了,再上邊左半部,「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十個,然后里邊擊垮掏,「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是十個,這十、二十、三十、四十,上邊外邊這是二十、裡邊二十,四十,下邊四十,加起來八十。
不得了!衛生間里有菩提道場唉!衛生間里有佛光啊!你別浪費時間啊,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你刷個牙你還琢磨什麼呀?咱們說,念佛耽誤時間,行!刷牙呢?刷牙這段時間,念念佛行不行,這總行了吧!對吧,刷牙這點時間,你換來多大的利益啊,能到西方,你都不願意干,你是聰明人嗎?《弟子規》上說「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你說,你自暴自棄啊!我就說咱們這兩條吧,上廁所跟刷牙,洗臉也如是啊!擦油也如是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三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又三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十個,挺好,北京冬天乾燥,往身上擦那個護膚霜,你就擦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說我記不了數了,我這大腿這痒痒,那有瘡,那就直念,不是說了嗎?「但做事時,或難記數」,那直念唄,念完了,他說了,「或難記數,則懇切直念」。
「作事既了」,了,完。剛做完事,「仍復攝心記數」,再把心攝回來,再重新記數。看來記數這個方法,是老和尚非常非常重要的方法,能記數就要記數。「則憧憧往來者」,憧憧,往來而不停的樣子。者是我們的妄念!這講的是念頭,憧憧是一個接一個的;「朋從於專註一境之佛號中矣」,朋,同、齊。從,順從、聽從。都規規矩矩、老老實實的服從這一句佛號,敵人就降服了。這是《周易》上的一句話,「憧憧往來,朋從爾思」,來來往往的人,都符合你的心思,都服從你的意思,這個我不太懂這句話什麼意思?大概是這個意思。「爾思」,「爾」是你的意思,你的想法,大家都服從。無論誰來了,或者什麼事情出現了,都符合你的心思,他是說,「憧憧往來者,朋從於專註一境之佛號中矣」,這形容很形象,憧憧往來,憧憧就是往來不停的樣子,朋是同、是齊,從是順從、聽從,聽從於什麼?聽從於專註一境之佛號中矣。
「大勢至謂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謂,說。這就是大勢至菩薩說的,「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這裡邊有密意!什麼叫「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誰能解釋清楚?這是剛才我們說的,以上這部分,這沒含糊啊,「大勢至謂,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這十念法是第一的。「利根則不須論」,利根就不說了,論就是說、議論,不說了,不討論了。這種方法肯定得利益。「若吾輩之鈍根」,你看多謙虛,像我們這一輩的鈍根人;「舍此十念記數之法」,如果不用這種十念的記數方法;「欲都攝六根」,你想把六根攝住,「凈念相繼,大難大難」,就是不可能,這有含糊嗎?一點都不含糊啊!大難重複兩次!不可能了,就是說!沒戲了,咱我們北京人講話!如果這麼做,這就是大勢至菩薩說的,「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入三摩地,斯為第一」,如果不這麼做,你想達到「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大難大難,你就別琢磨了,這是誰說的?大勢至菩薩!印光老和尚是什麼人哪?
「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這個老和尚講得太多了,為什麼這一句佛號即淺即深、即難即易、即大即小?你說它淺,它就四個字;你說它深,盡虛空遍法界,三藏十二部就這一句佛號。戒定慧三學都在裡邊!他不是說了嗎?「業消智朗,障凈福崇」,這不就戒定慧嗎?你念佛的時候,是不是持戒?你看你腦子不能想別的吧,記得清清楚楚,這是意地,意根攝住了吧。身口意嘛!嘴呢,嘴裡念佛,身體呢,耳根,身體的一部分,聽,身口意,這三業清凈吧,這肯定是清凈啦。是持戒嗎?你還琢磨得了別的嗎?你還有什麼妄念嗎?你還能有什麼分別嗎?你還能有什麼執著嗎?你還能有什麼妄想嗎?戒在裡面了,你說多深啊!因戒得定,那定就有了,六波羅蜜前五波羅蜜都是修福啊,第五波羅蜜禪定為福中最呀,佛在《華嚴經》上講,最大的福是什麼?是定啊!福崇啊,念佛能使你的福氣增長啊,為什麼呢?念佛是最好得定方法!
