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顯示比例介紹(圖文)

現在的液晶電視或液晶顯示器都已經進入了16:9世代,很多廠商在宣傳產品時總是以電影為賣點大肆宣傳自己的16:9產品,但16:9是否是正統的電影比例很多網友或許並不清楚。事實上16:9並非電影的原生比例,我們看到的點對點16:9片源都是經過後期處理也就是修剪過的片子,在畫面內容上有一定的丟失,而真正沒有修剪過畫面的16:9片源還是有黑邊的。  對於喜愛原汁原味電影的電影愛好者來說,有黑邊的16:9片源更適合體驗完整畫面的電影。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電影銀幕比例的基本知識。早期電影的銀幕比例為1.33:1(4:3)  在電影剛剛出現的年代,所有電影的畫面大小形狀都是差不多的。我們一般把畫面寬度和高度的比例稱為長寬比(Aspect Ratio,也稱為縱橫比或者就叫做畫面比例)。從19世紀末期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幾乎所有電影的畫面比例都是標準的1.33:1(準確地說是1.37:1,但作為標準來說統稱為1.33:1)。也就是說,電影畫面的寬度是高度的1.33倍,這種比例有時也表達為4:3,就是說寬度為4個單位,高度為3個單位。

  這種畫面比例後來被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所接受,稱為學院標準(Academy Standard)。電視的普及促使寬銀幕電影出現  20世紀50年代,剛剛誕生的電視行業面臨著採用何種屏幕比例作為電視標準的問題。為了方便把電影搬上電視屏幕,美國國家電視標準委員會(NTSC)最後決定採用學院標準作為電視的標準比例,這也就是4:3電視畫面比例的由來。這個比例一直到今天仍是電視的主導標準。  隨著電影通過電視屏幕迅速進入家庭,好萊塢的電影公司發現電影院里的觀眾開始大量流失。為了讓觀眾重新回到電影院,他們想出了新主意:立體電影和寬銀幕電影。這兩種電影的試驗實際上從20年代就開始了,但直到50年代才受到真正的重視。當然立體電影並未真正的成為大眾消費的主流,寬銀幕卻一直傳承下來。

  變形寬銀幕電影是指用變形球面鏡頭拍攝,把圖象在水平方向擠壓,使得畫面能適合於1.37:1的膠片,如果對著光源直接看電影膠片的話,圓體看起來就會象又瘦又長的橢圓型。當播放影片時,就用帶有變形鏡頭的電影播放設備,利用光學原理重新把圖象拉寬放映,使圖象回到原來的縱橫比。其他畫面比例還有1.66:1和2.20:1(70毫米膠片)等,但我們的介紹集中於1.85:1和2.35:1就行了。

《英國病人》採用1.85:1學院寬銀幕

電影《細細的紅線》採用2.35:1變形寬銀幕  實際上也有一些相反的情況:你在4:3的電視上能看到比寬銀幕電影更多的內容。這是因為有些導演(包括詹姆斯·卡梅倫)會使用超級35毫米攝影機來拍電影,這樣得到的原始膠片就是4:3的,在電影院里用寬銀幕格式放映的時候實際上是裁取了4:3畫面的中間一塊。請看下面的例子。

《空軍一號》電影寬屏版

《空軍一號》滿屏版 這兩個畫面分別來自哥倫比亞三星的《空軍一號》寬屏版和滿屏版。導演沃爾夫岡·皮特森就採用了超級35毫米攝影機來拍這部電影。電影在電影院中放映的時候是用的2.35:1的比例,但這並不是全部的原始畫面,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等到製作DVD的時候使用的是原始膠片,這樣我們就看到了比電影院中更多的東西。畫面中的白框顯示了2.35:1的畫面所裁切的部分。  目前來說採用4:3銀幕比例的電影已經基本退出歷史舞台,現在主流的電影以2.35:1居多。那麼我們過去在電視上看的4:3片源以及近些年主流的16:9片源是怎樣來的呢?在下文中筆者將為大家一一解答這些問題。電影轉為電視畫面的方法  方法一:Pan & Scan  Pan & scan 是安排一個4:3或16:9的窗體隨著寬銀幕電影每一幀來回移動從而捕捉畫面的主要部分,這樣當然有許多問題:隨意改變了導演的拍攝意念和美學觀,更糟糕的是忽略掉了許多重要的畫面信息,幾乎有43%的畫面是在Pan & scan的取景框外。簡單的理解是就好像用4:3或16:9攝像機對著寬銀幕搖鏡頭一樣。所以用這種方法生產出來的4:3或16:9片源只是電影畫面的一部分。對於那些喜歡原汁原味電影畫面的人來說並不喜歡這種方式,特別是4:3畫面被切割掉太多。

《銀翼殺手》電影原版畫面

Pan & Scan 16:9電視畫面

Pan & Scan 4:3電視畫面  這兩幅畫面都是取自華納的《銀翼殺手》上圖來自的電影原版,中圖來自16:9全屏電視版,下圖來自4:3全屏電視版。這個場景中哈里森·福特正在和肖恩·楊說話。注意原版背景中導演刻意營造的畫面,在Pan & Scan 4:3電視版中完全喪失了意境,而且兩個角色也只剩了一個。  可見Pan & Scan的好處是屏幕上均能看到影片內容,但畫面內容被裁減,因此對於真正的電影愛好者來說並不會喜歡這種方式的全屏影片。  方法二:Letterbox  在Letterbox方式下,電影的全部原始畫面都被保留了,電視屏幕上下的未使用部分則用黑邊來填充,這樣來構成一個4:3或16:9的畫面。

《心靈捕手》 《都是愛情惹的禍》如果是1.85:1的影片採用Letterbox在4:3畫面中尚可接受,如果是2.35:1則畫面黑邊過寬有些壓抑。

採用Letterbox方式的16:9電視版畫面 但隨著目前寬屏顯示產品的逐漸普及,在16:9顯示產品的支持下,Letterbox逐漸被大多數人所鍾愛成為目前最為主流的電影/電視畫面轉換方法。  方法三:重新構圖  對於一些電腦製作的電影,為了避免畫面關鍵細節的缺失採用了重新構圖的方式來轉換電影畫面。  從上文我們了解到電影轉化為電視畫面的幾種方法,也同時了解到16:9並非正統的電影畫面比例,只是相對接近1.85:1的學院寬銀幕。在寬屏顯示產品普及的今天Letterbox已經成為最為常用的畫面轉化方式,我們也知道16:9並未原生的畫面比例也同樣經過了Letterbox方式的轉化。

迪斯尼動畫電影《蟲蟲危機》原版

《蟲蟲危機》4:3電視版當然這種重新構圖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少有電影廠商會這樣做。隨著電影技術的發展,電腦特效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多。目前也有一些採用純數字攝影機拍攝的劇集或影片可以是原生16:9畫面。
推薦閱讀:

和超能力一樣牛的,是工匠精神!
有哪些好看的國外動作電影?
動畫為什麼嚇不走趴在屏幕上的飛蟲?
《英雄本色4》將開拍,觀眾會不會為經典IP買單
《金錢世界》

TAG:電影 | 介紹 | 比例 | 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