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心理學流派解釋焦慮產生與

各種心理學流派解釋焦慮產生

焦慮作為一種負性情緒狀態,一直被認為是導致神經症的關鍵,所以歷來被心理學家關注。不同的心理流派站在各自的角度,對焦慮的產生提出了不同的解釋。 精神分析學派認為,焦慮是內心衝突的產物。精神分析學家認為,人的人格有三個部分組成,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以追求享樂為原則行事,自我遵循現實的原則,而超我是以道德原則來行事的。作為現實的我「自我」,一方面要處理好現實的關係,同時又要協調好本我和超我的關係,可以說是一個僕人在伺候三個苛刻的主人,而當這三個主人 (本我、超我、現實)的要求發生分歧甚至衝突時,常常使夾在中間的自我感到苦不堪言。超我的嚴格與執著是難以滿足的,不論本我或外界給自我出了多大的難題,超我都要求自我按原則行事,否則它就會懲罰自我,讓自我產生自罪感。而本我的任性更難駕馭,它的強大與衝動性,給自我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就這樣,自我受本我的推動,受超我的苛求,受外界的挫折,舉步維艱。為了保護個體不被損害,自我努力調解本我和現實以及超我的關係,力求使本我能以社會所認可、超我所允許的方式獲得滿足。這其中的艱辛,怎不讓自我充滿令人不安的焦灼感?這就是經典精神分析學派的焦慮成因觀。 行為主義學派認為,焦慮是學習中得來的。一種刺激或情境引起焦慮和恐懼體驗後,日後類似刺激或情境出現時將再次激起焦慮和恐懼反應,伴隨相應的生理、生化改變。例如,「一日被蛇咬,十年怕草蠅」,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按行為主義學派的觀點,個體的任何習慣,不論是適應性的還是非適應性的習慣,都是通過學習而獲得的,焦慮也一樣。人不僅通過直接的親身經歷感受到焦慮,也可以通過觀察、模仿別人(社會學習)而學會焦慮。 認知心理學派認為,情緒與行為的發生,一定要通過認知的中介作用,而不是通過環境刺激直接產生。如一個人在山上遇見老虎,感到恐懼,但在動物園見到籠中之虎,則不會害怕。所以認知心理學家提出焦慮的認知理論,認為人們對事件的認知評價是焦慮發生的中介,同身體或心理社會危險有關的認知評價能自動地激活人的 「焦慮程序」。如果人們對危險作出過度估計,焦慮反應與客觀情境不相稱,則將形成病理性焦慮反應。對焦慮時心身癥狀的錯誤理解、警覺過度、重複檢查、迴避行為、應對失敗又能加強危險的認知評價,加劇焦慮程度,形成惡性循環。總之,認知心理治療師認為一個人所以會對某件事產生過度焦慮,是由於他的認知障礙 ——即對事件做了錯誤的認識和判斷。故不是事件引起焦慮,而是人對事件的消極解釋或者看法引起了焦慮。 人本主義學派認為,焦慮是缺乏關愛導致的,過度或病態的焦慮情緒,一定與幼時缺乏關愛有關。人本主義治療觀的代表人物之一羅傑斯提出,一個人在其成長中,如果能從父母那裡得到無條件的、積極的關注與指導,他就能產生自我和諧的積極的「自我關注」,在日後的生活中,他就能較為健康地發展。而那些自幼得不到積極關注或只得到「有條件」積極關注(即只有當孩子不論對錯完全服從父母時才能得到父母的關心)的孩子,漸漸就會產生自我不和諧,即對自己產生懷疑,並用別人的價值觀來評判自我,會變得自卑、膽怯,如果在日後的生活中仍然不順利並遇到什麼事件,就會使他的自我不和諧加劇,使他感受威脅、焦慮、混亂和不適應,嚴重的,就會發展為過度的或病態的焦慮。 人本主義心理學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馬斯洛,則從人的需要及其滿足的角度談病態焦慮等心理疾病的成因。