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魯迅故里重溫那些課本里的真實場景
圖1
「溫一碗醇香的黃酒,來一碟入味的茴香豆」,魯迅筆下的咸亨酒店深入人心,酒店門前的「孔乙己」塑像也成為遊客爭相合影的「明星」。這個在魯迅著作中多次提及的酒館,已成為紹興旅遊的標誌和「名片」。
拍攝時間:2011年2月14日,正月十二。
拍攝地點:浙江省紹興市,魯迅故里。
拍攝主題:魯迅博物館,三味書屋,咸亨酒店。
拍攝設備:尼康D700,AF-Nikkor 35mm f/2D。
行車路線:無錫-滬寧高速-乍嘉蘇(常台)高速-南潯-烏鎮-寧波-紹興。
行駛里程:400公里。
氣象條件:陰,溫度5度,風2-3級。
上午在遊覽了烏鎮南柵之後,我繼續驅車趕往寧波。
烏鎮到寧波100公里的路程,而且路況很好,1個小時就趕到了。
小雨中遊覽了寧波博物館、寧波大學城和院士雕塑園,當晚和朋友喝酒聊天直到深夜,熱情好客的寧波朋友執意要留我們在寧波住上一晚,考慮到明天只是去紹興一地,時間寬裕,我們答應住在寧波。
次日,我們在酒店用過早餐,把汽車加滿油,沿杭甬高速向紹興方向行進。上午10點鐘,杭甬高速氣候突然發生變化,天空降下了大雪,地面非常已經積雪而且非常濕滑,我立即把車速降到了50公里,此時已經發現了路邊有很多事故車輛,大多是追尾的,當時我還想掏出相機拍攝這突如其來的大雪,但看到這麼多車碰撞追尾面目全非的車輛,考慮到安全我放棄了拍攝的念頭,專心駕駛,不過當時還是用手機拍攝了幾個畫面,第一時間通過手機微博把消息發送了出去,提醒行駛在此路段和即將駛入的司機朋友注意,呵呵,微博還是厲害啊。第二天在廣播中就聽到了「昨天杭甬高速突降大雪,造成30多輛汽車追尾的事故」的新聞,現在想起來儘管只有50公里的路段,當時的情景還是挺可怕的。
旅行中的花絮也是旅行的一部分,經歷了,感受了,整個旅行才飽滿,才完整,好了,下面書歸正傳,臨近中午,我趕到紹興古城。
圖2
紹興,一個從小就渴望了解探究的神秘地方,在小學、中學課本里讀了很多魯迅的著作,後來又陸續看了不少魯迅的名著,其中很多文章就是在我今天要去的紹興魯迅故里醞釀完成的
魯迅故里現在已經成為一條獨具江南風情的歷史街區,成為一個原汁原味解讀魯迅作品,品味魯迅筆下風物,感受魯迅當年生活情境的真實場所。
一條窄窄的青石板路兩邊,一溜粉牆黛瓦,竹絲台門,魯迅祖居,魯迅故居,百草園,三味書屋,咸亨酒店穿插其間,一條小河從魯迅故居門前流過,烏篷船在河上晃晃悠悠,此情此景怎不讓人想起魯迅作品中的一些場景?
圖3
魯迅故居門前的小溪
圖4
小溪里停泊的烏篷船,讓我想起了當年魯迅偷偷坐船去看戲的情景......
圖5
魯迅故居門前的石板路
圖6
老街上的招貼畫很搶眼
圖7
從百草園來到了三味書屋,魯迅學習的地方,如今已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圖8
魯迅紀念館位於浙江省紹興市都昌坊口,建成於1953年1月,由魯迅故居、百草園、三味書屋、魯迅生平事迹陳列廳組成。
文字介紹:這裡原有的正中大門是六扇黑漆竹門,改建後已不復存在。新台門整座屋宇是江南特有的那種深宅大院,它是老台門八世祖周熊占 ( 1742 ~1821)在清朝嘉慶年間購地興建的,同時建造的還有過橋台門。魯迅曾高祖一房移居新台門,世系綿延,到了清光緒、宣統年間,整個周氏房族逐漸衰落。1918年,經族人共議將這群屋宇連同屋後的百草園賣給了東鄰朱姓。房屋易主後,原屋大部分拆掉重建,但魯迅家居住的地方主要部分幸得保存。解放以後,人民政府多次撥款整修,已經恢復舊觀,原來的傢具也多數找回,並按原樣陳列。魯迅故居現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圖9
圖10
圖11
三味書屋,清朝末年紹興城內頗負盛名的一處私塾,魯迅12~17歲在此讀書,前後長達約五年的時間。三味書屋正中上方懸掛著「三味書屋」匾額,是清朝著名書法家梁同書所題。「三味」的意思為: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肴饌,諸子百家味如醯醢。匾額下掛著一幅《松鹿圖》,學生每天上學要先對著匾額和《松鹿圖》行禮,然後才開始讀書。兩邊的柱子上有一副抱對:「至樂無聲唯孝弟,太羹有味是詩書」。
魯迅12歲時被家人送到三味書屋讀書,他非常留戀這個屬於自己的樂園。他說:「我不知道為什麼家裡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里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牆罷,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罷,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了下來罷,……都無從知道。總而言之:我將不能常到百草園了。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
