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之子母療法的手法--老虎守龍門
今天給大家普及一種推拿手法, 子母療法, 我們現在的手法基本是「被動動作」的按摩, 什麼叫子母療法呢?, 大家知道「導引」嘛?, 導引現在來講就是氣功, 但也可以立即為運動, 運動則生陽, 對,, 要得就是動, 「導引」就是自動動作, 子母療法就是將被動動作和主動運動相結合的一種推拿手法,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腰扭傷,我們可以點按手背的腰痛穴,然後讓患者轉腰或者做下蹲運動,腰痛就減輕或者消失,點穴對患者來說就是被動運動,患者自己轉腰就是主動運動., 踝關節的扭傷,點按患者對側手腕對應部位,比如外踝扭傷,點患者對側養老,讓患者自己活動踝關節,輕微的一會可以下地正常走路了,嚴重的癥狀也會明顯改善, 點穴被動手法,患者活動就在自主運動,, 這種被動或主動相結合的方法就是子母療法,
我們傳統傷科手法,注重整體觀念, 這個整體觀念不在於你的理論有多強,如何吹的天花亂墜都沒用,對於初學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 那麼整體觀念的優勢是什麼呢?是在你運用整體思維,能夠用巧妙的方法解決患者的實際問題,解決不了問題的方法都是虛的這種動靜結合就是一個巧大家要對這個方法要有所了解此法在我們臨床中運用比較普遍,這也是針灸中常常提到的動態針法,只是我們將針刺改為了點穴而已 ,腰扭傷我們針大抒,讓患者行走、下蹲、轉腰。踝關節扭傷也可以取董氏的小節穴針刺,再讓患者行走,一樣可以達到預期的療效。
那麼,子母療法的優勢是什麼呢?, 第一、在運動中推拿,容易剝離粘連,松解關節的僵硬,比如我前幾天講的肩周炎的治療方法, 第二、筋骨在動態中能夠充分暴露傷處或病變關節段的形體情況,為錯開之骨縫,出槽之筋經,脫位之關節,以及變態的形體順利複位創造有利條件,讓醫者手法之應力直達病所,藉以筋骨還原本位, 三、在運動中容易尋找和發現局部病灶點(原始疼痛部位),肌肉筋膜的撕裂部位,和內臟反射體表的痛點(比如膽囊炎在膽囊穴有反應點,腎結石或者輸尿管結石在條口穴下方有結石點), 這內臟反應點也是我們的治療點,效果非常好的,大家可以用用,你們不會針灸點穴就是,效果一樣的, 點穴,就是指針,也叫指針療法,就是以手指代替針而已,, 四、由於患者心理準備和主動配合,可以消除某些患者對手法產生的心理障礙而引起肌肉筋膜攣縮,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
今天給大家講一個子母療法的手法----老虎守龍門, 子母療法,有108個手法,寓意就是36天罡,72地煞,,那麼這手法如何做呢?
準備階段:患者俯卧位,雙手伸直垂放髖部,兩下肢併攏,頭腰保持在一條軸線上,胸前墊枕頭,全身放鬆,不拱背,髖放正。暴露腰背腿部做基礎推拿,施行遠穴定痛法:選穴金門(筋經之門),申脈(舒筋之門),崑崙(興奮神經),復溜(恢復循環),公孫(調氣病),承山、承筋(治療筋和肌肉的傷痛),跗陽、太沖(鎮靜止痛),三陰交(通氣活血)。,這個在我講南宮門手法裡面提到過的哈,傷痛多在足跟以上,取「上病下治」之意,由下向上點按,以指撥筋,讓局部產生酸脹感。通過點穴調氣,以靜引動,
子母運動:患者吸氣,雙手平肩寬,用掌撐起上半身,稍稍抬頭,動作要緩慢,達到挺胸提背的程度,下半身平卧,每次停留半分鐘,再左右搖擺軀幹,。呼氣,上半身突然落下,使胸背產生震蕩,再左右搖擺軀幹,以上動作重複幾次,這個動作就像老虎錯守龍門,虎視眈眈的樣子,隨著患者挺起落下的過程,醫生要施行氣通督脈三關,和開氣門法,
三關是那三關?尾閭,夾脊,玉枕,這三關我們搞手法都要重視喲,這三關就要患者配合了,患者用意念引氣導入會陰部,收腹縮肛,提氣入尾閭穴,尾閭穴是那個穴?就是長強,也就是尾閭關,上行脊背部命門,用鼻子吸氣,提肩胛,闖過夾脊關,行致玉枕關,閉目上視,引氣上巔頂,氣貫百會穴,患者此時用手撐起上半身,抬頭,醫者以口語引導患者意念,意念,醫者意也,有醫生的意,也有患者的意念,以前說過,手法有時候需要意念的哈,手法隨意念推撫法,途徑三關,用揉旋法,點按百會,醫者手指垂直用力,繼續點按一分鐘,手法輕按微顫或點啄,患者可覺氣感上提,並有溫熱感從頭頂向背後下散兩腿。
接下來施行溫通經脈法:點按腎俞、環跳、太溪、太沖、三陰交、足三里,什麼作用呢?對於脾腎陽虛,精血不足引起雙下肢軟癱,效果不錯呦。
接下來講補腎壯水法:醫者先用掌心揉雙腎俞,雙拇指對點並略向上斜哈,點而合之,或者一肘壓按腎俞,另一隻手拿撥崑崙,太溪這個部位的筋,若失眠的,可以在補腎壯水的基礎上,配以膈腧、肝俞、三陰交、解溪,其中太溪是腎的原穴,對治療失眠及其有功效。若發現腰部腎俞有些發硬,可以用拇指頂按患者兩足心湧泉穴,必要時加揉按肓腧,提高腎功能。
最後一法,收形化靜法:醫者以一手輕按其腰骶部,另一隻手由背腋經體測順摸至足踝,以動化靜。
那麼說了這麼多,這套手法的功效是什麼呢?順氣理筋,活絡止痛,理正骨節,調和臟腑,貫通督脈,起癱活肢,疏通氣血,強腎壯腰。
適應症是那些?腰椎骨折脫位後期,合併不全性截癱,脊椎骨質增生,腎虛腰痛,麻木不仁,筋縮勞結,活動澀滯,失眠不安,雙下肢癱瘓。
注意事項:對於胸腰椎骨折脫位的複位,要「緩慢升提,慢慢落下」。
推薦閱讀:
※脊椎錯縫推拿
※中醫推拿4--博粹堂
※氣血療法的推拿手法(一)
※【按導學堂】腰肌勞損的推拿按摩驗方(不妨試試)。
※菩提路上人的文件夾【小兒保健、推拿按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