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健康成長離不開挫折教育

獨生子女在家裡總是受到父母長輩的寵愛,家長想法設法為孩子排除成長中的各種困難,避免他們遭受委屈和挫折。「在這種家庭教育下,有相當數量的青少年學生在面對挫折和困難不知如何解決應對,耐挫能力差,遇事輸不起。」一多年從事家庭教育的專家表示,孩子健康成長離不開挫折教育。

  「輸不起」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正在上小學的李女士說,兒子最近迷上了斗陀螺,小區里的男孩子一有時間就在樓底下聚在一起玩。一般來說價錢越貴的陀螺越容易獲勝,然而這種輕則幾十,動輒上百的小玩具買上幾個花費頗高,「如果不買,或者斗陀螺輸了,孩子就會發脾氣。」李女士對此相當無奈。

  李女士兒子的表現就是一個「輸不起」的例子。其實,從兒童心理學角度來說,孩子「輸不起」是一種正常現象。在成長階段,孩子總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並進一步獲得周圍人的認可。但是此時他們並不了解自己的強項和弱項,或者沒有成熟的價值觀,以自我為中心。所以在集體活動時,一旦不如他人或在競爭中失利,便會表現出不滿情緒或將責任歸罪到其他人身上。當出現這種問題時,家長應該及時疏導,正視對孩子的挫折教育。

  父母別當孩子的面爭強好勝

  很多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總會不經意間流露出爭強好勝的心理,比如帶著成年人功利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輸贏,要求孩子做「第一」或「最好」,不能比別人差等等。潛移默化中,孩子便也產生了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心理暗示和壓力。

  父母鼓勵孩子追求勝利和成功沒有錯,但是他們忽略了孩子在失敗中也可以獲取更多成長經驗。在本報校園QQ交流群中不少老師表達了這樣的觀點:孩子的要求不能無限制滿足,失敗除了可以顯露自身不足之處,還可以讓人學習謙卑、順服。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如意,凡事儘力後即使失敗也不代表沒有努力和收穫。當孩子輸的時候,家長給予適當安慰和鼓勵,引導他們正視失敗,才能讓孩子在失敗和挫折中堅強起來,塑造更為完整的人格。

  為孩子創設挫折情境

  在德國,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都會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比如,家長經常給孩子設置一些順境下的挫折,有時甚至還故意製造一些犯錯誤的機會。在德國家長看來,孩子總有一天要去更廣闊的天地闖蕩,所以要從小培養他們戰勝困難的能力。

  對於中國家長來說,平時不包辦孩子的一切,不有求必應;讓孩子參加各種勞動,鍛煉他吃苦耐勞;在遊戲中使他體驗到失敗和不如意等都可以實行。讓孩子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鼓勵孩子去參加各種體育競技比賽,這樣既可克服驕傲心理,催其奮進,又能讓其在早期體驗挫折,增強心理免疫力。


推薦閱讀:

做飯是個奢侈的事
枯燥重複的工作是否難以忍受
【心靈成長】你和那些好時光總有一天會相遇
缺少父愛如同孩子成長中缺"鈣
很多人不明白,影響你家庭的往往不是金錢、小三,而是你的家庭成長

TAG:健康 | 教育 | 孩子 | 成長 | 挫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