圖12
書屋正中的木方桌和高背椅子是塾師的講台,兩旁的椅子供來客歇坐,邊上則為學生的座位。這是書屋角落中魯迅的書桌,現在已經不讓靠近,當然我自然就沒有看到魯迅當年刻在桌子上的「早」字了。
這個「早」字的故事大家可能熟悉了,就是有一天早上,魯迅不知什麼原因遲到了,受到了老師的責問,他於是就刻了一個字,表示以後一定要早來,以後他果然再也沒有遲到。以小見大,很值得我們深思。
圖13
圖14
魯迅的母親魯瑞(1858—1943),紹興鄉下安橋頭人,這張照片是我在魯迅故居母親卧室里的牆上拍攝的。我還是第一次看見魯迅母親的樣子。
魯迅的母親,性格和善而堅毅,原先不識字,但「她以自修得到能夠看書的學力」。
在她的卧室南邊放著一張大床,是魯瑞睡過的原物。
靠北窗的桌子上陳列著魯瑞做針線活用的生活匾、剪刀、尺子、粉袋、熨斗、線板等物,其中的一隻襪船系當年她給工友王鶴照親手縫製的原物。
圖15
魯迅故居是魯迅的出生地,這是魯迅的卧室,也是他童年和青少年時期成長、生活和學習的場所,直至1899年出外求學。室內陳設按當年原樣擺放,不少傢具和用品均是原物。
圖16
魯迅故居里的廚房,廚房裡有一乘大戶人家用的三眼大灶,還陳列著八仙桌和其他炊具。壁上掛著一隻很大的竹編菜罩,那是當年的「忙月」(季節工)章福慶為周家所做的原物。活忙不過來時,章福慶便將兒子章運水帶來幫忙。章運水和小魯迅年紀相仿,「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魯迅就是在這廚房裡和他初次見面,成為好朋友的。運水教魯迅怎樣捕鳥,講述在海邊沙地里看管西瓜、拿胡叉刺猹的故事,是運水讓魯迅認識了一個在書本上見不到的陌生世界。1921年,魯迅在創作著名小說《故鄉》時,以運水為模特兒,塑造了「閏土」這個活生生的藝術形象。
圖17
魯迅和閏土
圖18
百草園,魯迅曾經回憶說:「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
圖19
魯迅筆下的百草園,在魯迅故居的後園,原是周家與附近住房共有的菜園,面積近2000平方米,童年時代的魯迅常在這裡玩耍,捕鳥。
年輕時的魯迅經常和小夥伴們來到百草園中玩耍嬉戲,捉蟋蟀,玩斑蝥,採桑椹,摘覆盆子,拔何首烏。夏天在樹蔭下乘涼,冬天在雪地里捕鳥。關於百草園的詳細情狀,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動的描述:「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
圖20
我為什麼要在中午之前趕到紹興,呵呵,主要目的就是要去傳說中的咸亨酒店去品嘗紹興美味。
圖21
咸亨酒店,三開間平屋,無窗、無分隔牆,一個方桌配6個方凳,整齊有序,整潔乾淨,全然沒有我想像的小酒館那種烏煙瘴氣的味道。酒店的主人不再是什麼掌柜,那酒客也不再是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和短衫幫了,而是千里迢迢,甚至不遠萬里尋蹤來到這裡的國內外遊客,當然還有本鄉本土的紹興人。
圖22
西首朝外擺開曲尺型櫃檯,櫃檯上還放著「過酒坯」(下酒菜)風味純正,豆腐乾、百葉包、燴雞蛋、熟蟹,以及豬內臟等價格低廉的菜肴,自然少不了當年孔乙己嘗過的茴香豆。
圖23
我在咸亨酒店的午餐,5個菜100多元錢,價錢不貴,味道不錯。
圖24
咸亨酒店對面也是一家有名的紹興菜館
圖25
牆上的巨幅剪紙廣告
圖26
紹興有許多土特產品,除有名的「三烏一黃」(烏乾菜、烏氈帽、烏篷船以及紹興黃酒)外,還有臭豆腐、茴香豆、紹興腐乳、楓橋香榧、諸暨珍珠、新昌名茶、小京生花生、嵊州竹編等,無不洋溢著濃郁的紹興風情。
來紹興千萬不能不嘗紹興老酒,越地釀酒歷史可上溯到春秋時期。紹興老酒採用傳統獨特工藝,以得天獨厚之鑒湖水釀製,集飲料、藥用和調味於一身,為中國黃酒之冠。紹興老酒品種頗豐,有:元紅酒、加飯酒、善釀酒、香雪酒、花雕酒等,其中的古越龍山牌加飯酒和紹興花雕壇酒為國宴專用酒,屢獲國際金獎。
圖27
圖28
圖29
圖30
圖31
圖33
圖34
圖35
這個老人叫胡俊,是全國老年書法大賽的冠軍得主,他在摺扇上的書法很不錯,現場書法的摺扇可以出售,每把200多元。
圖36
「金不換」毛筆
圖37
圖38
推薦閱讀:
※紹興文種墓
※?揭密|魯迅先生曾常去的「泰甡酒店」,你知道在紹興哪裡?
※紹興. 魯 鎮
※周恩來和祖居地紹興的不了情
※飲恨香爐峰!200國軍為何沒能拿下只有7個鬼子的碉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