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佛跡銘刻魏唐 洛陽龍門石窟攻略
(禮佛作者:明浩友)
龍門,這個風景秀麗的地方,西面有龍門山,東面有香山,中間夾著清澈伊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2100多個窟龕,數以十萬計造像,40餘座佛塔,在東西兩山峭壁間綿延分布,南北長達1000公尺。
細碎的陽光灑在高高的石雕像上,閃爍著點點金光。碧水青山,遊人往來,好一副和諧的景象。難怪連唐代詩人李白都說:「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
龍門,在古代被稱為「闕塞」,大約在西晉時期,就已經興建山寺。至於開窟造像,最早則開始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北魏時期,洛陽的佛教達到鼎盛,寺院鱗次櫛比,北魏末年更是高達1367所。翻譯經書的元匠菩提流支,創立少林寺的跋跎,在嵩山坐禪的菩提達摩等人,都紛紛到洛陽傳播佛教,可謂名僧畢集。 當時,人人都讚頌洛陽為「佛國」。
在洛陽龍門石窟考察的時候,我的思緒也順著龍門峽谷東西兩崖的峭壁如風滑動,兩山對峙中的一泓流水,描畫了一道宛若天上門闕的風景。在這樣一個佛家聖地,誰不為之凝神靜氣。
無法看透的魏窟
走進龍門魏窟,蜂房般的洞窟里,神秘、凝重、內斂。每個石窟都像一隻眼,一隻叫人無法看透的眼。魏窟中的造像,以釋迦牟尼佛,三世佛和交腳彌勒菩薩為主體。大約在公元六世紀10—20年代,佛和菩薩「秀骨清相」的造像風格在龍門形成。這些造像都有修長的身材、清瘦的面形和含笑的眉眼。佛像穿著褒衣博帶式袈裟,用直平階梯式刀法刻出密集的衣紋。其審美情趣,應是拓跋貴族漢化已深的表現。麥積山石窟, 敦煌(機票) 石窟都受到它的影響。難怪古人常云:「河洛明月,更照三危」。
古陽洞,是文武百官為孝文帝所建造的一個洞窟,可惜工程還未完成,孝文帝就崩逝了。但古陽洞高樹龕釋尊佛保存的非常完好,連髮髻和服飾都紋理清晰。洞中有很多佛龕造像,這些佛龕造像多有題記,記錄了當時造像者的姓名,造像年月及緣由。而這些,都是研究北魏書法和雕刻藝術的珍貴資料。
中國(攻略) 書法史上的里程碑「龍門二十品」,大部分都集中在古陽洞內。「龍門二十品」代表了魏碑體,字體端正大方,氣勢剛健有力,堪稱龍門石窟碑刻書法藝術的精華,歷來為世人所推崇。
賓陽中洞是賓陽洞三窟中的典型代表。此洞前後用了24年才建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近觀賓陽中洞窟頂的雕飾,是以蓮花為中心的大寶蓋。寶蓋的周邊,還雕刻著古錢紋、垂鱗紋以及三角紋的流蘇。
在穹隆頂中央,高浮雕出雙層複式蓮瓣,周圍環繞著干達婆八身、皆面向正壁主尊釋迦牟尼佛。干達婆分別有吹笙、吹笛、彈阮、擊細腰鼓、擊磬、吹排簫、彈箏和擊缶者;緊那羅則以手托果盤作供養的模樣。
這些「飛天」都是頭梳高髻,面相清秀,各「飛天」之間及其下方,分別刻有香花和流雲,嚴謹而和諧,生動而有趣,令人讚嘆不已。
(「靈山」聖境作者:迷境)
嘆為觀止的唐窟
隋唐時代,武則天稱制,改洛陽為神都。唐代佛教石窟造像藝術空前繁榮,上自帝王將相、后妃公主;下至僧尼大眾、庶民百姓,紛紛造像乞求功德。
奉先寺作為「龍門十寺」之一,它的主尊盧舍那佛,是龍門最宏偉的一尊佛像。只見它方額廣頤,面相豐滿,在彎如新月的雙眉下,襯著一對靈活而含蓄的大眼。身穿通肩式袈裟,簡明的、一圈圈同心圓狀的衣紋,把頭像烘托得異常崇高而聖潔。此龕規模之宏大,氣魄之非凡,技藝之高超,體現了大唐帝國盛世之國運和中華文化之博大,令人嘆為觀止。「大盧舍那像龕」的鬼斧神工,還曾讓許多專家長期以來也把當成了「奉先寺」。但近年的考古勘察表明,在唐代,大盧舍那像龕是附屬於奉先寺的,正如敬善寺石像是附屬於敬善寺的一樣。
香山寺,是在唐永隆元年以後,天竺國的三藏地婆訶羅葬於埋葬在這裡而重建的。白居易致仕後,常居香山寺,自號「香山居士」,並與寺僧如滿等人,結為「香山九老社」。萬佛洞除正壁前雕出阿彌陀佛及觀世音、大勢至菩薩等五尊像外,又在正壁壁面上浮雕出五十二菩薩和二身飛天。
在唐代的寺院中,除了雕刻佛像,人們還喜歡用說唱的形式演繹佛經,民間成為「俗講」。並愛好把經文故事繪成圖畫,叫做「變相」。於是乎,龍門東山萬佛溝中,就出現了大型浮雕的「西方凈土變」。在萬佛洞南北兩邊的石壁上,刻滿了小佛像,很多佛像只有一寸,或幾厘米高,共有18000多尊。萬佛洞除正壁前雕出阿彌陀佛及觀世音、大勢至菩薩等五尊像外,還在正壁壁面上浮雕出了五十二菩薩和二身飛天。千佛的下部,雕刻八個奏樂者和兩個舞蹈。雕工之精巧細膩、惟妙惟肖,彷彿眼前就是一副「鼓催殘拍腰身軟,汗透羅衣雨點花」的景象。
(北魏風格的佛像作者:佚名)
萬人成佛的「彌勒凈土」
大萬五千佛洞正壁前,雕倚坐的彌勒佛及脅侍之二弟子、二菩薩。四壁及門楣、遍刻千佛,共約15000身。穹隆頂的中心,刻有八瓣大蓮花,周圍環繞著飛天、吉祥鳥、「不鼓自鳴」的箏、細腰鼓、琵琶等等,展現了一個雨澤隨時、萬人成佛、快樂安穩的美好樂土。緩緩地感受著歷史文化,在佛像面前靜默心的空靈。
