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皇帝雍正死因:「過勞死」?
(鳳凰網專欄作者金滿樓供稿)
雍正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他剛一登基,即罷鷹犬之貢,表示自己不事遊獵,這和康熙動不動就出巡或圍獵幾乎是判若兩人。雍正當上皇帝後,不巡幸,不遊獵,日理政事,終年不息。他除了去過河北遵化東陵數次外,十三年里就沒太出過北京城。最開始的時候雍正是怕允禩等政敵發動變亂;後來政局穩定後,他也沒有出遊,主要原因還是政務繁忙,根本沒時間出去享受。
雍正一生中最大的揮霍,就是擴建圓明園,主要是因為他怕熱,夏天的時候可以去園林里避暑並辦理公務。雍正處理朝政,從早到晚,寒暑不斷,年年如此,幾乎沒有停息。雍正朝現存漢文奏摺三萬五千多件,滿文奏摺也有六千多件,多是雍正在夜間親筆批寫,從不假手於人。硃批短的兩三字,長的有上千字,累積起來,雍正不到十三年的時間裡,光硃批就寫了有三四百萬字。遺憾的是,正當雍正政績卓然,國家治理已見成效的時候,他卻猝然去世,可謂是天不假年。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突然駕崩。由於當時正是天下太平之時,雍正的突然死亡,自然引起大家的猜疑。《清朝野史大觀》卷一中說,雍正是被民間俠女呂四娘所殺。呂四娘是清代著名學問家呂留良的孫女,呂留良因受開篇所說曾靜張熙案的牽連,死後還被挖棺戮屍。當時呂四娘一向跟隨大俠甘鳳池練習劍術,身輕如燕,有一身的好功夫,得知自己祖父的遭遇後,呂四娘大憤,深夜入宮將雍正刺殺,並割去其頭作為報復。由此,民間傳說雍正死的時候安的是一個金頭,以掩飾首級被盜的尷尬。
也有人說是因為雍正迫害自己的兄弟,結果引起原阿哥們所蓄養的武林人士的仇恨。當時有個僧人武功很厲害,後來雍正派自己的武林高手們將他團團圍住,僧人說,今天我氣數已盡,但三個月內必有人為我報仇,說完便自刎了。那些人將僧人的首級割回去復命,並把僧人說的話稟告了雍正。雍正聽後非常害怕,大力加強了宮廷的防衛,並命侍衛們日夜巡查。但僅過一個月,雍正便無故暴死於內寢。
在清朝的官方記錄《雍正朝起居註冊》里是這樣記載:「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一日,上不豫,仍辦事如常。二十二日,上不豫,子寶親王、和親王朝夕侍側。戌時,上疾大漸,召諸王、內大臣及大學士至寢宮,授受遺詔。二十三日子時龍馭上賓。大學士宣讀硃筆諭旨,寶親王(即乾隆)即位。二十三日晨奉大行皇帝黃輿返大內,申刻大殮。」
官方的記載顯示,八月二十一日的時候,雍正身體不適,但依舊照常上班辦公。到二十二日的時候,雍正便挺不住了,他讓兒子寶親王弘曆(乾隆)和和親王弘晝前來照顧,不料到了晚上就不行了,急忙將諸王、內大臣和大學士們趕到寢宮,發布遺詔。在一片慌亂當中,雍正在子夜時分魂歸西天。
根據《清實錄》的記載,雍正在二十一日之前的幾天,並沒有什麼異常的情況,他在十八日的時候接見了辦理苗疆事務的大臣們;二十日的時候又接見了寧古塔將軍咨送的補授協領、佐領人員。如此看來,雍正在二十一日發病前似乎身體狀況良好,不然的話他沒有必要接見這些不甚重要的官員。
作為當時突發事件的見證人,顧命大臣大學士張廷玉在他的《自訂年譜》中描繪了這一事件的詳細過程。他說在八月二十日的時候,雍正就感覺有點不舒服,但「猶聽政如常」,當時作為軍機大臣的張廷玉也是每日照常進見,沒有間斷(張廷玉親自所見,頗為可信)。可就在二十二日晚上漏將二鼓(晚上九點到十一點)的時候,張廷玉本已脫衣上床睡覺了,突然家門口有人「咚咚」砸門,似乎有什麼事情急如星火,張廷玉慌忙披上衣服出去看是怎麼回事。開門一看,原來是宮裡太監,急宣張廷玉火速進宮。
張廷玉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了,當時也顧不上想那麼多,就匆忙趕到雍正所在的圓明園。此時門口已經有幾個太監在那裡焦急等待,他們一見到張廷玉,便直接將他帶到雍正的寢宮。張廷玉一見雍正,「驚駭欲絕」,這才發現白天還好好的雍正,到了晚上竟然已經「上疾大漸」,快不行了!
