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地理文獻(卅五)——經濟地理文獻(一)

《史記·貨殖列傳》

西漢司馬遷所撰《史記》卷一百二十九,列傳第六十九為《貨殖列傳》。司馬遷在《貨殖列傳》中描述了商業自古以來在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及其作用。和我們一般認為的中國古代對商人與商業的成見不同,司馬遷認為:

夫山西饒材、竹、榖、纑、旄、玉石;山東多魚、鹽、漆、絲、聲色;江南出枏、梓、薑、桂、金、錫、連、丹沙、犀、瑇瑁、珠璣、齒革;龍門、碣石北多馬、牛、羊、旃裘、筋角;銅、鐵則千里往往山出棊置:此其大較也。皆中國人民所喜好,謡俗被服飲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農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寧有政教發徵期會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賤之徵貴,貴之徵賤,各勸其業,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豈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驗邪?

而在這段論述中,司馬遷指出了四個西漢當時重要的經濟區,即山西、山東、江南與龍門、碣石以北。注意這裡的山東、山西是按崤山(在今河南洛寧西北)所分的。按照龍門山(今陝西韓城北)、碣石山(在今河北昌黎北)劃分的這條界線,被現代歷史地理學者認為是西漢時大致的農牧分界線所在。

根據1982年版《中國歷史地圖集》中的西漢全圖,參考史念海先生有關研究改繪,圖中紅線為《史記·貨殖列傳》所述的大致農牧分界線。

隨後的一部分里,司馬遷舉了一些例子來證明經濟發展,貨物流通對於富國富民是大為有利的,例如齊國、越國等國家,陶朱公范蠡、子貢、白圭、猗頓、烏氏倮等人。

接下來《貨殖列傳》對全國的經濟地理情況作了一個大體的概括:

漢興,海內爲一,開關梁,弛山澤之禁,是以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傑諸侯彊族於京師。關中自汧、雍以東至河、華,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貢以爲上田,而公劉適邠,大王、王季在岐,文王作豐,武王治鎬,故其民猶有先王之遺風,好稼穡,殖五穀,地重,重爲邪。及秦文、德、繆居雍,??隴蜀之貨物而多賈。獻公徙櫟邑,櫟邑北卻戎翟,東通三晉,亦多大賈。孝、昭治咸陽,因以漢都,長安諸陵,四方輻湊並至而會,地小人衆,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南則巴蜀。巴蜀亦沃野,地饒巵、薑、丹沙、石、銅、鐵、竹、木之器。南御滇僰,僰僮。西近邛笮,笮馬、旄牛。然四塞,棧道千里,無所不通,唯襃斜綰轂其口,以所多易所鮮。天水、隴西、北地、上郡與關中同俗,然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爲天下饒。然地亦窮險,唯京師要其道。故關中之地,於天下三分之一,而人衆不過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關中在司馬遷看來,是當時西漢王朝的經濟中心所在。自周、秦以來以關中為根本,西漢定都長安,使得關中的商業更加發達。關中以北的天水、隴西、北地、上郡等地利於畜牧,關中以南的巴蜀則物產豐富。

昔唐人都河東,殷人都河內,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國各數百千歲,土地小狹,民人衆,都國諸侯所聚會,故其俗纖儉習事。楊、平陽陳西賈秦、翟,北賈種、代。種、代,石北也,地邊胡,數被寇。人民矜懻忮,好氣,任俠爲姦,不事農商。然迫近北夷,師旅亟往,中國委輸時有奇羨。其民羯羠不均,自全晉之時固已患其僄悍,而武靈王益厲之,其謡俗猶有趙之風也。故楊、平陽陳掾其閒,得所欲。溫、軹西賈上黨,北賈趙、中山。中山地薄人衆,猶有沙丘紂淫地餘民,民俗懁急,仰機利而食。丈夫相聚游戲,悲歌忼慨,起則相隨椎剽,休則掘冢作巧姦冶,多美物,爲倡優。女子則鼓鳴瑟,跕屣,游媚貴富,入後宮,徧諸侯。