移步換影間,驀然發現許許多多的藥師佛像。原來已經來到藥方洞了。在藥方洞內,刻有二十多尊藥師的佛像,藥師形象站立,手裡托著葯缽或拄著禪杖。因為唐朝人相信,供奉藥師佛,就可以洗盪八苦,振燭六幽。更令人震撼的是,藥方洞還刻有140個藥方,這些藥方都刻洞窟或者石碑上。正因為有了這些藥方,古代的醫學成就才能順利的傳到後世。北魏、唐代,那些恢弘的時代樂章一一奏響,沿西山石棧道緩緩而行,古陽洞、賓陽洞、萬佛洞,千象萬千;南北朝、唐代造像, 風采各異a。而在奉先寺群像和盧舍那石佛面前,我又忍不住在靜謐中發出感嘆。銘刻在巨石上的魏唐
與雲岡石窟(攻略) 一樣,龍門石窟的建造背後也暗藏著一個王朝的波浪起伏。李唐天下的衰敗與易主,使武則天這位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帝歷經著與其身份一樣獨一無二的心理歷程。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據說是按照武則天的容貌雕鑿而成,正如雲岡石窟的眾多大佛皆是歷代北魏君王的神化造像一樣。它們作為各自封建王朝的宗教守護者,體現著統治者長治天下的宏圖壯願。
因為坐落於千年古都洛陽,這座石窟群自誕生起就伴隨著歷代帝王的恢弘夢想。而當一個個繁花似錦的王朝在佛陀慈悲的目光下興起又衰落,龍門石窟的輝煌卻從未隨著它們的遠去而謝幕,使如今的我們仍能穿越千年,感受到那個天下至尊,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的盛世唐朝。
佛像無語的光華,如夢幻的籠罩。走出洞窟,抬頭望天,遼遠的幽藍,心依然在風塵歷史間穿越。龍門石窟的雕刻藝術如一幅幅宏偉畫卷在我的心中展開。古往今來多少人,在面對這些佛和菩薩慈悲的面孔與哲人的微笑時,曾投以詫異和迷惘的目光?清風吹過,陽光柔軟,或許欣賞就是一種恆久的解脫。
我常常在土地上行走,我能夠想像,遙遠的古代,天高地闊的疆域,面對神秘的自然天象和無盡的人生苦難,生活在土地上的人們,要麼你有所信仰,要麼你悲哀。就這樣,在寂寞的歲月里,人們把春天的耕種和秋天的收穫,把每一刻的幸福與光榮,都歸功上天的賜予,而這「上天」與佛教的理論如出一轍。從接受佛教的那一刻開始,佛對於人們來說,位於一條救世之路的終點,是遙遠的「佛國」的中心,而寺院或石窟則是通向這佛國的唯一通道。
(文字作者:翁演宇)
龍門石窟景點介紹
(龍門蓮剎作者:佚名)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郊,主要開鑿於北魏至北宋的四百餘年間,至今仍存有窟龕2100多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3600餘品。數量之多位於中國各大石窟之首,龍門石窟的造像藝術在中國四大佛窟中代表佛教塑像藝術自西方傳來,由犍駝羅藝術向中華本土藝術轉變的集大成之地,是盛唐塑像藝術的集中表現,是中國佛教造像藝術的最高水平。另外,龍門石窟的「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龍門石窟是同時被譽為世界最偉大的古典藝術寶庫之一,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崗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
地址:中國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2公里處的伊水兩岸的龍門山和香山崖壁上
門票:白天:全價120元/人半價60元/人
夜遊: 全價120元/人半價60元/人
開放時間:
1、2月1日-3月31日售票8:00-17:00 閉館18:00
2、4月1日-10月7日售票7:30-21:00 閉館22:00
3、10月8日-10月31日售票7:30-17:00 閉館18:00
4、11月1日-1月31日售票8:00-16:00 閉館17:30
夜遊開放時間:
4月1日-10月7日售票17:30-21:00(21:10停止入內)
開燈18:30-19:30 閉館22:00
註:景區清場時間為閉館後一個小時。
聯繫電話:4006900005(龍門石窟景區服務熱線)
投訴電話:0379-65997645(龍門石窟景區管理局質檢辦)0379-64310882 (洛陽市旅遊局投訴電話)
景區推薦網站:http://www.lmsk.cn/
景區相關服務設施:景區內有兩個大型收費停車場,設有醫療點和無障礙化服務點。在東山白園有喝茶休息的地方,也有泡麵賣。
最佳旅遊時節:春季或秋季最佳。可在每年4月1日至5月10日的洛陽牡丹花會期間兼賞牡丹而游龍門石窟。對於不湊牡丹熱鬧的遊客,最佳旅遊季節無疑是秋天,秋高氣爽,登山而游,實為快事。
龍門石窟主要景點:
來龍門石窟遊玩,一般都會按照:「西山石窟→東山石窟-→香山寺→白園」的路線逐個遊覽,這些大板塊下面又囊括了諸多子景點。
(盧舍那大佛和菩薩羅漢像作者:Alex kwok)
(一)西山石窟
1、潛溪寺
潛溪寺是龍門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窟。它高、寬各九米多,進深近七米,大約建於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初期。窟頂藻井為一朵淺刻大蓮花。主佛阿彌陀佛端坐在須彌台上,面頤豐滿,胸部隆起,衣紋斜垂座前,身體各部比例勻稱,神情睿智,整個姿態給人以靜穆慈祥之感。主佛左側為大弟子迦葉,右側為小弟子阿難。兩弟子旁邊分別為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特別是南壁的大勢至菩薩,造型豐滿敦厚,儀態文靜,在故宮博物院有1比1的複製品陳列。阿彌陀佛與兩側的兩位菩薩共稱為西方三聖,即掌管西方極樂世界的三位聖人,是佛教凈土宗信仰的對象。