隨後,庄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公豐盛額、納親、內大臣海望等人先後趕到。眾人向雍正御榻前請安後,便出去到外面階下急切地等候裡面的消息。當時只見御醫們進進出出,在不停的奔忙。子夜時分,哀訊傳出,御醫回天無力,雍正龍馭賓天了。當時弘曆「趨詣御塌前,捧足大慟,號哭仆地」,眾大臣和太監們也大作哀聲。
袁枚寫的《鄂爾泰行略》里,又接著寫了下面的事情。雍正駕崩後,在一片混亂中,鄂爾泰想起當時雍正曾跟他和張廷玉說過傳位遺詔的事情,他見大家都在痛哭,心想老這麼哭下去也不是辦法,國不可一日無君,於是他便拉起張廷玉,對眾人厲聲道:「現在不是哭的時候!大行皇帝曾和我兩人說過有兩份傳位密詔,一份就在宮中,現在事不宜遲,應該馬上請出來!」
庄親王允祿和果親王允禮這才醒悟過來,急命總管太監將遺詔請出。那總管太監嚇得要命,慌忙跪下說:「大行皇帝並無交代,奴才實在不知道密詔所在!」張廷玉想了一下,說:「大行皇帝當天的密封之件,也沒有多少,外面用黃紙封住、背後寫有『封』字的那份就是!」
太監們急忙按張廷玉說的時間去找,不久便找到傳位於弘曆的那份遺詔。在皇位繼承問題解決後,鄂爾泰捧著遺詔,急匆匆地從圓明園趕往紫禁城安排乾隆登基和雍正的後事去了。由於當時是半夜三更,一下子也找不到馬,鄂爾泰只好騎了頭運煤的騾子奔回去,回到皇宮後七天七夜才出來。鄂爾泰出來的時候,家人驚訝的發現他左褲紅濕。原來,那天晚上鄂爾泰騎著那頭劣騾,被弄得肛門開裂,鮮血直流,當時在宮中忙得連換衣服的時間都沒有
如此看來,雍正死前身體狀況比較正常,並無任何徵兆。如果排除被刺殺可能的話,那他的死因可能是下面幾種:一是服用丹藥中毒而死;二是過分勞累導致的猝死,如中風、腦溢血或者突發心臟病等,即現在所謂的「過勞死」。
雍正駕崩後的第二天,剛剛即位的乾隆在百忙當中,卻突下諭旨將煉丹道士張太虛、王定乾等人立刻驅逐出宮,說他們是「市井無賴之徒,最好造謠出事」,並警告他們如果敢泄露宮廷中的任何事情,就將立刻正法。至於宮中的那些煉丹爐、煉丹藥之類的,也都全部清運出宮。雍正做太子的就對煉丹很感興趣,等到他做皇帝後,依舊對煉丹興趣不減,並在宮中蓄養了一些道士專門為他煉丹。他不但自己服食丹藥,還經常將這些丹藥賜給自己的心腹鄂爾泰和田文鏡等人服用。乾隆即位後的突然之舉,不得不讓人懷疑雍正是不是服用了某種丹藥而導致中毒身亡,但目前還沒有確鑿的證據來證明雍正是中毒而死。
筆者倒認為,雍正「過勞死」的可能性更大。所謂「過勞死」,指的是「在非生理的勞動過程中,勞動者的正常工作規律和生活規律遭到破壞,體內疲勞淤積並向過勞狀態轉移,使血壓升高、動脈硬化加劇,進而出現致命的狀態」。目前,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已正式將此病症命名為「慢性疲勞綜合征」。「過老死」的前五位直接死因是冠心病、主動脈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腦出血,但卻又沒有明顯的病症。近些年來,數學家陳景潤、作家路遙等英年早逝,可能都是因「過勞而死」。