然邯鄲亦漳、河之閒一都會也。北通燕、涿,南有鄭、衛。鄭、衛俗與趙相類,然近梁、魯,微重而矜節。濮上之邑徙野王,野王好氣任俠,衛之風也。

夫燕亦勃、碣之閒一都會也。南通齊、趙,東北邊胡。上谷至遼東,地踔遠,人民希,數被寇,大與趙、代俗相類,而民雕捍少慮,有魚鹽棗栗之饒。北鄰烏桓、夫餘,東綰穢貉、朝鮮、真番之利。

洛陽東賈齊、魯,南賈梁、楚。

故泰山之陽則魯,其陰則齊。齊帶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綵布帛魚鹽。臨菑亦海岱之閒一都會也。其俗寬緩闊達,而足智,好議論,地重,難動搖,怯於衆鬭,勇於持刺,故多劫人者,大國之風也。其中具五民。

而鄒、魯濱洙、泗,猶有周公遺風,俗好儒,備於禮,故其民齪齪。頗有桑麻之業,無林澤之饒。地小人衆,儉嗇,畏罪遠邪。及其衰,好賈趨利,甚於周人。夫自鴻溝以東,芒、碭以北,屬巨野,此梁、宋也。陶、睢陽亦一都會也。昔堯作於成陽,舜漁於雷澤,湯止於亳。其俗猶有先王遺風,重厚多君子,好稼穡,雖無山川之饒,能惡衣食,致其蓄藏。

越、楚則有三俗。夫自淮北沛、陳、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其俗剽輕,易發怒,地薄,寡於積聚。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東有雲夢之饒。陳在楚夏之交,通魚鹽之貨,其民多賈。徐、僮、取慮,則清刻,矜己諾。

彭城以東,東海、吳、廣陵,此東楚也。其俗類徐、僮。朐、繒以北,俗則齊。浙江南則越。夫吳自闔廬、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之喜遊子弟,東有海鹽之饒,章山之銅,三江、五湖之利,亦江東一都會也。

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是南楚也,其俗大類西楚。郢之後徙壽春,亦一都會也。而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鮑、木輸會也。與閩中、干越雜俗,故南楚好辭,巧説少信。江南卑溼,丈夫早夭。多竹木。豫章出黃金,長沙出連、錫,然堇堇物之所有,取之不足以更費。九疑、蒼梧以南至儋耳者,與江南大同俗,而楊越多焉。番禺亦其一都會也,珠璣、犀、瑇瑁、果、布之湊。

潁川、南陽,夏人之居也。夏人政尚忠朴,猶有先王之遺風。潁川敦願。秦末世,遷不軌之民於南陽。南陽西通武關、鄖關,東南受漢、江、淮。宛亦一都會也。俗雜好事,業多賈。其任俠,交通潁川,故至今謂之「夏人」。

夫天下物所鮮所多,人民謡俗,山東食海鹽,山西食鹽鹵,領南、沙北固往往出鹽,大體如此矣。

圖片摘自王育民《中國歷史地理概論》上冊

司馬遷按照春秋戰國以來地區的劃分來記敘各地的都會、民風、物產等社會經濟情況,有很多經濟地理現象直到今天仍然存在。

總之,楚越之地,地廣人希,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賈而足,地埶饒食,無飢饉之患,以故呰窳偷生,無積聚而多貧。是故江淮以南,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沂、泗水以北,宜五穀桑麻六畜,地小人衆,數被水旱之害,民好畜藏,故秦、夏、梁、魯好農而重民。三河、宛、陳亦然,加以商賈。齊、趙設智巧,仰機利。燕、代田畜而事蠶。

司馬遷認為,江南之地,經濟不發達,但也沒有飢餓之人,這是因為當時的經濟重心尚在北方,而江南未被開發,農業還是很原始的火耕水耨的方式。

司馬遷經過多年的考察,將兩千年前我國經濟地理的情況按照區域特點記載在《史記·貨殖列傳》中,開創了後世正史中《食貨志》的先河,對於研究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情況與地理分布格局,具有重要的價值。

35

歷史地理

小知識


推薦閱讀:

農耕文化是如何產生的?
古代四神: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中國古代座右銘選讀試譯(一)
古代除了滴血驗親,還有什麼辦法驗證血緣關係?
《漢書·朱買臣傳》打臉拜金女?論屌絲的理想和愛情如何才能兩全

TAG:文獻 | 中國 | 地理 | 經濟 | 經濟地理 | 古代 | 古代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