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理初階(十三)
命理初階(十三) 2016-04-16 12:37閱讀: 在古人的樸素知識概念里,有兩套表現天地奧秘的語言,一是卦爻,二是干支。而最終,命理先賢選擇了用干支來作為八字命理的載體,這是為什麼呢?爻,是卦的基本組成單位。它的來歷眾說紛紜,我個人認為,古人所創造的一切發明都與其種族自身的繁衍生息有關。在遠古時期,由於古人由茹毛飲血的遊獵生存狀態,逐漸過渡到種植豢養的定居生存狀態,他們就要更多的了解自然,包括氣候變化的規律性,植物的生長周期,動物的生活習性,比如發情期、產仔多少、能否馴化等等。在這些與生存息息相關的因素里,首當其衝的就是氣候變化的規律性,別忘了,古人還穿獸皮呢。氣候變化急劇,人和動植物都要受到影響,所以,古人迫切的需要曆法來指導生活。這時古人中的大智慧者就通過對自然的觀察,而總結出了氣候變化的基本規律。但如何記載和流傳又變成了個麻煩事。古人沒有文字,更沒有紙筆,只好用樹枝在地上畫,畫什麼呢?符號!古人發現在不同的領域裡總是有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的兩種力量存在,如年有冬夏,有春秋,天有黑白,日月,人有男女,動植物有雌雄等等。古人就根據陰陽的不同屬性發明了兩個符號:▅▅▅▅▅,▅▅ ▅▅。這兩個符號就叫「爻」爻就是樹枝的象形化,一橫的就為陽爻,一橫中間斷開就為陰爻。這兩個符號很神奇,歸納的也很準確。郭沫若先生在研究者兩個符號時,認為陽爻代表男性的生殖器,陰爻代表女性的生殖器,這是對的,但未免有些局限。誠然,古人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下死亡率非常高,生養是維繫種族繁衍的最根本辦法,也確實流行過一段生殖崇拜,但這兩個符號的根本來歷我個人認為絕不僅僅是由生殖崇拜這個單一因素而來的,而是,四季中,太陽在南北回歸線間移動所造成的溫度變化。簡單點說,陰陽爻符號本源來歷是表示四季中陽光光線的長短,從而引起的溫度變化。古人在找到了氣候變化的規律基礎上發現了五行的存在,但並沒有形成概念更沒有明確提出(五行的概念是到了戰國時期,陰陽家學派創始者與代表人物鄒衍提出來的,其基本理論始於五材,參看前邊五行章節)。不明確提出的根本可能性就是文明的限制,沒有文字,沒有紙筆,只能依靠簡單的符號來表達。古人根據三生萬物的特點發明了以三個不同的爻組成的新的表現單位,這個新的表現單位就是「卦」。古人根據當時的生存狀態用八個不同的卦組成了一個更大的表現單位,八卦圖,這個八卦圖就叫「易」。易是日月合體,與我之前闡述的卦爻來自於氣候變化規律是吻合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的。易最開始表現的就是在當時的環境下古人的生存狀態,由於古猿人來自於大山,所以最開始的易叫「連山易」以艮卦為開始。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人們到了種植豢養的定居生活,以平原大地為基本生活來源,而且社會形態也到了母系氏族公社,所以這時的易叫「歸藏易」以坤卦為開始。社會文明進一步發展,已經由父系氏族公社,禪讓制,公天下到了封建時代周朝的世襲制,家天下,有了「王」的概念。這時的易叫「周易」以乾卦為開始。(參看拙作《風水真宗》。並且,最高的長官周文王及其兒子周武王,弟弟周公都為後人做了解讀,這解讀之詞分為卦辭和爻辭,後世稱為「經」,易與經結合就叫「易經」。有人說八卦是無字天書,這是外行說的話,易的符號就是文字,就是語言,只是看你會不會解讀,它是有血有肉的,有精神物質的傳遞的,絕非天書。有人說連山、歸藏都失傳了,其實是發揚和繼承的關係,三易連綿,薪火相傳,何來失傳之說。近年來,有人出山自稱是連山易的秘傳傳人,並且發明了一些列的證據和經文,貽笑大方而已。卦爻的本源學脈也並沒有因為易經「理」的出現而消亡,而是一直有人延續,京房、孟喜都是這方面的集大成者。干支與卦爻的本源一致,表現不同。現代學者對干支的解釋大多數都是望文生義,以樹榦和樹枝來解釋,這種論調在古籍中也比比皆是。(參看前邊干支章節)我卻不敢苟同。我個人認為:干支是古人在觀察氣候變化規律的時候用以描述光線、溫度變化的一個名詞或者叫專業術語。古人在用卦爻來表示溫度變化時發現了「五行」的存在,但由於卦爻是宏觀的表現氣候變化、古人生存環境、日常行為的記敘符號,所以最終發展成為了「易經」。而「五行」的表現則是用干支來記敘的,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干支不僅僅是文字,與卦爻一樣,它也是一種符號。