2、賓陽中洞
賓陽中洞是北魏時期代表性的洞窟。「賓陽」意為迎接出生的太陽。賓陽三洞開鑿於北魏時期,是北魏的宣武帝為他的父親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它開工於公元500年,歷時24年完成。
賓陽中洞內為馬蹄形平面,穹窿頂,蓮洞內為三世佛題材,即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主佛為釋迦牟尼。他是佛教的創始人,原名叫喬達摩·悉達多,原是古印度凈飯王的兒子。他和我國的孔子生活在一個朝代,比孔子要年長12歲,在29歲的時候出家修行,經過六年,悟道成佛,創立了佛教。由於北魏時期崇尚以瘦為美,所以主佛釋迦牟尼面頰清瘦,脖頸細長,體態修長。衣紋密集,雕刻手法採用的是北魏的平直刀法。由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實行了一系列的漢化政策,所以洞中主佛的服飾一改雲岡石窟佛像那種偏袒右肩式袈裟,而身著寬袍大袖袈裟。
洞中前壁南北兩側,自上而下有四層精美的浮雕,可惜的是,在上個世紀的三、四十年代被盜往國外了。現在分別陳列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美國堪薩斯州納爾遜藝術博物館。
3、賓陽南洞
賓陽南洞的洞窟為北魏時期開鑿,但洞中幾尊主要的佛像都是在初唐完成的。洞中主佛為阿彌陀佛,面相飽滿,雙肩寬厚,體態豐腴,體現了唐朝以胖為美的風格。賓陽南洞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魏王李泰在北魏廢棄的基礎上又續鑿而成,為其生母長孫皇后做功德而建,屬於過渡時期的作品。
4、 萬佛洞
萬佛洞因洞內南北兩側雕有整齊排列的一萬五千尊僅4厘米高的小佛而得名。洞窟呈前後室結構,前室造二力士、二獅子,後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是龍門石窟造像組合最完整的洞窟。整個洞窟金碧輝煌,向人們展現了西方極樂世界的理想國土,烘托出一種熱烈歡快、萬眾成佛的氣氛。
洞口南側還有一尊菩薩像,通高85厘米,頭部向右傾斜,身體成「S」形的曲線,整個姿態顯得非常優美端莊。我國著名戲劇大師梅蘭芳早年參觀龍門時,被她那優美的形象所吸引並大加讚賞,此後經過藝術加工,成功地運用到他的表演中。
5、 蓮花洞
蓮花洞因窟頂雕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蓮花而得名,大約開鑿於北魏年間。洞內正壁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主像為釋迦牟尼立像,著褒衣博帶式袈裟,衣褶簡潔明快。這是釋迦牟尼的遊說像,即釋迦牟尼外出講經說法時的形象。二弟子是淺浮雕,左側弟子迦葉深目高鼻,胸部筋骨突兀,手持錫杖,似一西域苦行僧,可惜其頭部早年被盜,現存法國吉美博物館。
龍門石窟中最小的佛像,僅有2厘米高,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位於蓮花洞南壁上方,生動細緻,栩栩如生。6、 奉先寺
據《造像銘》記載,奉先寺興建時,武則天曾「助脂粉錢兩萬貫」,同時親自參加了盧舍那佛的開光儀式,後人常打趣奉先寺是「武則天拿私房錢修的」。坊間傳聞,一千三百多年前負責建造奉先寺的唐朝石雕匠師,在構思如何雕鑿盧舍那佛容顏時,曾經大傷腦筋,後來靈光一閃,偷偷地以武則天做為模特兒,所以現在大家所看到盧舍那佛含蓄優雅的笑容,正是武則天的微笑。傳聞真假,已不可考。
奉先寺是龍門石窟規模最大、藝術最為精湛的一組摩崖型群雕。這裡共有九軀大像,中間主佛為盧舍那,為釋迦牟尼的報身佛,通高17.14米,頭高4米, 耳朵長達1.9米。佛像面部豐滿圓潤,頭頂為波狀形的發紋。雙眉彎如新月,附著一雙秀目,微微凝視著前方。高直的鼻樑,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
7、古陽洞
古陽洞在龍門山的南段,開鑿於公元493年,是龍門石窟造像群中開鑿最早、佛教內容最豐富、書法藝術最高的一個洞窟。它規模宏偉、氣勢壯觀。洞中北壁刻有楷體「古陽洞」三個字,到了清末光緒年間,道教徒將主像釋迦牟尼塗改成太上老君的形象,訛傳老子曾在這兒練丹,所以古陽洞又叫老君洞。
古陽洞內碑刻題記近千品,是中國石窟保存造像銘最多的一座石窟,聞名宇內的魏碑作品「龍門二十品」有十九品出於古陽洞,字形端正大方,氣勢剛健質樸, 結體、用筆在隸楷之間,堪稱魏碑精品,以其獨特的魅力受到國內外書法愛好者的青睞。清代康有為在對龍門二十品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之後,認為它有十美: 「魄力雄強、氣勢渾穆、筆法跳躍、點畫峻厚、意態奇逸、精神飛動、興趣酣足、骨法洞達、結構天成、血肉豐美。」予以極高的評價。
8、藥方洞
