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養生別樣論

養生別樣論2014年07月09日  來源:齊魯晚報    □曹務堂  古往今來,追求長壽之心人皆有之。君不見,現在養生節目風起雲湧,真可謂家家講養生,人人求長壽。  然而,如何養生卻見仁見智,最令人驚愕的莫過於享年98歲的著名學者周谷城先生的那句耐人尋味的名言:「我的養生之道就是不養生。」  無獨有偶,同樣享年98歲的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晚年也寫過一篇《養生無術是有術》的文章。季老的文章與周老的名言有「異曲同工」之妙。筆者認為,兩位「老壽星」的話不無道理。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盲目追求養生,有的吃補藥吃出了毛病,有的練氣功練得走火入魔,有的練長跑累壞了身體,這都是養生過度之故。  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把「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定為健康四大基石(筆者對此也非常認同),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卻有不少長壽者「另彈別調」,他們有著自己的一套養生之道。  「合理膳食、葷素搭配」是養生專家們最為津津樂道的養生法則。然而,享年98歲的季羨林先生的飲食卻十分簡單:早餐幾片烤饅頭或麵包片,一碟花生米和一杯清茶。午、晚兩餐也是以素菜為主,較少肉食。  另外,筆者還曾讀過一份資料,說吃素不但能抗癌,還能增強人的免疫力。該資料還舉例說,牛、馬、大象等都是吃素的動物,但都健壯有力。拳王阿里也是茹素一族,他卻是力大無比。資料還批駁了「吃素不聰明」的觀點,並舉出「諾獎」得主泰戈爾、愛因斯坦、蕭伯納、史懷哲和著名藝術家達文西,發明家牛頓、富蘭克林、愛迪生全都是終生吃素。  生命在於運動,這大概是大家公認的養生之道。然而,當記者問及季羨林先生的長壽之道時,這位老壽星卻語出驚人:「不鍛煉。」當然,季老也並非一點不鍛煉,他反對的只是那些為了鍛煉而鍛煉,除了鍛煉之外似乎就沒有別的事可做的所謂「鍛煉主義者」。事實上,在家時,季老就將寫作時間固定在每天凌晨4時到7時30分,早上或晚飯後到戶外散步。散步期間,就在途中構思文章。  季老一生勤于思考,筆耕不輟,著作等身。筆者認為,他的長壽或許更多的是得益於他的勤用腦。在從事寫作、科研的「動腦」者中,「老壽星」不乏其人,如現年107歲的我國著名經濟學家、語言學家周有光先生依然思維敏捷,談吐自如。然而,在長期從事劇烈運動的人群中,卻鮮見有長壽之人。  無獨有偶,一天到晚叼著煙斗的黃永玉先生的養生之道更是讓人大跌眼鏡,這位90歲的國畫大師自稱他的長壽之道是「抽煙、熬夜、不運動」。但筆者認為,黃老的運動大概就是作畫。  古今中外,人人都追求健康長壽,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千萬不要認為健康者就一定長壽、體弱者就一定命短。柳宗元有句名言:「精壯暴死,久病延年。」環視周圍,體弱多病者往往長壽,而一些看似強壯的人卻突然而去或英年早逝。這究竟是為什麼?  對此,福建中醫藥大學國醫堂中醫內科主任醫師許仕納大夫給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解釋。他說,那些一輩子都去不了幾次醫院的「健康人」對於上天賜予的健康財富反而不屑一顧,肆意揮霍,結果過早地將健康財富揮霍一空。而那些體弱多病者,因為失去了健康,對健康的渴求遠比健康人強烈得多。因而他們持之以恆地鍛煉,注重保養,內心充滿與疾病頑強鬥爭的信念,樂觀積極地直面自身,因而最終步入長壽者之列。  另外,許大夫還寬慰眾人:多病並非壞事,有時還會因禍得福。在對抗慢性疾病的過程中,人體往往會獲得一系列防禦、適應和代償功能,對於自身免疫力的提高有幫助。因此,許大夫得出了一個令眾人欣慰而又振奮的結論:體弱多病者也能長壽。  最近,美國醫學研究人員也得出了「多病長壽」的結論,他們發現,人體患某些疾病痊癒後,反而增強了對該病的抵禦能力。  古人云:「我命在我,不在於天,昧用者夭,善用者延。」可見,一個人的生命主動權很大程度上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養生得法、保健有方,便可延年益壽。坊間也有句名言:「最好的醫生是你自己。」這話不無道理,養生更是這樣。你要按照自己的具體情況安排飲食和鍛煉,休要盲從他人。「不養生才是養生」就是要告訴大家,要始終保持樂觀心態,一切順其自然。凡事要有個度,任何事做過了頭都會適得其反,養生亦然。  (本文作者為曲阜師範大學教授)
推薦閱讀:

冬季養生湯大全
雨水養生保護肝脾臟
防治頸椎病:施氏十二字養生功
子午流注與養生之道

TAG: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