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碧城:曾被歷史湮沒的一個美麗奇女子

歷史真相解密大全

  與鑒湖女俠秋瑾並稱「女子雙俠」、出生於晚清時期的呂碧城,是個實至名歸的名媛。其21歲出道,因風華絕代,才情過人,寥寥數年,便崛起於中國文壇、女界乃至整個社交界,榮登民國四大才女榜首。在清末民初的歷史舞台上,她留下了一道永恆的光芒。

  破蛹成蝶 翩翩起舞

  呂碧城原名賢錫,字遁天,號碧城。成年後改字明因、聖因。皈依佛門之後,法號寶蓮,法名曼智,別署蘭清、信芳詞侶、曉珠等。光緒九年(1883年)生於山西太原,是安徽旌德縣人山西學政呂鳳岐的第三個女兒。呂碧城兄妹六人,除了同父異母的兩個哥哥在她成人之前不幸夭折外,還有一奶同胞的兩個姐姐呂惠如、呂美蓀,妹妹呂坤秀。

  呂碧城談不上有顯赫的家世,卻也是官宦小姐、翰林後裔。父親呂鳳岐光緒三年(1877年)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歷任國史館協修、玉牒纂修等職,1882年出任山西學政。其思想明達,學識淵博,藏書達3萬卷之多。生母嚴士瑜雖為繼室,卻是清道光咸豐年間女性文壇領袖之一、錢塘才媛沈善寶的親外孫女,安徽來安舉人嚴琴堂之女,擅長詩文,也是一介才女。在父母的教導下,聰穎而早慧的呂氏姊妹,秉承家學,皆才華橫溢,工於詩詞。成人之後,呂氏姊妹在文壇和教育事業上都成就斐然。「旌德一門四才女」成為當時廣為傳贊的美談。1925年,北洋政府教育總長章士釗在《甲寅》周刊稱讚道:「淮南三呂,天下知名。」(一說呂坤秀技不如其三個姐姐,一說呂坤秀時已離世)呂氏姊妹中又以呂碧城為翹楚。

  呂碧城5歲就能用「秋雨打梧桐」應對父親「春風吹楊柳」的詩句,7歲能繪巨幅山水畫。尤擅作詞,「每有詞作問世,遠近爭相傳誦」,聞名鄉里。1895年,12歲的呂碧城曾作詞一闋。與父親為同年進士的詩論大家樊增祥(字樊山)偶然讀到此作,被其文采驚艷,難以置信「夜雨談兵,春風說劍,衝天美人虹起」這滿懷豪情、萬里胸襟的詞句,竟出自一個12歲的女孩之手。後寫詩讚道:「俠骨柔腸只自憐,春寒寫遍衍波箋。十三娘與無雙女,知是詩仙與劍仙?」

  也就在當年,59歲的呂鳳岐猝然病逝,這改變了呂碧城的命運。因家無男丁,族人為霸佔財產,幽禁了呂碧城的母親。為了脫身,嚴氏只好放棄悉數財產,帶著女兒們到來安投靠娘家。孤兒寡母貧窮落魄之時,呂碧城又遭退婚之辱。凄慘之狀,盡顯世態炎涼。次年,大姐惠如嫁給表兄嚴象賢,即在天津塘沽做鹽運使的舅舅嚴朗軒的兒子,隨之與夫北上公公家。13歲的呂碧城與大姐前往。寄居舅舅家的七八年間,呂碧城發奮苦讀,奠定了深厚的國學功底,學業精進。

  少年呂碧城沒有被磨難擊垮,在成長中養成了堅強、孤傲的性格,且渴望自由、爭取自立的思想日盛。甲午之戰後,中國面臨著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在戊戌維新變法運動、清末新政浪潮的激蕩下,天津新學蓬勃興起。1904年5月7日,呂碧城舅舅官府中秘書方小洲的夫人要去天津,呂碧城想與方夫人一同到天津探訪女學,但遭到舅舅的斥罵阻止。第二天,呂碧城沒有帶任何行裝,獨自踏上了開往天津的火車。這次離家出走,成了呂碧城一生中的重大轉折點。25年後,呂碧城曾寫道:「予之激成自立以迄今日者,皆舅氏一罵之功也。」衝出閨闈後,呂碧城盡情地釋放著她的才華,並開始與諸多社會名流廣泛交往。如破蛹之蝶,為爾後的輝煌翩翩起舞。

