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梅隆的深海神器
- 2013年06月23日 星期日 新京報
- 分享:
|
||
|
事件 ●2012年3月26日,「深海挑戰者」號潛艇載著詹姆斯·卡梅隆下到馬里亞納海溝底部,深度超過1萬米。 ●2013年6月,在美國經歷一系列巡展後,「深海挑戰者」號被詹姆斯·卡梅隆捐贈給伍茲霍爾海洋地理研究所。卡梅隆在捐贈儀式上告訴中學生:「追隨你的好奇心和那些讓你感興趣的事物。」
2013年6月14日,美國馬薩諸塞州伍茲霍爾地區召開了一場潛艇捐贈儀式。
當天,加拿大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將去年與其共同創造歷史的「深海挑戰者」號潛艇捐贈給非營利機構伍茲霍爾海洋地理研究所。
卡梅隆本周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人類探索海洋時,要學會如何尊重和保護海洋。「我把『深海挑戰者」號捐給研究所。他們就擁有了燈光、相機、電池、材料等(創新)技術。目前,他們正把燈光和相機應用在接下來的科學勘測中。這是我同大家分享的一部分。」
2012年3月26日上午7時52分,卡梅隆隨「深海挑戰者」號,用90多分鐘時間深入到馬里亞納海溝36000英尺(約合10973米)的海底。當時,他通過社交網路發表感言:「剛剛抵達海洋最深處。觸底的感覺棒極了,迫不及待地想要跟大家分享我的所見所聞」。
按照事先設定的計劃,卡梅隆在下潛大約4個小時後,潛艇釋放出1100磅(1磅約合0.45公斤)重的金屬壓艙物,以便艦艇浮出海面。卡梅隆團隊設定的浮出水面的地點位於關島西南部300英里處。
媒體報道稱,這次深海探險由4架高清攝像機全程記錄,搭配一組高強度海底照明設施。卡梅隆使用潛艇上的液壓手臂收集岩石、土壤和所有遭遇的深海生物。生物學家與地理學家們將對樣品進行微生物檢測,並試圖尋找大陸板塊滑坡引發地震和海嘯的證據。
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卡梅隆回憶稱,那是最獨特的一次潛水。「之前的潛水,潛水器都出自別人之手。然而,『深海挑戰者』號潛艇是我和同伴一起設計製造的。」
在萬餘米深的海底,卡梅隆「沒有恐懼,而是享受」。據介紹,他當時非常興奮,像一個孩子一樣對旅程充滿了好奇。他有很多工作要做,所以很專註。他在潛艇內要操作所有系統,例如燈光、導航等。
萬餘米海底「很享受」
新京報:探險家和導演,哪個角色才是真正的你?
卡梅隆:請別讓我從中做出選擇。潛水和執導電影,是我畢生所愛。我從小就很喜歡看有關海洋的電視節目,當時我家離海邊很遠,大概400英里(1英里約合1.61公里)。我那時就夢想,長大了要成為一名潛水員。從那時起,我開始在湖裡、河裡潛水,因為我是那麼地渴望呆在水底下。我喜歡水下的神奇世界。
後來,我成為一名電影工作者。希望可以把電影和潛水,這兩個我畢生最愛的事業結合起來,所以我拍了一部電影——《深淵》。自此,我開始了人生中海洋探險的旅程。我喜歡在電影和潛水之間穿梭。雖然我知道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但是它們還是有交集,比如我每次都會隨探險同步拍攝紀錄片。
新京報:日前,你將創造歷史的「深海挑戰者」號潛艇捐贈給一家研究機構。那麼,當時打造「深海挑戰者」號,是怎麼考慮的?
卡梅隆:我們最初考慮的是,如果打造一艘能去世界最深處的潛艇,那麼它就能去海洋的任何地方,所以我們決定,要麼不打造,要打造就打造一個能去世界最深處的潛艇。這樣的話,全世界的深海溝壑景象都能通過深海潛艇展現在大家面前。
新京報:七年打造,難在何處?
