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的味道3
語文教學,就要帶領學生親近母語,感受母語,通過咬文嚼字、品詞析句,在潛移默化中觸摸語言,直覺大意,感知文字的「質地」與「芳香」。要帶領學生走進語言文字精微隱秘的深處,引導學生琳琅滿目的發現,獲得最真切的感悟。教師要聯繫語境通過直觀演示、比較、辨析等引導學生咀嚼語言文字的準確精妙;教師要引領學生走進課文,通過朗讀、想像、比較等形式品詞析句,品味語言文字的形象生動,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獨具匠心,感受語言美,提高欣賞語言的能力;教師要啟發學生結合特定的語境揣摩「言外之意」,善於引導學生尋覓語言豐富的潛台詞,讓學生深入文本,透過表面文字,感受語言的深層含義。以此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培養學生欣賞語言的激情與智慧,讓語文課保持原汁原味的本色! 漢語言是我們的母語,是世界上最豐富、最優美、最智慧的語言之一。語文課,要讓學生親近母語,感受母語,在潛移默化中觸摸語言,直覺大意,感知文字的「質地」與「芳香」。每一位語文老師,就是這樣一位帶領學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魅力的導引者。特級教師於永正曾在一堂課始,讓學生說說「吃飯」與「讀書」的相似點,意在讓學生明白讀書與吃飯一樣,是要咀嚼品味的。
語文,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為「語言和文字」「語言和文學」,所以,語文課就應該在濃濃的語文味中,在滿懷詩意的情境中,在豐富的語言想像中,讓學生通過品讀語言文字,去享受語文的魅力。
一、抓住文眼 讀中品味
在課堂上,我們常常會把過多的精力投入到對文本內容的挖掘和對思想感情的理解上,強化了「人文的感悟」,卻淡化了「語文本色的品味」。事實上,小語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不僅濃縮了作者豐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詞造句、語言表達上都頗具特色。因此,教學中教師就應努力捕捉文本中的閃光點、抓住課文精妙之處,引領學生悉心品味,從一個個標點,一個個詞語,一個個句子中去玩味語言,通過細嚼慢品,激發與作者的情感共鳴,使學生不僅能感受到人文關懷,更能得到語言智慧的啟迪。
二、潛心會文 推敲揣摩
葉聖陶先生早就說過:「語文教學中的一大任務是教師要引導學生會讀書,讓學生『潛心會本文』」。在閱讀教學中,應以自主閱讀、潛心讀書為上。只有靜心閱讀、潛心思考,才能讓學生深入文本世界去感悟、品味和探究。讓學生思想與文本撞擊,才會撞出美麗的火花。因此,在語文課堂中應給學生足夠的潛心會文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擁有閱讀自由,給學生創造更多思考的機會,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讀書是需要動腦思考的,只有潛心會文,才能真正走進文本的深處。學生在品讀文章時,要對文章的語言反覆理解,體味,推敲,對語言意蘊進行深入的探究,透過語言文字窺見其思想,領悟其精髓,從而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深刻理解,提高學生的敏銳感悟能力。
三、多元探讀 激活思維
在課堂上,我們總是引導學生通過反覆的朗讀體驗作者的情感、領悟語言的內涵,然而,要想使學生真正把書讀好,讀出語言的滋味、讀出語言的神韻,就要引領學生入境入情地,逐漸深入地讀書。通過多元探讀,體驗課文描寫的意境,體味語言文字的節奏美、音韻美,豐富自己的語言儲備和語感經驗,並啟迪自己的思想,使之更深邃。「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做到有理解地讀,有體驗地讀,傳情達意地讀。學生的探究朗讀能力自然也就大大提高了。
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是什麼?葉聖陶所言:「不待教,學生自能品讀文章,自能寫作文章。」領學生抓住內容精彩之處、語言運用經典之處,品讀語言文字,讓學生從課文中的字、詞、句甚至標點符號的比較、揣摩、感悟、運用中得到人文的關懷,受到語言的熏陶,努力使學生提高語文素養。相信,這樣以「品讀語言」為核心的語文課能讓我們的學生讀得更有味,,使我們的語文課真正散發出迷人的光彩!推薦閱讀:
※語文課本那「六十一個階級弟兄」你還記得么?《北京日報》今天整版講述他們後來的故事
※語文課堂:放飛心靈的天堂
※語文課應該教什麼以及怎麼教?
※繁華落盡見真淳__語文課 我拿什麼給學生
※語文是什麼,語文課教什麼,語文課怎麼教,語文課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