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理論】馬克思主義與所謂「消滅私有制」(上)

《共產黨宣言》,這是馬克思、恩格斯的代表作,也是各國共產黨為實現共產主義社會的綱領性文獻。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關於在對待資產階級私有制問題上所持的立場和觀點吧!

為了全面地和準確地理解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把自己的理論概括起來的那一句話,首先,請允許我們把同那一句有關的整個一段話摘錄如下。

關於共產黨人的理論,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就是這樣地寫道:

「共產主義的特徵,並不是要廢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廢除資產階級的所有制。

「但是,現代的資產階級的私人所有制是那種建築在階級對立上面,即建築在一部分人對另一部分人的剝削上面的生產和產品佔有方式的最後而又最完備的表現。

「從這個意義上說,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用一句話表示出來:消滅私有制。」(4-480)

首先,我們在這裡看到的是不確切的譯文(在此,我們應該感謝俄羅斯《真理報》政治理論部主任鮑里斯·斯拉溫先生,我們正是從他的文章中知道了這一點)。關於在這裡所譯的「消滅」,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文原版中用的不是Abschaffung(消滅),而是Aufhebung(揚棄)。這在黑格爾哲學中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只是指對舊事物的簡單地拋棄、廢除或消滅,而後者則是指新事物對舊事物的否定,但這種否定不是簡單地拋棄,而是克服、拋棄舊事物中消極的東西,保留和繼承在以往發展中對新事物有積極意義的東西,並把它發展到新階段。

由此可見,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看來,不是消滅私有制,也不是限制私有制,而是最徹底地發展私有制,因為只有這樣,低級形式的私有制——小生產者的私有制,才能更廣泛而迅速地變為高級形式的私有制——資產階級私有制,而只有通過資產階級私有制的最充分的發展,才有可能從私有制中產生出公有制,才有可能從資本主義私有制中「產生出」或「脫胎出」社會主義公有制。

以上所述,這就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對待資產階級私有制問題上的基本立場和觀點。既然它是他們的基本立場和觀點,那麼,他們在其他的著作和文章中也就必然會通過各種形式不斷地表達出這種思想。

首先,讓我們看看在《共產黨宣言》發表以前,他們在這一問題上有關的論述或言論吧。

例如,早在1844年,馬克思在《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就是這樣地寫道:「共產主義是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私有制的產生有著「歷史必然性」,「從現實的發展進程中必然產生出資本家對土地所有者的勝利,即發達的私有財產對不發達的、不完全的私有財產的勝利」,「資本必然要在它的世界發展過程中達到它的抽象的即純粹的表現」,它必然要發展到「全部私有財產關係的頂點、最高階段和滅亡」(42-120、121、110、106)。

這就是說,資產階級私有制就必然要戰勝個體的或封建的私有制,這是歷史的一大進步。

1845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聖家族》中寫道:「的確,私有制在自己的經濟運動中自己把自己推向滅亡」(2-44)。

1846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中寫道:「到現在為止我們都是以生產工具為出發點,這裡已經表明了在工業發展的一定階段上必然會產生私有制」,「分工發展的各個不同階段,同時也就是所有制的各種不同形式」,「私有財產是生產力發展一定階段上必然的交往形式,這種交往形式在私有財產成為新出現的生產力的桎梏以前是不會消滅的,並且是直接的物質生活的生產所必不可少的條件」(3-74、25、410)。

這說明,私有制的產生和滅亡是同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有關係,而和人們的意識和願望沒有關係。

1847年10月,馬克思指出:「私有制不是一種簡單的關係,也絕不是什麼抽象概念或原理,而是資產階級生產關係的總和(不是指從屬的、已趨沒落的,而正是指現存的資產階級私有制)」,它是整個社會活動的產物,「著作家可以獻身於這個歷史運動,成為它的表現者,但是,不言而喻,他不能創造運動」(4-352)。

這就是說,無產階級或任何人都不可能按照自己的願望去消滅或廢除私有制。

1847年11月,恩格斯寫道:「對於手工工場和大工業發展的最初階段來說,除了私有制,不可能有其他任何所有制形式,除了以私有製為基礎的社會制度,不可能有其他任何社會制度。」(4-365)