藥方洞因窟門刻有諸多唐代藥方而得名。它始建於北魏晚期,經東魏和北齊,到唐初還有雕刻。洞中五尊佛像,身軀硬直少曲線,脖子短粗,身體碩壯,菩薩頭冠兩旁的帶子很長,下垂到胳膊上部。這都是北齊造像的特徵。洞門兩側刻有藥方150多種,所用藥物多是植物、動物和礦物葯。藥方涉及內科、外科、小兒科、 五官科等,所涉及藥材在農村都能找到。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老百姓。這些藥方不僅可以治療常見的疾病,而且還能治療疑難雜症,如:療噎方可以治療食道癌。其中有95方在公元10世紀被一位日本學者收錄在《醫心方》中,足見它的價值和影響。藥方洞的藥方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石刻藥方,對研究中國醫藥學起重要的作用。
(宛若末日的景象作者:迷境)
(二)東山石窟
1、擂鼓台中洞
看完西山石窟群,過漫水橋來到東山石窟。在東山腳下的公路未開通以前,巨石上方原是一片平台。傳說當年奉先寺竣工時,武則天親自率百官駕臨龍門,主持這次規模盛大的開光儀式,龐大的樂隊便在這平台上擂鼓助興,於是後人便把這裡叫做擂鼓台。擂鼓台中洞又名大萬伍佛洞,是一座武周禪宗窟,中國佛教的禪宗是以專修禪定為主的教派。「禪定」就是安定而止息殺慮的意思。洞頂作穹隆形,並有裝飾華麗的蓮花藻井,造像是一佛二菩薩,主佛為雙膝下垂而坐的彌勒佛,壁基有二十五尊高浮雕羅漢群像,從南壁西起到北壁西止。羅漢群像構成一個半環形裝飾帶,羅漢群像均羅漢身旁都刻有一段從《付法藏因緣傳》里摘錄的經文介紹該羅漢的身世及特點。
2、擂鼓台北洞
擂鼓台北洞是龍門石窟中開鑿較早,規模最大的密宗造像石窟,密宗屬於中國佛教的派別之一,它源於印度產生於公元七世紀以後,佛教的密教是佛教中的最後一個派別。
擂鼓台北洞為穹隆頂,馬蹄形平面,高4米,寬4.9米,窟頂為蓮花藻井,周圍環繞四身飛天。其因風化剝蝕已不清。據說,北洞的主像,中洞的三尊佛像以及南洞的一尊佛像,都是民國時期從別處搬移進去的。洞內三尊大坐佛中,東壁的主佛為毗盧遮那佛,意為日,即除暗遍明之意,因此又稱「大日如來」。在北洞的前壁南側,雕有八臂觀音一尊,像高1.83米,赤足坐於圓形台坐上,在前壁的北側還雕有四臂十一面觀音,像高1.9米,赤腳立在圓形台坐上。
3、看經寺
看經寺為武則天時期所雕刻,雙室結構,前室崖壁有數十個小龕造像,主室進深1170厘米,寬1116厘米,高825厘米,平頂,方形平面,四壁垂直, 三壁下部雕出高均180厘米的傳法羅漢二十九祖(正壁11身,兩壁個9身),為我國唐代最精美的羅漢群像,是據隋代費長房《歷代法寶記》刊刻的。這種不雕佛像僅雕羅漢的大窟,似是一大型禪堂,可能是禪宗所主持開鑿的。看經寺是龍門東山最大的一個洞窟,29尊傳法羅漢保存完好。
4、四雁洞
四雁洞是一個盛唐時期的中型洞窟。該洞窟的窟頂是一個蓮花藻井,蓮花藻井的四周有四個飛天的四飛雁環繞,奇特的是這四隻雁的腿都十分細長,和鶴腿相似,四雁洞之名即來源於此。佛經中曾以五百雁來雙喻五百羅漢的故事。這裡雕刻四雁可能是用寓意的手法,以雁來比喻羅漢。這在龍門石窟中也僅此一處。
5、二蓮花洞
二蓮花洞在四雁洞南面,是一組雙窟,模式相同,所以稱為二蓮花洞。二蓮花洞約鑿於武周至唐玄宗時期。二洞的造像雕飾與布局都是一樣的。窟內頂部的藻井都覆蓮圖案。洞內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中間主佛為阿彌陀佛,手施降魔印。
(青翠幽靜香山寺作者:ren00750)
(三)香山寺
香山寺位於十三朝古都洛陽城南13公里處的香山西坳,與龍門石窟西山窟區一衣帶水,隔河相望,與龍門石窟東山窟區和白園一脈相連,並肩鄰立。因盛產香葛而得名。自創建至今已有1400多年,有著極其深厚的文化內涵。
1、石樓:武則天「香山賦詩奪錦袍」
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武則天在洛陽稱帝,非常鍾情於伊闕山水,也很喜歡位於其中的清幽雅緻的香山寺,她經常在香山寺中石樓坐朝(據〈大唐傳載〉記述)並在石樓留下了千年為人們所傳頌的典故「香山賦詩奪錦袍」,在一次春遊香山寺時,武則天別出心裁,主持了一次「龍門詩會」,歷史上有名的「香山賦詩奪錦袍」即由此而來。唐代詩風很盛,武則天對勝出者「賜以錦袍」,首先成詩的是左史東方虯:「春雪滿空來,觸處如花開,不知園裡樹,若個是真梅」,武則天覺得東方虯文思敏捷,又才華出眾,立即把錦袍賜給了他,而此時,多數大臣也相繼成詩,經當眾誦讀,一致認為宋之問的七言詩更在東方虯之上,武則天遂決定把錦袍賜給宋之問,「香山賦詩奪錦袍」也成了詩壇上的一段佳話。而這段典故所發生的地點—石樓就位於香山寺內。
2、九老堂:白居易與「香山九老會」
「停宮致仕」後,白居易放情于山水,賞玩泉石風月。因慕戀香山寺清幽,白居易常住寺內,自號「香山居士」並把這裡作為了自己最終的歸宿,在他七十四歲時,和遺老胡杲,吉皎,鄭據,劉真,盧貞,張渾等6人先是結成了「尚齒七老人會」,後來,又有百歲之人李元爽,95歲的禪師如滿加入,號稱「香山九老」, 終日吟詠於香山寺的堂上林下,寫下了許多歌詠龍門山水及香山寺的詩篇。「空門寂靜老夫閑,伴鳥隨雲年往複還,家釀滿瓶書滿架,半移生計入香山」《香山寺二絕》這裡所描繪的,正是白居易晚年生活的寫照。為保存詩稿,白居易又把自己從大和三年(公元829年)到開成五年(公元840年)所作的詩,共800首, 合成12卷,取名《白氏洛中集》收藏在香山寺藏經堂內。會昌六年(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履道里私第去世,家人遵囑將其葬於香山寺附近如滿法師塔之側。
