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中關於氣血壅滯的論述——以外科癰疽為例的淺釋
神黃優選商城全新上線,做有態度的優選!
內經的經典論述——氣血壅滯
《黃帝內經》是中醫之經典,其中就有關於癰疽之論述。如《素問生氣通天論》指出:
「營氣不從,逆於肉理,乃生癰腫。」
《靈樞癰疽論》中又謂:
「夫血脈營衛,周流不休,上應星宿,下應經數。寒邪客於經絡之中則血泣,血泣則不通,不通則衛氣歸之,不得復反,故癰胖。寒氣化為熱,熱勝則腐肉,肉腐則為膿,膿不竭則爛筋,筋爛則傷骨,骨傷則髓消,不當骨空,不得泄渴,血枯空虛,則筋骨肌肉不相營,經脈敗漏,熏於五臟,臟傷故死矣。」
其中亦對癰疽作了詳細的論述,其主要的思想是將身體想像成為一個營衛氣血周行不休的機體,而癰疽之起則在於寒邪客於經絡,造成營衛不通,逆於肉理,遂為癰疽。實際上,癰疽二字從字義上便是這樣一種觀念的體現。《釋名》卷八《釋疾病》,「癰,壅也」。而《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則指出疽者,沮也」。二者本義即為壅阻,《內經》對癰疽病因的理解簡而言之便是氣血壅滯。這樣一種氣血不和,又可被歸因於喜怒無常,飲食不節,如《靈樞玉版》所言:「黃帝曰:病之生時,有喜怒不測,飲食不節,陰氣不足,陽氣有餘,榮氣不行,乃發為癰疽。陰陽不通,兩熱相搏,乃化為膿。」由於《內經》認為人之榮衛血氣都基於腸胃之轉化谷氣,因此飲食與脾胃在癰疽之病因論中佔有重要地位,《素問生氣通天論》也指出:「高粱之變,足生大丁。」
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中醫對於癰疽病因的理解都基本延續《內經》的這些經典論述。東晉末年成書的《劉涓子鬼遺方》卷一的《黃父癰疽論》即照搬《靈樞癰疽論》中的論述。而隋時的《諸病源候論》亦基本《內經》氣血壅滯、榮衛不和之論述,謂「癰者,由六腑不和所生也。」「疽者,五臟不調所生也。」唐時孫思邈所著的《備急千金要方》亦不例外,其謂:「云:氣宿於經絡中,血氣俱徑不行,擁結為癰疽也。不言熱之所作。其後成癰。又陽氣湊集,寒化為熱,熱盛則肉腐為膿也。由人體有熱,被寒冷搏之,而脈凝結不行,熱氣擁結成癰疽。」《內經》之這一氣血不和的論述成為外科疾病病因病機的經典論述和解釋框架。而這樣的一種解釋框架也促使外科之中有調和營衛的治療方法。
中醫對癰疽的認識:
癰: 紅腫熱痛,淺而高大,未膿易消,已膿易潰易斂,因熱毒熏蒸、氣血淤滯所致
疽: 漫腫無頭,膚色不變,邊界不清,無熱少痛,未膿難消,已膿難潰因寒邪鬱結、氣血凝滯所致
癰和疽癥狀大不相同,應予區別。一般來說,癰為陽證,患部多紅腫熱痛,根腳高,寒熱交作,來勢兇猛。而疽則為陰證,患部多木痛,約2-3天即能收口。癰生於皮肉,疽生於筋骨。癰易消、易潰、易斂;疽難消、難潰、難斂。
癰疽~是外科上的兩大證,陽症為癰,陰症為疽。癰好治,疽難療《外科全生集》以陰陽分之。人身所有者,氣與血耳。一但氣血失調,便產生疾病,癰疽也不例外。癰疽的產生,是病邪侵襲機體後,使氣血運行不暢,氣血滯留凝聚,則生壅腫;日久不散,則血肉腐敗而成膿。