  卓爾不群 紅粉獨秀

  5月8日,呂碧城抵達天津,但已身無分文,又舉目無親,幸得火車上結識的佛照樓旅館老闆娘收留。不久得知方夫人住在《大公報》報館內,便「馳函暢訴」。《大公報》的創辦人兼任總經理的英斂之得閱此信函,覺得其字跡飄逸,文筆精彩。於是愛才心切的英斂之偕夫人與方夫人親自前往佛照樓探望呂碧城,並邀請她到報社與方夫人同住。當晚幾人在報館住處交談,對於自己的愁窘處境,呂碧城當場作《浪淘沙》一詞表達,引得英斂之刮目相看。隨之,呂碧城一洗悲愁,寫下《滿江紅·感懷》。詞里坦率地表達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女權高唱,若安達克(法國的女革命家羅蘭夫人和女愛國者貞德)」,立下了為女性解放、爭取自由奮鬥的誓言。此時,《大公報》創刊不到兩年,急需人才。該報以提倡學習西方政體、思想、教育,開啟民智為宗旨;以敢議論朝政、思考國家之命運著稱。英斂之被呂碧城的才華和膽識折服,當即聘她為《大公報》見習編輯。從此,呂碧城走上了獨立自主的人生道路,成為中國新聞史上第一位女編輯。

  三日後,《滿江紅·感懷》被《大公報》刊登出來。次日,署名「潔清女史」者在該詞的跋語中,稱呂碧城為女中豪傑,「思想極新,志趣頗壯」,「裙釵伴中得未曾有」。呂碧城不負所望,緊接著於5月20日、21日連繼發表了《論提倡女學之宗旨》,5月24日、6月13日先後刊發了《敬告中國女同胞》《興女權貴有堅忍之志》等一系列鼓吹女子解放與宣傳女子教育的文章詩詞。呂碧城旗幟鮮明的女權佳作在「華北第一大報」《大公報》頻繁迭出,在社會上引起了較大反響。一時間羅剎庵主人(一說是英斂之)、天津女學事務總理鐵華館主傅增湘、袁世凱早期親信幕僚呂生沈祖憲、清廷外交部駐直交涉特派員壽椿廬主徐芷生及東吳姜盒塵等社會名流,紛紛與她詩詞唱和,對她欽慕不已。不僅認為她的文采可和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媲美,甚至讚譽她「三千年彤史中發此英傑」。短短數月,呂碧城便在文壇大展鋒芒。

  1904年6月初,跟隨丈夫寓居北京的秋瑾會見了21歲的呂碧城。此次會面,時人稱「雙碧城會」。此前,秋瑾曾用過「碧城」署名撰文。見到呂碧城後,自謙不如,「慨然取消其號」。其間,秋瑾密邀呂碧城東渡日本參加革命。呂碧城持世界主義立場,認為滿漢之間沒有區別,主張君主立憲,願意留在國內以文字響應秋瑾的革命活動,以踐行女權主義。同年6月28日,秋瑾隻身赴日,積極投身到推翻清王朝統治、「光復中華」的革命洪流中。1907年1月,秋瑾回上海創辦《中國女報》。呂碧城積極響應,在僅出刊的兩期《中國女報》中,分別在第一、二期中撰寫了《中國女報發刊詞》《女字宜急結團體論》。時隔半年,秋瑾英勇就義,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為民族民主革命流血的女革命家。與此同時,呂碧城也走進了人生中的輝煌,與秋瑾成為當時著名的「女子雙傑」。

  早在1903年,直隸總督袁世凱就指名傅增湘主持組建天津女子學堂。傅增湘邀請呂碧城一同籌辦。為讓呂碧城順利開展工作,英斂之帶著呂碧城拜訪了直隸布政使楊士驤、天津海關道唐紹儀、天津著名教育家林墨青、《國聞報》主筆及《天津日日新聞》的社長兼總編方葯雨、北洋編書局總辦梁士詒、保定關東大學堂監督盧木齋等在津的社會名流。用了將近一年,到1904年11月7日北洋女子公學正式成立並開學。傅增湘為監督(校長),呂碧城出任總教習(教務長)。北洋女子公學是我國最早建立的公立女學堂,開闢了中國女子公立教育的新紀元。此後,呂碧城一邊主筆《大公報》,一邊從事女學教育。