這就是說,在一定歷史發展階段上,只有資產階級私有制才最適合生產力的發展,也只有資產階級私有制才最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以上所述,這就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發表之前,他們在對待私有制特別是在對待資產階級私有制這一問題上的有關言論或論述。

以下,就讓我們再來看看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這一著作發表之後,他們在這一問題上的有關言論和論述。

1857-1858年,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手稿中寫道:「物質生產力的發展到一定時候就會揚棄資本本身。」(46下-38)

馬克思在手稿中又寫道: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同時又是一種異化過程,即社會財富的越來越巨大的部分作為異已的和統治的權力同勞動相對立,這種顛倒的過程只是一種暫時的必然性,而這一過程的結果就是「揚棄這個基礎本身以及過程的這種形式」(46下-361)。

1863-1864年,馬克思在《資本論》手稿中就是這樣地寫道: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就必然會出現徹底的經濟革命,「這種革命一方面為資本對勞動的統治創造並完成它的現實條件,為它提供一種相應的形式,另一方面……這個革命又為一個新生產方式,即揚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這個對立形式的新生產方式創造出現實條件,因而為一種新形成的社會生活過程,從而為新的社會形態創造出物質基礎」(49-126)。

1867年,馬克思出版了他的《資本論》第一卷(總共三卷)。

我們發現,馬克思在他的這一偉大的著作中,不但沒有提到過消滅私有制,而是相反。馬克思強調:如果沒有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廣泛而徹底的發展,也就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因此,不是通過暴力手段去消滅私有制,而是通過市場的競爭使低級的或不發達的私有制逐漸地轉變為最發達的或最高形式的私有制,而在這同時,社會主義公有制因素也就在其內部不斷地成長壯大,最後,社會主義公有制也就會自然而然地從資本主義私有制中脫胎出來;換句話說,因以上所說的那一自然歷史過程,最後,資本主義私有制就必定會自然而然地轉變為或讓位給社會主義公有制。

以上的觀點,對一些人來說一定很難以理解,但這的確是馬克思的真正的立場和觀點。如若不信,那就請看馬克思在該書中的有關論述。

例如,以個人資本或私人資本發展為股份公司。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三卷中寫道:「這是作為私人財產的資本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身範圍內的揚棄……資本主義生產極度發展的這個結果,是資本再轉化為生產者的財產所必需的過渡點。」(25-493)

對於股份制度,馬克思寫道:「它是在資本主義體系本身的基礎上對資本主義的私人產業的揚棄;它越是擴大,越是侵入新的生產部門,它就越會消滅私人產業。」(25-496)

對於資本主義的銀行制度和信用制度,馬克思寫道:「當然,銀行制度造成了社會範圍的公共簿記和生產資料的公共的分配的形式……信用制度和銀行制度揚棄了資本的私人性質,它本身,但也僅僅是就它本身來說,已經包含著資本本身的揚棄。」(25-686)

關於資本主義社會的這一經濟形式,馬克思寫道:「這個一定的歷史形式達到一定的成熟階段就會被拋棄,並讓位給較高級的形式。」(25-999)

資本主義所有制事實上已經以社會生產為基礎,因此,它就必然要「轉化為公有制」(23-832)。

當談到資本主義積累的歷史趨勢時,馬克思就是這樣地寫道:「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的資本主義佔有方式,從而資本主義的私有制,是對個人的、以自己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的第一個否定。但資本主義生產由於自然過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對自身的否定。這是否定的否定。這種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資本主義時代的成就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在協作和對土地及靠勞動本身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共同佔有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23-832)馬克思在這裡所說的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就是指全體社會成員共同佔有生產資料,只有生活資料和享受資料才歸個人所有。

馬克思當談到他的《資本論》時就是這樣強調:「當他(馬克思)證明現代社會,從經濟上來考察孕育著一個新的更高的形態時,他只是在社會關係方面揭示出達爾文在自然史方面所確立的同一個逐漸變革的過程。」(31-410)

