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名著難以下咽錯不在「書」,在「讀」

名著難以下咽錯不在「書」,在「讀」

 英國偉大的詩人彌爾頓說過,好書是偉大心靈的寶貴血脈。於是每次捧書或展卷,心中都會油然而生一種崇高感,驟感血流加快並源源不斷向心臟輸送,整個人也似乎高大了許多——這可真不是矯情的形式感,另一個偉大的作家高爾基就是這麼解讀的,每一本書是一級小階梯,我每爬上一級,就更脫離獸性而上升到人類,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觀念,更熱愛這本書。脫離獸性上升至人類,偉大的心靈,寶貴的血脈……在熱映大片《畫皮》系列裡,這簡直就是獲得一顆真心妖變化為人的境界。

  天涯社區有一組長帖火了5年,點擊量185300多次,回復近4300個,叫《大家來818那麼難以下咽的世界名著吧》。各種偉大人物關於「書」的名言數不勝數,而從小所受的教育讓我們篤定地相信,如果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那名著簡直就是快速運行的電梯,直達智慧的雲霄。然而讓人尷尬的是,和我們隨口就能說出一大串關於讀書的名言相比,網上關於「難以下咽的世界名著」的吐槽和議論似乎更為盡興和熱烈。

  這個長帖的樓主、網友「黃昏時分的歌聲」說,「世界名著這玩意兒,大多很難下咽,小時候硬著頭皮去讀實在是罪過。很多名著都只在成年後才看得懂,尤其是西方名著,那些該死的折磨人的語言,詭異的語法結構,讀得我想吐血……什麼《茶花女》,什麼《呼嘯山莊》,什麼《安娜·卡列尼娜》,教人只有敬畏之心,毫無閱讀之樂……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孩說他讀過很多世界名著,總有幾分裝的味道。」一石激起千層浪,網友紛紛跟帖,中外長短名著紛紛躺著也中槍,批之過於大部頭,批之晦澀難懂,批之乏味「悶到睡著」,批之「年代久遠沒有共鳴」,甚至批之「外國人名太難記了」。和上學時期抄的千篇一律死氣沉沉的讀後感相比,這次的吐槽簡直算是直抒胸臆不吐不快,引來不少學者教育家到各種媒體上進行規勸,但估計私下裡也得氣得吹鬍子瞪眼,畢竟名著是經典,且經過了時間考驗,豈容無知黃口小兒隨意貶損。

  面對名著,人們高山仰止,不敢否認其價值,更有心愛的名著作品願意一生捧讀不休。但是「難以下咽」的吐槽也不是沒有道理。有人評論說,這種吐槽是現在部分年輕人「不學無術」「不思進取」,這種觀點顯然過於狹隘守舊。事實上,如果不去讀這些名著根本不會說它「難以下咽」,相反,之所以熱烈地吐槽和討論,恰恰是讀過名著或正在讀名著甚至就算求助也想要把名著讀下去的人。這種想要學習想要閱讀的態度能將之批評為「不思進取」嗎?這其實是人們的閱讀興趣和閱讀障礙的問題。

  有一位媒體公認才華橫溢且充滿獨立思考精神的專欄作者坦陳自己現在也沒有看過完整的《紅樓夢》。同樣,一位熟讀《紅樓夢》的文學青年幾次三番將《百年孤獨》翻開又放下。《紅樓夢》與《百年孤獨》哪有五十步與百步之分,有的只是閱讀興趣的不同和某一點的閱讀障礙。事實上,吐槽暴露出來諸多問題的根本並不在閱讀者本身,也不在「書」本身,讀不懂和沒興趣卻常常來自於「讀」的盲目:根本不知道為什麼要看這本書,而且缺乏閱讀指導。有專家解析,「經典」不被年輕人看重,表面看是年輕人的問題,但其實是社會的問題,時代的問題。現在的社會文化生活中,「務實性」成為時尚,「娛樂化」成為流行,而這種風氣極大地影響了青少年的閱讀取向。

  當然,名著真的要讀,而且青少年在校期間是閱讀名著的最好時機。但也不必過分放大名著的力量,社會上不乏從小通讀各種名著,長大後卻沒有良好情商甚至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事例。名著再經典,也畢竟不能起到人生指南的作用,其實它更像用於心靈滋養的養料。與其指責青少年不讀名著,不如深一層去想,其實我們更缺乏的是對青少年閱讀需求的真正關注和理解。

  法國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笛卡爾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那我們不如多想想,怎樣做能讓「難以下咽」的年輕人和這些高尚的人認識並對上話吧。

推薦閱讀:

從文學角度如何評價《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50本漢譯名著(必備書單)
史上最難懂的5本名著,你的大腦跟上節奏了嗎?
玄空風水名著《搖鞭賦》
《西遊記》裡面唐僧有沒有給豬八戒和沙僧念過緊箍咒?

TAG:名著 |