  1905年春,英斂之把呂碧城和她兩個姐姐的文章和詩詞作品,編輯成《呂氏三姊妹集》,由《大公報》出版並親自作序。序中稱呂碧城:能辟新思想,思破舊痼蔽,欲拯二萬萬女同胞,出之幽閉羈絆黑暗地獄,復其完全獨立自由人格,與男子相競爭於天演界中。這一高度評價,無疑使呂碧城名聲大振。緊接著,1906年2月19日到2月27日,《大公報》用頭版分7次連載呂碧城《興女學議》一文。伴隨著呂碧城有關女權、女學佳作不斷湧出的同時,同年6月,北洋女子公學增設師範科,更名為北洋女子師範學堂,時年23歲的呂碧城升任監督(校長),成為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女子師範學堂校長,一時轟動社會。時隔4個月,通過英斂之的引見,呂碧城與長己29歲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嚴復相識,兩年後遂結下師生情緣。1908年9月,嚴復還專門為呂碧城講解耶芳斯的《名學淺說》(「名學」即是現在通稱的邏輯學)。嚴復曾在該講義上寫下「明因讀本」四字,呂碧城因此改字為「明因」。嚴復很是讚賞呂碧城,稱她「高雅率真,明達可愛」,「年紀雖少,見解卻高」。

  呂碧城不但才學出眾,而且「冰雪聰明芙蓉色」,與冰心齊名的著名女作家蘇雪林也稱其「不但才調高絕,容貌亦極秀麗」。驚才絕艷讓年輕的呂碧城很快融入京津文學界、教育界、政界、新聞界等上流社會的社交圈,成為炙手可熱的人物。就連有「當世曹植」之稱、位居民國四公子之首的袁世凱次子袁寒雲,當時雖還沒有結識呂碧城,但對呂碧城已非常傾慕。據說,秋瑾被捕時,呂碧城受到牽連,是袁寒雲向袁世凱說情,使呂碧城擺脫干係的。卓爾不群的呂碧城在各界名流的提攜和追捧下,紅粉獨秀。仰慕之士大不乏人,對她推崇備至。

  白蓮香里 縞衣參佛

  在西風東漸的影響下,呂碧城的穿著打扮比較新潮,愛燙時髦的捲髮,常遭人非議,英斂之對此也曾多次提過意見。1908年英斂之在《大公報》刊登了一篇《師表有虧》的短文,批評幾位女教習打扮妖艷,不東不西,不中不外,招搖過市,有損於師德。呂碧城認為這是諷刺自己,於是在《津報》上發表文章駁斥。兩人展開了多日針鋒相對的書信辯論後,呂碧城聲言脫離《大公報》,與英斂之的關係徹底決裂。此後的幾年間,呂碧城主要致力於女學教育。她執掌校政期間,不遺餘力地推廣新式女子教育,極力培養學生的獨立自強精神、民主自由思想。隨著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並取得成功,中華民國建立了,次年袁世凱於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北洋女子師範學堂停辦。呂碧城旋即被袁世凱聘為總統府秘書,從而走上了政壇,成為民國中央政府的第一位女性官員。民國成立,呂碧城歡呼雀躍,作「喜賦」一詩,慶民國建元,並表示要以「雨足萬花爭蓓蕾」的精神參政。但在當時的特殊社會背景下,從政後的呂碧城並沒有發揮出多大作用,而是隨著經常出入新華宮(現中南海),與袁寒雲交往過從,並結識了其身邊的許多詩友,相互唱和詩詞甚歡。其中與時任總統府外交肅政史費樹蔚唱和最為頻繁,兩人長期保持著書信的來往。在與呂碧城的相處中,費樹蔚如其所言,對呂碧城可謂「愛之重之」,成為呂碧城一生中難得的摯友。時人多知袁寒雲雖妻妾眾多,卻心儀於呂碧城。一次費樹蔚問呂碧城是否屬意於袁寒雲,呂碧城說:「袁屬公子哥,只許在歡場中偎紅依翠耳。」雖然呂碧城與袁寒雲兩人的關係無緣更進一步,但一生卻惺惺相惜。呂碧城無心婚嫁,始終抱獨身主義,稱其只有以文學自娛。

