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淘舊書者的四種痴迷

博爾赫斯說,「我總是想像天堂將如同圖書館一般。」在文人眼中,幸福安謐的境界可能真的只有在書海中出現。與張元濟、鄭振鐸在抗戰時期出於搶救保護中華文獻藏書不同,當代文化人出於研究往往會涸澤而漁地打撈種種相關資料,而在這四處搜尋的過程中,單純對書的執著往往會超出對內容的渴求,表現出形形種種的痴迷之態。

淘為所專者僅為內容用

這一類型的淘書者在文化人中佔有相當比例。他們淘書、藏書往往有明確方向,不論品相不論版本,僅要內容可用便收入囊中,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周振鶴便是其中之典型。

周振鶴藏書有兩條「三不」原則,一是圖書館不收、目錄學不講、藏書家不重。我國歷史上有這樣一批古舊書長期得不到重視,但卻對某種學術研究具有特殊價值,如科舉時代的「教科書」以及老雙語辭典、老工具書等。很多人以為隨著語言的變化,老雙語辭典已沒有使用價值,但它卻是反映中外語言接觸史的重要資料。「憑藉搜集到的老雙語詞典,我完成了中外語言接觸史的相關專著。」周振鶴說。另一條「三不」是不求全帙,不論品相,不論版本。有的書並不完整或沒有特殊版本的意義,但只要遇到所需的應立即買下,畢竟藏書還是以所藏內容為首要。

滬上另一位此派學者是專攻近現代文學的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陳子善。在世界各地講學,陳先生每到一處,都必先找朋友帶其去當地的舊書店逛上一圈。因其學術方向,陳先生所藏大多為近現代作家的作品,對他而言,在淘書中更有種不斷發現研究對象散落佚文的樂趣。他介紹說,他的藏書主要集中在魯迅、郁達夫、張愛玲等研究對象的各個版本的著作,張愛玲、魯迅等人版本流變方面的研究,他已靠淘書取得了相當的成果。

陳先生另一類藏書對象是與他有過交往的文壇前輩的著作,這些前輩很多已經離世,在舊書市上看到他們的著作如同見到故人,出於一種情感的需要收藏他們的著作。陳子善向記者講述了一則他的淘書故事,北京有個京派散文家南星,他與上海的王辛迪是好友,都曾在北京的甘雨衚衕6號居住,當時常有北京散文家、詩人聚集於此談天說地,文學氣氛濃厚。1947年南星曾出版過一本《甘雨衚衕6號》記錄當時的氛圍,該書印數很少。2003年,陳子善竟然在香港逛舊書市時發現了這本書,而且是南星贈給王辛迪的簽名本。他立即買下一本想回上海後找辛迪先生簽名,沒想到王辛迪竟於那時去世了。「每一本舊書都有一個舊時的故事,挖掘每本書後的情感,也是我的淘書之樂。」

淘為所寫者專為寫書話

這類書痴往往由第一類轉化而來,最初由搜集資料之需一頭扎進故紙堆,時間久了便不知不覺迷戀上了那種剖析版本、尋覓一本書漂流路徑的感覺,最終在藏書的同時,成為專寫書的故事即「書話」這一特殊題材的作家。

由淘書而迷戀上講述書話故事的,最著名的是現代文學研究家、藏書家唐弢他在《晦庵書話》中專給書話定義為「我寫的書話,繼承了中國傳統藏書家題跋一類的文體」,「作為題跋式的散文」。它「需要一點事實,一點掌故,一點觀點,一點抒情的氣息」。此派淘書人還有黃裳、姜德明等人。

江蘇作家薛冰介紹說,自己早年專事以南京為背景的寫作,為此開始在舊書攤上搜集南京地區的各種史料,又因南京與明朝的關係甚密,開始搜集明朝歷史資料,以及明清兩代、民國時期沒有重印的學術著作,乃至成為舊版收藏家,其收藏範圍逐漸拓寬。在搜尋的過程中,遇到版本方面的問題,便求教於古舊書業的行家,久而久之,對書籍本身產生興趣,逐漸專事版本研究與書話寫作。曾主編《版本文化叢書》,並親寫「插圖本」一章,其書話著作《舊書筆譚》使其躍升為知名書話作家。

淘為所藏者痴迷於載體

我國歷代擁有私家藏書樓的樓主均為此類代表,他們對書的癖好,顯然已超越書所承載的內容的範疇,專為書籍這一載體而痴迷。他們往往同時是版本學專家,對種種關於書的學問瞭然於胸。

商界成功人士兼大收藏家韋力也許是民間收藏古籍善本最多的人,他曾與國家圖書館競買古書,並獲得成功。據悉,他每年花在買書上的錢至少300萬元,為安放藏書,花費巨款於郊區蓋起了藏書樓。自1980年代起,韋力至今藏得經史子集善本、孤本、珍本達5000冊,其中唐、五代、宋、遼、金、元之本亦有所藏。

據藏書界人士透露,韋力並非發家致富之後附庸風雅之人,而是藏書習慣從青年時養成,後因無經濟實力購書而投身商界,最終成功後繼續起最初的藏書之好。韋力並非錦衣夜行,而是將珍籍考據研究後,撰文公開發表。為普及線裝古籍鑒賞知識推出《古書收藏》一書,又視搜尋古時藏書樓為己任,於今年推出《書樓尋蹤》一書。

淘為所樂者迷戀於形態

淘為所樂者往往為書的形態而迷戀,尤其是在當今網路時代,懷舊情結令一批讀書人對紙式形態的書籍心生特殊感情。他們的淘書不在使用、不在研究,甚至不為收藏,只願以觸覺、視覺、嗅覺、聽覺,欣賞書籍之美。

浸淫書業20餘年的台灣書業編輯鍾芳玲,對書的喜歡已從內容發展到實體,一本《書天堂》將她置於知名淘書人的位置。她的淘書具有明顯的女性特徵,感性勝於理性,奇特的開本、優美的版式,甚至獨特的書香都能成為吸引她的理由。她曾在拜訪高檔古董書店時翻看摩洛哥皮裝訂、羊皮紙印刷的珍本古書後,專程前往美國南加州亨廷頓圖書館,只為了「瞻仰」世上僅存四十多本的古登堡《聖經》。西方的古書店、古書展、古書拍賣會甚至手工印刷廠都能成為她拜訪書籍的勝地。

推薦閱讀:

那些淘舊書的日子
舊書如鏡,映照你我
潘家園的舊書攤
記憶中的舊書攤
舊香居,愛書怪咖們的「書香黑洞」 | 台北舊書店活頁

TAG:舊書 | 四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