3、白居易:籌資重修香山寺
盛唐以後,經過「安史之亂」,香山寺因年久失修,漸趨衰敗,至白居易任河南尹之時,香山寺已是蕭條至極,唐文宗大和三年(公元829年),白居易來洛任河南尹,他閑暇時常在伊闕山水間流連,想修復香山寺,卻因財力有限,未能如願。大和六年(公元832年),好友元稹去世,白居易將為元稹撰寫墓志銘所得的酬金悉數拿出,費時3個多月,重修了香山寺,使衰敗的舊寺的亭台樓閣換了新顏,並撰寫了《修香山寺記》一文。後來白居易又於唐文宗開成五年(公元840 年)再次出資修復藏經堂,並收集綴補5000多卷佛經,藏入其中,可以說白居易為唐香山寺的再興竭盡全力,名山名寺與名人相得益彰,白居易重修後,香山寺再次聲名大振,一時間遊人絡繹不絕。
4、乾隆御碑亭:乾隆與香山寺
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九月,清高宗弘曆到中嶽封禪,至洛陽巡遊龍門香山寺,感懷賦詩《香山寺二首》開篇第一句即為稱頌香山寺「龍門凡十寺, 第一數香山」,這首詩被人們當時鐫刻在石碑之上,並建御碑亭,該御碑亭位於香山寺內東南側。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這首詩稱頌了香山寺及美麗的伊闕風貌,並且在最後一句流露出對白居易的敬佩之情「慮輸白少傅,已著祖生鞭」展現了一代君主謙遜的品格。乾隆碑上這首詩除了讓我們欣賞到行、草的書法藝術,更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一代帝王的謙虛品質,也是對我們後人的鞭策。
5、蔣宋別墅:蔣介石的「別墅」,楊成武的牢獄
1936年,為蔣介石慶祝五十壽辰,地方政府選擇香山寺南側建了一幢兩層小樓,被稱為蔣宋別墅,當時蔣介石於1936年10月29日從西安乘火車到達洛陽(東站)來到洛陽是以「避壽」為名,實則布暑「西北剿共」計劃,12月初離洛到西安,在洛陽共呆了36天,基本都住在香山寺蔣宋別墅。
1936年的「豪華別墅」,在三十年後一度成為楊成武將軍的「牢獄」。1968年的3月底解放軍代總參謀長楊成武將軍因受林彪集團迫害,被秘密關押在香山寺。將軍和家人在這幢小樓內度過了失去自由的幾個春秋。直到1971年1月離開,楊成武將軍被羈押於此兩年多,沒有下過一次樓,監牢之苦在盡嘗之中。
(白園作者:團長)
(四)白園
白園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墓園,佔地面積3萬平方米,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居住洛陽18年。雖尊為「少傅」,但一生清貧,喜酒善詩,在龍門修香山寺,開八節灘,對龍門山水十分眷戀,死後遵囑葬於此。
白園內主要景點有青谷區、樂天堂、詩廊、墓體區、日本書法廊、道詩書屋等10餘處。青谷區位於兩山之間,有白池、聽伊亭、石板橋、松竹和白蓮。進入青谷區瀑布飛瀉,池水蕩漾,竹林清風,白蓮飄香,使人心曠神怡;樂天堂依山傍水,面對青谷,是詩人作詩會友之處,室內自然山石裸露,漢白玉塑像瀟洒自然,靜座山石之上,給人以深思明世之感。站在樂天堂前,可深切回味詩人原作「門前常流水,牆上多高樹,竹徑繞荷池,回百餘步」的內涵;詩廊立石38塊,由國內名家書寫,行、草、篆、隸齊全,既可以欣賞白居易的名作,又可以領略書法藝術之美。日本書法廊是為中日書法交流而建,多為當代日本書法名家之作,於2000 年3月建對外開放。墓體區位於琵琶峰頂,從牡丹壇拾級而上即可到達。這裡有白居易墓、卧石碑、烏頭門及中外仰慕白居易的客人及族裔的立石。墓前型石鋪地, 墓後草坪如毯,周圍翠柏環抱,給人以莊嚴肅穆之感。
白園為紀念性園林,園內建築古樸典雅,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曲徑通幽,是遊覽的好去處。
龍門石窟周邊景點:
關林
關林相傳為埋葬三國時蜀將關羽首級的地方,前為祠廟,後為墓冢,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南7公里的關林鎮。明萬曆年間始建廟、植松。清乾隆時又加以擴建,形成現今的規模。關林總面積約百畝左右,古柏蒼鬱,殿宇堂皇,隆冢巨碑,氣象幽然,為洛陽市著名的古建築及遊覽勝地。
門票:50元
地址: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關林鎮
電話:0379-65951746
白馬寺
白馬寺位於河南洛陽城東10公里處,古稱金剛崖寺,號稱「中國第一古剎」,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第一所官辦寺院。它建於東漢明帝永平11年(公元68 年),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白馬寺原建築規模極為雄偉,歷代又曾多次重修,但因屢經戰亂,數度興衰,古建築所剩無幾,為保存這一著名文化古迹,曾進行過多次修葺。
門票:50元
地址:河南省洛陽洛龍區洛白路6號
電話:0379-63789090
龍門石窟出遊地圖
龍門石窟當地交通
到達洛陽
洛陽位於河南省西部,是河南省第二大城市,華中區域性中心城市。地處亞歐大陸橋東段,橫跨黃河中游南北兩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之腹地」之稱。 去洛陽,可以選擇飛機、火車或客車,根據您的行程隨機安排。
