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規劃中的10大漏洞(11.11.17)

在一本有關財富啟蒙的圖書里,我看到一個古老的印度故事,國王與象棋國手下棋輸了,國手要求在第一個棋格中放上一粒麥子,第二格放上兩粒,第三格放上四粒,即按複利增長的方式放滿整個棋格。國王原以為頂多用一袋麥子就可以打發這個棋手,而結果卻發現,即使把全國生產的麥子拿來也不足以支付。按照這個故事中講到的複利計算,如果每年使得自己的資本增值20%,開始投入1萬元,10年之後是6.2萬,20年後是38.3萬,40年後是1470萬……100年後是828億元!讀到這裡我兩眼發直,太刺激了。

  可是很快我又清醒過來,複利的神奇需要條件,在現實中依照複利發財可能無異於做夢。比如有三個容易被投資者忽略的問題:首先是你的本金有多少?本金太少缺乏談複利的意義。其次是到哪裡去找沒有風險的每年都能達到10%收益的投資產品?再者你是否可以投入精力在眾多投資品種中分析選擇以便收益率始終能超過10%?

  好了,讓咱們轉入本期話題,審視一下我們的理財規劃。之前我們說過多數投資者根本沒有長期投資計劃,那麼如果你有詳細的財務規劃,是不是就算告別了那些所謂心血來潮的投資者呢?讓我們看看個人財務規劃中會有哪些容易被忽略的漏洞。

  01

  錯誤理解自己的財務現狀

  在國內,專門聘請理財顧問為自己做財務規劃的人很少,即使有專門的理財顧問,也未必會對他全盤托出自己的「小金庫」,因此很多個人財務規劃都是仿照媒體或其他渠道公開的資料參照制定。一份周密的財務規劃是建立在財務現狀分析之上的。財務現狀簡要而言是指一個人的收入、支出情況。個體巨大的差異性決定了每一個人的財務狀況不可能100%相同,因此沒有一個現成或者標準的理財計劃適合特定一類人。

  比如說,A類人每個月有穩定的工資收入和穩定的生活費用支出,此外還能將固定比例的一部分工資存入銀行;B類人由於職業關係,收入來源波動性很大,支出占收入的比例也很高;C類人經濟來源沒有保障,而支出數額相對固定;D類人從上一輩處繼承了大量財富……這些人的財務規劃是不可能類似的。所以參照別人的規劃來為自己理財,有點像盲人摸象,是不可能取得預期收益的。

  02

  模糊了「可以承受」和「願意承受」兩個概念

  我們一定要分清楚「可以承受」和「願意承受」兩個概念的區別。「可以承受」是指根據科學的分析和測算,個人投資者在財務狀況允許的情況下能夠承擔的損失的程度。「願意承受」就不需要科學的分析和測算了,主要和個人的心理因素有關。部分投資者出於心理方面的原因,例如急於快速致富,或者過分擔心自己原先積累的財富出現損失,而過分高估或者低估自己對風險的承受能力。急於致富的投資者的資產組合可能會過分傾向於股票、垃圾債券這類高風險的證券,一旦市場情況不利,將遭受其難以承擔的損失;過於保守的投資者的資產組合可能過分傾向於低風險的固定收益證券,在資本市場高速發展時,將喪失資產快速增值的機會,且可能影響其未來的大額支出計劃和退休計劃。

  03

  收益越高越好

  「在今年底保證30%的收益,總資產突破百萬。」類似痴人夢語的收益預期不是玩笑,很多人在2007年股市向好時都有過類似的豪言壯語。「我要求的投資收益是多少?理財計劃所能達到的投資收益是多少?」這是所有投資者關注的核心問題,也是一個理財計劃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需要注意的是,投資者希望達到的收益率和能夠達到的收益率是有區別的。

  很多投資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希望找到一個提供高收益、低風險的產品,但當問及收益率目標時,又很少有人能提供確切的數字,都回答越高越好。這就是收益和風險偏好嚴重脫節的例子,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也幾乎不存在高收益、低風險的產品。

  投資者在確定了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後,將在市場中尋找基於該風險程度的金融工具。如果我們假設該金融工具的價格基本合理,基本反映其風險程度,那麼該金融工具的收益率將是一個比較穩定的數值。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預期收益和理財計劃所能達到的收益之間尋找平衡點。基本原則很簡單:高風險,高收益。如果您覺得理財計劃所能達到的收益率符合您的風險偏好,那就請您忘卻諸如「越高越好」一類的想法。

  04

  投資期限有多長?

  投資期限的長短對理財計劃包含的資產流動性會產生很大影響。我們很難想像一名70歲的老人會選擇期限為20年而且不能提前終止的理財計劃。理財計劃的投資期限和未來預計的支出項目有很大關係。

  例如如果積攢未來的子女教育費用,由於子女教育費用數額比較大,在較短的期限內很難一次性積累完全,而且肯定要列入支出項目,因此對理財計劃的流動性要求不嚴格,但對定期、定量將一部分資金留存作為教育費用的要求就比較嚴格。又例如需要隨時購買房屋的中青年白領人士,由於購買房屋的時間地點不確定,因此理財計劃的期限不能太長,流動性必須好,以便隨時應付可能出現的大額支出要求。

  再比如即將退休的投資者,每個月需要一定金額的固定收入滿足日常支出,而且隨時準備應付高額的醫療費用支出。該類投資者的理財計劃期限可以比較長,但是流動性也一定要好,而且每個月能夠提供固定金額的收入。

