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破綻:繁盛背後藏隱憂|小米|破綻|隱憂

小米5歲生日現場,雷軍發表激情演講。

  小米5歲生日,媒體、業內聚焦「互聯網教父」雷軍,想從這本教科書上尋找小米的「破綻」與「補丁」。而大背景是,智能手機行業在飛速增長5年後已出現了天花板。當行業天花板顯現時,也許大家才會清醒,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並不是低端手機市場又殺進去幾個攪局者。

  以「世界工廠」的心態做手機,手機江湖也正是中國製造的一個縮影,「中國人瘋狂投入互聯網思維,而躲避知識產權的硬仗,這和前十幾年國人瘋狂加碼房地產,而無心為實業升級換代是一樣的。」有財經學者指出。

  本報記者 王贇

  小米的破綻與補丁

  4月6日,小米慶祝了5歲生日。兩天後的「米粉節」,小米更是把自家這個專屬節日玩得跟阿里巴巴「雙十一」似的。數據大屏幕顯示,當天小米手機銷售額超過20億元,銷售手機212萬多台。

  這個漂亮的數據,讓小米可以繼續在資本市場上有故事可講。但關注小米的人卻從這串數字中嗅到一絲危機。

  「在這個節日,它們(小米)必須鉚足了勁往前沖,因為一旦銷量呈現下滑,外界唱衰的論調也必然鋪天蓋地。」TMT觀察員王新喜分析。

  身為男主角的雷軍也許感受最深。6日發表的公開信中,雷軍坦承,小米未來面臨的五年,註定是最為慘烈的五年。

  相關數據顯示,2010年至今,智能手機在飛速增長5年後已出現天花板。根據工信部最新數據,2014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3.89億部,同比下降8.2%,市場佔有率已達到86%。百度《移動互聯網發展趨勢報告2015賀歲版》則顯示,2012年和2013年,智能機季增速分別為36%和14%,而2014年國內智能手機季均增長率僅為6%。有相關市場調研報告指出,2014年後,用戶的換機周期可能高達18個月。

  當行業天花板出現時,下一個米粉節還能刷出漂亮的數據來嗎?過去四年,小米是站在智能手機市場的風口上快速成長起來的。而現在,市場嗅覺敏感的人已經看到了「殺豬刀」。那就是一旦智能機中低端呈現飽和,「人口紅利」消失,小米手機銷量必然遭遇瓶頸。那麼,性價比之外,小米如何尋找新的亮點黏住客戶?

  「原來的國際國內同行實力在不斷增強,新的對手在不斷湧入。」雷軍的公開信中暴露了他的焦慮。

  「你總能體會到雷軍那種因為亢奮、焦慮所帶來的強迫感。」一位接近雷軍的人士透露,在鎚子手機發布會結束後的次日凌晨,他接到雷軍電話,雷軍反覆問他:「你覺得鎚子會對行業有什麼影響?」

  小米一位員工稱,公司發展太快了,如果哪一個環節慢下來,他們就會給它貼上標籤,稱之為「瓶頸」;如果這個「瓶頸」是人為造成的,他們會直接告訴他——你成了公司的瓶頸。

  「風口上的豬」

  缺的是積累

  米聊「休克」,小米產品圈不斷擴大,盒子、路由器、智能電視、相機、插排、體重秤。小米還計劃用投資的方式入股100家硬體公司,向其開放品牌和流量,以覆蓋多數智能硬體領域,這其中甚至包括了一家無人機生產商。

  這條快速的擴張之路瀰漫著濃濃的中國味——靠足夠高的市場佔有率和流量來建築壁壘,而非輸出技術和專利。小米將互聯網的打法沿襲到手機的營銷,是一種缺乏技術積累但更為輕便靈活的打法,這一套拿到國外未必行得通。

  日前,小米在海外市場印度遭遇的麻煩,就來自於與愛立信的專利糾紛。這是小米的短板。財經雜誌在《解密小米》一文中一針見血地寫到,小米的優勢在於抓住了中低端智能手機市場的增長,劣勢在於擴張過於迅猛,沒有用心耕耘核心競爭力。

  這個死穴並非小米獨有。以聯想為例,2011年,谷歌買下摩托羅拉花了125億美元,2015年,聯想買過來只花了區區29億美元。聯想做了一筆超級划算的買賣嗎?摩托羅拉CEO Dennis Woodside的博客道出此中奧秘。原來,聯想買的只是摩托羅拉的硬體業務,谷歌壓根沒賣移動技術專利群。而智能手機是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業內人士分析稱,聯想對建立移動技術專利群的忽視,將會成為致命弱點。

  雷軍曾這樣描述他的設想:百度、騰訊、阿里如何賺錢,小米就如何賺錢。中國公司善於做平台,他們習慣於通過市場佔有率和流量來擴張,而不是技術和專利,他們總是在自來水管中切一段,有水流過就有收入。

  在財經學者吳迪看來,小米的成功靠的不是知識產權,而是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思維雖然有「互聯網」的介入,但並不等於知識經濟,知識經濟是由知識產權特別是專利來衡量的。互聯網思維可以通過整合供應鏈、整合銷售渠道、最大化用戶體驗等等製造一隻只「風口上的豬」,但沒有知識產權特別是專利來做後盾,最終一切都將是一場泡影。