馬斯洛假設,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它們按照不同層次排列成一個等級,在這個等級層次中,強度與等級恰成反比:層次越低,強度越大,層次越高,強度超弱。一般說來,人是遞次滿足自己的需要的。人的需要從低到高分為以下幾種: ①生理需要:指人對食物、水、空氣、睡眠和性的需要等。它們的滿足對於生存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它們是所有需要中最強有力的。 ②安全需要:指人對秩序、常規、安全、穩定以及確定性的需要。 ③歸屬與愛的需要:即歸屬於某個群體以及愛與被愛的需要。 ④尊嚴的需要:包括別人對自己的尊重和自己對自己的尊重的需要。 ⑤自我實現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就是一種實現自身潛在能力的內在動力。 馬斯洛把人的前4種需要總稱作缺失性需要,而自我實現需要則是成長需要或者說存在需要。馬斯洛認為,人的缺失性需要得到滿足就可以避免心理疾病;而人的缺失性需要如果長期得不到滿足,就有可能使人產生心理疾病。人因前4種需要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焦慮是正常的。但正常與不正常本是一個連續譜,如果一個人的需要長期得不到滿足,那麼其正常焦慮就有可能過度並進而轉化為病態焦慮。 人的成長需要(自我實現需要)如果得到滿足就能實現健康人格,但如果成長需要受挫,則會使人處於「超病理狀態」即一種無形的不適狀態,使人感覺無聊、消沉、絕望、坐立不安、煩躁,但卻又無法指出使自己不適的具體原因,在此「超病理狀態」中,焦慮是其最典型的癥狀。

當心:焦慮症纏繞中年人  廣州市高女士在一家外企擔任高層管理者,是一位讓人羨慕的白領,不僅工作好、待遇高,而且還有一個美滿和睦的家庭,一直以來都是周圍朋友和鄰居羨慕的對象。兩個月前,她的睡眠突然出現了一些異常,經常輾轉反側,深夜到兩三點也無法入睡。一問原因才知道是工作壓力太大導致心神不寧、焦慮不安,她為了能正常睡覺,便開始服用一些鎮靜藥品輔助睡眠。但服藥一段時間後,睡眠問題還是沒有解決。高女士的這個細微生活變化並沒有引起家人的重視。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不久後她卻離奇跳樓身亡了,沒有任何徵兆,也沒有遺囑,高女士就這樣離開了人世。她的突然死亡因此成了家裡的一個「疑案」。心理專家對高女士生前異常行為進行分析後,發現該女士離奇跳樓是焦慮症所致,睡眠問題只是焦慮症的前期徵兆。  生活環境的急劇改變,長期激烈的競爭、超負荷工作導致現代人身體健康狀況越來越差;人際關係緊張,工作中遇到的挫折等都會帶來不盡的煩惱。身處在社會競爭漩渦中心的中年人,他們面對著在單位是否受重用、人際關係怎樣協調好等問題,為了讓老婆孩子生活條件好一點,為了在工作能夠有所建樹,不惜捨身拚命,這個時候如果不注意調整心態和情緒,極容易因壓力過大導致精神萎靡不振,不知不覺患上焦慮症。  據中國保健協會心理保健專業委員會北京辦公室主任緒秀敏介紹,焦慮症即通常所稱的焦慮狀態,全稱為焦慮性神經病。其主要癥狀是,病人充滿了過度的、長久的、模糊的焦慮和擔心,這些擔心和焦慮卻沒有一個明確的原因。焦慮症是一種具有持久性焦慮、恐懼、緊張情緒和植物神經活動障礙的腦機能失調,常伴有運動性不安和軀體不適感。按照現代心理學的劃分,焦慮症屬於中度心理不健康的範疇。隨著社會發展和競爭的日益激烈,患焦慮症的人數不斷上升。西方國家的發病率為3%―5%,近年來,我國患者在人群中的比例也逐漸上升到2%―3%,造成焦慮症的原因也多種多樣。  工作調整,落差過大  39歲的趙某在某企業重要部門任副主任,事業可謂一帆風順。近期,單位進行領導班子調整,部門空出一個正主任位置,趙某打聽得知自己和另一副主任可能是升職人選。