飛機
洛陽機場位於市區西北10千米處,有洛陽至廣州、成都、大連等多條國內航線,非常方便。往返市區可打的,約20元。也可坐83路或27路,1元,直達市區。
各大城市到洛陽詳細航班可查詢:http://flight.qunar.com/
火車
洛陽有兩個火車站:洛陽站和洛陽龍門站,可根據車次與出行情況安排。
洛陽站列車時刻表可查詢:http://www.huoche.com.cn/z1736/
客車
【洛陽客運總站】
位於洛陽火車站以東20米,這裡有發往白雲山的旅遊專線車。
【錦遠汽車站】
位於洛陽火車站廣場西側,主要是發往周邊郊縣及旅遊景點的班車。
洛陽汽車站發車班次可查訊:http://www.keyunzhan.com/sc_luoyang
到達龍門
龍門石窟景區位於洛陽市南郊伊河。從火車站有發往龍門景區的直達公交車81路,還有由谷水西到龍門景區的60路,由西關發往龍門的53路。遊覽完龍門景區到其它景點都有公交車。
景區內交通:
1、電瓶車景區內有電瓶車營運,營運線路由9個站點組成,分兩條線路運行,按站收費2元/站,全程10元。線路一:停車場——中心廣場——售票處——終點站;線路二:禮佛台——香山寺——白園——大橋西——終點站。
2、遊船龍門景區伊河段可坐遊船,在奉先寺上船,直達白園,可觀賞到東、西山,龍門橋等全景。票價:20元/人
龍門石窟當地住宿
東山上有一家五星級賓館東山賓館,可以看到龍門石窟,環境非常好,但價格不便宜。整個龍門石窟遊覽下來大概四個小時,如果早點去完全可以晚上回洛陽市區居住。
推薦住宿:
洛陽易家國際青年旅舍
位於洛陽中州東路329號,臨著有"洛陽長安街"之稱的中州東路、青年宮對面,處於洛陽傳統名小吃的聚集區、洛陽古帝都風貌保存最完整的區域,去各旅遊景點均有直達的公交,非常方便。
六人間床位40元/人,標準間120元/間
電話:0379-63512311
東山賓館
佔地五百餘畝,仿宋建築,園林山水風格,地處龍門石窟風景區內,與龍門石窟依水相望。
溫泉標準間699元/間
電話:0379-64686000
龍門石窟當地飲食
(洛陽水席作者:xtnt)
洛陽的餐飲中,最具特色的當屬洛陽水席。洛陽水席來自於民間,是洛陽一帶特有的傳統名吃。唐代武則天時,洛陽水席被引進皇宮,加入山珍海味,製成了宮廷宴席,形成特有的風味,後又從宮廷傳回民間,因仿製官府宴席的製作方法,故又稱官場席。洛陽水席歷史悠久、古今馳名,千年以來久傳不敗,紅白大事、宴請賓客,都是首選菜肴。
就餐推薦
真不同飯店
洛陽水席」,如雷貫耳。從冷盤到熱菜到主食,道道都是「湯湯水水」,「吃一道撤一道」,「行雲流水」一般。口味以「酸辣」為主,胡椒用了不少,有人喜歡有人不習慣。不過牡丹燕菜一定要嘗嘗,只見一朵鮮黃色的牡丹花盛在碗里,煞是好」。雖說價錢不怎麼實惠,但頂著「中華老字號」的名頭,外地人來了總得去見見世面,吃個新鮮、熱鬧。
地址:中州東路369號
電話:0379-63952609 63952338
百碗羊湯
洛陽本土商業化最好的湯店,把普通的羊湯提升了一個品味檔次。環境和服務都較好,在洛陽很普遍大眾化的湯,在百碗羊湯喝卻是一種享受。湯味很好,羊肉很大片,用料好,乾淨放心。
地址:西工區解放路56號新都匯廣場3樓C號
電話:(0379)63106886
逍遙鎮胡辣湯
店小絕活是辣湯配油餅,胡辣湯和油餅,味道還不錯是洛陽特色。
地址:澗西區上海市場步行街(近西苑路)
電話:0379-65665376
司馬家驢肉湯館
來洛陽,必喝驢肉湯,越喝越香。都說這家正宗,果然與眾不同。
湯里不但有肉,還有驢腸、驢血,味道也更加濃郁。別人用稱稱肉,這老漢以手代稱,其實就是個小吃,差不多就行了,沒必要用稱。
地址:西工區凱旋西路(近澗東路)
龍門石窟行程規劃
兩日遊覽行程安排:
第1天:龍門石窟、龍門石窟香山寺、白園
第2天:白馬寺、關林
遊客參觀路線:
西山石窟→東山石窟-→香山寺→白園
西山石窟:北門—禹王池—潛溪寺—賓陽三洞—摩崖三佛龕—萬佛洞—蓮花洞—奉先寺—古陽洞—藥方洞—南門
東山石窟:南門—擂鼓台三洞—文物廊—千手千眼觀音像龕—西方凈土變龕—看經寺—二蓮花洞—四雁洞—北門
香山寺:南步游道—蓮花池—鐘樓、鼓樓—天王殿—羅漢殿—石樓—九老堂—觀景台—大雄寶殿—乾隆御碑亭—蔣宋別墅—撞鐘(鍾、鼓樓觀景台留影)—從後門經東山賓館進入白園
白園:南大門進—南詩廊—琵琶峰—北詩廊—道詩書屋—樂天堂—青谷—正門
最佳旅遊季節:
春季或秋季最佳。可在每年4月1日至5月10日的洛陽牡丹花會期間兼賞牡丹而游龍門石窟。對於不湊牡丹熱鬧的遊客,最佳旅遊季節無疑是秋天,秋高氣爽,登山而游,實為快事。
詳細可查看:洛陽牡丹自助游攻略http://www.likefar.com/route/5474/
龍門石窟其他信息
(伊闕佛龕之碑作者:kensen)
龍門二十品
龍門石窟造像題記,現今保留二千八百餘方。這在中國眾多石窟群中是獨有的特點。因為碑刻數量多,龍門石窟又被稱作「古碑林」。 題記中北魏時期的佔半數以上,而且多數集中在古陽洞中。從北魏造像記中精選出來的「龍門二十品」,是魏碑書法的代表。魏碑上承漢隸,下開唐楷,兼有隸楷兩體之神韻,是今天書法界特別崇尚的一種書體。
龍門二十品中有十九品在古陽洞,僅有一品在位於老龍洞外的第660窟(慈香窯)。這些造像記中的功德主多是北魏的王公貴族、高級官吏和有道高僧。他們為孝文帝歌功頌德或為祈富欀災而開龕造像。他們的名字多在史書上有所記載。這些造像記中往往涉及當年的史實,因此,龍門二十品不但是北魏時期書法藝術的精華之作、魏碑書法的代表作,也是具有研究價值的史料。
