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骨一斤40元 豬肉價格暴漲驚呆消費者
昨日,市民在某超市挑選豬肉。首席記者 鍾志兵 攝
商報圖形 劉穎 制商報記者 劉渝暢4年前的夏天,持續高漲的價格讓「二師兄」有了「飛天」功能。而今年,「二師兄」再度「飛」起來,價格一路飆至四年來同期最高。有數據顯示,2015年春節過後,國內豬肉價格節節攀升。4月中旬以來,全國豬肉價格漲幅已超過15%。昨日,商報記者走訪市場發現,截至上周五,我市豬肉(白條豬)批發均價漲幅達25%。其中,部分終端菜市場內,僅纖排零售價每斤就漲至最高40元。在專業人士看來,要安撫好「二師兄」,倡導現代規模化養殖,實現生豬全產業鏈,打造一流遠期交易平台,甚至融入時下流行的「互聯網+」等工作都亟待推進,而其中如何打通生產端與消費端的信息溝通渠道甚為關鍵。驚市場端消費者的驚訝:纖排每斤40元「娃兒想吃排骨了,本想買點纖排回家紅燒,哪知價格著實讓我感到『驚喜』。」家住渝中區較場口附近的市民劉女士見到商報記者,幽默地調侃:「要近40元/斤!」「就在最近三四天,豬肉價格突然拉高。」位於渝中區較場口的石灰市菜市場采價員江平向商報記者介紹,即便是去年同期,該市場每斤纖排的零售均價也不過十六七元,而現在,一斤纖排都要賣至38~40元了。據了解,在石灰市菜市場,除了纖排,三線肉昨日零售均價漲至15元/斤;精瘦肉每斤則漲至18元左右。「去年同期,我在市場上買三線肉,最高也不過十二三元/斤嘛。」江平回憶。「進價漲了,零售價自然就漲了。」一位肉販告訴商報記者,從2015年春節後,肉價就開始了緩慢上漲,而進入4月中旬,價格上漲速度開始加快,平均每天漲幅就有0.2~0.3元/斤。該肉販回憶,幾周前,每斤豬肉進價也才9元多,而目前已漲至最高12元/斤,「夏季本是消費淡季,雖然還不至於虧,但進貨也不敢多進。」按過往經驗看,夏季的豬肉價格波動不大,但據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最新一期監測數據顯示,4月中旬以來,全國豬肉價格漲幅已超過15%。與4月16日相比,7月14日,全國豬後臀尖肉、豬五花肉價格分別上漲15.1%、15.0%。分地區來看,超過九成省區市的豬肉價格上漲,其中,遼寧、吉林、黑龍江、山西的豬後臀尖肉和豬五花肉價格漲幅均居前,在26.3%~48.2%之間。樂生產端養殖戶的興奮:一頭豬賺近800元2009年三四月份,最低谷時,在榮昌,當時生豬出欄價僅4元/斤,成本卻在6元/斤左右,賣一頭豬要虧四五百元,讓當地不少養殖戶心灰意冷。如今,隨著豬肉價格上漲,養殖戶們終於等來賺錢的好行情。「目前我們這邊平均每頭豬可以賣到9.5元/斤。」昨日,榮昌峰發生豬養殖場老闆呂文虎接受商報記者採訪時說,除去6元/斤左右的成本,算下來一斤豬肉賣完可以賺近4元,「按一頭豬200斤計算,每頭我就賺了近800元」。「真沒想到,豬肉價格會漲。」昨日,涪陵一生豬養殖場負責人則告訴商報記者,前兩年豬肉價格都一直在低位徘徊,出欄價一度在每6~6.5元/斤徘徊,「而今年6月底,出欄價則漲至了8元/斤。」而墊江一位養殖戶則表示,6月初時,當地生豬出欄價就漲至了7.5元/斤。「當時我還是忍了下,沒賣,結果到月底,價格又拉高至7.9元/斤。」該養殖戶高興地說,我索性賣掉了40頭肥豬,「看這個行情估計價格還要漲,我剩下的這些生豬應該還可以賣個好價錢。」囧中間端屠宰企業的尷尬:殺一頭豬虧30元在養殖戶開心數錢的同時,銜接生產端和市場端的屠宰企業卻有些尷尬:屠宰一頭豬還要虧錢。商報記者梳理髮現,近兩年,受肉類消費市場疲弱等因素影響,肉類的屠宰加工量增幅明顯下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更讓屠宰加工業營收直線下滑,利潤薄如刀片。