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侗族建築

侗族分布在湘桂黔交界地區,沒有受到宗教的過多影響,民間流行一種原始巫教信仰,所以,與其他許多民族不同,侗族建築藝術成就不是主要體現在宗教建築上,而以民間公共建築如鼓樓、風雨橋等為主,包孕著更多的民俗鄉情。

與許多少數民族相同,侗族的私有觀念也不強,所以民居都是外向的,沒有漢族住宅常見的圍牆和院落。侗鄉各家的交往以至全寨性的活動都較多,如歌舞慶典、議事、聚談何日常社交等,都在摘自中心的公共空間鼓樓坪進行。鼓樓坪又稱蘆笙坪,即鼓樓前的一塊平地,坪前與鼓樓相對常有簡樸的戲台。鼓樓每寨必有,有的不止一座。全部侗族鼓樓當在500座以上。「鼓樓」侗語稱「堂瓦」,即公共議事廳,又稱「播順」,意為「寨之魂」。

侗族鼓樓可分塔式、廳式兩種,以塔式最多。

從江增沖鼓樓

貴州從江增沖鼓樓是典型的也是造型最好的一座塔式鼓樓,八角十一重檐,檐端略有上翹,頂部再升起重檐八角攢尖亭,檐角起翹更大,整體輪廓變化豐富,風格秀麗,總高約20米。侗家傳說鼓樓是照"杉樹王"的樣子建造的,總體輪廓真的很象杉樹,體現了侗族有關大樹崇拜的觀念。鼓樓內部有四根大柱直通而上,柱間長凳圍著中心火塘。樓頂懸大鼓,每遇大事擊鼓為號。塔式鼓樓除八角外,也有六角或方形的。

三江程陽橋:侗鄉與鼓樓齊名最為人稱道的建築還有風雨橋。風雨橋又稱廊橋、亭橋,就是在木懸臂樑式平橋上建造長廊,在石砌橋墩和橋台上建造橋樓。橋樓很象鼓樓,但平面只是方形或矩形,沒有多角形。

侗區多河溪,風雨橋幾乎每寨都有,有的並不只一座,是入寨必經之路。風雨橋既可供行人遮風避雨,又可兼作寨門,更是村民游息聚談之所。每逢盛節,外寨親友來會,全寨人齊集橋頭,盛裝出迎,唱欄路歌,奉敬客酒,賽蘆笙舞,顯示了濃郁的民族風情。風雨橋的選址十分注意成景和得景,使之既能妝點大好河山,又能在橋內觀賞到周圍的美好景色。

侗族風雨橋

最大也最著名的風雨橋是廣西三江馬安寨程陽橋,跨在林溪河上,全長達78米,有二台三墩五樓。中樓最高,頂部冠以六角攢尖亭,下為方形三檐;左右兩座都是方形,四檐,也是攢尖頂;最外兩座為矩形,四檐,歇山頂。在橋欄下有通長披檐,覆蓋橋下四層懸臂木樑。

貴州黎平地坪風雨橋為二台一墩三樓,中樓連附檐為方形五重檐,上面再加四角攢尖頂方亭;其它二樓矩形,四檐,歇山頂。


推薦閱讀:

帶你認識建築工業4.0
空間研究所丨光與影的人生百繪
中國首座跨斷裂帶大橋主塔封頂,為了抗震它都用了哪些黑科技?
你為房價操碎心,他們在城市150公里外造出理想家園

TAG: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