為了能夠順利升職,他花費了不少心思,每天加班,早出晚歸。可結果出來,他競選失敗,被調至後勤部門。雖然級別沒降,但後勤部門無足輕重,與以前的部門相差千里。趙某整天鬱鬱寡歡,心裡老是有疙瘩,遇到原部門的同事,他或掉頭走開或不理不睬;見到新部門同事在一起低聲說話,他又懷疑別人議論自己。半個月下來,他情緒大起大伏,煩躁不安,整天提心弔膽,心煩意亂。而且出現頭暈目眩、體力不支等癥狀。妻子帶他到醫院就診,被診斷為焦慮症而住院治療。  政績考核,壓力太大  36歲的李某是一家空調公司的銷售業務代表。為了提高銷售量,上月底,公司開始採用末位淘汰制對員工進行績效考核,李某私下給自己做過好幾次評估。他知道,由於最近市場難做,自己已經有好幾個月未完成銷售任務了,如果全年考核在倒數3名之內,只能走人。但是回到家,見到剛生了兒子的妻子,還得強裝笑臉,幹家務、逗兒子玩。夜深人靜的時候,單位考核的事又會壓在心頭。漸漸地,李某出現頭痛、失眠、全身無力等癥狀。前兩天,他因焦慮症住院治療了。  疑神疑鬼  有一名44歲的家庭主婦,6年前丈夫眼見別人做生意都暴富,於是辭掉工作下海經商,哪知道商海險惡,不光沒賺到錢反而把積蓄賠光了,兩個小孩又在上學,經濟非常緊張,她又總是懷疑丈夫有外遇,整天提心弔膽,逐漸出現了睡眠障礙,噩夢不斷,頭痛、頭昏、頭脹,平時坐立不安,緊張恐懼,但自己又無法控制;老是不由自主地到丈夫工作地點去,看到丈夫和別的女性講話,她就會產生懷疑。最後,她實在無法忍受,到醫院治療,被診斷為焦慮性神經症。  其實焦慮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一種情緒反應,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意外、挫折,因此,每一個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焦慮體驗。在正常情況下,人們面對不同的事情可以產生出不同的情緒反應。如做手術前病人惴惴不安,考試臨近前學生吃不下飯,睡不好覺。通過適當焦慮,人們萌生出逃避或擺脫這種不良環境的主觀意願,更加積極主動地改善眼前不利的處境。隨著處境的變化,產生的癥狀自然會慢慢消失,情緒趨於穩定,這就不能算病。但當焦慮日漸嚴重,持續延長而影響人的平日作息時,焦慮就會演變為焦慮症。若因為一些小事引發精神緊張導致失眠、驚悸、胃痛等生理疾患,就應求助於精神干預治療。對此,市民在遇見一些突發情況後,除了進行自身調節外,還應該在適當時候到醫院進行檢查,避免因為病情加劇影響到身體健康。同時,家人發現親屬有一些異常生活方式時,應引起重視,避免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危機干預---焦慮  自我治療:現在台灣流行一種叫」新出發「自我生活療法。  1.從營養方面,盡量多吃一些新鮮的食物;  2.多運動,這都可以減輕焦慮;  3.多喝水;  4.有充足的陽光的曝晒;  5.在生活上節制自己;  6.新鮮的空氣,最好不要太碰煙,有的人是說利用抽煙來緩和脾氣,但是事實上是引鴆止渴;  7.多多休息;  8.相互信任。  心理治療:對大部分的焦慮症有效,尢其對畏懼症及恐懼症特別有效。例如19世紀西方」神經症「學者夏爾科對患者進行100個小時的病灶談話分析,並將其治癒。  藥物治療:治療焦慮症最常用的藥物為苯二氮卓類,其中以安定最為常用。安定具有起效快、利於睡眠、安全等優點,常規量為每日5~30mg。但它也有如睏乏、嗜睡、震顫、視物模糊和反常的易激惹等副作用,而且對改善植物神經功能效果不顯著。  谷維素和維生素B1均屬神經營養葯。前者具有調整間腦機能,激活與植物神經系統有關的視丘下部和邊緣系統,改善植物神經失調及內發泌平衡障礙的功效;後者參與機體糖代謝過程,維持神經、心臟及消化系統正常機能。