癰與疽雖都是由氣血凝滯所生,但二者是有區別的。
癰屬陽性,局部具有紅腫熱痛,是易膿、易潰、易斂的急性瘡瘍。
疽為陰性,分有頭疽與無頭疽兩種。
有頭疽:發於肌肉,初起即有粟粒狀膿頭,以後腐爛,形如蜂窠。
無頭疽:發於筋骨之間,初起無頭,漫腫色白,根腳散漫,酸多痛少。疽是難消、難潰、難斂的瘡瘍。
臨床上治療癰證,以仙方活命飲為主,大多有效。常用大劑當歸補血湯合五味消毒飲加桔梗皂刺穿山甲等治療易不難,很快就能治癒。但對陰疽的治療如深部膿腫、骨髓炎、骨結核,股骨頭壞死等確非易事。這些病基本上屬於中醫上稱為的無頭疽。無頭疽毒邪多深伏,正氣虛憊,排膿無力。治療不宜用寒涼之品,寒涼可使毒邪郁遏於內,更不利於托毒外出。治療原則應予補益氣血,使其移深居淺,毒邪達外。方以陽和湯或八珍湯為基礎,加黃芪、穿山甲、皂刺之類,雙補氣血,活血散瘀,消腫散結,以利托毒排膿。
骨髓炎、骨結核股骨頭壞死與腎有關。腎主骨,腎足則骨健。故在治療股骨頭壞死與骨結核中,多加骨碎補、川斷、狗脊、龜板、鹿角霜、狗骨等補腎強筋骨葯,以利被破壞的骨質再生,使功能障礙恢復正常。骨髓炎、股骨頭壞死嚴重的多有功能障礙,甚者有畸型。多在該病癒後,予壯筋骨、通經活絡之品進行調理:對功能恢復確有效果。
案例:張X,女,52歲,中等個子,面黃,來時柱雙拐,走路蹣跚,疼痛難忍,坐下艱難。述說患病三年多,開始只是痛,還能走,因在農村也沒有很好檢查治療,疼時醫療站給些止疼片,對付一下,還可以,誰知越來越重,以致現在疼得無法站立和行走。經縣醫院和省人民醫院拍片檢查,為雙側股骨頭壞死兼右側脫臼,院方要求做換股骨頭手術,費用需十幾萬,因經濟詰據,特請中醫治療。觀舌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飲食一般,大小便正常。從久病易虛,腎主骨髓入手,以陽和湯合八珍湯封髓潛陽丹為主加減。
出方:生熟地各25g 仙靈脾30g 杜仲15g 川斷15g 骨碎補30g 黃柏25g 砂仁6g 懷牛膝15g 制龜板15g 生黃芪60g 當歸15g 太子參15g 蒼朮10g 陳皮10g 土元10g 制乳香沒藥各10g 甘草10g 赤芍15g 川芎10g 靈仙15g 天冬15g 紫苑15g 蜈蚣3條 全蟲10g 鹿角霜30g 石斛45g。
30劑一療程,水煎服。
一個月以後再診,巳不痛甚,能不用雙拐走10餘步,效不更方,又服二月,已基本不痛了,能慢慢行走。拍X光片檢查,股骨頭原先壞死部位密度增加,股骨頭骨質清晰,邊緣圓滑,其骨質破壞區巳不能清楚看出。建議骨科右側脫臼複位。後又服三個月丸藥,基本治癒,行走如初,能操持一般家務活動。病人萬分高興。此類病很多中醫是按痹證治療,我覺得不如按陰疽治療好;按痹證治療多重於活血祛瘀,溫陽通絡,不太符合病機。實踐證明按陰疽治療效果似更好一些。
推薦閱讀:
※勵志名人名言大全,勵志名言警句,經典勵志名言,關於勵志的名人名言錄
※關於詩的意境
※關於習慣的笑話
※關於挽回男朋友,這是我看過的全面解析!3天前電影戀愛學?
※關於開展整紀糾風整治自查自糾工作情況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