龍門二十品分別是20個窟龕的造像記,按年代依次為:《新城縣功曹孫秋生劉起祖二百人等造像記》,太和十七年至景明三年;《長樂王丘穆亮夫人尉遲造彌勒像》,太和十九年十一月;《步輦郎妻一弗為亡夫造像記》,大和二十年;《比丘惠成為亡父始平公造石像記》,太和口二年九月十四日;《北海王元詳造彌勒像記》,太和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三日;《游激校尉司馬謝伯達造彌勒像記》,太和二十三年;《陸渾縣功曹魏靈藏薛法紹等造釋迎像記》,太和末至正始末年;《邑主仇池楊大眼造石像記》,太和來至正始末年;《比丘道匠造像六區記》,太和末至正始末年;拍b海王太姬高氏造像記》,太和末至正始末年;《雲陽伯鄭長以為亡父造彌勒像記》,景明二年;《邑主高樹等三十二人造石像記》,景明三年五月三十日;《比丘惠感為亡父母造彌勒像記》,景明三年五月三十日;《廣川王祖母太妃侯為亡夫造彌勒像記》,景明三年八月十八日;《邑主馬振拜等三十四人造石像記》,景明四年八月五日;《廣川王祖母太妃侯為幼孫造彌勒像記》,景明四年十月七日;《比丘法生為孝文帝並北海王母子造像記》,景明四年十二月一日;《安定王元燮為亡祖亡考妣造釋迎像記》,正始四年;《齊郡王元祐造像記》,熙平二年;《比丘尼慈香慧政造像記》,神龜二年」。
龍門二十品所屬的龕像大多是北魏造像藝術的精品。室內的造像主要有釋迦牟尼的禪定像和說法像,數量更多的是彌勒佛的交腳像。交腳彌勒的流行是北魏佛教藝術的顯著特點之一,反映當時人們的心態和對佛教信仰的祟拜,即通過造像對來世寄託了強烈的渴望。在二十品諸龕中,不論佛、彌勒、脅侍菩薩和飛天,以及秀骨清像的造型和古樸的文字均代表著北魏龍門藝術的精華。
龍門二十品在中國書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是中國書法藝術演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從龍門二十品的推出到備受推祟,實際上體現了中國書法史的一種革命,體現了中國書法的創新,其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意義。
「龍門二十品」計有:
一尉遲為牛橛造像記十一孫秋生劉起祖等造像記
二一弗為張元祖造像記十二高樹解佰都等造像記
三比丘慧成為始平公造像記十三比丘惠感造像記
四北海王詳造像記十四太妃侯為亡夫賀蘭汗造像記
五解伯達造像記十五馬振拜等三十四人造像記
六魏靈藏薛法紹造像記十六廣川王祖母太妃侯造像記
七北海王國太妃高造像記十七比丘法生造像記
八楊大眼造像記十八安定王元燮造像記
九比丘道匠造像記十九齊郡王元祐造像記
十鄭長猷造像記二十比丘尼慈香慧政造像記
旅遊小貼士
1、龍門石窟一年四季都適合旅遊,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風景,特別是每年四月洛陽牡丹花會,洛陽市政府舉辦各種慶典活動,各景區也有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那時是洛陽旅遊的黃金時期。
2、在景區停車場下車後會有附件的攤販拉你上他們的車去龍門石窟的門口,千萬不要聽信,會被帶到其他的地方。
3、如果住私營旅館,記得提前了解大概房價,別說自己是外地的,就說來住過很多次了,一直都是這個價錢,不然可能會挨宰。
4、洛陽市區真不同飯店的洛陽水席久負盛名,很有特色,可以試試。
(俯瞰眾生作者:無名)
龍門石窟的音樂研究
南北朝時期是承魏晉以來五胡十六國長期大動亂的時代,同時也是各族人民和各族文化大融合的時代。音樂方面也大抵如此。在這個動蕩不安的時代,漢魏相傳的音樂散失了,外域的音樂應運而入。隨著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頻繁接觸,音樂文化也得到了交流融合的機會。這一時期相繼傳入了各少數民族和外國的音樂,並帶來了各種樂器。南北朝時期是上承秦漢音樂文化傳統,下啟隋唐音樂文化輝煌發展的一個重要時代。
隋朝的統一,結束了長達三百餘年的混亂局面,社會曾一度出現繁榮的局面,使得南北在音樂文化方面也得到了廣泛交流的機會。唐朝政權統一,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在文化方面,由於奉行廣泛吸收各國文化的方針,為促進中外音樂文化的交流創造了空前有利的條件。唐代是漢樂和胡樂融合發展的繁榮時代,是中國古代音樂文化發展的黃金時代,集中國歷代音樂文化之大成,並對唐朝以後我國音樂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
為了研究南北朝和唐朝的音樂,我們要從多方面提供參考資料,其中分布於全國的石窟寺,給我們保存了大量的伎樂天和伎樂人的形象,這些珍貴的樂舞資料,從多方面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了當時的音樂和舞蹈情況。
據統計,龍門石窟現存音樂洞窟共二十一個,另外,還有雕刻樂器的經幢一個,佛座二個,原有伎樂天和伎樂人共二百三十三身,現存伎樂天和伎樂人共一百七十六身,現存大小不同的樂隊三十四組,共有樂器十七種,全龍門石窟現能辨認的樂器有一百七十六件。所謂龍門石窟的「音樂」,實際上就是樂伎和樂器的圖像。 本文試就近年來對龍門石窟音樂圖像的考察做一探討,敬請專家和音樂愛好者指正。龍門石窟的保護