兩者常規量均為日30mg~60mg,分為三次口服。  研究表明,安定、谷維素和維生素B1三種葯聯合應用治療焦慮症,即可改善失眠、焦慮,又可改善植物神經功能,效果更為顯著。而且能使安定在小劑量(每日7.5mg)的情況下獲得滿意療效,這樣,安定的副作用會明顯減少。  通常焦慮症在經過心理醫師鑒別診斷後,施以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及行為治療,4~6周左右即可得到相當顯著的療效;但若長期忽略身體與心理的不適,亦可能使焦慮癥狀惡化,而出現躁鬱症、情感性疾患、或其它精神癥狀。總之,當你有以上焦慮癥狀時,最好先尋求心理科醫生的專業協助,千萬不要耽誤了最佳就醫時間。  經常看到有些老年人心煩意亂,坐卧不安,有的為一點小事而提心弔膽,緊張恐懼。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叫作焦慮,嚴重者稱為焦慮症。  焦慮是個體由於達不到目標或不能克服障礙的威脅,致使自尊心或自信心受挫,或使失敗感、內疚感增加,所形成的一種緊張不安帶有恐懼性的情緒狀態。一般而言,焦慮可分為三大類:  其一,現實性或客觀性焦慮。如爺爺渴望心愛的孫子考上大學,孫子目前正在加緊複習功課,在考試前爺爺顯得非常焦急和煩躁。  其二,神經過敏性焦慮。即不僅對特殊的事物或情境發生焦慮性反應,而且對任何情況都可能發生焦慮反應。它是由心理——社會因素誘發的憂心忡忡、挫折感、失敗感和自尊心的嚴重損傷而引起的。  其三,道德性焦慮。即由於違背社會道德標準,在社會要求和自我表現發生衝突時,引起的內疚感所產生的情緒反應。有的老年人怕自己的行為不符合自我理想的標準而受到良心的譴責。如自己本來是被周圍人認為是一個德高望重的人,但在電車上看到歹徒圍攻售票員時,由於自己勢單力薄,害怕受到傷害而故意視而不見,回來後,感到自己做了不光彩的事,深感內疚,繼而坐立不安,不斷自責。  焦慮心理如果達到較嚴重的程度,就成了焦慮症,又稱焦慮性神經官能症。焦慮症是以焦慮為中心癥狀,呈急性發作形式或慢性持續狀態,並伴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為特徵的一種神經官能症。  焦慮症可分為急性焦慮和慢性焦慮兩大類:  急性焦慮主要表現為急性驚恐發作。患者常突然感到內心焦灼、緊張、驚恐、激動或有一種不舒適感覺,由此而產生牽連觀念,妄想和幻覺,有時有輕度意識迷惘。急性焦慮發作一般可以持續幾分鐘或幾小時。病程一般不長,經過一段時間後會逐漸趨於緩解。  慢性焦慮症,其焦慮情緒可以持續較長時間,其焦慮程度也時有波動。老年慢性焦慮症一般表現為平時比較敏感、易激怒,生活中稍有不如意的事就心煩意亂,注意力不集中,有時會生悶氣、發脾氣等。  焦慮症和神經衰弱的區別是,焦慮症和神經衰弱均屬神經症的範疇,其發病均與精神因素有關,均可有焦慮癥狀,故有時容易混淆。但也有不同之點可供鑒別:焦慮症的焦慮癥狀突出,且呈發作性,無明顯原因的緊張不安、焦慮、煩躁、易興奮而衰竭不明顯;神經衰弱主要為神經興奮性增高,缺乏耐性,易於疲勞,雖常有緊張焦慮情緒,但並不明顯,呈非發作性,易興奮、易衰竭性較突出。焦慮症的植物神經功能失調明顯,如心悸、氣促、胸悶、喉部堵塞感、口乾、出汗、顏面潮紅或臉色蒼白或尿頻、尿急等,且常有運動性緊張,如肌肉緊張、顫抖、搓手頓足、坐立不安等,而神經衰弱則上述表現不突出。