  1914年,呂碧城加入了以詩歌為創作主體的資產階級革命文化團體南社,並成為南社女詩人中的佼佼者。這一時期,呂碧城還自學了英、法、德等語言。1915年,袁世凱緊鑼密鼓地張羅復辟帝制,呂碧城辭官離京,攜母移居上海,於十里洋場角逐商海,僅短短的幾年間就暴富,身價敵過當時紐約的「第二個上帝」。1920年,呂碧城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文學和美術,美國商界對她非常欣賞和認可,由美國商會代表給她獻上了巨束鮮花。她在美國最豪華的旅館一住就是半年之久,當地的名媛貴婦爭相與她交往。一天,被尊稱為紐約的「第二個上帝」、連馬路上的士兵遇見都要行禮的女富豪席帕爾德夫人宴請呂碧城。赴宴前,有人善意提醒呂碧城要怎樣才能迎合對方。呂碧城說道:「你知道么,我比席帕爾德夫人還要富呢。」至於呂碧城暴富的原因眾說不一,有的說她炒股票、與洋人做茶葉生意或財富為達官顯要所贈,至今撲朔迷離。

  1923年,呂碧城學成歸國寓居上海。她鍾情於西方的生活方式,過著揮金如土的生活。不僅住著洋房別墅,還雇有兩名印度籍僕役。喜歡穿露背的晚禮服,頻頻出入歌舞場所跳交際舞,出入汽車代步。可謂「開上海摩登風氣之先」。她此次回國,還引出了三次官司。一次自駕出行,不慎撞死一行人,呂碧城交了5000大洋得以保釋和延期再審。這起民事訴訟案最終如何了結不得而知。一次,她的愛犬被洋人的車子輾傷,她請律師交涉,送犬入獸醫院治癒,方才罷休。對此,「襟霞閣主」平襟亞寫了《李紅郊與犬》一文,影射呂碧城的驕橫。呂碧城將平襟亞告上法庭,平襟亞嚇得躲起來,不敢露面。呂碧城登報聲明:以自己收藏的慈禧太后親筆所繪花卉一幅為賞,以緝獲平襟亞。最後平襟亞只好求和,央請名人出面調解。

  1926年呂碧城再度出國,隻身漫遊歐美各國,長達7年之久。1929年5月,國際保護動物會在維也納召開,呂碧城作為唯一一位被邀請的中國人出席了大會。她「戴珠抹額著拼金孔雀晚妝大衣」,用流利的英文闡述戒殺主張,發誓從此投身於護生運動。此次演講在維也納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次日,權威報紙《達泰格報》評價道:「會中最有興味、聳人視聽之事為中國呂女士之現身講台,其所著之中國綉服商皇矜麗,尤為群眾目光集注之點。」會後,許多國家的代表競相邀請呂碧城赴本國演講。就在其享譽歐美之時,呂碧城於次年在瑞士日內瓦正式皈依佛教,成為在家居士,法號寶蓮,法名曼智。此後,其餘生專意於佛教的翻譯工作和詩詞創作。她將自己的見聞寫成《歐美漫遊錄》,還搜集了各國佛學、素食、動物保護等方面的資料,輯撰成《歐美之光》一書,並編輯翻譯中英文對照的《法華經普門品》。1933年冬回國後,她撰寫《觀無量壽佛經釋論》佛學著作,以及刪訂詞作,編為《曉珠詞》4卷等。

  「七七」事變後,抗戰爆發,國內戰火紛紛,1938年呂碧城第三次出國重返瑞士。誰知次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於是呂碧城返回香港。隨著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佔領香港,她一心念佛誦典,不再過問世事。1943年1月,時年61歲的呂碧城在香港九龍孤獨辭世,去世前將其全部財產布施於佛寺。按其遺囑:遺體火化後,骨灰和入麵粉做成小丸,拋到海中,供魚吞食。

  呂碧城一生著作頗豐,傳世著作主要有《呂碧城集》《信芳集》《曉珠詞》《雪繪詞》《香光小錄》等,被譽為「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呂碧城畢生堅持文言創作,並不贊成「五四」時期的白話文運動。由此,逐漸沉寂,被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推薦閱讀:

這才是真正美麗的農婦形象!
4Q使婚姻變得更美麗
武鄉三章(美麗中國)
美麗梧桐
慵懶小清新讓你舒適美麗都不缺

TAG:歷史 | 女子 | 美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