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藥指導 ▎抗生素不應稱為消炎藥

打開中國老百姓家庭里的小藥箱,幾乎每家都有幾盒「阿莫西林」。感冒發熱更是習慣性地說一句,「吃點兒消炎藥」,阿莫西林就吃上了。說起濫用抗生素的危害,很多人都知道,但卻很少能有人意識到阿莫西林就是抗生素,也很少有人知道這葯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是嚴格按照醫生處方的用法、用量,計算出片數後按片賣給患者的,根本不允許老百姓整盒備在家裡!中國老百姓完全是把阿莫西林、頭孢、阿奇黴素等抗生素當成包治百病的「消炎藥」用,因此濫用了抗生素也不知情,而這其中的禍根,正是全民把抗生素叫成「消炎藥」的後果。

濫用抗生素根源於醫生的處方不規範對於中國濫用抗生素的根源,許多人將其歸結為老百姓醫學知識的缺乏,認為是老百姓濫用造成的,這太冤枉中國老百姓了。抗生素是處方葯,絕大多數人手裡的抗生素是從醫院裡開出來的,醫院的醫生濫開抗生素處方才直接導致了患者的濫用。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道疾病專家鍾南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經說過,「在中國醫院,治療一般的發熱感冒,有80%都使用抗生素,而事實證明是不需要的。」因此,濫用抗生素主要原因在醫生身上,而醫生濫用抗生素,有3個方面深層次的原因:①醫術不精,②醫生出於自保心理,③醫生為追求經濟利益。醫術不精有些醫生自己都沒掌握感冒不需要給患者用抗生素的知識,也沒搞懂細菌和病毒的區別,就錯誤地將抗生素當消炎藥開給感冒患者。有個諷刺這類醫生的小事故很能說明問題。在醫院裡有甲、乙兩位醫生,正在給同一個患者看病,這個患者的腳扭了一下,腫得很厲害,但是皮膚一點兒沒破,也沒發熱等其他癥狀。甲醫生說:「給他用些消炎藥」;乙醫生說:「皮膚沒破,不應該用抗生素。」這個乙醫生其實完全沒搞懂甲醫生所說的消炎藥是什麼,錯誤地理解為甲醫生在說抗生素。我想有的人也會有這樣的親身經歷:去醫院看病,醫生一看病情就說有炎症,隨後問家裡有沒有消炎藥,沒有就給你開點。而他所謂的消炎藥就是阿莫西林、頭孢之類的抗生素,正因為他們這樣的行為,老百姓才會把頭孢之類的葯當消炎藥吃!醫生的自保心理在醫院裡,有些醫生會遇到主動要求開抗生素的患者,醫生不給他開抗生素他還跟醫生鬧意見,醫生為了自保也就開了。有時候,醫生對患者說,你就是普通感冒,回家多休息、多喝開水就行了,不用開藥。有的患者能理解,放心地走了;可有些患者就會認為這醫生水平太差,生病了怎麼能不給開藥呢,追著醫生給開藥,醫生解釋不通,也就給開了。醫生為追求經濟利益在中國「以葯養醫」的醫療體制下,醫生的價值不能通過自身的技術來體現,而醫生也有一家老小要養活,有些醫生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往往就傾向於給患者多開抗生素,深究起來部分原因要歸結到醫療制度。筆者閱讀的所有專業類醫藥書里,沒有任何一本書會把抗生素叫成消炎藥,正確的叫法都是抗菌藥物,起的作用就是抗感染,而且是對抗由於細菌或者支原體等抗生素敏感菌引起的特定感染。使用抗生素把敏感菌造成的感染控制住後,由這些敏感菌感染引發的炎症就消了。「消炎」的結果是伴隨著抗生素與敏感菌做鬥爭並且取得勝利而來的。換句話說,如果身體的炎症不是敏感菌引發的,用了抗生素也起不到消炎的作用。消炎藥都有哪些?炎症不是特定的某種疾病的名稱,而是很多疾病都會表現出來的一個癥狀。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過敏、跌倒損傷等都可以引發人體表現出紅、腫、熱、痛等炎症。而抗生素只針對細菌等敏感菌的治療,對病毒、真菌、過敏、跌倒損傷等引發的炎症沒有消炎作用。「消炎藥都有哪些?」