雍正「過勞而死」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由於他過於勤於政務,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每天都是從早忙到晚,有時候深夜都在閱批奏摺,而第二天很早就要去上朝。長年如此,身體怎麼吃得消?雍正不像他的父親康熙懂得如何休息和放鬆,他也沒有什麼娛樂活動或者特別的愛好,每天就是接見大臣們並和奏摺打交道,這都是需要極大的體力和智力的。這個工作又沒人能夠替代,也實在是難為他了。
據記載,雍正在即位後的五六年里身體還算可以,但在雍正七年(1729年)的時候,他得了一場大病,一病就是一年多,幾乎一命嗚呼。手下的官員上請安折讓他多休息,雍正偏要逞強,只要他能動得了,什麼事情都要躬身親為。如此一來,即使不忙死,也會累死。就說雍正去世前的幾天,他也沒有得到任何的休息,反而一直在抱病工作。直到最後那天挺不住了,他才讓兩個兒子前來侍候。
雍正或許不知道,後人所稱的「康乾盛世」,將他承上啟下的雍正朝給省去,他要是知道了,一定會憤憤不平的。事實上,若不是雍正一改康熙晚年的弊政和頹勢的,並為兒子奠下了強盛的根基,又哪來的乾隆六十年繁盛江山?要是雍正能多做十年皇帝,斷不會比他的康熙和乾隆遜色,正如學者楊啟樵認為:「康熙寬大,乾隆疏闊,要不是雍正的整飭,清朝恐早衰亡。」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是人終歸是要死的,皇帝也不例外。雍正也早早的為自己挑選了一個千年吉地,不過,不是在埋葬順治和康熙的遵化東陵,而是在距東陵近三百多里的河北易縣泰寧山太平峪(今清西陵)。本來大臣們已經在遵化東陵替他挑選了一塊上吉之地,但雍正認為那裡「規模雖大,形局未全,且穴中之土帶有砂石」,因此在易縣另挑了陵區。為此,很多人還猜疑雍正是不是因為自己篡位,害怕去見九泉下的康熙云云。
不過話說回來,雍正死後埋葬的泰陵,山環水抱,景色極佳,的確是一個風水寶地。泰陵建造的規模很大,裡面有大碑亭、享堂、隆恩殿、方城、明樓和地宮等建築,氣勢恢宏。除此之外,還有一群大型的石像生,非常的宏偉壯觀。可惜的是,在民國後泰陵也遭到相當程度的破壞。
由於清東陵和清西陵大都被盜,當時泰陵地宮也一直認為早被盜過。1980年的時候,國家文物局批准對泰陵地宮進行清理髮掘,由於雍正「金頭入葬」的傳聞婦孺皆知,當時泰陵雲集了大批的媒體記者,他們把鏡頭對準了雍正的地宮,想在第一時間揭開這個千古之謎。但在挖掘過程中,考古人員沿著盜洞口下挖了兩米之後,發現盜洞只挖了兩米,下面是原封土,這證明泰陵地宮並沒有被盜過。
有關專家發現這個情況後,急忙向上彙報,國家文物局便叫停了這次發掘,並重新把琉璃影壁下的盜口砌死,恢復原狀。如此一來,雍正的「金頭之謎」也只能繼續神秘下去了。雍正是幸運的,在清朝的那些皇帝裡面,唯有他和他的后妃仍然躺在完好如初的泰陵地宮裡,兩百七十年來,沒有受到任何的干擾。
推薦閱讀:
※歷史上的今天:雍正登上帝位 其為何除掉功臣年羹堯?
※中國講究死後進祖墳,為何雍正卻鄙棄清東陵獨自葬在清西陵
※探索·發現《清宮秘檔》雍正與煉丹
※雍正並非死於呂四娘劍下
※一張遺詔終解三百年謎團,還雍正皇帝一個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