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觀受念住是四念住當中最快的修行方法

觀受念住是四念住當中最快的修行方法

●懷素:我想了解受念住的修行方法,您能給我介紹嗎?

如是:受念住是觀察感受的修習方法。在談論這個話題之前,讓我們先讀誦《大念住經》中關於受念住的經文:

觀受念住比丘們!比丘如何就感受觀察感受呢?比丘們!比丘在經歷快樂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正經歷快樂的感受。」在經歷痛苦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正經歷痛苦的感受。」在經歷不苦不樂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正經歷不苦不樂的感受。」在執著於快樂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正執著於快樂的感受。」沒有執著快樂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沒有執著於快樂的感受。」在執著痛苦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正執著痛苦的感受。」沒有執著痛苦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沒有執著於痛苦的感受。」當執著於不苦不樂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執著於不苦不樂的感受。」沒有執著於不苦不樂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沒有執著於不苦不樂的感受。」

於是,他就內在的感受觀察感受,就外在的感受觀察感受,同時於內在、外在的感受觀察感受。因此,他觀察感受當中不斷生起的現象,他觀察感受當中不斷滅去的現象,他同時觀察感受當中不斷生起、滅去的現象。於是他清楚覺知「這是感受!」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覺照的境界,超越執著,不再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懷素:這段經文很重要嗎?

如是:這是《大念住經》中關於「受念住」的全部經文。此經出自巴利文長部經第二十二經。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經典,經文講述的都是具體修行方法,藉著對這些方法的修習,修行者可以拋離煩憂,滅除內心的苦惱。

●懷素:受念住如何修行呢?

如是:經文中已經講的很清楚了,觀察自己的各種感受,並體會它們生起、消失的本質,就可以消除內在的煩惱。在體會感受的生起消失時,對感受保持平等心是非常重要的。

●懷素:我去參加過禪修,但沒有把握住要領。

如是:只要參加過專業禪修訓練,就會對禪修有一些感知。對自身的感受保持敏銳的覺知,並對此感受保持平等心,這是修習的基本前提,有了這些前提,修行者就容易發現感受的生起與消失。正如經文中所講的:「他觀察感受當中不斷生起的現象,他觀察感受當中不斷滅去的現象,他同時觀察感受當中不斷生起、滅去的現象。」

●懷素:聽說觀受念住是四念住當中最快的修行方法,是這樣的嗎?

如是:一定程度上可以這樣講。緬甸的許多長老,例如上個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大師雷迪長老就非常推崇受念住,直到現在,緬甸和泰國的一些老師都很重視受念住。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就是通過修習受念住證悟阿羅漢果的。

●懷素:我理解,這一定有很深奧的原因。

如是:佛陀發現的十二緣起,其中有「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這是十二緣起的中間三個環節。這裡清楚地告訴我們,煩惱與貪著產生的最近因是「感受」,人們通過對感受發生貪愛而確立自我的身份,並因此而引生煩惱。這是佛陀獨特的發現,十二緣起是自然的法則,揭示了苦生起的因果關係。這是空前偉大的發現,在佛陀之前沒有人發現這個深奧的因果關係。

●懷素:沒有煩惱了,就算修行成功了嗎?

如是:佛教的根本架構是四聖諦——苦、集、滅、道。佛教的唯一目的是消除內心的煩惱——苦。佛陀在《中部》中說:「我只教導苦與苦的止息」。

●懷素:這好象很容易。

如是:對有些人很容易,對有些人並不是。這要看個人的根性與對四念住修行方法的把握能力。若能把握住這個方法的精髓,並能持續實踐,就會給自己的身心帶來很大的益處。

●懷素:聽您這樣說,好象修行很簡單。但我以前常聽人家說,佛教的修行要證悟什麼,見到什麼特別的異相……

如是:佛陀教導的修行方法是非常直接的,其方法直指內心,以消除煩惱為目的,此外沒有其他附加的東西。你聽到的一些佛法,多數是後人付會的,它讓佛法失去了滅苦的功能,成為文字上的辨論或者知識。當你看到四念住的修行方法,你清楚地看到了它是樸素的,當你真正地修行,你一定會感覺到它很有效。

●懷素:佛法除此而外再沒有什麼了嗎?

如是:你是想問,佛法的修行還會帶來什麼,即除過消除煩惱憂愁之外還有什麼收穫。其實,當一位修行者消除了內心的煩惱,其他的一切他會自然知道的。經文中說;「於是他清楚覺知『這是感受』!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覺照的境界,超越執著,不再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這就是佛陀告訴我們的修行結果——超越執著,不再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如是2006-7-20


推薦閱讀:

為什麼你還沒有成就
別動不動就搞修行,睡飽一個月再說
成大事者:守愚、守靜、守時、守信
普提:呼下口氣的負擔消失了
為什麼道教傳法甚密,而佛教傳法卻廣開方便之門,利益眾生?

TAG:方法 | 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