  05

  借錢給別人投資

  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人把錢借給熟人或朋友進行投資,一方面可以獲得收益,另一方面也是做個順水人情。聽上去不錯,殊不知,這類投資隱藏的漏洞最大。因為是熟人,很多該用書面固定下來的投資條件就不會很正式,一旦面臨虧損,無法及時收回本金,此外還有無法即時獲得一手信息,投資虧盈沒有憑證等等問題。

  有一朋友出錢投資老同學的生意,誰料想風華正茂的同學駕車途中遭遇不幸,同學的父母年事已高孩子幼小,朋友只得幫著變賣機器、清退廠房,投入的本金連一半都沒拿到,一筆糊塗賬算得他打落牙齒往肚裡咽,到現在還有幾個工人追著說欠他們幾年工資和獎金。總之,借錢給熟人投資面臨巨大風險,如果是幫朋友忙,索性借錢給他們好了,只要寫清借條和附加條件即可,別去想收益的事。

  06

  「買什麼」比「買多少」更重要

  在財務規劃中,保險會佔有一定比例。買多了,會影響現金流;買少了,達不到保全資產減少風險的功效。有人買了幾十萬的壽險,以為額度足夠萬事無憂,誰知遭遇車禍腰椎受損,當初投保的幾十萬壽險只保身故不保殘疾,無法獲得保險賠償。

  保險為何在關鍵時候「失靈」了呢?這是因為在進行保險規劃時,忽略了「全面保障」的概念,致使保險計劃存在「漏洞」。因此,在選擇保險時,「買什麼」比「買多少」更重要。但要把保障人身最基本的三大類風險—身故、意外傷害和疾病都配置齊全,又會影響投資者的現金流。

  成熟的投資者會評估自身職業、健康情況等要素,排查高風險因素,購置相對少的險種,對自己的財產和人身進行最大的保障。

  07

  對自己的財務太放手

  要想財富積累上有好的效果,不花點時間是不行的。有了良好的預期,以及周密的財務規劃,還需要的就是花費時間和精力了。

  有人做過統計,美國百萬富翁們平均每周大約有44到45小時花在掙錢而不是消費上,而他或者他的妻子每周要花掉一小時以上的時間計算財富累計、或者制訂財富計劃的,在富翁中佔到接近2/3;而沒有做過詳細的財富計劃的人,大多是富二代或者意外致富者。

  因此,不要以為做了財務規劃,就可以躺下睡大覺,還是需要多花點功夫,關心自己的財務狀況,關注投資項目,收集更多投資信息,財富是不可能從天上掉下來的。

  08

  賺買白菜的錢,操賣白粉的心

  除了足夠關心自己的財務,還要有正確的理財心態。在投資者中,那種只相信「拿到手裡的錢才是錢」的現金崇拜者是少數,大部分都正在進行著某項投資以保證自己財富的有效增長。但也有不少剛剛掙得「第一桶金」的投資者急於「錢生錢」,本想以中長期投資為主,結果在實際操作中卻一心想賺快錢,最終陷於「把投資當投機」的流沙之中。他們不僅花了更多的精力折騰,而且實際賺到的也未必多,最重要的是把投資心態弄壞掉了。

  投資的價值就是複利的魔力,理財專家不斷地告訴我們:投資需要耐心。投機教父科斯·托蘭尼說得好:只有一無所有或者特別有錢的人才有本錢投機,其他人還是腳踏實地吧!

  09

  沒有一勞永逸的規劃

  有了財務規劃,只是邁出了投資理財的第一步。要知道,此時適合你的投資計劃,彼時未必適合。

  比如,當你是個孤家寡人時你所做出的那些投資決定,換到你拖家帶口時的情景里就未必適合;當你收入高時你會更容易盲目樂觀,對以後收入的期望值也會估計過高,可是一旦你的收入開始縮水,這時你的理財計劃就需要進行調整了。此外,當你處在財富積累上升期的時候,也很容易高估以後的現金獲得狀況,一旦收益降低,原來的消費支出計劃就會很嚴重地威脅到你的財富。

  經濟周期很難進行預測,人的一生會有數不清的變化,如果不加留意,吊在一個一勞永逸的投資計划上等著財富自己增值,無異於守株待兔。

  10

  對某項事物支出過多

  是的,理財最重要的是積累財富,不管你有怎樣的財務規劃,量入為出甚至是節儉都是有必要的。收入明明屬於普通白領階層,卻每年都要買一個價值不菲的包包,或者看到商場打折就買塊貴重的手錶,去趟香港就瘋狂購物以為撿了便宜,這肯定是有損財富積累的。

  如果遇到財務危機,恐怕買的一大堆東西都派不上用場,就算你收藏的東西有一定價值,送到典當行低價出售時恐怕折價也會相當的低。對某一項事物偏愛就容易不知不覺為此支出過多。即使並非大手筆的花銷,但積少成多也是一筆不小的花銷。所以,當你面對財務規劃心中大展宏圖之際,需要低頭審視你的賬單,是否每項支出都是合理而必需的。


推薦閱讀:

Android內核提權cve-2014-3153研究筆記
macOS root賬戶登錄憑據驗證錯誤(CVE-2017-13872)漏洞分析
Racing for everyone: descriptor describes TOCTOU,蘋果iOS/OSX內核中的新型漏洞
如何看待 Intel CPU 設計漏洞對雲服務廠商的影響?
哪家公司的漏洞獎勵最高?

TAG:財務 | 規劃 | 漏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