放輕鬆,浮上來  會游泳的人都懂得這樣一個常識:一旦溺水了,最好的自救方法不是拚命掙扎,也不是大聲呼救,而是盡量心無雜念,什麼都不要想,全身放鬆。只要放輕鬆,就能浮上來。從某種角度來說,人們往往不是死於溺水,而是死於自己過於旺盛的求生慾望。越是在困境中,焦躁而強烈的慾望就越會成為你的負擔,它會拉著你一步步向深水處走去。  幾米是最近幾年大受歡迎的漫畫家,他的漫畫詼諧有趣,意境深遠,耐人尋味。然而就是這個人,十多年前的畫風卻和現在大相徑庭。那時,幾米還是一個不知名的小人物,雖然奮鬥了若干年,卻始終找不到成功的機會,只能靠給雜誌畫些插圖來維持生活。貧窮的生活、卑微的身份、窘迫的經濟環境,這一切都深深刺痛了幾米的心。為了擺脫貧困的生活,幾米開始沒日沒夜地拚命工作,他心裡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靠自己手中的畫筆來徹底改變不如意的生活。  他太想成功了,太想得到豐厚的財富、體面的生活了,就像溺水的人太想脫離險境、抓牢生命一樣。然而,老天跟他開了個玩笑。過度勞累的幾米還沒有看見自己的成功就先病倒了——一場大病幾乎要了他的命。經歷了生死之變,體驗到人世無常的幾米突然醒悟了。出院之後他仍舊畫漫畫,給雜誌畫插圖,然而他的漫畫風格卻有了巨大的改變。這一次,他不是為金錢、榮譽、地位去創作,而是卸下了肩上沉甸甸的擔子,用平和的心境去畫自己、畫身邊的生活、畫他眼中的世界。純凈美好的思緒,從幾米的畫筆下緩緩流出。  幾米是個聰明人,他沒有被自己沉甸甸的求生慾望拉進水底,而是盡量忘記眼前的困境,身心放鬆地順其自然。只要放輕鬆,就能浮上來,幾米浮上來了。生活就是這樣,太在乎贏了,往往輸得就越慘;太在乎得了,失去的就越多;太期盼財富了,離貧窮卻越來越近;太想求生了,反而越容易被死神召喚。命運是一個勢利的女神,她對向她頂禮膜拜的人不屑一顧,反而對那些毫不在乎她的人格外垂青。

敏感神經衰弱  現在很多人都會由於壓力太大而產生精神過度緊張的情況,這可能就是敏感神經衰弱的前奏。這類患者可能一會過度興奮可是過不了多久又會毫無徵兆的感覺身體疲勞。常常把患者弄得筋疲力盡,對工作和學習都會產生不良影響。專家認為,這都是他們自己給自己帶的枷鎖。  人類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 ,在機體各項活動中起主導作用。而大腦皮質的神經細胞具有相當高的耐受性,一般情況下並不容易引起神經衰弱或衰竭。在緊張的腦力勞動之後,雖然產生了疲勞,但稍事休憩或睡眠後就可以恢復,但是,強烈緊張狀態的神經活動,一旦超越耐受極限,就可能產生敏感神經衰弱。  敏感神經衰弱患者的敏感主要表現包括首先是對外界環境的反應。外界小小的刺激即可引起患者強烈的感覺,他們怕聲、怕光、怕冷、怕熱。一點聲音,一點嘈雜,光線稍微強一些,也會引起患者的煩躁和不安。天氣稍冷一點,就得添衣服,略為熱一點,馬上脫衣服,穿多了不行,穿少了也不行。有的對疼痛也很敏感,因而怕驗血,怕打針。  神經衰弱患者的敏感主要還表現對內環境的不正常反應。本來是正常的心跳,患者也感覺心慌,認為自己已患了心臟病;本來是腹主動脈的搏動,自己也感覺是腸子在跳動,或認為是蟲子在蠕動。在安靜時或臨睡前常容易發生耳鳴,覺得耳內有如暗鳴,如流水,如風吹,如機器轟鳴以及各種難以形容的聲音。  此外還常感到腰酸背痛或周身作痛。今天這裡痛,明天那裡痛。有的患者還有手腳麻木感、燒灼感或不自主的震顫或肌肉一陣陣跳動。有的患者還可有胸悶不適、呼吸急促的感覺,尤其在情緒激動時更明顯。上述表現均屬主觀自我感覺,雖經醫生詳細全面檢查,卻並無客觀異常發現。  敏感神經衰弱患者只有擺正心態,積極的面對生活以及工作中的困難,不要過度緊張、焦慮。邊的親戚朋友也要從多方面對他們進行心理干預,並對他們產生的成績表示鼓勵。當發現患者有什麼不對勁,應該儘快帶患者到醫院就診。


推薦閱讀:

領袖心理學筆記-第9課:從願景到目標(上)
怎樣看待重口味心理學系列圖書?
【深度閱讀】總是遇到渣男渣女,開始懷疑自己有「吸渣體質」?這篇文章幫你改造
唐鶴德到底有多好?
心理學上的標點符號趣談

TAG:心理學 | 心理 | 焦慮 | 解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