師父說了,「無上深妙禪」!誰不想要有福?你看,因戒得定,因定得福,你有了定能不開慧嗎?慧在哪裡?慧在定中!定在哪裡?定在慧當中。止觀不二,你說深不深。不用消業,一生補處,你說多大利益!!!這一輩子,你這一生就拿下來了,後補佛哎!初住菩薩,一分身,就一百個三個大千世界,你就可以化現度眾生了。你到了那兒以後,師父講是七地、八地菩薩啊,得了嗎?深到什麼程度?這六個字!「即淺即深」,你說它是止嗎?是止,咱們說修止觀,你止住妄念了,妄念,咱們學了《華嚴奧旨》,妄念一停,萬相齊現!所有的東西,都應在這自性當中!你沒有不知道的!根本智就有了,後得智不用說了。你說它多深!就這四個字,「即淺即深」,那就是印光祖師說的,塵說、剎說、熾然說、無間說,十方佛菩薩說,說多少年,不停地說,滿懷激情地說,塵是空間,剎是時間,時間空間全佔滿了說,也說不完,就這六個字。
你說它小,小就六個字(或四個字),最能養神,小點,這個利益,舒服,一團和氣、心情愉快、身體健康,讓你攝心;你說大,大你能成佛。「之不思議法」,你也別琢磨了,你琢磨你也琢磨不明白!不可思!不可議!你看,「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別再琢磨了,老實!聽話!真干!老老實實地,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就拿下來了。不思議,確確實實不是胡小林能給你們解釋的,不是我們能說清楚的,不是我們能想明白的。您最好聽他的話,別老琢磨,他下邊說了我們的缺點。
「但當仰信佛言」,「但當」,應當的意思,只要仰信佛言,你應當仰信佛言,「仰」表示尊重意思,這個信可不是一般的信,你要相信佛說的話,你看這密意又出來了,這誰說的呀,「仰信佛言」!他這個十念法就一篇,他是給一個居士的回信當中寫的,他要是展開了,老和尚說,這是佛言,他從哪兒得到這個佛言?這鬧著玩的嗎?「但當仰信佛言」,這是把所有包袱,都給你抖盡了!一點都不含糊!這是佛說的話!「切勿以己見不及」,勿,不要。切,千萬。及,到、至。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觀點和理解力達不到這個水平;「遂生疑惑」,遂,於是,就。就生疑惑,你沒福了,你懷疑了,真的嗎?印光老和尚說的方法行嗎?就這麼簡單?「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致,導致。茲,這,代詞,表示在這裡、在此地。不植德本,不遇此法,累生累世,積了大德性,你才能碰到這個法!導致你多生多劫的善根,從這裡喪失掉了,你不按照這十念法,你的結果是什麼?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還含糊什麼?「不能究竟親獲實益」,你不能夠最究竟、最圓滿的獲得這種大的、實實在在的利益;「為可哀也」,為,是。這種現象,太可哀了,值得同情,太可悲哀了。
「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時」,唯,只有。宜,適合。行住坐卧四時,掐珠念佛,您看,我們大家要記住,其實我們一定要注意這種念佛,我們掐珠念佛只有適合行住二時,走和站,你要想掐珠,您非要掐珠!您不掐珠不行!他說「唯憑心記」,您不聽話,您說您非要掐珠,不掐珠您攝不住心,他也說了,「行住二時」,這兩個時時間,你可以掐珠;「若靜坐養神,由手動故」,如果你是靜坐,在這念佛、奍神,你累了,坐在那念佛、奍神,由於你的手動,「神不能安,久則受病」,你的神不安,心思不安,時間長了就得病。最好就不掐了!「此十念記數,行住坐卧皆無不宜」,這個十念的記數方法,行住坐卧,沒有不合適的時候。「卧時只宜默念」,躺著的時候不要出聲,可持金鋼念,嘴動或者心裡默念。卧的時候默聲地念,「不可出聲,若出聲,一則不恭」,首先是不恭敬,你躺著,佛站著,你歇著,他來度你,你躺著合適嗎?人家可以不來呀,你不是要念佛嗎,你這樣態度,能念得了佛嗎?能有感應嗎?揉著眼睛,打著哈欠,你還在這兒念?!是吧?!「不可出聲,若出聲,一則不恭,二則傷氣」,第一個是不恭敬,第二個對身體不好,傷你的氣。「切記切記」,一定要記住、一定要記住,諄諄教誨呀,切記切記,一定要記住、一定要記住。謝謝大勢至菩薩,阿彌陀佛!
這裡面,整個這個十念法,到此就結束了,我們回顧這十念法有兩個重複:「大難大難」、「切記切記」,怎麼啦,舍此十念法,欲生西方,大難大難,那怎麼辦?對這個方法要「切記切記」!你說慈悲到了極處吧!
附:印光法師十念法
至於念佛,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攝心之法,莫先於至誠懇切。心不至誠,欲攝莫由。既至誠已,猶未鈍一,當攝耳諦聽。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默念雖不動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
如或猶涌妄波,即用十念記數,則全心力量,施於一聲佛號雖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凈土者,尚未談及。以人根尚利,不須如此,便能歸一故耳。(印光)以心難制伏,方識此法之妙。蓋屢試屢驗,非率爾臆說。願與天下後世鈍根者共之,令萬修萬人去耳。
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
須知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用功大異。晨朝十念,僅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從朝至暮,無不相宜。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彼則身勞而神動,此則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時,或難記數,則懇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復攝心記數。則憧憧往來者,朋從於專註一境之佛號中矣。
大勢至謂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利根則不須論。若吾輩之鈍根,舍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大難大難。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時。若靜坐養神,由手動故,神不能安,久則受病。此十念記數,行住坐卧皆無不宜。卧時只宜默念,不可出聲。若出聲,一則不恭,二則傷氣,切記切記。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講《印光大師護國息災法語》0002_【余以為今日欲言治國。需標本兼治。兼治之法。莫善於先能念佛力善。戒殺吃素。且能深明三世因果之理。】
※《印光大師文鈔》第三卷 生西金鑒序 棲真常住長年念佛序 歸宗精舍同修凈業序
※印光大師永思集 悼文 讚詞 輓聯 詩偈 書簡 跋語 附錄
※印光大師的生平與思想
※印光大師(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