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場語言的修行——趙妙果老師講解道德經學用
在老子《道德經》第五章中說:「天地不仁、聖人不仁」,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第一層次:人間躁動,天地聖人主動承擔不仁。
老子為什麼這樣批評自己不仁呢?天地該是仁,聖人該是仁。但老子偏指明他們的不仁,為什麼?這是一種反思維——天地聖人的不仁,乃是大仁;天地聖人不德,乃是大德。
第二層次:天地之間本身就像一個大風箱。風箱的作用在於使爐火更旺,天地間生生不息的奧秘在於一個「虛」字,人類生生不息奧秘在於虛懷若谷的品德。聖人不仁,時時檢查自己不仁,時時內觀自己不足,就是保持虛空狀態,就是使生命更富有,生命力更強。
第三層次:人生成功一個很重要的奧秘就在於掌握一個「不如守中」的定律。
守中,就是告訴我們,說話做事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場合都要掌握一個度——能說什麼,不能說什麼?自作聰明、自我誇耀都屬於躁動。守中是為了防止躁動和多言;躁動則滅,多言則窮。老子在這一章中強調語言的力量對人生的影響力是至關重要的!
老子在這裡說的天地聖人不仁,不是說天地做錯事了,不是說聖人說錯話了,而是告訴我們:當我們在關係中出現問題,要主動承擔責任!
有一句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但如果這麼說,其實等於大家都無責。匹夫有責要改成「我的責任」。老子說的天地不仁法則,就是說這個世界所發生的種種問題,是人類共同要面對的問題,是我們共同要承擔的責任。所以我們說:「和諧地球我的責任,和諧社會我的責任,和諧家庭我的責任,和諧身心我的責任」,每個人都應該從自己做起!
上帝創造人的眼睛是讓我們看這個世界的,但是眼睛一個很重要功能就是往內看——這個社會發生不和諧,不是指責社會,而是看看我為和諧社會做些了什麼?這個家庭發生不和諧不是指責對方,而是看看我為這個家庭做了什麼?我們的身體發生不和諧問題時,不是埋怨上天對自己不公平,而是檢查自己為自己做了些什麼?
現在的時代已經不按規矩出牌,現在的環境已經躁動不安,現代的人心已經形成集體意識的躁動不安,已經形成地球的躁動不安,造成地球上頻繁的災難,造成人類生命中許多災難——這說明現在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刻了!
天地不仁法則,就是讓我們從反面入手,天地的慈悲就是讓我們從反面入手,主動承擔聖人不仁;天地不仁法則是一種教育,說自己不好,把成績歸於他人,把錯誤歸於自己,不是把責任推出去,而是攬過來。也許有人說這是吃虧,其實吃虧就是佔便宜!
人的一生在追求什麼?珍惜什麼?想得到什麼?不少人到頭來就是卡在「忙碌」二字上而不知所終!
《道德經》第五章最後一句話「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告訴我們:還是從語言開始吧!
語言是能量,語言也是力,人生就是一場語言的修行。語言的修行有思維語言修行,有口頭語言的修行,有行為語言的修行;語言的修行是為了讓我們這一輩子活出精彩、活出自我、綻放美麗。
萬物皆有因果,到底什麼是美?包容是美,和諧是美!父母對兒女那份無條件的大愛是美;父母給了兒女生命,兒女對父母那份心靈感應的孝順之愛是美;老闆與員工之間那份責任、尊重、雙贏是美!人與人之間的那份真誠、真心、感恩、謙卑是美??
人生這輩子其實都在修行,給相依為命、不離不棄的婚姻修行;給自己家庭幸福修行;給自己身體國內六千億兆細胞的和諧相處修行;給能夠笑到人生最後的圓滿修行。
讓我們就從「天地不仁,虛而不屈,不如守中」的三大法則開始內觀自己,升華自己開始吧!
註:原文摘自《趙妙果老師道德經學用回信》
摘抄:道德經學用編輯部
推薦閱讀:
※人生,要做「痛」的功課
※你朋友做過最讓你感動的事是什麼?
※如何讓生活變得有趣?是認識有趣的人嗎?
※怎樣全面的評價或認識一個人?應當怎麼以此確定自己對他應有的態度?
※紙上看人生 感觸真的很深 (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