臨床上通常把下面的兩類葯叫做消炎藥,一類就是我們常說的激素,如可的松、氫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另一類消炎止痛藥,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但應注意,對於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患者而言,可的松類激素是我們人體可以分泌的,感冒等引起的嗓子發炎是不需要額外使用消炎藥來「消炎」的。好好休息,提高免疫力就可以達到自愈的效果,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吃藥1周好,不吃藥7天好」,吃不吃藥都是一樣的病程。對於免疫系統異常的人而言,有時為了控制炎性癥狀會選用消炎藥,但也會區別不同的炎症部位來選用不同的消炎藥,比如過敏性鼻炎常常選用激素類的鼻噴霧劑,而關節炎則會選擇消炎止痛類的布洛芬等葯。「有炎症」不是對疾病的診斷,只是癥狀描述指出具體病因以及受損傷部位的陳述才是明確的診斷,比如「細菌性肺炎」這樣的陳述,明確了病因是「細菌性的」,確定部位在肺。臨床還能檢測出是哪種病菌感染,不同的感染菌對應著不同的抗生素選擇,比如鏈球菌感染對應的選擇可能是青黴素類的抗生素,而支原體感染對應的選擇可能就是紅霉素類抗生素等。另外,不同的感染部位對不同的抗生素也有選擇。感染髮生在肺部,或者腦內,抗生素的選擇也會不同,需要考慮具體藥物在不同組織、器官中的富集濃度。比如有的抗生素能穿透血腦屏障在腦內感染部位富集,而有的抗生素則完全被血腦屏障阻止在外,對腦內感染無能為力。總之,抗生素是治療敏感菌感染的,不同的抗生素治療不同的敏感菌感染,不同的感染部位需要選用不同的抗生素,而且還要針對不同患者的身體狀況做相應調整。既然醫生肩負著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使命,那就有責任和義務做到不需要開抗生素時不開,必須開時和患者解釋清楚抗生素的治療機制,而不是簡單地用一句「就是消炎藥」來誤導老百姓。從源頭上糾正濫用抗生素的現象,應該從為抗生素正名開始,在此呼籲廣大的醫務工作者,和患者解釋抗生素這類葯時,請別再把它們叫成消炎藥!◎鏈接◎ 濫用抗生素會怎麼樣?最嚴重的後果是產生超級細菌(是「超級細菌」,不是超級「病毒」)。「超級細菌」說形象了就是一些細菌獲得了一種或幾種針對不同抗生素的盾牌,變得刀槍不入,很多抗生素拿它沒辦法,它所對應的醫學辭彙是「多重耐葯細菌」。這類細菌在臨床上已經有了,只是目前普通人還沒有切身經歷而已,比如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就是一種這類的超級細菌,它的出現是伴隨著青黴素的廣泛使用而來的。青黴素在19世紀40年代初首次投放臨床使用,被稱為人類醫藥史上最偉大的發現,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但20年後,在1961年,英國就出現了這種不怕青黴素的超級細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目前它已經成為各個國家醫院內部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住院的患者、尤其是重症監護室的患者深受其害。如果抗生素濫用的現狀不能徹底改觀,可能未來超級耐葯細菌就不止在醫院泛濫了,一旦在日常生活的環境中大規模出現超級細菌,任何一個人都可能成為超級細菌的犧牲品。而且超級細菌不會識別國界,隨著人員的往來,世界上每個角落上的人都可能會受到牽連。那將非常可怕,人類將又面臨一場不亞於大地震、海嘯等諸如此類的災難,而地震、海嘯這類的災難是天災,超級細菌如果泛濫則是人禍。因此,遏制抗生素濫用,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推薦閱讀:

抗生素耐受基因肆虐全球,人類最後的防線或許不保
如何區別抗生素與消炎藥?一次全部說清!
為什麼抗真菌藥物的研究沒有抗細菌藥物研究充分,感覺真菌藥物跟細菌抗生素不是一個層面?
一種抗生素 不是每次都管用
濫用抗生素「超級病菌」離你我很近

TAG:抗生素 | 指導 | 消炎藥 | 用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