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驚呼:中國開始「大動筋骨」!
鐵道部改革是「必經之路」 有助經濟結構方式轉變
此次中國國務院機構改革最受關注的莫過於不再保留鐵道部,實行鐵路政企分開。鐵道部擬定鐵路發展規劃和政策的行政職責將劃入交通運輸部;組建國家鐵路局,由交通運輸部管理,承擔鐵道部的其他行政職責;鐵道部的企業職責則由中國鐵路總公司承擔。
「鐵道部的撤銷受到廣泛好評。大交通的整合從微觀面看有助減少流通成本,從宏觀面看有助經濟結構方式的轉變。」路透社報道認為,「中國的交通包括海上、公路、鐵路以及航空,以往由於鐵道部比較強勢,自成一個小王國,使得上次的大部制改革中大交通並沒有實現,導致中國各路交通缺乏統一規劃,銜接不好。」
美國《華爾街日報》也援引世界銀行高級交通運輸專家的話稱,龐大的鐵路系統對中國經濟至關重要。而在經濟重心從沿海向內陸地區轉移的過程中,鐵路系統的重要性將進一步增強。他強調,目前鐵道部的多重角色造成了目標相互矛盾的情況。一位分析師指出,雖然鐵道部改革將是個艱巨任務,但卻是必要的。
根據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今年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國5年來新增鐵路里程1.97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8951公里。在中國,鐵路依然是最主要的長途交通方式之一。按《中長期鐵路網規劃》,預計到2015年,中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2萬公里左右,幾乎為當前長度的兩倍。
《華爾街日報》分析稱,將鐵道部進行拆分,最終形成多個地區鐵道公司的做法有助於加強競爭,並提高中國鐵路公司的融資能力,最終可能幫助降低中國相對較高的鐵路成本並維持鐵路系統的持續建設。對跨國企業來說,改革也意味著業務的增長,它們可進一步拓展為中國鐵路建設計劃提供零部件和專門技術的業務。
中國政府減少干預經濟 側重轉變政府職能
除鐵道部外,國務院其他的機構改革和重組也受到國外媒體的關注。這次改革,國務院正部級機構減少4個,其中組成部門減少2個,副部級機構增減相抵數量不變。德國之音評論稱,這個方案是一個「大動筋骨」的方案。
「中國改革開放30年後,此次國務院機構改革凸顯出政府減少干預經濟和社會。此次改革計劃包括約束並更好地限定中央政府的職責,減少由於需要許可證及其他規定被迫減慢的工程計劃。」美聯社分析稱。
此次機構改革還包括整合加強衛生和計劃生育、食品藥品、新聞出版和廣播電影電視、海洋、能源管理機構。美聯社分析認為,組建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意味著中國政府關注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減少對經濟的影響。此外,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組建體現了政府對食品安全問題重視,期待加大對不合格食品和藥品的執法力度。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稱,這是自2008年以來中國首次進行大規模國務院機構的改革。此次機構改革將繼續「大部制」,但側重轉變政府職能以及理順內部關係而非單純的部門合併。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分別在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進行了六次規模較大的政府機構改革。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分析,以2003年劃線,之前的歷次行政機構改革側重精簡和提高效率,但沒有強調政府的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職能。2003年以後的歷次調整開始側重政府的社會職能,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建立「服務型政府」的內容。
「大部制」改革可以「小步快走」 需防「穿新鞋走舊路」
「中國已經踏入改革深水區,市場對中國新一屆政府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呼聲漸高。」路透社說。儘管此次機構改革是2008年中國推行大部制改革的延續,但受訪的官員和專家們都認為,相較上次而言,此次方案更注重政府職能轉變,順應民意,而不是單純地減少機構數量。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援引中國專家的話分析稱,「大部制「改革是中國政府改革的一個必要環節。在「大部制」改革中,把國務院諸多機構合併,實現「小政府,大市場」的目標。「大部制」改革的背後是「小政府,大社會」,是政府改革和轉制的一個必經階段。所謂「大社會」就是要多發揮社會的作用,把政府不該做或做不好的事交給社會去做。
專家認為,「大部制」改革可以有兩種模式進行,一種是理想型,另外一種為現實型。現實型更適合目前中國的現狀,具體來說叫做「小步快走」,即根據可能性做出小幅度的調整, 同時分幾步來進行,這一次可能只是第一步。「小步快走」之所以是一個比較行之有效的辦法, 因為它阻力小,可以形成好的成功經驗。
法國《歐洲時報》則評論稱,「大部制」改革必須觸及核心。僅有外在框架還遠不夠,必須逐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實現政府職能的轉變,避免「穿新鞋走舊路」。
推薦閱讀:
※看中國電影《人生》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關於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修正案的決議
※生產合格奶粉比生產導彈還難 奶粉摧毀中國崛起
※定陵考古與鄱陽湖修閘
※中國玉器文化專題之二:《神奇的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