馬克思一再強調,任何一種新的生產方式都是從舊的生產方式中「自然而然地」發展並形成起來的,而不是由人為地或通過國家權力建立起來的。例如,1875年,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一書中就曾這樣嘲笑了拉薩爾的這種幻想。他寫道:「這真不愧為拉薩爾的幻想:靠國家貸款能夠建設一個新社會,就像能夠建設一條新鐵路一樣!」(19-29)

《資本論》,它到底是一部什麼樣的著作呢?恩格斯曾給了它很高的評價。請看恩格斯對它的有關評論。

恩格斯寫道:

《資本論》,這是馬克思一部「偉大的基本著作」(21-375);

《資本論》,「這是馬克思的主要著作,這部著作敘述了他的經濟學觀點和社會主義觀點的基礎」(19-120);

「這部著作是整個一生科學研究的成果……社會主義在這裡第一次得到科學的論述」(16-411);

「這部書將成為他的紀念碑,這是他自己樹立起來的,比別人能為他樹立的任何紀念碑都更加宏偉」(36-286);

《資本論》,這不僅是馬克思「追求最嚴格的科學性的高度學術性著作」,而且它也「以此為社會主義的意圖,奠定直到現在為止無論傅僉葉和蒲魯東,亦無論拉薩爾,都不能為它奠定的科學基礎」。(16-242);

任何共產黨或工人政黨,「都將歡迎這部書,把它看做自己理論的聖經,看做一個武庫,他們將從這個武庫中取得自己的最重要的論據」(16-236);

1883年4月,恩格斯在致詹·托·諾爾茲的信中指出:「如果您想了解馬克思的觀點,恐怕得閱讀德文版、俄文版或法文版的《資本論》」(36-9);

1886年11月,恩格斯在該書的英文版序言中指出:「《資本論》在大陸上常常被稱為"工人階級的聖經』。任何一個熟悉工人運動的人都不會否認:本書所作的結論日益成為偉大的工人階級運動的基本原則……各地的工人階級都越來越把這些結論看成是對自己的狀況和自己的期望所作的最真切的表述。」(23-36)

由此可見,正是《資本論》,它才真正地為科學社會主義奠定了牢固的理論基礎!

既然《資本論》是這樣一部著作,因此,恩格斯在後來的一些著作和文章中就一再強調馬克思在該書中所表達的那種立場和觀點,即共產黨人應如何正確對待以資產階級私有製為基礎的這一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例如,在《反杜林論》中,恩格斯指出:正像以往小生產由於自身的發展而必然造成消滅自身一樣,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也同樣會由於自身的發展,而「造成使自己必然走向滅亡的物質條件」(20-146),或「已達到使它自己不可能再存在下去的地步」(20-164)。

又例如,1880年,恩格斯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一書中就是這樣明確地指出:當生產力發展到很高階段時,資本主義私有制「就讓位於」社會主義公有制。(19- 241)

同樣,對於資本主義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也是如此。

例如,早在1857-1858年,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手稿中就是這樣地寫道:「資本既是合乎比例的生產的不斷確立,又是這種生產的不斷揚棄。現有比例必然會由於剩餘價值的創造和生產力的提高而不斷被揚棄。」(46上-398)

馬克思在這一手稿中又指出:「資本一開始就表現為集體力量,社會力量,表現為分散性的揚棄」(46下-88)

1891年,恩格斯又指出:「據我所知,資本主義生產是一種社會形式,是一個經濟階段,而資本主義私人生產則是在這個階段內這樣或那樣表現出來的現象。但是究竟什麼是資本主義私人生產呢?那是由單個企業家所經營的生產;可是這種生產已經愈來愈成為一種例外了。由股份公司經營的資本主義生產,已不再是私人生產,而是為許多結合在一起的人謀利的生產。如果我們從股份公司進而來看那支配著和壟斷著整個工業部門的托拉斯,那末,那裡不僅私人生產停止了,而且無計劃性也沒有了。」(22-270)

由此可見,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看來,資產階級私有制或資本主義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不是被廢除或被消滅的,而是被揚棄的,它是由於自身的充分發展而逐漸自行消亡的。

