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與氣質的經典假說
公元前5世紀,古代希臘哲學家希波克拉特首先提出了氣質的概念。他設想,體內液體的混合以血液佔優勢者,為多血質}以粘液佔優勢者,為粘液質;以黃膽汁佔優勢者,為膽汁質;以黑膽汁佔優勢者,為抑鬱質。人的氣質就是由這4種體液特徵所決定的。儘管這一假說始終未能得到精確的自然科學證據的支持,但這4種描述人類個性差異的氣質,卻一直沿用至今。
應用生理心理學實驗研究的途徑檢查和判定人與動物個體差異的神經動力學基礎,在科學發展史上,應首推巴甫洛夫學派。1909-1910年間,巴甫洛夫在進行狗條件反射實驗時,發現了明顯的個體差異現象。1927年,他明確提出神經系統類型的生理學說。1935年,他正式出版專著:「動物和人的高級神經活動的一般 類型」。在這篇文章中他明確指出,確定高級神經活動的類型應從一般行為表現,條件反射特性和大腦皮層神經過程的特性等3個方面統一考慮,其中大腦皮層神經過程的特性是主要生理基礎。大腦皮層神經過程有哪些特性呢?巴甫洛夫認為,興奮或抑制的強度,兩者的均衡性和相互轉化的靈活性是3個基本特性。這些特點都是可以通過實驗加以測定的,例如使用咖啡因能提高皮層細胞的興奮性,如果給予0.3-0.8克咖啡鹼仍不破壞原先形成的條件反射,則認為大腦皮層的興奮過程較強;相反,如果0.6-0.3克以下的咖啡因就引起條件反射的破壞,則認為大腦皮層的興奮過程較弱。抑制過程的強度可用分化抑制的強度為指標進行實驗測定。在建立分化抑制以後,延長分化相作用時間,從平時的30秒延長到5分鐘,在這種條件下分化抑制仍不破壞或減弱,則認為皮層的抑制過程較強。此外,還可以應用溴化鈉加強抑制過程的效果,客觀地測定抑制過程的強度。如果口服2克溴化鈉,分化抑製得到改善,則認為大腦皮層抑制過程較強;相反,口服2克溴化鈉,分化抑制遭到破壞,則認為大腦皮層的抑制過程較弱。在一般情況下,亦可按建立陽性條件反射和形成分化抑制的速度,對興奮和抑制過程的強度進行初步評定。經過較少次數的強化刺激或分化相作用之後,就能形成陽性條件反射或分化抑制,則認為這類個體的基本神經過程較強;相反,需要較多次數的訓練才能形成條件反射及其分化抑制,則認為這類個體的神經過程較弱。
對兩種神經過程強度進行客觀測定時,就可以同時確定兩種過程之間的均衡性。兩種過程都較強或均較弱,則認為該個體大腦皮層的兩種神經過程是均衡的;否則認為是不均衡的。對兩種神經過程的靈活性可以通過條件反射改造的方法加以確定。將已建立好的陽性條件反射的信號及其分化相之間的信號意義加以改造時,能夠迅速完成改造任務的個體,其大腦皮層神經過程的靈活性較大;反之,則認為靈活性較小。
巴甫洛夫根據動物基本神經過程的3個特性將動物的高級神經活動分為4種基本類型;興奮型、活潑型、安靜型和抑制型,它們的具體分類標準可概括為下表。巴甫洛夫認為,動物的行為特點、條件反射的特點有時並不完全與神經過程的上述特點完全吻合。所以,不能僅僅根據神經過程的上述特點確定動物的神經類型,還必須參照它們的一般行為特點和條件反射的許多其他特點。所以巴甫洛夫認為,神經型的形成既決定於遺傳的神經過程特點,也決定於生存條件,是先天特徵與後天變化的台金。環境影響的獲得特性經過幾代延續能夠遺傳下去。
巴甫洛夫認為,劃分動物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的原則可以應用於人類的氣質類型。對人類而言,高級神經活動類型就是氣質。他把4種高級神經活動類型與希波克拉特的4種氣質聯繫起來,兩者一一對應。興奮型相當於膽汁質的氣質,易激動、熱情、好鬥,神經過程強而不均衡;活潑型相當於多血質的氣質,精力充沛、均衡穩定、神經過程強,均衡性和靈活性也高;安靜型相當於粘液質,沉靜穩重、神經過程強而均衡.但靈活性低}抑制型或弱型相當於抑鬱質,對生活缺乏樂觀精神,憂慮、暗淡、神經過程較弱。此外,巴甫洛夫學派還認為人類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的劃分,還應考慮到人類高級神經活動的特點,即以語言作為第二信號系統。這樣,對人類氣質而言,除以神經過程的3個特性為基礎,還有第二信號系統與第一信號系統(非語言的現實刺激)之間的關係作為另一重要基礎。第二信號系統優於第一信號系統者為思想型;第一信號系統優於第二信號系統者為藝術型;兩個信號系統均等者為中間型。每種
類型的人中,均存在著上述4種氣質。
推薦閱讀:
※看穿假說偽學!
※乾貨:談談相鄰關節假說(The joint-by-joint concept)
※易論傷寒----「假說」傷寒醫理
※A、進化論,一個永遠的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