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片U約】義大利.法國二戰經典:《羅維雷將軍》

雨中笠翁圖書館更多精彩請您欣賞

《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6周年影視展播》義大利.法國二戰經典:《羅維雷將軍》[海報劇照]

[熱誠推薦]本片是新現實主義大師羅西里尼1959年拍攝的。當時,費里尼和安東尼奧尼等電影工編導,試圖振興新現實主義。他們認為,在表現內容上,不應像過去那樣表現下層人民的生活,而是應當反映上層資產階級的生活;在手法上,也不應象過去那樣一覽無餘地直接展現;而是要儘力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史稱「內心的新現實主義。」本片的產生背景就是這樣。片中,美工和場景按照早期的新現實主義模式創作和搭制。主角由新現實主義的另一位...[劇情資料]導演: 羅伯托·羅西里尼編劇: Indro Montaneli / Sergio Amidei / Diego Fabbri主演: 維托里奧·德·西卡 / Hannes Messemer / Vittorio Caprioli / Nando Angelini類型: 劇情 / 戰爭製片國家/地區: 義大利 / 法國語言: 義大利語 / 德語上映日期: 1959-10-07片長: 132 分鐘 / USA: 129 分鐘 / Italy: 138 分鐘(Venice Film Festival)又名: 德拉·羅維萊將軍 / General della Rovere羅維雷將軍的獲獎情況1959年 威尼斯電影節 OCIC Award 羅伯托·羅西里尼1959年 威尼斯電影節 Golden Lion 羅伯托·羅西里尼1959年 舊金山國際電影節 最佳劇本 Sergio Amidei羅維雷將軍的劇情簡介二戰時期,退伍義大利軍人格里.馬爾蒂自稱將軍,到處招搖撞騙,不料被德國一軍官捕獲,揭露其身份。格里為保其性命,和德國方面串通假扮已故羅維雷將軍潛入集中營搜索情報。其間親眼目睹及親身經歷了德國人的酷刑拷打,在最終時刻他覺悟,自願同9名囚犯一併槍決,臨終口中吶喊「義大利萬歲」。本片主演維托里奧·德·西卡生於義大利,是二次世界大戰後義大利新寫實主義復興中重要導演,而且是一位極具才幹與魅力的演員。他的《偷自行車的人》(1948)是對戰後義大利勞工階級生活的深入研究,體現出一種自然風格。他在當時所具有的意義,從歷史的觀點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他早年致力於演戲,一九二三年首次在舞台上作職業性演出,二十年代時是一位相當受歡迎的舞台偶像與歌星。三十年代後,他又兼做導演。1942年導演的《孩子們在看》一片在他的導演生涯中有著重大的意義,被稱為義大利新寫實電影的先驅作品,其價值十分崇高。他的片子幾乎都由查薩特尼編劇。他是義大利名副其實的影壇巨匠。本片導演羅伯特·羅西里尼是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大師,與朱賽普· 德·桑蒂斯、盧切諾·維斯康蒂、維托里奧·德·西卡同被譽為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四大主將。1945年對於羅西里尼來說是最值得驕傲的一年,他成功拍攝了《羅馬,不設防的城市》。1949年,羅西里尼認識了演員英格麗·褒曼,雙雙墜入愛河。他們的女兒伊莎貝拉·羅西里尼曾經出現在50個國家的500種雜誌封面的名模。1985年,因為參演《飛越蘇聯》(White Nights,1985)而正式打入美國影壇,次年在《藍絲絨》(Blue Velvet,1986)的大膽演出更轟動一時,自此成為好萊塢的一員,曾與名導演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有過四年的婚姻,如今則與演員加里·奧德曼(Gary Oldman)在一起。[精彩影評]他者的「召喚」讀解《羅維雷將軍》( IL Generale della Rovere,1959)最有意思的方式難道不是重新回到《羅馬,不設防城市》(Roma, città aperta,1945)和《游擊隊》(Paisà,1946)嗎?上學期義大利理論家恩里科跟我們座談的時候,把義大利電影分為四類分別用維斯康蒂/安東尼奧尼、勃拉塞蒂、費里尼和羅西里尼的名字來標識,毫無疑問,羅西里尼身後依然是「現實主義」的標杆。但是把羅西里尼整個電影生涯簡單地說成是新現實主義或者現實主義都是不準確的。這點,帕索里尼也談過。《羅維雷將軍》,這部拍攝於1959年重新回歸戰時義大利的電影,不管在美學上還是精神內核上都完成了一次悄然背叛,採取了與戰時的「新現實主義」完全背道而馳的是「技術主義」,然而這又有什麼關係呢?維多利奧?德?西卡扮演的角色幾乎完美啊(所有的這些身份集於一身:賭徒、冒險家、寄生蟲、女人的愛人、「救世主」式的能人、騙子、說謊者、投機者、膽小鬼,最終抵達「英雄」),「英雄」不復存在了,但是「凡人」可以在其「頭腦沖昏」的某一霎那被他所扮演的「英雄」召喚,從而替死去的他者完成「英雄行為」,我們是否可以說「他」真的變成了「他者」?這種「反寫英雄」的做法在各種電影類型都被實踐過,對於羅西里尼來說,他完成的最為出色的地方在於,他始終與歷史、與這個人物保持著距離,而同時他卻「身在其中」,——在巴頓前往納粹辦公室為別人走後門時,羅西里尼本人扮演了後景處的一名囚犯的家屬,他正滿臉悲傷地離去,這一幕讓我想起了《德意志零年》(Germania anno zero,1947)的最後一個鏡頭,愛德華從高空墜下,一名路過的婦女走向他的屍體,發出慘叫,這個偶然出現的路人宛如羅西里尼的「化身」在為這個孩子的死吶喊,十年之後,他自己親自出現在《羅維雷將軍》,依然是與二戰有關,對他所飾「角色」難掩痛苦的一瞥,這不是又一次無聲的「吶喊」和控訴嗎?只是這一次,「他」只是悄悄地在景深處滑過。[請您觀看]

http://player.56.com/v_NTg3NzIyMTU.swf編輯於2011年9月3日


推薦閱讀:

女神范冰冰經典復古波波頭+髮型戴帽look,女士脫單必備
描寫冬天的經典詩句、描寫冬天雪花的經典詩句
民國第一艷星,竟然落魄到以乞討為生,塑造了好多經典劇!
十句經典,讀懂《離騷》
明心寶鑒二(古籍修身勵志經典今譯本)

TAG:義大利 | 法國 | 經典 | 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