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姥姥比奶奶帶孩子更可怕?

作者:顧之痕(爸媽精讀主筆)

來源:爸媽精讀(ID:shenduwenhua)

01

妹妹生完孩子後,整個人都變了。

具體表現在,一遇到跟孩子有關的事,她整個人就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她眼中除了孩子,幾乎沒旁的。

這個變化最直接的後果,是她和我媽之間,經常發生衝突。

起初,我是站在我媽這邊的,尤其是我媽哭喪著臉,對我妹的「指責」露出一臉無奈時,我越發覺得妹妹過分了。

小侄女半歲後,開始吃輔食,而我在妹妹家住了一陣子,才意識到:原來,可怕的是我媽。

有一回,我媽自告奮勇地挑戰給侄女「喂輔食」這個任務,妹妹同意了。

小外孫女開始吃得很高興,姥姥也很有成就感,可沒過一會兒,小外孫女就不吃了。

孩子姥姥勺子還沒伸過去,孩子就擰著眉,一臉不樂意。

最後輔食沒吃完,還弄得孩子滿臉都是糊糊。

孩子姥姥又嘗試了幾次,可孩子仍不買賬,結果,姥姥忽然提高音量說:「吃不吃?再不吃就打!」

孩子雖然聽不懂,但明顯感覺到了大人臉上的表情變化,她怔怔地望著姥姥,動都不敢動。

類似的情況,在此後的幾周里,反覆發生,我甚至發現,當我妹這個「監工」不在場時,我媽對孩子的威脅、恐嚇更甚。

其實我和妹妹都知道,媽媽她也不是真的凶,她只是習慣了這種教育方法,因為我和我妹從小就是這樣被她凶著長大的。

相比較我媽媽,小侄女的奶奶就溫和一些了,她常常會說:「小乖乖,你再吃點哈,你不吃阿婆就不高興了哈。」

每個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缺陷。雖然我和我妹,都在極力避免像我媽一樣情緒化,但我們仍會有和她相似的地方。

以前我就發現,我妹在面對調皮搗蛋的學生時,很容易發脾氣,即便她努力剋制,也很難做到和顏悅色。

當她和我媽一起照顧侄女時,她們身上,某些相似的缺陷,就會在孩子身上得到強化。

可奶奶不一樣,奶奶在各方面都和姥姥不同,在育兒過程中,這種差異反而能起到調和作用,相比之下,姥姥帶孩子要可怕得多。

02

閨蜜的婆婆,是個擅長照顧孩子的人,所以月子期間,她放心地讓婆婆來搭把手。

婆婆來了沒多久,閨蜜的媽媽也來了,緊接著,家裡的氣氛就變了。

因為是親媽,所以她說起話,做起事兒來,有時不在意女兒的想法。

閨蜜也是一個急性子,看到自己的媽媽有的方法不太合適也是直接問責,閨蜜說話也不太留情面。

而這一點,也刺激到了她媽媽,繼而雙方的矛盾就被激化了。

很多人都不知道,對於哺乳期的媽媽來說,媽媽是能夠接收到孩子情緒、情感的,而孩子也是能感受到媽媽的情緒的。

所以,閨蜜和孩子姥姥爭吵的情緒能直接影響到孩子,這種情況就很不利於孩子成長。

當奶奶作為育兒幫手時,因為婆媳關係「疏遠」,所以面對媳婦的「挑剔」和「神經質」,婆婆多少會留點情面,閨蜜也會客氣些,讓關係不至於鬧得太僵。

有血緣的姥姥,雙方就容易把小問題變成大問題,繼而孩子他媽吵得不可開交。而這種劇烈的摩擦,對嬰兒的心理發展,卻是極為不利的。

兒童精神分析的先驅梅蘭妮·克萊因認為:

一個孩子的核心人格,在六個月之前就形成了。這個期間的嬰兒,如果要面對養育者之間的劇烈衝突,那麼後期在人格整合方面,就會遇到障礙。

過度親密的關係,實際上是一把雙刃劍。同樣一句話說出來,必定是那個更親近的人,傷自己更深。

女兒和媽媽之間的爭吵,不僅傷了彼此的感情,還非常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

03

網上一些新手爸爸表示,在丈母娘入住自己的小家庭,參與育兒後,他們的「生存環境」受到了考驗。

尤其是老婆和丈母娘發生衝突時,他們除了傻站在一旁,幾乎沒有別的選擇。

有些新手爸爸試圖處理這個問題,於是在各種論壇貼吧求助。

結果收到的回答,百分之九十都在勸他袖手旁觀,理由是,她們已經吵了幾十年,吵不散的。

然而,當他們真的袖手旁觀時,矛盾反而會加劇。

老婆那邊,本就處於情緒敏感期,當她們和母親爭吵受氣時,老公的「袖手旁觀」,會成為她們發泄情緒的理由。

丈母娘那邊,新手爸爸不方便指責孩子姥姥的不科學育兒方式,同時丈母娘會把女婿的「不聞不問」定義沒有責任心,且認定女婿不關心家庭,沒能力處理好家庭問題。

但從新手爸爸的角度來說,如果協助帶孩子的人是自己親媽,當她和老婆的育兒觀念不一致時,他可以更好的溝通孩子奶奶,也有勇氣站在老婆那邊,在維護夫妻關係的同時,也給孩子創造了最好的家庭氛圍。

04

女性成長最快的時候,是她告別了過去的身份,變成媽媽以後。

在她成為媽媽以前,她是原生家庭中的「被保護者」,而當她成為媽媽以後,她就是新家庭中的「保護者」。

當母親藉由嬰兒,進入女兒的小家庭中時,就相當於在說,女兒不用長大,不用離開媽媽的庇護,而這個,和女兒面臨的角色轉換,是有衝突的。

知乎上,就有新手爸爸抱怨說:

老婆生了孩子後,把育兒的重擔,完全交給岳母。結果孩子兩三歲了,老婆都沒有身為母親的責任感。

會造成這種局面,就是因為母親的過多參與,導致女兒內心,對角色轉變的拒絕。

媽媽和女兒之間,之所以會在育兒方式上,發生那麼劇烈的衝突,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她們的爭吵,是為了疏遠關係。

因為只有關係遠一點,媽媽的控制才會少一點。這樣,女兒就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完成角色的轉變。

在這個過程中,雖然婆婆也會和媳婦發生爭吵,但這個爭吵背後,更多的是為了拉近關係。

當婆婆和媳婦通過「爭吵」這種極端的方式來溝通時,就相當於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暴露給對方。

而我們和他人的相處模式,部分是由對方教會的。所以,發生矛盾後,婆婆和媳婦都會從這個摩擦里,逐漸找到更舒服的溝通方式。

  • 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在育兒這個問題上,恰恰是母親退出女兒生活的重要節點。

  • 這個退出,絕不是說,母親從此以後對女兒不聞不問,而是說,母親需要給女兒自主選擇的空間,並尊重和支持她所做的決定。

    當女兒能夠從心理上感覺到母親對自己的支持時,她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成長為一名獨立且優秀的女性。


    推薦閱讀:

    傳統文化與教育孩子
    看懂這4點, 孩子夜醒夜啼就會少3次
    幫孩子養成快速完成作業的好習慣,媽媽要先懂得這些
    別讓你的焦慮害了孩子!
    家長如何陪孩子練琴

    TAG:孩子 | 奶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