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聽雨到天明——詩詞里的春天

何物動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誰催我,三更燈火五更雞。

此聯出自清代學者彭元瑞,道的是勸人惜時上進之意。彭元瑞是江西人,南國春來早,杏花開得自然也早。所以,在他的家鄉,杏花是農曆二月里開的。這與陸遊見到杏花的時間大概差不多——陸遊生活在南宋,南宋的統治區域內,杏花大都應在二月或之前開放的。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陸遊的這兩句詩中,已經可以售賣的杏花一定是盛開或部分開放了的,開放的時間詩中已經言明,即清明之前——「猶及清明可到家」。

可惜城市裡杏花實在少見,或者,即便見了我也未必能夠認得。倒是春雨,今天下了整整一天。

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卧曉枝。

秦觀這首《春日》,描寫的雨中情景,與今日所見頗為相合。

對於缺水嚴重的青島來說,再大的雨,恐怕都難滿足它饑渴的心。只是,有畢竟了勝於無。

我很喜歡這種下雨的天氣,清清爽爽的,空氣中滿是水汽和泥土的味道。小兒卻不覺得,一再說自己一到下雨天便「心情不好」。問他為何心情不好,卻又說不上來。

清荷畫室所在的小院牆外有棵梧桐,桐花正在盛開。幾朵桐花甚至越牆過來,落到小院里的地上。忽然想起李易安有詞,即那首「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其中寫到雨與梧桐——「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首詞的最後以「怎一個愁字了得」結尾。

雨,帶來的不僅有清爽,更有「乍暖還寒時候」的「愁」。小兒所感,不知是否如此。

小時,家中院里也有一棵梧桐,先時很小,沒幾年便長成一棵大樹。春天時,桐花落滿庭院。把花萼取下,用線穿起來,穿成一個長串,便成了一條「蛇」,有著「鱗片」的蛇,拿在手中扭來扭去,拿去嚇人的話幾乎可以以假亂真了。

可惜的是,有一年大風,那棵梧桐樹竟然被一道穿村而過的龍捲風刮折了——那一天,村裡倒了不少樹,包括一棵一個人都抱不過來的高大的楊樹,這些樹都處於一條直線上。那條線外的樹卻毫髮無傷,也是奇事。

幼時與姥娘同住,雨天總喜歡搬個小板凳,坐在堂屋門口,聽雨點落在樹上、地上、磨盤上、台階上,那時光,總是悠遠而綿長。

如今,已經難有心無雜念坐下來發發獃、聽聽雨的心境了。

心無雜念,對於幼時的我們來說,是自然而然的狀態,對於如今的我們來說,卻是需要「修」、「參」、「悟」的東西,而「修」了「參」了「悟」了卻又未必能達到。

人生階段不同,聽雨的感悟也會不同。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這是宋末蔣捷的一首《虞美人》,道盡聽雨箇中滋味。

與之相似的,還有宋人万俟詠的《長相思》:

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燈。此時無限情。

夢難成。恨難平。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

雨,當然不都是如此這般的愁苦,尤其是春雨。

孟郊有《春雨後》:

昨夜一霎雨,天意蘇群物。

何物最先知,虛庭草爭出。

嗯,這場春雨過後,一切都將鬱鬱蔥蔥起來。

2016年4月16日星期六

分享到

  • 微信朋友圈
  • 微信好友
  • 新浪微博
  • QQ空間
  • 更多
  • 推薦閱讀:

    ? 春天的「千金菜」竟有驚人的保健功效,簡單實用,家家必備
    荷蘭:擁有世界上最美的春天
    春天一定要多吃這道菜,鮮美無比還最養身體!
    常識 | 春天賞花,杏、梨、李、桃、櫻、梅、分辨手冊來了!

    TAG:詩詞 | 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