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飲食失宜
06-23
飲食是人賴以生存和維持健康的基本條件,它不僅能提供給人以能量和各種營養物質,維持人體新陳代謝,促進人體生長發育,而且,合理地運用飲食治療、飲食調養還可以影響病理變化過程,具有防病治病及保健的作用。但是,飲食失宜,如饑飽失常、飲食不潔、飲食偏嗜等,又可成為病因,導致疾病發生。「凡飲食滋味,以養於生,食之有妨,反能為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以此致危。」即體現了中醫學關於飲食和人體關係的宜與忌、害與利的辯證觀。 (一)飲食不節 良好的飲食習慣,應以適量定時為度。若飲食過飢、過飽,或飲食失時,皆為飲食不節。「節」,即節制,含有定量、定時之意。 1.過飢 過飢,是指平素攝食量明顯不足,多見於因故缺乏食源,因病進食障礙或不恰當的有意識限制飲食等原因。由於攝食不足,缺乏必需的營養供應,氣血生化乏源,一方面使全身氣血虛弱,臟腑功能減退,臨床表現為面色不華,心悸氣短,神疲乏力,眩暈,自汗,消瘦等癥狀;另一方面使人體正氣不足,抗病能力減弱,導致病邪入侵而繼發多種病症。「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而諸病之所由生也。」另外,有意抑制食慾,還可導致厭食等較為頑固的心身疾病。 2.過飽 過飽,是指長期飲食過量,或暴飲暴食,或中虛脾弱而強食,超過了脾胃的受納運化能力,以致脾胃難於消化轉輸而致病。過飽首先損傷脾胃,形成積食內停,臨床可見脘腹脹滿,噯腐吞酸,厭食,嘔吐,泄瀉等症。「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其次,若食滯日久,則可郁而化熱,聚濕生痰,變生他證。嬰幼兒脾胃功能尚未健全,較成人更易傷食致病。若食滯日久,長期營養不良,食與熱互結,則可釀成疳積,表現為面黃肌瘦,脘腹脹滿,手足心熱,心煩易哭等。成人如果飲食過量,常可阻礙腸道經脈氣血運行,發生下痢、便血、痔瘡等。《「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消化不良飲食積滯,還可導致夜卧不安,夫食過於飽,則脾不能磨消,令氣急煩悶,睡卧不安。」此外,在疾病過程中,飲食過量或進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尚可加重原有病情,或導致余邪復起,舊病複發。 3.食無定時 飲食不僅需要定量,也應定時。因為飲食物下咽後,須經過胃的受納腐熟,脾的運化轉輸,小腸的泌別清濁及大腸的傳導排泄等。在這一過程中,胃腸虛實更替,遵循著一定的規律。因此,按固定時間有規律地進食,可以保證胃之腐熟、脾之運化有節奏地進行,水谷精微化生有序,按照機體不同的生理需求,有條不紊地輸布全身。若飲食時間失宜,進食順序顛倒,也會損傷脾胃,有害健康,導致食積、腹脹、腹痛、呃逆、嘔吐、泄瀉等疾患。「善養性者,先飢而食,先渴而飲,食慾數而少,不欲頓而多。」 (二)飲食不潔 飲食不潔,是指食用了不清潔,或陳腐變質,或有毒的食物,導致疾病的發生。飲食不潔,可引起多種胃腸道疾病,出現吐瀉、腹痛、胃腸功能紊亂等;或引起某些傳染病,如霍亂、痢疾、腸傷寒、肝炎等;還可引起腸道寄生蟲病,如蛔蟲病、蟯蟲病、絛蟲病等,臨床表現為腹痛、面黃肌瘦等。若進食腐敗變質有毒食物,可致食物中毒,常見腹痛、吐瀉,重者可出現昏迷或死亡。此外,尚有化學毒物,如農藥污染或在食品加工中使用了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亦會使人中毒。 (三)飲食偏嗜 飲食偏嗜,是指特別喜好某種性味之食物或專食某些食物。人體生長發育和功能活動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成分,而各種營養成分又分別存在於不同的飲食物中。因此,飲食要適當調節,注意食品的多樣化,做到飲食結構合理,五味調和,寒熱適中,無所偏嗜,才能保障人體營養的均衡。若膳食結構失宜,或飲食過寒過熱,或飲食五味偏嗜,均可導致陰陽失調而發生疾病。 1.寒熱偏嗜 飲食的寒熱,包括飲食物性質的寒熱和溫度寒熱兩個方面。飲食物寒熱應適中,少食辛熱,慎食生冷。「食飲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寒溫中適,故氣將持,而不致邪僻也。」如偏食生冷寒涼之物,則易損傷脾胃陽氣,導致里寒或寒濕內生,從而發生腹中冷痛、泄瀉等症。偏食辛溫燥熱之品,可使胃腸積熱,出現口渴、腹滿疼痛、便秘,或釀成痔瘡等。 2.五味偏嗜 五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各有不同的作用及陰陽偏性,為人體生命活動所必需,且五味分入五臟,對五臟具有一定的選擇性作用。「夫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腎。」如果長期嗜好某種性味之食物,就會造成與之相應的內臟功能失調,久之可依五臟相剋關係傳變,損傷其他臟腑而發生疾病。《內經》常以五行歸類和五髒的生克乘侮來說明五味偏嗜的發病規律,「多食咸,則脈凝泣而變色;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則肉胝月芻而唇揭;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即指五味偏嗜,臟氣偏盛,導致「傷己所勝」的病理變化。 3.種類偏嗜 專食某種或某類食物,膳食結構失宜,久之導致臟腑功能紊亂而發生某些疾病。如偏嗜肥甘厚味,不僅有礙脾胃運化功能,且易聚濕生痰,化生內熱,導致肥胖、眩暈、中風、消渴、心痹等病症。飲食過於精細,因食糜中缺乏纖維素,影響腸道蠕動,則易造成便秘。若因偏食而致某些營養物質缺乏,也可發生多種疾病,如腳氣病、夜盲症、癭瘤等。 4.偏嗜飲酒 酒乃體濕性熱有毒之品,長期、過量地飲酒,易損傷脾胃,聚濕生痰,化生內熱。若痰濁濕熱阻滯氣血運行,可使血液瘀阻而變生症積。若酒毒內攻,灼傷胃絡,熱迫血逆,則為吐血;內熱化火,循經上炎,則為齒衄、鼻衄;熱郁腸道,損傷腸絡,則為便血;熱毒下注膀胱,則為尿血等。「不知酒性喜升,氣必隨之,痰郁於上,溺澀於下,肺受賊邪,金體必燥;……其始也病淺,或嘔吐,或自汗,或瘡痍,或鼻皶,或自泄,或心脾痛,尚可發散而去之。若其久也,為病深矣,為消為渴,為內疸,為肺痿,為內痔,為鼓脹,為失明,為喘哮,為勞嗽,為癲癇,亦為難明之病。」說明飲酒過度,可導致多種病證。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中醫(二)
※秦伯未中醫入門(二)
※[中醫護病]
※有什麼藥物可以替代馬兜鈴酸?
※中醫治療近視眼獲重大突破:10天可以提高2-4行視力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