  中國玩法

  在歐美行不通

  「手機現在人人都做,像鎚子,做情懷也能賺錢,但要把手機做好門檻就很高了;能長期在手機行業生存下來,也不容易。」一位在中興通訊工作多年的員工感嘆道,如今的中國手機行業市場夠大,門檻也夠低,個性化需求也很多,只要拉來500萬投資,找供應鏈一組裝,產品只要過了盈虧線,就能活下來。

  中興通訊是國內最早做手機的廠商之一。1999年,列入當時信息產業部扶植的十家中國手機廠商,包括波導、熊貓、廈華、中興通訊等,10多年過去,如今只有中興通訊還在做手機。在中興通訊這位員工看來,中興通訊能夠存活下來,就在於它一直是老老實實做專利、做技術、做標準國際化,這樣才能走出去,才能國際化。

  「中國手機廠商的玩法,只能在中國玩,或者是在那些缺乏知識產權保護的新興市場國家玩;在歐美,這一套玩不起來,不符合歐美的遊戲規則。人家一旦提起密集的專利訴訟,就把你拖垮了。」一位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說,那些嚷嚷著要發力歐美市場的中國手機廠商,如果沒有有效的專利防火牆,「那就是裸游,是往火坑裡跳的節奏。」

  拿經典的iPhone 4來說,2013年,大量模仿這款產品的手機出現在市面上,一些廠商甚至連蘋果的外包裝盒也直接抄襲。當年3月12日,美國專利局一天通過了蘋果提交的10項專利申請,包括蘋果4的外形設計專利,比如不鏽鋼邊框,玻璃面板甚至是包裝盒。

  這一點,在TMT觀察員眼裡,是小米這樣的國內手機廠商衝出國門的死穴——缺乏龐大的移動技術專利群做護城河。

  國內手機廠商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截至2013年12月,華為在歐洲獲得了7200件專利。目前中興通訊、華為共擁有全球約1/4的4G基本專利,其中包括了終端方面的專利。現在,包括蘋果、高通也在向華為繳納專利費。

  財經學者吳迪認為,現在很多國內手機廠商不注重知識產權的積累,是因為「知識產權是一場硬仗持久仗,很辛苦,很低調,很不酷,而甘當『世界工廠』勝在駕輕就熟,互聯網思維很炫很酷。中國人瘋狂投入互聯網思維,而躲避知識產權的硬仗,這和前十幾年國人瘋狂加碼房地產,而無心為實業升級換代是一樣的。」

  樂視手機

  「先打雷,雨慢慢下」

  距離4月14日還有不到一周,圍繞樂視新品發布會的猜測沸沸揚揚,北京矽谷兩地同期發布,一年未露面的樂視CEO賈躍亭也要現身發布會。

  賈躍亭直接將樂視手機的競爭對手定為蘋果。他表示,手機將會由智能時代進入生態時代,「手機是樂視下一階段的業務亮點,將會豐富樂視在智能終端產品上的戰略布局。」樂視相關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今年1月,聯想集團副總裁及MIDH(移動互聯和數字家庭)業務總經理馮幸辭職加盟樂視。

  「樂視做手機,我覺得是戰略準備,賈躍亭也知道做手機是個很難的事情。先打個雷,雨還要慢慢地下,樂視上半年手機產能預估不會超過100萬,所以對樂視手機還要保持觀察。」電子行業分析師潘九堂說。

  對於樂視這一系列動作還有一種傳聞:「樂視的現金流比較吃緊,拿了很多股票去抵押借款來支持公司的發展,所以需要通過終端、汽車炒作來提高估值。」

  發展得越快死得越快

  熱鬧的「米粉節」背後,粉絲手機是一個偽命題。拼配置、拼價格、拼銷量,最後拼的實際上是產能優勢,誰能通過規模效應把成本降下來,誰就能勝出。

  然而這應該是手機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嗎?這幾年,中國廠商雖然市場份額不錯,但是利潤可憐。鑒於品牌智能手機整體均價已經跌破1000元,最低已到300元的背景,靠低價取勝的山寨廠的生存空間也幾乎被擠壓殆盡。

  財經作家吳曉波說,這正應了加里·哈默在《管理的未來》一書中論證的,「當今企業的戰略生命周期在縮短,一個行業的迅速發展比以往更容易。但是,一個行業發展得越快,它的商業模式就會越早達到極限。」

  當3000元的手機與1000元的手機擋住LOGO用不出差別的時候,誰還會去買3000元的手機?

  雷軍去年曾在內部表示,小米手機目前在國內的市場佔有率超過了15%,但增長到25%以後會遭遇瓶頸——硬體領域最大的弱點就在於此,它永遠不可能像互聯網產品一樣壟斷,即使蘋果也無法滿足所有人。

  所以,當iPhone 6發布後,用戶積壓多年的大屏需求得到全面滿足,這就給iPhone 7帶來了巨大挑戰。當產品無法滿足用戶需求時,發展瓶頸也就到來了。

  在華為榮耀業務部總裁劉江峰看來,任何製造商都會遇到這樣的難題,華為也是如此。劉江峰承認,華為也會有這一天,因此公司目前正在進行大量技術布局。他們希望未來能通過技術為產品注入更多活力,避免讓下滑悲劇在自己身上發生。

推薦閱讀:

7成收入靠賣手機,小米憑什麼說自己是互聯網公司?
小米疙瘩湯的做法
終於搞清楚了「粳米、秈米、小米、黃米」的區別
小米最快下周申請IPO 兩位聯合創始人宣布離職
小米2018年下半年IPO,雷軍想要2000億美元估值?

TAG:背後 | 小米的 | 小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