第二、現在,就讓我們再退一步說。

就假定馬克思和恩格斯在該處用的不是德文Aufhebung(揚棄),而是Abschffung(消滅),這也不能說是矛盾的。因為他們在那裡所說的「消滅私有制」是有前提的,即指的是現代的資產階級私有制,它已經是私有制發展到了「最後而又最完備的表現」。而所謂私有制已經發展到了「最後而又最完備的表現」,就是指,如《宣言》中所說:「社會所擁有的生產力已經不能再促進資產階級的所有制關係的發展;相反,生產力已經增長到這種關係所不能容納的地步,資產階級的關係已經阻礙生產力的發展……資產階級的關係已經太狹窄了,再容納不了它們本身所造成的財富了。」(4-472)

正如馬克思和恩格斯所強調的,他們只是「從這個意義上說」,共產黨人才可以把自己的理論用一句話表示:消滅私有制(即消滅已經發展到最高最後階段的私有制——資產階級私有制,因為它已經變成了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的桎梏)。

因此,無庸置疑,凡是馬克思和恩格斯提到過「消滅私有制」的地方,他們也都是以這個為先決條件的。

為了更深入和更全面地理解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所提出的這一科學論斷,我們就應該也有必要,先來看一看他們在《宣言》發表以前的有關論述。

例如,早在1845-1846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中就是這樣地寫道:無產階級必須要消滅私有制,但是「只有交往和生產力已經發展到這樣普遍的程度,以致私有制和分工變成了它們的桎梏的時候……私有制只有在個人得到全面發展的條件下才能消滅……」(3-516)。

在該書中,當他們駁斥聖桑喬在有關農民問題上的胡說時,就是這樣地指出:在落後國家裡,「這些農民根本不可能按共產主義的方式組織起來,因為他們沒有實現共產主義聯合的第一個條件即集體經營所必需的一切手段。」(3-410)

1847年6月,恩格斯指出:廢除私有財產,這隻能是「整個歷史發展的結果」(42-373)。

1847年10月,恩格斯在駁斥卡爾·海因岑在關於廢除私有財產問題上的空談時,就是這樣地寫道:「共產主義不是學說,而是運動。它不是從原則出發,而是從事實出發。被共產主義者做為自己前提的不是某種哲學,而是過去歷史的整個過程,特別是這個過程目前在文明各國的實際結果……海因岑先生現在該不會不認識到,為了評判共產主義,只是認為它的核心簡單說來就是廢除私有財產是不夠的;他最好不要空談廢除私有財產,而是踏踏實實地研究一下政治經濟學……海因岑先生把廢除私有財產同這種廢除的前提本身分離開來,他不把廢除私有財產同現實世界聯繫起來觀察,而只是把它當作書齋里的愚蠢的臆想,這樣一來,這種廢除就成了十足的空談,海因岑先生只能在這上面發表一通平庸的廢話。」(4-311)

恩格斯在該文中又強調:「只要大工業的發展水平還沒有達到足以使自己完全掙脫私有財產的羈絆,它就不能容許現存方式以外的其他任何分配方式。」(4-313)

1847年10月底,馬克思指出:「當使資產階級生產方式必然消滅、從而也使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必然顛復的物質條件尚未在歷史進程中、尚未在歷史的"運動』中形成以前,即使無產階級推翻了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它的勝利也只能是暫時的,只能是資產階級革命本身的輔助因素(如1794年時就是這樣)。所以,法國的恐怖統治所能起的作用,只是通過自己的猛烈錘擊,象施法術一樣把全部封建遺迹從法國地面上一掃而光。這樣的事情是懦怯的資產階級在幾十年中也辦不到的。因此,人民的流血犧牲只是給資產階級掃清了道路……他們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首先必須創造新社會的物質條件,任何強大的思想或意志力量都不能使他們擺脫這個命運。」(4-331)。

因為廢除私有制必須是以資本主義社會的最徹底的發展為前提的,因此,1847年11月,恩格斯在《共產主義原理》一文中才會這樣地強調:「廢除私有制甚至是工業發展所必然引起的改造整個社會制度的最簡明扼要的說法。所以共產主義者提出廢除私有製為自己的主要要求是完全正確的。」(4-365)

