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問李白,我比起武則天誰更會用人,李白一個比喻精準到位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入長安見了李隆基,李隆基對他親自面試,問道,小李啊,你說我朝跟天后朝比起用人來哪家強。李白說當然是我朝強了。比如瓜地挑瓜,天后朝用人都是專檢個大皮薄的摘,至於好吃不好吃紅瓤還是白瓤一概不管。我朝就不同了,既要品相好,又要紅心甜口。全天下沒有一個人才不被重用,野無遺賢。李白這話說的太有技術含量了。一方面肯定了李隆基的成績,另一方面展示了自己的觀點,拍馬屁於無形之中。這讓李隆基很舒服,但是李隆基很謙虛,他說,小李你說的也太過了,沒有你說的那麼好。

李隆基親自面試李白之後,就安排了他翰林的職務。當時的翰林分兩種,一種是寫詩作賦搞文藝創作的,相當於現在的文聯吧,叫做供奉翰林。一種是起草詔書寫公文的,相當於現在的秘書寫作班子,叫做待詔翰林。兩種翰林開始在一個院子里,後來由於寫詔書的翰林皇帝用的時候多,就在院子里弄了一堵牆,往皇宮方向開了個小門,也就是為了工作方便。這就把兩種翰林分開了。後來寫文件的翰林位卑權重,人稱亞相,就是第二宰相,吃飯都跟宰相一塊兒坐。

李白被安排到寫詩作賦的翰林那一班子,也就是供奉翰林。開始乾的很好,很起勁,畢竟他離家時候跟老婆放出豪言,仰頭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再回去讓人笑話不是。不出所料他被趕回家之後老婆看他沒出息就跟他離婚了。所以李白這次進京是憋一口氣要搞出點成績的。有人說,李隆基不讓李白寫材料卻讓他寫詩文,這是不重用,其實不是那麼回事。任何官員的提拔都有個過程不是,都得過考核期不是。你申請個頭條號還有試用期呢。所以可以把李白這段時間的翰林時期稱之為考核期。

第二年,也就是天寶二年,一年試用期滿,李白成功轉正為待詔翰林,李隆基依然對他很重視,動不動就把他叫來寫東西,但是還是以詩詞歌賦為多。很少寫公文。有人說這不就是不重用嗎。其實不是這樣的。天寶後期李隆基對政務已經厭倦了,內事托給楊國忠,外事托給安祿山,自己每天跟楊貴妃過著神仙般的日子。李白是李隆基重用的人,所以只能給李隆基寫東西。而李隆基要寫的就是風花雪月。想寫公文,你得找楊國忠安祿山啊。

那麼李白有沒有接觸過楊國忠安祿山,答案讓你大跌眼鏡,接觸過。後來由於安祿山造反了,楊國忠成為禍國殃民之徒,為了維護李白的聲譽,人們就把李白好多東西隱而不彰,為尊者諱。其實大可不必,李白曾經拜過楊國忠和安祿山的碼頭,安祿山時任御史大夫,楊國忠時任宰相。但是楊國忠對李白半冷不熱的,很不待見,安祿山卻對李白青眼有加,特別器重。後來李白被賜金放還之後還曾單騎仗劍跑到幽燕地區找過安祿山,後世人們說是刺探軍情,取得了安祿山想造反的證據。郭沫若先生說,是不是去投靠安祿山還說不定。當然這是他的一家之言,李白是白的,不能抹黑了。

那麼楊國忠為何不待見李白,因為李白太囂張,氣場太強。楊國忠和李白年輕時候都是在道上混的,但是楊國忠是小混混,李白卻是大頑主。李白的氣場是李隆基見了都感到目眩神迷的,更何況楊國忠,根本鎮不住。但是安祿山還行,因為安祿山年輕時候是個跨國生意中介人,後來參加軍隊南征北戰,靠著軍功一步步升起來的,身上自帶霸氣。所以安祿山和李白還是很投緣的。

也正是因為這種關係,楊國忠才要把李白從朝廷趕出去,他不想李白成為安祿山的左膀右臂。同時李白和高力士關係很僵也在情理之中。因為李隆基最器重的人一直是高力士,二人的關係可以說超越了君臣關係,但是李白一下橫插一杠子,這就讓高力士有一種被奪寵的感覺,而高力士就是靠李隆基的寵幸活著,如果他被奪寵了,那麼也就活著沒有價值了。

所以才有高力士楊國忠聯合楊貴妃搞李白的故事流傳。當然說李白寫了三首清平調得罪了楊貴妃,也不是那麼回事。李白對這種政治局面清楚嗎。相當清楚。他因此選擇了每天上街喝酒撒潑混流氓,其實這是一種自污行為,就是不想捲入楊國忠安祿山高力士三人的權斗之中。但是他也不想一直跟著李隆基寫風花雪月,李白是個有抱負有理想的男人,是想為國家干出一番事業的壯士,不是一個空想浩渺蒼穹的所謂理想主義者。他是想幹些實事的。

可是當時楊國忠高力士安祿山掌權,沒有這些人的支持他就啥都幹不成。也沒有一個可以發揮才能的平台,比如放出去弄個刺史郡守之類。給他個縣令縣尉他又不幹。有人說,李隆基還給他安排不了工作。其實這是想當然的說法,當時大唐的用人制度是極其規範的,三省對皇帝的命令有封駁權。並非皇帝說用誰就用誰。再說了李隆基也沒看出李白有掌控一郡一州大局的能力。本身也不想給他機會。

於是就有了後來的結果,李白也看看自己處境尷尬,不想再幹下去了,李隆基也看看沒辦法給李白安排個合適的工作,也就不想留他了,楊國忠高力士本身也對他不待見,處處擠兌他,於是李白就被賜金放還。啥意思,就是拿了一筆高額安置費走人了。

所以李白的問題,並非李隆基不重用,也不是楊國忠高力士嫉賢妒能,也不是得罪了楊貴妃,而是形勢比人強,即使這些人都重用他,待見他,也不可能一步登天給他個刺史將軍干,也得從基層慢慢來不是。但是李白對自己的定位不準,認為自己是天降大任,自己是鳳凰別人是雞,自己是大鵬別人是貓頭鷹,自己是那種一步登天的人。問題是當時是盛世,亂世才出英雄,盛世需要的是秩序和規矩。

安史之亂後,李白出山幫永王東征,開始也是信心滿滿,結果跟錯了人,永王不聽唐肅宗號令被殺,李白受牽連差點被處死,幸虧遇到郭子儀等大佬求情豁免。就是說,李白終於沒有實現了自己的政治抱負。但要說沒人給過他機會,卻也不是實情。憧憬政治,談論政治,和從事政治,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可以說天壤之別。李白懂政治,但是不會搞政治。他也只能成為一個幕僚型人才,從他給永王張目的東巡十首就能看出來。

其實他要是一直給李隆基寫材料倒是挺好的。可是他不幹。


推薦閱讀:

武則天為什麼不把皇位給武家,而是還給了李家?
李顯已經當上太子了,武則天也即將駕鶴西去,為啥還要發動政變
武則天墓葬驚險500噸珍寶,揭長明燈不滅之謎
武則天墓大秘密:40萬人挖不動(6)
武則天與馮小寶

TAG:武則天 | 李白 | 用人 | 比喻 | 精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