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細胞也有「七年之癢」?

現在七年之癢已成為感情變化的專用描述,有人在因感情失望的同時,創造了細胞的七年之癢論,這也成為失戀療傷金句。是矯情還是真理,且來看分明。曾在網路上掀起旋風的金句內容是這樣的:人體細胞新陳代謝,每三個月會替換一次,隨著舊細胞的死去,新細胞則誕生。由於不同細胞代謝的時間和間隔的不同,將一身細胞全部換掉,需要七年。也就是說,在生理上,我們每七年就是另外一個人。七年過去,你就是你,但你也不是你了。圍繞這個邏輯,網友們得出了形形色色的答案。因為是全新的人,所以對於過去無需掛懷,所以現在的你,也可以在全新的想法和狀態下重新做出選擇。全身細胞真的是七年一換么?我們不同年齡段喜好不同,跟細胞的新陳代謝有關么?是什麼在左右我們的感情變化?細胞的死去活來人體一共有40~60萬億個細胞,我們需要通過細胞的新陳代謝活動提供能量,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有細胞衰亡,也不斷有新的細胞出現。從細胞結構和功能方面來說,新細胞與衰亡的細胞是一樣的,因此並不會對人體有大的影響。只是當新陳代謝變緩,或是細胞發生變異,人體才會衰老或生病。因此,細胞的正常代謝,不會讓你變成一個不同的人。金句中還提到細胞的代謝時間,「細胞每三個月替換一次」這個時間估算的如此精確,是正確的么?細胞代謝的確有一個周期,但不是所有細胞都按照同一個周期來更新。比如,皮膚上皮細胞的更新周期為28天,味蕾上的味覺細胞10天到2周更新一次,胃粘膜上皮細胞的更新是6天,腸粘膜細胞更新周期只需3天......這只是部分細胞的新陳代謝周期,而且多為估算值,沒那麼精確。因為人體的細胞種類太多,每種種類的細胞數量也很大,情況複雜,比如,同一器官不同位置的細胞壽命不同,各人健康狀況不同,細胞更新速度也會不同,這也是為什麼年輕人手術後恢復較快,中老年人術後恢復慢的原因。因此,「細胞每三個月替換一次」的說法也是不正確的。人體細胞不僅不是三個月替換一次,還有些更換周期很長的細胞,比如心肌細胞,瑞典科學家2009年證明心肌細胞以每年1%的比率更新,年齡越大更新越少,從整個生命周期看,心臟要比人的實際壽命年輕4歲。這意味著原先認為無法治好的心臟病或可通過促進心肌細胞更新的方式來治癒。有的大腦細胞是從不更新的,比如中樞神經細胞,自人出生之日就已設定好,無法增加也無法更新,年紀大後中樞神經細胞還會減少。中樞神經細胞的不變,也正是我們的記憶能長久不變的原因。細胞種類、數量、更新時間如此多樣,全身細胞七年一換的理論,是沒有證據可以支持的。讓人產生今非昔比,物是人非感受的,另有其他原因。讓你不同的真正物質深深認同文首金句的親們,多是引發了情感上的共鳴,覺得自己無論在記憶、思想還是行為方式上,確實和七年之前不一樣了。但這並非細胞造成的,主要責任在於大腦中的神經細胞突觸連接——突觸連接的數目和連接強度決定了我們的感官思維記憶,也決定了我們對新信息的接收、保存能力。我們知道,大腦里有10的11次方個神經細胞,它們之間彼此通訊,形成100萬億個突觸。神經細胞相互作用形成神經細胞集群,這些集群則構成大腦的不同區域,控制人的行為。人的認知能力大致可分為記憶、運動控制、各種感知覺等方面,所有這些行為能力都與大腦的結構和功能密切相關。腦力與遺傳得來的天賦有關,也可通過後天的訓練來加強,這說明雖然神經細胞無法或很難再生,但突觸之間的連接能力是可以改變的。如果你覺得你比幾年前有了思維、記憶方面的變化,那是與你的日常用腦習慣有關。有關情感的「七年之癢」我們之所以會對一個人產生感情,與多巴胺的分泌有關。多巴胺是下丘腦和腦垂體中的一種關鍵神經遞質,能直接影響人的情緒。愛情能催生多巴胺的分泌,讓人感到愉悅,並認為是對方帶來的幸福感。但它並不能一直維持,當大腦感到疲累時,多巴胺分泌減少或消失,我們就會從愛情的美夢中醒過來。因為清醒過來而否定和結束感情,尋找新的「刺激」,是「七年之癢」的原因。七年之癢,與基因還有關係。加州伯克利和美國西北大學的合作研究顯示,人類的情緒、對婚姻的滿意度和基因之間有著某種特殊聯繫。基因通過影響個人對情感氛圍的敏感度,影響個人的婚姻滿意度。研究結合了多年的跟蹤調查和基因檢測,發現5-HTTLPR 基因會影響個體在婚姻中的敏感度。攜帶有兩個短的等位基因的個體就像溫室里的花朵一樣,他們會被正面的情緒激勵,讓對方如沐春風,也容易因為負面情緒而發脾氣,對對方不滿。其他個體對情緒氣氛則不太敏感。七年之癢的七年,只是一個統計學數字,這麼多理論也只想說明,人體細胞七年一換是不準確的,情感上的七年之癢與細胞的新陳代謝更無聯繫,一切都依賴彼此的相處,和對兩性關係的珍惜。
推薦閱讀:

這張照片里,瑪麗蓮夢露被稱為「最美女神」,照片背後的精彩愛情電影你可能沒看過
北京100起離婚案大調查:婚姻保鮮期縮短 七年之癢變五年
結婚的七年之癢:不癢的婚姻不正常
命理學攻克七年之癢

TAG:人體 | 細胞 | 七年之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