恩格斯在該文中就是這樣反覆強調:「社會制度中的任何變化,所有制關係中的每一次變革,都是同舊的所有制關係不再相適應的新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4-365)!因此,只有當私有制「成為這些生產力發展的桎梏和障礙」的時候,無產階級才有可能「廢除私有制」(4-366)。

以上所述,這就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發表之前對關於「消滅私有制」的有關論述。

我們只有對他們的這些論述有所了解,才會對他們在《宣言》中對關於「消滅私有制」的那一高度的理論概括才會有所認識,才會有一個全面準確的理解。

由此可見,馬克思和恩格斯即使在原版中所用的是「消滅私有制」,那也不能說就是錯誤的,因為這是有前提的。

第三,關於如何正確對待資本主義的剝削問題,這也必然和消滅或揚棄私有制的問題有直接的關係。因此,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那一段話,也為我們對它的新解釋提供了線索或理論依據。那就是,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只有一部分人對另一部分人的剝削的這種生產和產品佔有方式已經發展到了「最後而又最完備的表現」的時候,被剝削者或無產階級才有可能去消滅這種制度。

馬克思和恩格斯從來就沒有抽象地反對過剝削或剝削制度。相反,他們始終都在嚴厲地批評那種空想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在這一問題上所抱的幻想。

例如,他們在《宣言》中就是這樣地寫道:這些社會主義的和共產主義的著作雖然也含有批判的成份,如:消滅城鄉之間的對立,消滅家庭,消滅私人發財制度,消滅僱傭勞動制,提倡社會和諧,把國家變成單純的管理生產的機關等——所有這些原理無非都是表明消滅階級對立的必要,「但是由於這種階級對立在當時還剛剛開始發展,它們當時所知道的只是這種對立的最初的無定形的模糊表現。因此,這些原理也就還帶有完全空想的性質。」(4-501)

由此可見,正是一切空想社會主義者,他們才不顧歷史條件主張立即消滅階級,消滅私人發財制度,特別是要立即消滅資產階級的剝削制度。而馬克思和恩格斯則認為,他們這些革命文獻按其內容來說,不僅是空想的,而且也是反勸的。因此,假如落後國家裡的無產階級不顧歷史條件就只按他們的這些原理或主張去推翻一切剝削制度,那就必然要遭到失敗。

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在《宣言》中這樣明確地指出:「無產階級試圖在普遍激動的時代和推翻封建社會的時期直接實現自己階級利益的一些最初嘗試,都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失敗,這是由於當時無產階級本身還欠發展,同時也是由於無產階級解放所必需的物質條件還沒有具備,因為這些條件只是資產階級時代的產物。」(4-499)

由此可見,馬克思和恩格斯同一切空想社會主義者不同。他們認為,無產階級解放所必需的物質條件只是資產階級時代的產物。換句話說,在他們看來,也只有通過資產階級生產方式的徹底的發展,才能創造出無產階級解放所必需要的物質條件。

這就是說,他們在《共產黨宣言》中實際上就早已指出:無產階級或共產黨人即使在落後國家裡首先爭得了民主,推翻了資產階級,建立了自己的統治,他們也只能和必須「採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在自己那裡推行所謂文明制度,就是說,變成資產者」。(4-470)換句話說,在經濟落後的條件下,無產階級即使奪取了政權,它也還不能就立即消滅一切剝削,特別是資產階級的剝削方式和剝削制度。

例如,1850年9月15日,馬克思在反駁德國冒險主義集團領袖沙佩爾時就是這樣地說道:「我們獻身的黨,幸運的恰恰是還不能取得政權。無產階級即使取得政權(指在當時的德國或法國-引者注),它推行的不會直接是無產階級的措施,而是小資產階級的措施……況且,在法國無產階級將不是單獨地,而是跟農民和小資產者一起取得政權,因此必須推行的不是自己的,而是它們的措施。」(7-620)

這就是說,在一個小農國家裡,共產黨即使取得了政權,它也不會直接推行無產階級的措施——消滅階級,即立即消滅剝削和實行實行社會主義。

我們再以巴黎公社為例,因為這是眾所周知的。

巴黎公社是工人階級奪取了政權並在短期內掌握了政權,但它並沒有提出來要立即消滅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正如馬克思所說:因為「他們知道,為了謀得自己的解放,同時達到現代社會由於本身經濟發展而不可遏制地趨向著的更高形式,他們必須經過長期的鬥爭,必須經過一系列將把環境和人都完全改變的歷史過程。」(17-363)