卡梅隆:我和我的團隊遇到了很多難題。例如,需要採用一種「複合泡沫塑料」的新材料,我們對所有的商業來源的此類材料抗壓性進行了測試,但沒有一種材料足以抵抗深海深度的壓力。由此,我們自己研發新材料。此外,到了那個深度的、用來進行3D拍攝的攝像機、燈具、電池等,都需要我們自己來研發。
新京報:隨「深海挑戰者」號潛艇下到1萬多米深的馬里亞納海溝,就不擔心再也上不來?
卡梅隆:我不恐懼,相反,我很享受。雖然危險始終伴隨我,比如潛艇可能在深海巨大壓力下裂開、壓載系統可能會失靈,如果壓力不能平衡,這意味著「深海挑戰者」號再也無法浮出水面。更嚴重的情況是,倘若艙內電路著火,那麼將有死亡的風險。還有一個可能,若是潛艇被公海上的漁網纏住,我們也會難以再浮出水面。
當時,在潛艇下沉的過程中,我在想,如果出現意外,海水會像激光一樣切割掉一切,包括我自己,會疼嗎?不過,這個問題似乎沒有意義,因為一切就發生在兩秒鐘內。
新京報:在海底,你目睹了何種景象?
卡梅隆:我看到如同月球表面的景象:一些連綿起伏的小山丘。乍一看,那裡沒有任何生物。有的只是燈光照到的亮區和亮區以外的無窮深邃的未知。然而,仔細一瞧,你會發現一些小動物,他們已適應了極端的壓力環境。這些小動物有高爾夫球那麼大,實際上是一些單細胞有機體,這很有趣。
值得一提的是,海溝底部,彷彿白紙,這跟我之前深潛海底看到的景象絕然不同。在這次探險過程中,我們發現了68個新物種。
「更願乘坐海底飛船」
新京報:你曾說過「講故事」重於探險本身。
卡梅隆:對。儘管完成任務是探險的首要目標,然而最重要任務是探險結束後的「講故事」,同大家分享我的所見所聞。我是一個電影製作人,所以我的故事,就會用電影講出來。我很喜歡3D拍攝,我潛到那麼深的海底而不用3D拍一部電影?怎麼可能!這部電影預計今年底會上映。我覺得,不僅是美國、中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應意識到,探索永無止境。在我們的星球上,在深海的底部,有一整片人類尚未探索的大陸。我講述的故事,能激發孩子們對科學、工程、數學等學科的興趣。這些學科恰是人類探索和創新的基礎。
新京報:如果沒有捐贈,那麼有沒有考慮將「深海挑戰者」號帶到中國?
卡梅隆:我很想給中國觀眾帶去「深海挑戰者」號。當我來中國宣傳這部3D電影時,或許會帶一個模型。我已去過中國三次,去過北京和天津。中國很大,有很多奇妙的地方需要我去探索。我每次到中國都是「旋風之旅」,沒機會自己上街走一走。我很想悄悄上街自己看看,希望沒人認出我,以便我可以很好地了解一下中國民眾。中國發展十分迅速,在很多方面可以引領市場。中國有很多有才華的電影工作者。
新京報:海洋之後,下一站會不會是太空?
卡梅隆:我一直對太空感興趣。不過,在過去的十年,我關注的焦點是海洋。其實,我還考慮,我可能會把工作重點從海洋探險轉到海洋保護上來。保護海洋是保護我們生存環境的關鍵,如果我們無所作為,那麼那些曾經伴隨我潛水旅途的美麗珊瑚礁,將有可能不會伴隨我們的下一代成長,所以對我而言,相比於坐飛船去太空,我更願意乘坐「海底飛船」。
感謝卡梅隆團隊工作人員陳星提供採訪支持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鄧琦
推薦閱讀:
※知乎上堪稱神器的乾貨整理,史上最全,沒有之一!
※旅行推薦丨能讓你安全感爆棚的旅行好物,價格都在百元以下!
※拯救毛孔粗大的9款神器,不看還真沒感覺出來是這些東東!
※相見恨晚!那些讓人愛不釋手的居家神器
※【Windows技巧】- 免費搜索神器Everything,快到令人髮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