石窟寺在中國數量多、分布廣。由於自然環境、地質條件和規模大小的不同,各地開鑿不同窟形的石窟以保持其堅固,並增設了附屬建築進行保護。石窟開鑿後,各個時期都進行了增建、改建與修繕,採取了防崩塌、防風化、防水、防盜等保護措施,目的多是為了保護石刻的安全。然而,由於科技水平及認識所限,一些工程出於好的動機而無好的效果,或是有好的效果卻未被人們所認識而受指責。本文以現今我們對文物保護工程的認識,.就龍門石窟保護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作一研究分析。
龍門石窟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在這漫長歲月中,歷代勞動人民都採取了不同的方法對其進行保護,這中間有成功的經驗,也有保護效果不好的例證。然而, 由於自然界的風吹、日晒、雨淋、溫差而形成的凍融等這些人類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的侵襲,我國多數石窟都存在著圍岩、雕刻品的崩塌,洞窟漏水及多種水害和風化等現象。現代社會工農業生產、交通、旅遊事業的發展,對既有環境也產生了破壞作用,成為對石刻文物的一大威脅,對此人們應當予以相當的重視。
我國的石窟保護工作現已進入科技保護時代,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及樂山大佛等處的保護工作者,都已把多學科技術用於石窟保護上。龍門石窟自1971年開始,用科技保護代替了傳統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今天,利用現代的科學技術,總結前人的工程經驗,並予以改進,同時,按照文物保護的原則,探索新方法、新材料及新工藝,以達到保護和再現石窟寺建築的歷史及美學價值的目的,是我們極其重要的任務。
詳細鏈接:http://www.lmsk.cn/shownews.asp?id=281
(戲劇大師梅蘭芳參觀龍門時,被她那優美的形象所吸引,此後經過藝術加工,運用到他的表演中。)
北魏和唐代服飾在龍門石窟造像中的體現
龍門石窟是歷代皇室、貴族發願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室意志和行為的體現,是當時的人們對生活追求的縮影。龍門石窟把歷史定格在崖壁上,使後人有幸親眼目睹祖先們絢麗多彩的服裝,洞察祖先們的服飾風格,了解祖先們服飾的內涵。本文嘗試從龍門石窟北魏和唐代造像詮釋兩個朝代服飾的特點。
公元4世紀至6世紀,中國處於混亂的南北朝時期,戰爭和民族大遷徙使胡、漢雜居,促進了南北交流。來自北方游牧民族和西域國家的異質文化與漢族文化的相互碰撞與相互影響,將中國服飾文化帶入了一個發展的新時期。在南北朝,一些少數民族首領初建政權之後,鑒於他們的本族服裝穿著不足以炫耀其身份地位的顯貴,便改穿漢族統治者慣著的華貴服飾。尤其是帝王百官,更醉心於高冠博帶式的漢族章服制度,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北魏孝文帝的改制。公元494年,他改革鮮卑族夾領小袖緊身服飾為漢人寬袍大袖服裝,衣服衫領敞開,袒露胸懷,這是北魏文人雅士的典型服飾。但是,無論是文人雅士還是皇室貴族,他們服飾的共同特點為:袍狀的衣服寬鬆肥大,袖子寬闊、肥長,使人顯得飄逸、洒脫。
唐代疆域幅員遼闊,物產豐富,人傑地靈,和西北突厥、回紇、西南吐蕃、南詔、東北渤海諸少數民族,都有密切交往。長安當時是最發達的國際性城市,由長安經新疆西通印度、波斯、地中海,商旅絡繹不斷;海路以廣州為海口,經南洋西通印度洋,直到非洲東岸和地中海南岸諸國;東方和朝鮮、日本交往更加頻繁,當時長安和廣州等城市住有大量外國人。唐代國家強大,人民充滿著民族自信心,對外來文化採取開放政策。由於強大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作用,使外來異質文化一經被大唐文化所吸收,便自然成為大唐文化的補充和滋養,這是唐代服飾雍容大度,百美競呈的緣由。
縱觀龍門石窟北魏和唐代時期的造像,它們無一不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審美習尚,正是人們的審美觀和當時的歷史狀況決定了服飾的樣式。這些雕刻在岩壁上的佛像,較好地將這些樣式保存了下來,為人們提供了形象、翔實的史實資料,供後人觀瞻研究,使人們更準確地了解一千多年前的審美習尚和服飾流行趨勢,也為後人的服飾提供了參考實物,使我們今天的女性服裝更加個性化、多樣化,呈現出應有盡有的樣式。
詳細鏈接:http://www.lmsk.cn/shownews.asp?id=286
推薦閱讀:
※各省著名景點「逃票攻略」,總價值1175元,吐血整理,傾情奉獻,終極版。 – 【人人分享
※最全的正式場合穿衣攻略帖,拿走不謝~
※最南京|2018逛吃秦淮燈會最強攻略!邊走邊吃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澳洲留學生活攻略,吃喝住行都解決了!
※2016世界月季洲際大會開幕後怎麼玩?各場館最全游賞攻略拿走不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