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方寸之間 氣象萬千

篆刻藝術是我國傳統文化中最為燦爛的藝術門類之一。它與書法藝術一樣,經歷了一個由實用性藝術轉化為純表現性藝術的發展過程,具有悠久的歷史,是我國獨特的傳統藝術。如何繼承和發展傳統的篆刻藝術,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大課題。

我們繼承和發展篆刻藝術,不是「厚古尊今」,而是在繼續傳統藝術的同時取其精華,古為今用。古代篆刻藝術講求實用性,注重的是結構勻稱、端莊秀麗;現代篆刻藝術講求表現性,注重視覺的動態美,既有豪壯飄逸的書體,又有美觀悅目的構圖,更有刀法生動的刻韻。當代篆刻藝術講求篆刻家對個性化的刻意追求,表達自由奔放的情感世界,其具有寫意形式的篆刻,穩、准、狠地大膽落刀,大大豐富了篆刻藝術的表現力,也增加了篆刻藝術的個性化色彩和藝術化特徵。據有關調查,近些年出版.的各種當代篆刻作品中,具有大寫意形式的作品約佔近百分之二十;直接承襲傳統形式,且印風趨於工整的約佔百分之三十;而半數作品都屬於在傳統的基礎上強化新的篆刻形式,都或強或弱地表現出一種寫意的趨勢。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當代篆刻在繼承和發展傳統方面正在不斷探索前行。

篆刻藝術是一門實實在在的學問,不是「雕蟲小技」,當然也不是高不可攀的。然而要使篆刻藝術達到較高境界,只有通過不斷學習,才能掌握其藝術規律,才能推陳出新,發揚光大。我們知道,篆刻藝術是將漢字書法的美與章法表現的美、刀法展現的美及金石的自然美集為一體,在小小方寸之內跌宕生姿,充滿了時間的古樸、空間的渾厚、古雅的韻趣和溫潤的光澤,是獨立欣賞的表現性藝術。我們學習篆刻藝術就應在書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結合上多下苦功。

書法是篆刻的根本。篆刻是一種「方寸之內」的文字藝術。古代印章因多採用篆書入印而得名。傳統認為,篆刻必先篆後刻,甚至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說。篆刻從廣義上來講,先有篆法,後有章法,再有刀法。篆法是篆刻的基礎,刻是篆寫效果的體現和抒發 。從藝術上來講「書畫同源」,書法和篆刻是兩姐妹,所以有「印從書入,書從印出」之說。只有弄通書法尤其是篆法,才能治好印,創作出像樣的作品。書法講究線條、結構、章法布局,篆刻也同樣如此。但是書法又不等同於篆刻,因為書法是用毛筆寫字,篆刻是用鐵筆;寫書法用的是紙,而篆刻用的是印石。書法和篆刻有密切聯繫,又有區別,兩者都有章法的要求,篆刻章法中挪讓、離合的藝術手法和書法又不一樣。因此說,書法家不一定是篆刻家,篆刻家也不一定是書法家。如果一個篆刻家同時又是書法家的話,他的篆刻藝術水平一般地說是要高一些的。所以,我門學習篆刻應當將書法作為優先條件,首先爭取成為一名書法家。

章法是篆刻的核心。章法在篆刻的術語也叫「分朱布白」。篆刻的章法一般可分為布排印文、經營虛實、完善整體三個方面,通過布局表現出來。篆書入印,要經作者進行藝術處理,要運用虛實、挪讓、屈伸、呼應等手法加工。文字的線條是由章法支配的,所以極為生動活潑、富有藝術性的篆刻作品能給人們以精神上無限的藝術享受。一方成功的印章,就章法而言,既要自然,又要變化,在自然中求變化。變化不能太突兀,要時刻顧及整體感,過分獵奇求變,取巧逞妍,會渙散傷神,也不能一味平直,刪繁就簡,而板滯無味,更不可嬌媚輕薄,而油粉小氣。印章的章法是一個複雜而深奧的問題,千年篆刻,千變萬化,流派紛呈,章法處理各成家數,一些看似規律的東西又常常會因作者的個性而隨即改變,甚至打破。它們不但左右著印章布局多方面的美感,還影響著作品整體的藝術性。在一方印中,光有熟練的刀法是不夠的,也要思考複雜變化多端的章法,不講究章法而刻出來的印必然會比較死板。

刀法是篆刻的表現形式。刀法,具體言之是用刀的方法,當然這種用刀之法是具有一定書法屬性的,不是單純工藝性的,在長期篆刻用刀實踐中形成了不同的刀法程式,並由這不同程式的刀法創造出不同藝術效果的印麵線條,傳達出不同特點的「筆意」。同樣地,刀法能夠表現出印章的筆墨效果。前人對刀法的理解非常慎重,以刀法分派別;現代篆刻家在刀法上推陳出新,創作寫意淋漓盡致。所以說,有什麼樣的章法設計,就要用什麼樣的刀法來表現。關於刀法,古人曾提出過許多名稱,然而從我們今天的創作實踐來看,刀法最基本的藝術表現形式就是沖刀、切刀兩法,所有的刀法藝術表現都是從沖刀、切刀兩種方法中變化而來。正確把握沖刀、切刀兩法,關鍵在於把握好「穩、准、力」三字,即執刀要穩,落刀要准,運刀要有力。當然,「穩、准、力」之間又是相互滲透的。其中,穩、準是前提,要求作者執刀入石要正確把握角度、速度(運刀的節奏),使刀刻的點線產生力度,力是關鍵,篆刻作品生命力的顯現,全在於刀法中力的顯現。力源於身心,運於手指,發於鋒刃。我們學習篆刻應當不斷發掘刀法對筆意表達的微妙變化和不同感覺,在刻印過程中以刀代筆,形成自己刀法的個性風格。

方寸之間,氣象萬千,這是篆刻藝術獨特的藝術價值所在。對篆刻家來說,是通過印面作品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抒發自己的情感,並體驗和享受創作過程所帶來的偷悅。一方好的作品從醞釀到製作再到完成,可以說是審美的實踐過程。而對欣賞的人來說,通過對印面的欣賞、研究,也是一種美的享受,同樣可以感受到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思想和作者的修養、藝術追求,並與之產生共鳴,完成一次審美的歷程。

縱觀當代印壇的發展,篆刻藝術空前繁榮,學術研究氣氛寬鬆,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極大地推動了對篆刻藝術的繼承和發展。只要我們借鑒著民族的優秀藝術傳統,善於學習,勇於探索,敢於創新,就能讓篆刻藝術的生命力更加旺盛。(唐鐵軍,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中泠印社副社長)


推薦閱讀:

除了天氣預報 這家公司打算把氣象做成一門生意
梅霞道人氣象篇(23)
氣象播報員穿錯衣直播變隱形人 – 鐵血網
北京地區8月17—18日降水天氣過程分析
氣象篇

TAG:氣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