「按慣例,我們每天要屠宰3500頭豬才能盈虧平衡。」昨日,華牧肉業分公司的相關人士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但目前,由於豬源減少,該公司目前每天屠宰量僅在2700多頭。該人士透露,正常情況下,以一頭200斤的豬為例,屠宰後獲取的毛利只有50元,除去40元的人工、屠宰、水電及銷售等成本,最後利潤僅有10元,「目前收購價每天以0.2~0.3元的幅度上漲,宰一頭豬要虧20~30元。」「在屠宰加工成本中佔到70%以上的豬肉原料在短期內上漲30%,讓整個屠宰業都感覺不好了。」一不願透露姓名的屠宰業分析師談到,而此前已公布的一些屠宰企業的業績證實了該分析師的說法。據悉,作為國內產能最大的生豬屠宰企業,雨潤集團今年上半年業績預虧約7億港元;而去年同期的凈利潤為1611萬港元。同時,雙匯、得利斯等生豬屠宰及肉類加工企業今年的盈利也出現不同程度下滑。探因母豬存欄量低拉漲豬肉價格「此次淡季漲價與供需關係密切相關。」昨日,卓創資訊生豬行業分析師姬光欣在接受商報記者採訪時分析到,推動此次豬肉價格上漲的最主要原因是生豬存欄量和能繁母豬存欄量下降,使生豬供應緊張,屠宰企業採購困難,從而拉動生豬價格上漲,進一步帶動豬肉價格的提升。姬光欣表示,去年年末和今年年初的時候腹瀉病導致仔豬死亡率較高,因此,目前時間正好是供應最低位的時候,現在是供需兩低,「不過,這次供應比需求更低,生豬存欄量連續13個月呈現下降。」另外,姬光欣還指出,自2011年國內豬肉價格高漲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肉價持續低迷讓不少養殖戶和企業採取「淘汰」能繁母豬的措施,加劇了目前供應的吃緊。「我的養殖場規模大概在300多頭,僅去年,我就通過低價銷售和宰殺等方式『淘汰』了100多頭能繁母豬。」榮昌峰發生豬養殖場老闆呂文虎向記者透露。來自重慶市榮昌縣畜牧局的統計數據顯示,該縣在2014年後就出現大面積「淘汰」母豬現象。其中,2013年底,該縣全縣共有13.5萬頭母豬,至2014年底時,只剩12.6萬頭。至2015年7月份時,只剩11.6萬頭。分析安撫「二師兄」亟待打通中間渠道在我國,豬肉價格是監測CPI的重要構成部分。今年,豬肉價格已在很多地方對上半年CPI上漲起到了明顯推動。後市生豬、豬肉價格有可能繼續上漲。而伴隨國內豬肉價格上漲,「豬周期」再度成為熱議的話題。不過,在卓創資訊生豬行業分析師姬光欣看來,以豬肉為代表的農產品,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價格上呈現周期性波動是正常的,要想徹底打破僅存於理想。「其實,從最近幾年的統計分析來看,我國的『豬周期』現象表現形式已發生改變。」姬光欣分析,已從最早「一年上漲一年下跌」演化到「三至四年波動一次」。「未來,要想徹底讓『二師兄』溫和起來,現代規模化養殖,實現生豬全產業鏈,打造一流遠期交易平台,甚至融入時下流行的「互聯網+」等工作仍值得繼續推進。」姬光欣表示,最理想狀態自然是,生產端與中間端的屠宰企業實現信息相互滲透,即屠宰企業直面並掌握終端消費需求,將信息彙集成大數據及時傳導給生產端的養殖者或養殖企業,養殖者或養殖企業根據終端消費需求有計劃地提供不同類型的產品。「從目前的調研情況來看,生產端與屠宰企業之間並未形成有效的信息對接。」不過,姬光欣則坦言,不少企業也開始或者已經初步形成了:養殖、屠宰、加工及銷售於一體的生豬全產業鏈布局,但現實是受利益驅動,產業鏈上每個組成部分仍執行獨立的利益核算,也就導致了近期有的所謂全產業鏈企業出現不管屠宰環節豬源問題,直接拋售養殖的生豬,進入「哪塊業務賺錢就把重心轉向哪塊」的惡性循環。(重慶商報)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