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忠臣史可法另一面:昏招迭出間接葬送南明|史可法|南明

核心提示:如果嚴格追究責任,史可法當是第一份。以他留守第一重臣的身份如果支持福王,福王何必求助四鎮?又何來大權被馬士英之流掌握?後來四鎮飛揚跋扈更是可以避免的。終弘光一朝,武將視皇帝為無物。朝廷圖有虛名,文武交訌,將領紛爭,內耗激烈,無暇他顧的始作俑者正是史可法。

史可法墓 資料圖

本文系鳳凰網歷史頻道特約記錄員蘭台供稿

史可法生平:

史可法,字憲之,明神宗萬曆二十年壬寅(公元1602年),十一月初四日寅時,生於河南省祥符縣(今開封市)。

崇禎元年舉進士,授西安府推官,稍遷戶部主事,歷員外郎、郎中,後來副使總理侍郎盧象升,分巡安慶、池州,監江北諸軍;至後為戶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督漕運,巡撫鳳陽、淮安、揚州,拜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

崇禎十七年(公元16 44年)四月,闖王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思宗縊死煤山,馬士英等擁立福王,改年號為弘光,史稱南明弘光朝廷。屢加史可法至太子太傅,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史可法自請為督師,出鎮淮、揚。

弘光元年(公元16 45年)四月二十五日,揚州為滿清大將多鐸率部攻破,史可法自殺被部下所阻未遂,被俘,然不屈怒罵,於揚州新城南門城樓上慨然就義,時年四十四歲。其部將、義子史德威於五月一日出覓史可法遺骸,因暑天炎熱,屍體堆積致使蒸變難識,德威不敢妄認,因而未獲其遺體。後於揚州城外梅花嶺建衣冠冢。

提起南明群臣排名第一的當屬史可法,不光因為他死守揚州最後為明朝所盡忠,就算從地位上說,史可法也算是崇禎皇帝所選定的南京留守的第一人。

但是如果拋開史可法死守揚州,以至為明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族王朝盡忠的華麗外衣,史可法留給我的印象卻只能是四個字:平庸、無能。

明思宗庄烈皇帝平生看人走眼無數,但是我不得不說在史可法問題上,庄烈皇帝卻並沒有走眼。史可法這個人如要他不惜血濺朝堂,保護崇禎年幼太子繼位是絕對沒有問題的,是一個社稷之臣;但是要他臨機決斷,掃平宇內,做一個中興之臣就超出了其能力範圍了。

所以庄烈皇帝在明朝風雨飄搖,大明如日薄西山之時挑選南京留守諸臣時把史可法排名第一是有道理的,如果太子真的能順利南下,史可法就是太子順利繼位的最有力的保證。可惜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這句話並沒有因為皇帝而給面子,最終,庄烈皇帝和他的兒子們被李自成一鍋燴了。而史可法也陡然被賦予了超過自身能力的責任。其結果不過是再次印證了無人能負擔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之外的責任,這一不知道是東方還是西方或者是我自己杜撰出來的諺語。

在庄烈皇帝以及其直屬繼承人無法南渡的情況下,作為南京留守群臣第一要務就是馬上重新選定新的明王朝的君主,而史可法作為第一重臣在這裡就變得舉足輕重了。而事實上在這個問題上史可法與後來被認定位南明第一奸臣的馬士英在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都存在了嚴重的私心。可以說是馬士英與史可法共同種下了南明短命的第一顆種子。

推薦閱讀:

【史圖館】中國歷代疆域變化53 萬曆改革 抗倭援朝
古代人的旅遊攻略——序
為什麼朱元璋要將元帥之位和軍事指揮權讓給他的岳父郭子興?
明朝抗倭名將俞大猷墓被盜(圖)
中國明清海洋戰略基本全貌·筆記整理

TAG:明朝 | 南明 | 另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