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方葯,不同年齡、體質、工作的養生補益方法(收藏)
兒童期,為純陽之體,生機旺盛,但氣血未充,臟腑嬌嫩,不勝補藥,如濫服補藥,會出現性早熟現象。但鑒於兒童脾胃未健,目時有飲食不知節制的情況,以致損傷脾胃,補益應以健脾胃助消化,可常服四君子丸、人蔘滋脾丸、補中益氣丸等中成藥。如因享賦不足、生長發育遲緩,應多補益腎氣,以促進生長發育,可選用西洋參、淮山藥、蜂蜜、雞蛋、胡蘿蔔、泥鰍等補品燉食。
青年期,臟腑組織功能已臻成熟,精力充沛,一般無須補益,即使要進補,也應以平緩少量為宜。青年學生平時刻苦學習,用腦過度,睡眠不足,精神散亂,產生心脾或心腎不足,表現為多夢、健忘、食欲不振,應適當進補,可選用首烏、蓮子、構記子、淮山、歸脾丸等補藥或其它適當的補品。
首烏
中年期,由於體質己由盛轉衰,再加上過度疲勞,思慮過多,氣血往往不足,應補益氣血以調養身體。補藥應選用黃蔑、党參、當歸、首烏、八珍丸、構菊地黃丸、十全大補九等或其他血肉之類的補品。
老年期,由於器官機能老化衰退,故老年養生補益尤為重要,一定要持之以恆,不能間斷,但要注意少量頻用,切忌重劑驟補,或一曝十寒。補藥及補品選用人蔘、西洋參、當歸、黃茂、淮山、生地黃、熟地黃、冬蟲夏草、黃精、鹿茸、狗鞭、鎖陽、巴戟天,中成藥當用二至丸、八仙長壽丸、不老丸、補骨脂丸、胡桃丸、四神湯、六味地黃丸、金匾腎氣丸等。
冬蟲夏草
體質不同的養生補益方法由於每個人的先天享賦和後天調養不同,個體素質有強弱之分,素質強壯者可不用滋補藥物,而虛弱者則必需進補若是五臟不足的,應對各髒的虛實加以調補。氣血陰陽不足的,當補氣血,選用人蔘、鹿茸、杜仲、麥冬、玉竹、當歸、何首烏、龜甲等補藥。
工作不同的養生補益方法
在高溫車間工作的人很容易出汗,而出汗過多傷陰、熱度過高則傷氣,致使氣陰兩傷,當選用太子參、沙參、玉竹、黃蔑等滋補藥。
鹿茸
在冰庫工作的人,由於寒氣能損傷人體陽氣而造成陽氣不足,當選用鹿茸、紫河車、腎氣丸等補藥。
在潮濕環境中工作的人,由於濕邪既傷肢體失節,又能傷脾,當選用党參、白朮、獲荃、健脾丸、腎氣丸等補藥。
對於歌唱演員、教員,由於講話過多,常常氣陰兩傷,致使聲音嘶啞,咽於喉痛,當選用百合、西洋參、麥冬、沙參、太子參等補藥。
對於經常站立者,由於「久立傷骨,損於腎」,""常可出現下肢靜脈曲張、腰背酸痛等症,當選用一些補腎、活血之類的藥物,如補腎強身片、健腰丸、健步虎潛丸等補藥。
對於用腦過多、損傷心脾者,可選用健腦補腎丸、腦靈素、補腦丸等中成補藥或適當的血肉補品。
對於勞動強度過大者,可選用滋補大力丸、虎骨參茸酒、益腎糖漿等中成藥或四時養生粥。
中醫養生方葯
應用中醫方劑養生的歷史源遠流長,在原始社會時期,中華祖先就已經應用藥物於養生與治療疾病。最初只是使用單味葯,經過長期實踐的探索與醫療經驗的積累,歷代醫者發現若將幾味葯配合起來應用於養生與治病往往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於是復方逐漸成為中藥應用上的主要趨勢。依據文獻記載,湯藥的創始人是商代的伊尹,《史記·殷本紀》有「伊尹以滋味說湯」的記載,晉初皇甫謐《甲乙經·序》亦稱「伊尹以亞聖之才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古今醫者由單方的使用過渡到復方的配伍,是方劑發展史上的一大成就。
古今醫者在方劑運用的實踐中發現,應用不同的方葯和劑量配伍,可以表現出類似單方的功效,而目其有效度有過而無不及。隨著各種方葯配製經驗的不斷積累,逐漸總結出關於方劑作用的規律性認識,治法理論就應運而生,這也是方學發展史上的一大進程。從方劑的產生到治法的形成,再到治法指導下的方劑應用,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黃帝內經》中己有一些關於治法的論述,如「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則補之」、「實者泄之」等等。近代,方劑的應用隨著中醫藥事業的迅速的發展及研究獲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文獻整理方面,大批薈萃成書,載方近萬首的《中醫方劑大辭典》是其中突出的代表。在臨床應用方面,系統地觀察與驗證了一批古代名方的臨床療效,發現了部分古方的臨床新用途。目前,方劑在眾多科學研究者的努力下,採用多學科密切配合和交叉應用於實驗進行研究,在養生與治病上,闡明方劑的藥效、作用機理、配伍劑量以及物質基礎等方面獲得了豐富成果。
方劑應用於養生與治病是重要的方法之一。它運用中藥配方和適當劑量,在適人、適時、適地,經過各種不同的煎煮、飲用方法,以達到養生保健、防治疾病、延年益壽等目的。運用傳統中藥方劑養生保健,歷史悠久。二千多年來,養生家和醫家配治出了各種各樣服飲有效的延年益壽方葯,而月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後人健康長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中醫特別重視人體正氣的興衰,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人若不知自愛,任慾望焚身,正氣多有傷損。而不知預防規避,邪氣又易乘虛而入,甚至存內不去。因此,方葯養生就是要補其不足為主,結合損其有餘,達到機體陰平陽秘的平衡穩定的狀態。
養生進補的方葯和食品很多,但要因地、因時、因人而異,所以滋補時應注意中老年體質有陰陽虛實不同,補藥也有寒、熱、溫、涼的區別。所以應用補法,應針對體質,參合病證,不可偏頗選葯宜性質平和,作用和緩,緩緩調養,流通氣血,協調陰陽,達到防病抗衰的目的。濫用補藥,非但無益,反會有害,所以應用補藥要適當及適量。應用於養生的藥物劑量應小,一般是成人常用量的或較為適宜。宜長期漸進服用,持之以恆,假以時日,使藥力逐漸發揮效用。歲以上的老人,劑量為成年人的,因為老年人,年老體衰,五臟六腑的吸收能力較差,劑量宜小。
推薦閱讀:
※人啊,除了健康,什麼都是浮雲!(深度好文)
※經絡不通中醫怎麼通經絡
※丹溪堂中醫門診部小講堂----艾灸對女性好處多
※探秘 巴馬長壽村
※唐元仲告訴每個女人:凡是女人病,皆是氣血虛。凡是容顏老,必是氣血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