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善何為惡? 佛緣網站 佛教網
罪惡生死凡夫
凈宗二祖-善導大師說: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
善導大師認為自己是這樣的眾生,同時也要我們體認,其實每個人都是這樣的眾生。
「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指的是現在;「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是指過去世;「無有出離之緣」指未來世而言。現在、過去、未來,我們都是罪惡生死凡夫,世間法不能解脫,出世間法修不來,所以永在輪迴,常沒常流轉,永無出離之緣。
「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的「罪惡」是什麼?我們的起心動念總不離貪瞋痴,再怎麼行善積德,還是有無明、貪瞋痴摻雜在裡面。尤其娑婆世界的眾生,貪瞋痴三毒熾盛,煩惱業障很深重,善心微微,而造惡卻如狂風暴雨那般強烈。
所以學佛的人,首先就是要「去惡行善」。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標準是:能不犯「五戒」,能夠行「十善」,就是善;而犯「五戒」或是犯「十惡」,就是惡。以五戒十善為標準,來衡量我們的身口意時,會發現我們其實都在犯五戒,都在犯十惡業。
從表象看,我們是學佛人,說的是佛法的言語,做的也是佛門中事,可是內心的貪瞋痴,所謂「五陰」,卻很熾盛,在那裡翻滾。有意無意間,就會爆發出我們的貪慾心、瞋恨心,無明、計較、記恨的心。
所以《地藏經》說: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言語舉止,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凈度菩薩經》也說:一人一日中,八億四千念,念念之所為,無非三塗業。
其實佛法就像一面鏡子,我們在鏡子面前,才知道自己容貌的美醜。如果到了鏡子面前,沒有發現自己的美醜,就等於沒有照到鏡子。同樣的,我們學習佛法,才了解自己的本來面目;學佛而不了解自己原來是罪惡生死凡夫,那就是沒有以佛法印心,做為鏡子來觀照。
「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我們不只今生今世,才是罪惡生死凡夫,從曠劫以來,這個「劫」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想像的大數目,也就是很長很長的時間。「曠」做為劫的形容詞,就更加顯示「劫」的漫長。在這漫長的、曠劫的時間當中,我們是常沒常流轉的。
所謂「沒」和「出」,是相對的。形容人在大海中浮沉,頭伸出來是「出」,沉溺下去就是「沒」。 將六道輪迴譬喻為大海,輪迴其中的眾生,出生在天道、阿修羅道、人道這三善道,就是「頭出」,輪迴到地獄、餓鬼、畜生,則叫「沒」。
善導大師說「常沒」,就是說我們曠劫以來,常常在三惡道裡面輪迴,而不是在三善道輪迴。因為六道輪迴就有可能是在人道、在天道,但是出生人道、天道,都很難。釋迦牟尼佛說「人身難得」,得人身的機率好像「盲龜浮木」,既然如此,當然都是在三惡道輪迴。
最可悲的是,「無有出離之緣」。如果過去、現在沒有機會,可是未來有機會,那還有一線希望。但如果是無有出離之緣,豈非永恆的,盡未來際,從始到終,都要沉淪在三惡道了!
當我們深深地感觸到沒有出離之緣的悲和痛,是超越世間任何痛苦的,言語完全沒辦法形容,即如匍伏在大地上哀嚎,也無法顯露那種悲痛於萬一。
一個學佛者如果無法體會到自身無有出離之緣,沒有解脫的希望,那麼他很難徹底依靠彌陀救度的法門。
無有出離之緣的眾生,才是彌陀發願要救度的眾生。所以阿彌陀佛的願力,是無有出離之緣的增上緣,救度的增上緣。
因此,善導大師才說: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
--摘自〈第十八願之義〉第五課(2005.5.15)
【凈宗法師:善導大師凈宗細判—要門與弘願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46398d01014kb0.html(請點擊分享法供養)
推薦閱讀:
※三十五佛圖片及介紹:四 海外 佛教網 般若文海 佛學文章 佛緣網站
※台宗性修二德探究,佛教網
※佛教有情觀,佛教網
※凈空法師:看佛經、聽佛法,要懂得弦外之音!,佛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