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唐朝末年的節度使

唐朝末年,在內,宦官、強臣把持朝政,握兵弄權,政不出於帝手;在外,藩鎮(節度使)割據自立,陵侮皇威,隨意興兵逼宮。唐朝勢衰,李家皇帝終淪為傀儡,而被迫禪位。延續了近三百年的唐祚畫上了句,被五代十國所替代。唐朝之亂與藩鎮(節度使)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自742年唐玄宗天寶元年設立了10個節度使和經略使後,節度使就有了與朝廷抗衡的資本與能力,至唐朝最後一任皇帝昭宣帝時,唐朝節度使已由原來10個,發展到五十多個,大略是(據《資治通鑒》):鳳翔、靜難、靜海、同州、昭武、昭信、昭義、寧塞、寧國、寧遠、保大、保義、奉國、定難、河西、河陽、河中、護國、威戎、威勝、威武(也稱福建、威武軍)、威勝、西川、行營、秦州、四面行營、清海、武寧、武安、武昌、武泰、武定、武貞、武信、武順、佑國、感化、忠義、忠武、忠國軍、成德、盧龍、寧遠、寧國、義武、義勝、義昌、邠寧、淮南、荊南、邢州、洺州、磁州、東川、山南西道、山南東道、黔中、鎮海、鎮東、鎮南、鎮國、嶺南東道、嶺南、嶺南西道、彰義、匡國、魏博(也稱天雄)、平盧、天平、宣武、宣義、淄青、朔方、邕州、靜江、幽州、戎昭、江西、泰寧、安南、靈武、保平節度使等等。而在這眾多的節度使中,勢力較強的則有:王景崇、陳敬瑄、王重榮、李克用、朱全忠、時溥、李茂貞、王建、韓建、王審知、董昌、錢鏐、羅弘信、成汭、雷滿、楊行密、羅紹威、趙匡凝、王處直、楊崇本、劉仁恭等。這些節度使們經過唐朝末年數十年的相互攻伐、廝殺和吞併,到昭宣帝被迫禪位,唐朝滅亡之時,能保據自己的領地和勢力範圍,並在唐朝滅亡後得以繼續發展的節度使已經不多了,主要有:梁王 朱全忠:滅唐朝,建立後梁。除李克用、李茂貞、王建、楊渥外,其他節度使皆使用後梁正朔,並稱臣奉貢。晉王 李克用:沿用唐朝昭宗「天佑」年號,以復興唐朝為業,與後梁爭雄,是後唐奠定人。其子李存勖建立後唐。岐王 李茂貞:沿用唐朝昭宗「天佑」年號,因兵嬴地蹙,未敢稱帝,但一切禮制皆擬帝制。後來向後唐稱臣,封為秦王。蜀王 王 建:先是沿用唐朝昭宗「天復」年號,其後建立前蜀。吳王 楊行密:吳國的奠基人。其長子楊渥繼任淮南節度使後,仍沿用唐朝昭宗「天佑」年號,直至其弟楊隆演建立吳國。越王(吳王)錢鏐:保有自己的領地和勢力範圍,但向後梁稱臣,使用後梁正朔。接受後梁冊封為吳越國王,設立百官,一切禮制皆擬帝制。附:唐末藩鎮(節度使)簡圖,供參閱(來自百度搜索)


推薦閱讀:

可惡可恨:唐朝中後期的六次內亂
夢回唐朝
探究唐朝金銀器的製作思想及方法
7唐朝時期之唐蕃和親
一世英雄薛仁貴對唐朝忠心耿耿,其孫卻為何做了漢奸背叛李唐?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