它也來源於卦爻符號記敘的氣候規律變化。通俗的說:天干來自於地球繞日公轉時日地所形成的角度及太陽所能發射的熱量或者其它能量。地支來自於地球繞日公轉同時自轉所形成的日地角度及地球在和太陽形成了這樣一個角度時,地球能從太陽獲得多少熱量或者其它能量。比如,當地球與太陽呈180°角的時候,是子時,萬籟俱寂,溫度相對白天降低了,但這時並不是太陽離我們遠了,而是地球自轉,我們轉到了與太陽向背的一面。由於萬物全息,這時,我們就該休息了,可是老鼠等夜行動物開始活躍起來了,於是古人就取這個老鼠為子時的代表。又如當地球和太陽形成90°角的時候,是卯時,這時人們開始起床活動了,大臣們也開始上早朝了,叫點卯,這時最活躍的是兔子,於是古人就用兔子做卯時的代表,我個人認為這才是十二生肖的本源。而當地球自轉到巳時這個時間段時,正好地球繞日公轉的到了丙火的位置,所以巳火裡邊藏丙火,因為地球是受體,所以必須以地球上的溫度為準,而不能說是丙火裡邊藏巳火,其它藏干依此類推。既然干支表現的是五行,那為什麼要細分出22個干支來呢?一句話,不同的時段溫度變化不同,因為地球每天自轉一周,古人把一天分成了12等份,所以12個地支,由於太陽是生者,每年才變化一次,所以天干只有10個。拿古文《兩小兒辯日》來舉例:一個說早晨的太陽大,是離我們近,一個說中午的太陽熱,才是離我們近。眾所周知,地球環繞太陽運行的軌道是一個橢圓的軌道,地球距離太陽的遠點距離為15200萬公里,近點距離為14700萬公里,兩者相差500萬公里,地球環繞太陽運行一周約用時365天,也即約等於8760小時,其沿徑向運動的距離為1000萬公里,沿徑向運動的平均速度為1141.5公里/小時,從早晨到中午的時間按6小時計,則地球距離太陽由於地球沿徑向運動速度產生的位移約為6849公里,這一量值大於地球的半徑。這說明一天之內太陽何時離我們更近,是由地球在太陽軌道上的位置決定的。當地球到達近日點(冬至12月22日前後)太陽離地球最近,從這一天開始,地球開始遠離太陽,一直到遠日點(夏至6月22日前後)這一天達到最遠,因此,地球從近日點往遠日點運動的過程中,每天早晨的太陽總會比中午的太陽離我們近。而從遠日點到近日點運動的過程中,每天早晨的太陽則總比中午的太陽遠。這就是五行需要細分為干支的主要原因,巳時的熱度遠遠不及午時的熱度,而午時又不及未時的熱度,這熱度雖不完全取決於太陽,但起碼百分之七十是來自於太陽的移動變化。為什麼說不完全取決於太陽呢?因為還有地球上本身的地域分布問題,所以干支不僅代表時間,也代表空間。由於我本人水平有限,也不是專門學習天文的,這個日地角度的問題就可能不那麼正確,徐辛在這裡誠請天文學界的前輩專家能夠給予賜教,不勝感激。那我們就歸納一下:干支,就是五行的細化,其本源起自氣候規律的變化,與易同源,但用途及表現方式有所不同。兩相比較,卦爻干支雖然同根同源,都是表現地球自轉同時繞日公轉過程中所產生的陰陽五行信息,但卦爻更多傾向於表達太陽在南北回歸線間移動所能給地球帶來的日照度多少的問題。如孟喜的卦氣說在年段上使用坎、震、離、兌四正卦以主管一年四季各六個節氣,在月段中使用十二辟卦,分別對應十二個中氣。中國地處北半球,地球自轉同時圍著太陽公轉。但地球自轉的軸線並不垂直於它的公轉軌道面,它是傾斜的,約呈23°27的傾角,即赤道圈跟黃道圈之間有這麼一個黃赤交角。這個交角正是產生二至(冬至、夏至)二分(春分、秋分)的原因。太陽正照北回歸線時,則為夏至,對身居北半球的人來說,這是日照最長的一天;太陽正照南回歸線時,則為冬至,這是日照最短的一天。太陽正照赤道時,就是春分或秋分。卦氣說正是抓住了這個顯著的特徵下手的。十二辟卦中復卦對準了冬至點,它最下面的陽爻,表示一陽來複,因為從冬至日後,日照開始變長了。跟夏至點對應的是姤卦,它最下面的陰爻,表示陽極反陰,從夏至日後,日照開始變短了。春分和秋分分別對應的是大壯卦和觀卦,前者描寫陽氣(熱度)逐漸壯大的中途狀態,後者描寫陰氣(寒冷)逐漸壯大的中途狀態。對於大自然來說,日照是溫暖的源泉,一分陽(光)對應一分熱,一分陰(暗)對應一分寒。十二辟卦十分準確的用陽息陰消和陰息陽消的循環往複,標記了天地自然之氣關於日照的內容,所以,十二辟卦也稱十二消息卦。(待續)
分享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推薦閱讀:
※?? 從命理看你的發財路
※四柱命理雜論
※《命理還原》4
※命理八字嬰兒取名。補益八字五行相生。
※八字命理「十天干衰旺」
TAG:命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