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期:素食養生,真的不是你認為那樣!

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一女子因長期吃素食,結果暈倒在水果攤前,雖經搶救挽回了生命,但這件事卻為我們敲響了健康警鐘。可能在大家的身邊有人正在進行素食行動,小於老師在這裡想說:「素食,真的不是大家認為的那個樣子。」

和身邊的素食朋友聊天,他們會和你講很多有關吃素以後的積極感受,例如他們會告訴你身體變得很輕鬆,精神變得很愉悅,曾經的一些不健康指標回歸了健康狀態,還會告訴你在國外素食有多麼多麼的流行等等。我相信這些朋友講的的確是他們自身的感受,不過,如果理性思考一下,有時自身的感受未必反應的是真正正確的事。因為,素食群體在整個人群中是屬於一個小眾群體,素食這種行為很多時候是通過互相推薦進行傳播的,因此,這種「小眾群體」很容易形成一個非常特殊的文化氛圍。所以,一個素食者如果處在這樣的環境中,自然會推崇素食,這和所謂「企業文化」是一個道理。

其次,素食的確會給人帶來不一樣的感覺,這種感覺就是飢餓感來得要比普通膳食快,這是因為素食的食材本身都是植物性食物,在體內消化吸收會比動物性食物快。還有就是植物性食物中的膳食纖維豐富,因此,在排便時的感受要比普通膳食順暢很多,尤其是對於那些原本動物性食物吃得很多,在短時間內開展了連續幾天的純素膳食者,這種感覺就尤為明顯。這種感受還會讓一些因為動物性食物攝入過多而身患代謝性疾病的人群感到,自己好像突然抓到了「健康的稻草」。

最後,就是對素食的理解出現錯誤。目前社會上的一些素食餐廳,基本上可以說是把素食的路走歪了。用豆製品把菜肴做成像海參、像鮑魚、像大蝦、像豬肉、像牛肉等等的食物,吃到嘴裡完全就是肉味。如果從美食的角度來看,我們無權評判,但是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或者從素食健康的角度來看,這些菜肴真的算健康素食嗎?健康素食的內涵,是以不食肉、家禽、海鮮等動物性食物為主,追求健康而產生的積極影響的飲食行為。「健康素食」是指人對食物的選擇產生自主改變,主動放棄(或部分放棄)動物性食物的具有情懷的飲食行為,如果為了口腹之慾而選擇上述所謂素食,其實違背了健康素食的核心內涵。

另一個方面,一個人真正放棄了口腹之慾,真正意義上完全堅持吃素食後,也很難讓自己的身體變得真正健康,當然,這種健康風險是隱匿的,是難以發現的,就如開篇介紹的那位女性,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目前,很多素食者的膳食,就是要求自己不(或部分)吃任何動物性食物,我們稱為全素、蛋素、奶素、蛋奶素等。在這幾類人群中,全素的風險最大,新聞中報道的女性就屬全素,她堅持2年多不吃任何動物性食物,全用植物性食物代替,更可怕的是由於她每天吃的素食種類不僅單一,而且數量也很少,只有少量米飯、葉菜以及水果,長期這種不合理的膳食,導致出現了厭食症,體重也降到了健康體重以下,其體內鐵、維生素B12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礦物質嚴重缺乏,引發了生命危險。

因此,如果你有進行素食的訴求,其實非常有必要對素食膳食進行合理的搭配,盡量不要選擇純素,同時有幾條健康素食的建議提供給素食的你:

1、穀類為主,食物多樣,適當增加全穀物食物的攝入。

2、增加大豆及其製品的攝入,每天50-80g;選用發酵豆製品。

3、常吃堅果、海藻和菌菇類食物。

4、蔬菜、水果要充足。

5、合理選擇烹調油。

在素食的同時,兼顧以上5條建議,可以讓素食對你的身體產生真正意義上的健康影響。(本文數據來源於《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往期精彩內容回顧】

作者介紹:於良,中國營養師聯盟執行秘書長,全國十大金牌營養講師,人民網《人民健康營養「識」堂》專欄作者,第十六屆北京市青年學術演講比賽優秀獎,北京營養師協會首屆青年學術演講比賽二等獎,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三言良語·說營養》主播,喜馬拉雅FM簽約主播,中國藥科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特邀講師,《健康時報》《中國食品報》《中國中醫藥報》撰稿人。

搜索微信公眾號:yuliangyys

(責編:李軼群、權娟)
推薦閱讀:

熬粥大全 常喝它幫你輕鬆養生過秋
【楠蓉書香】天下天天談:養生不得法 當心養出病
補腎你需要-------
清露墜素輝——白露節氣的養生提要
透露一個讓您健康一輩子的養生法

TAG:養生 | 素食 | 認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