假如,巴黎工人階級在當時的整個法國長期地掌握了政權,那麼,這在馬克思看來,它從奪取政權後通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到逐漸真正實現社會主義社會,這一必須要經過的自然歷史過程到底還需要多長時間呢?馬克思認為,它就必須還需要經過幾百年或上千年!因為即使在無產階級掌權的「新條件下」,資本主義經濟規律的自發作用,如被社會主義經濟規律的自發作用所代替,仍然要像過去奴隸制經濟規律的自發作用和農奴制經濟規律的自發作用被代替一樣,將是一個非常漫長的發展過程。

請看馬克思的原話。對此,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的初稿中就是這樣地寫道:當工人階級即使已經掌握了政權,「他們知道,以自由的聯合的勞動條件去代替勞動受奴役的經濟條件,需要相當一段時間才能逐步完成(這是經濟改造);這裡不僅需要改變分配方法,而且需要一種新的生產組織,或者勿寧說是使目前(現代工業所造成的)有組織的勞動中存在著的各種生產社會形式擺脫掉(解除掉)奴役的鎖鏈和它們的目前的階級性質,還需要在全國範圍內和國際範圍內進行協調的合作……他們知道,目前"資本和土地所有權的自然規律的自發作用』只有經過新條件的漫長發展過程才能被"自由的、聯合的勞動的社會經濟規律的自發作用』所代替,正如過去"奴隸制經濟規律的自發作用』和"農奴制經濟規律的自發作用』之被代替一樣。」(17-594)

由此可見,馬克思的關於「揚棄私有制」的理論,不僅適合於資產階級政權,而且也適合於無產階級政權,因為任何人和任何階級都不能違背客觀經濟規律。

因此,特別是在落後國家裡的共產黨人,當他們奪取了政權以後,不是立即消滅私有制,而是要揚棄私有制,要是說「消滅私有制」也只能是消滅封建土地所有制,換句話說,他們應該比在資產階級掌權時還要更廣泛、更自由、更迅速地發展資本主義私有制,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使私有制更快地走向滅亡!假如不是這樣,而是相反,那他們就是愚蠢的,就必然會使革命遭到徹底的失敗,或給整個國家或民族帶來極大的災難!!!

請看,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關論述。

例如,早在1845-1846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中就指出:假如聖桑喬在當時的德國就企圖立即消滅私有制,那他就會「使自己成為全德國的笑柄」(3-410);「另一方面,生產力的這種發展之所以是絕對必需的實際前提,還因為如果沒有這種發展,那就只會有貧窮的普遍化;而在極端貧困的情況下,就必須重新開始爭取必需品的鬥爭,也就是說,全部陳腐的東西又要死灰復燃。」(3-39)

1847年10月,恩格斯指出:因為海因岑先生是「本世紀最無知的蠢漢之一」,因此,「海因岑先生當然以為,財產關係、繼承權等等可以任意改變和調整。」(4-303)

當恩格斯向海因岑強調共產主義廢除私有財產只能是以生產力的很高發展為前提後,說道:「海因岑先生現在該不會不認識到,為了評判共產主義,只是認為它的核心簡單說來就是廢除私有財產是不夠的;他最好不要空談廢除私有財產,而是踏踏實實地研究一下政治經濟學;假如他對廢除私有財產的前提也不了解,那他對廢除私有財產可能造成的後果便不會有任何概念。」(4-312)

這就是說,廢除私有財產是有前提的,如果沒有那個前提而廢除私有財產,那就必然要給該民族造成嚴重的後果。


推薦閱讀:

對馬克思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認識
【專家視點】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典範
從《道德經》看東西方的辯證法發展歷史的比較
施略普尼科夫等:二十二人聲明
大鬍子爺爺,你好

TAG:思想 | 馬克思主義 | 理論 | 私有制 | 主義 | 馬克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