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改革實踐與改革理論相互推動相得益彰丨文稿
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鮮明特點和成功經驗就體現在改革實踐與改革理論相互推動、相得益彰,這也是讀懂改革、讀懂中國所必須要把握的。
中國的改革,今天看是成功的,但我們不能先入為主,好像中國共產黨在進行改革之前就有一套完整的改革理論來指導,那是不對的,是不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的,是不符合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但是,中國共產黨這個黨有這麼個特點——善於總結經驗。改革每前進一步,我們總結經驗就跟進一步。這點是世界上其他政黨很難比擬的。
前面講到過,1978年我們決定改革的直接動因是為了擺脫貧困、縮小與世界上發達國家的差距。鄧小平同志曾經講過一段話,這段話實際上是對為什麼在1978年要進行改革的原因進行了樸實而有力的注釋。鄧小平同志講,「我們幹革命幾十年,搞社會主義三十多年,截至一九七八年,工人的月平均工資只有四五十元,農村的大多數地區仍處於貧困狀態。」因此,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我國改革的序幕。
中國的改革是從農村開始的。我們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短短几年時間,改革的效果就非常明顯。同樣是那些地,同樣是那些農民,同樣種的是莊稼,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不到5年就解決了新中國成立後30多年沒能解決的農村溫飽問題。所以,鄧小平同志講:「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農村改革已經見效了,農村面貌發生明顯變化。」這是因為農村改革把幾億農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
黨中央在總結農村改革經驗的基礎上,決定適時把改革推向城市。城市改革的重點是經濟體制改革。我國五大經濟特區就是在城市改革中先後建立起來的。我們黨在總結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經驗基礎上,形成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黨的基本路線並寫進了黨的十三大報告。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國際上蘇聯和東歐共產黨從改革走向改向,從而導致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遭受嚴重挫折。這個慘痛的教訓引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高度重視和深刻反思。在講到深刻反思的時候,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引用唐代詩人杜牧《阿房宮賦》當中的一段話:「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什麼意思呢?杜牧在參觀了阿房宮之後留下感慨,秦朝被劉邦、項羽推翻了,秦朝統治階級已經來不及對他們失敗的原因進行反思,只能由後面的人來替他們反思。但是,後面的人反思了以後,如果不借鑒失敗教訓,那麼只能由再後面的人替他們來反思。杜牧在文章中既表達了他的深刻見解,也提出了一些困惑和不解。他的見解深刻在什麼地方?他認為,六國不是被秦國打敗的,而是被自己打敗的;秦朝不是被劉邦、項羽打敗的,而是被秦朝自己打敗的。同時,他還提出一些困惑和不解,他不明白為什麼歷代統治階級總是處於一種循環,用我們的話來講就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這隻有用歷史唯物主義來解釋,因為歷代統治階級根本不代表人民,他們站在人民的對立面,所以肯定逃脫不了失敗的命運。所以,在總結20世紀改革開放的經驗教訓之後,特別是在反思蘇聯、東歐從改革走向改向的教訓之後,中國共產黨人鮮明提出了兩點。第一,改革不能停步。不能因為蘇聯、東歐的改革失敗了,中國的改革就停步了。第二,改革要堅持社會主義方向。
在這裡我想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黨的文獻中一些重要的提法。江澤民同志在這一時期指出,「不進行改革,就不可能使社會主義制度繼續保持蓬勃生機;在改革中不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就會葬送黨和人民七十年奮鬥的全部成果。要劃清兩種改革開放觀,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改革開放,同資產階級自由化主張的實質上是資本主義化的『改革開放』的根本界限。」(《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七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1991年)這就很清楚地提出:第一,改革開放不能停步;第二,改革開放中有兩種改革開放觀,一種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另外一種實質上是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改革開放觀。
鄧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更是高屋建瓴,他說,「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雖然他沒有表明這是對蘇聯和東歐經驗教訓的總結,只要我們認真學習南方談話,就會感到他的「四個不」是針對蘇聯和東歐的教訓講的。蘇聯和東歐為什麼從改革走向改向,並最後失敗、丟掉了政權,就是因為不堅持社會主義方向、不堅持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這就是他們的結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清醒地看到,我們正處在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時期,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系統總結以往改革開放實踐基礎上,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這個頂層設計作了部署。習近平總書記還發表了一系列對改革開放具有規律性認識的講話。比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頂層設計中就講到,「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新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這意味著現在的改革與以往不同,以往的改革是先易後難,這是對的,但現在的改革不存在著先易後難。他指出,改革「必須更加註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因為我們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再難啃我們也得啃。為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有四句話十六個字:堅定信心,凝聚共識,統籌謀劃,協同推進。堅定信心,就是指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凝聚共識,就是指要形成推進改革開放的合力;統籌謀劃,就是指要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也就是要注意改革頂層設計;協同推進,就是指要增強改革措施的協同性,要注意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
與此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在論述全面深化改革的時候,已經多次明確地講到全面深化改革要正確處理六個重要的關係。我認為,正確處理改革中的六個重要關係,也就是要把握改革開放的規律。這六個重要關係是:第一,要正確處理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係;第二,要正確處理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係;第三,要正確處理全局與局部的關係;第四,要正確處理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係;第五,要正確處理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係;第六,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
黨的十九大以後,我國改革進入新時代。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關於改革開放的重要講話都再次指出了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成功經驗和鮮明特點就是,我國改革理論從改革實踐中來又回到改革實踐中接受檢驗,並指導改革實踐,從而形成了改革理論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指出,「40年來,中國人民始終與時俱進、一往無前,充分顯示了中國力量。中國人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解放思想和改革開放相互激蕩、觀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充分顯示了思想引領的強大力量。」第一,實現解放思想和改革開放相互激蕩,解放思想是指思想層面,改革開放是指實踐層面;第二,實現觀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觀念創新是指理論上的創新,實踐探索是指實踐中的創新。這「兩個相互」充分顯示出了40年來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和鮮明特點。
剛才講,我們這個黨很善於總結經驗,在改革開放40年的時候,我們可以自豪地講,我們今天已經形成了改革的理論。所以,根據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研究,根據對1978年以來我們黨關於改革的文獻論述的研究,我們認為中國的改革理論可以用這六個方面的理論來概括:一、改革目標論;二、改革動力論;三、改革主體論;四、改革條件論;五、改革保障論;六、改革方法論。我們稱之為「改革六論」。這「改革六論」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
推薦閱讀:
※重磅預告 | 「藝術家的手:實踐中的技術」國際研討會即將在哈佛舉行!
※第五章 對實踐治死罪的介紹
※道文化整合養生學之實踐: 道歌與【踵息法/陳攖寧】
※【實踐案例】昔日所作安金之地(一) ( 二)
※TiDB 在株式會社 FUNYOURS JAPAN 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